大唐:逆子叛国 第58节

就在这时,李恪一转头,发现那落水仙子正趴在拱门旁的青梅树下偷看自己。

少女发现偷看美男子被识破了,赶紧拉起一枝青梅挡在脸前。

隔着树枝,李恪都能看到那双颊的羞红越来越盛。

为了避免持续尴尬,李恪转身回来不再看了。

转身时看到秋千旁掉落一支发钗,随手捡了起来。

想起刚刚阎婉发现自己时,像一只受惊的兔子,顾不得穿上鞋子,跳起来逃离的样子,李恪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阎婉沐浴一番,换好衣服,盘好发髻再到小花园时,李恪已经离开。

毕竟,水库确实需要泄洪啊!

阎婉走到书案前,拿起自己刚刚的半张画,如今已经被李恪补全:

树下秋千还在摇摆,书案旁一风度翩翩美少年,正手捧一张纸仔细欣赏。

远处拱门边上,露出一颗小脑袋,正在朝美少年偷看。

画面留白处,还有曲子词一首: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第80章 白眼狼动手了

阎婉看着李恪留下的画和词,心中小鹿乱撞,怀中小兔乱晃。

“坏人!把自己画的那么俊朗,把我画的只有半张脸。这词、这词羞死人啦!”

第二天,阎立德就又进宫拜见李恪。

李恪接见他时,暗示了下挖墙角的事,可阎立德一听,就把头摇的拨浪鼓一样,直接回绝。

其实也不难理解,阎立德是在李二的提拔下,从秦王府的很底层的参军做到现在从四品的将作少匠的。

可以说,一路走来非常的丝滑顺畅,自然对李二心怀感恩,拉拢不动也可以理解。

下面的事就看苏嫣的了。

阎立德“刚好”出宫时,“刚好”遇到了从学校巡查归来的王妃苏嫣。

苏嫣提到了采选阎婉入宫的事,问阎立德是否同意。

阎立德想想从昨晚到今早,自己女儿提三殿下,已经提了无数次;

再想想女儿这次非要闹着来宁国游玩,顺便参加诗会;

再想想女儿平时读三殿下的书时,傻愣愣的样子;

再想想女儿被初选作魏王妃时的悲伤与痛苦,以及后来落选时的愉悦与兴奋;

再想想女儿当初得知三殿下的王妃已经另有其人时的沮丧与落寞;

……

阎立德明白了,女大不中留啊!

好在,经过多次筛选,皇后觉得自己女儿太过瘦弱,认为瘦弱的女子太容易生病。最终,从魏王妃人选中划掉了女儿的名字。

不然的话,这事就难办了。

一个是肥头大耳、无所事事的傲慢亲王,一个是丰神俊朗、文武双全的少年国君。

当然选国君啊,况且已经在亲王那里落选了。

唉,我女儿终究是王妃的命啊!别人羡慕不来的!

就这样,阎婉入了王宫。

采选不同娶妻,是没有婚礼的。

除非是将来李恪册封其为有品级的御女,才会有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

如今苏嫣、苏、郑丽婉、罗青瑶,四人都没有被李恪册封,只有苏嫣和苏被唐册封为正妃和人。

不是李恪不愿册封,而是册封仪式太繁琐,不仅要昭告天下,还要焚香给祖上打个招呼:

又给你们弄来个曾孙媳妇、玄孙媳妇……你们要多多保佑。

每册封一次就要打一次招呼,就要跪拜一次,多烦呐!

反正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干脆等攒够堆了,一起昭告天下、禀明祖上。

虽然没有隆重的册封仪式,但自己庆祝还是要的。

长安,太极宫,立政殿。

“青雀,这是阿娘给你选的王妃,你看看这三人,阿娘觉得都不错,你选一个吧。”

皇后把三张画像推到魏王面前。

魏王拿起第一张,看了一会儿摇了摇头,又拿起第二张,又摇了摇头,再拿起第三张依然是摇头。

然后,他见边上还有一沓画像,大概有十来张。

从头到尾,反复看了几遍。

“这个吧!儿子一眼就看上这个了!又反复对比了多遍,还是觉得这个好!”魏王把画像递给皇后。

皇后接过一看,“阎婉!?”

“这个不行,这些在上一轮已经排除在外了。而且,阿娘已经通知阎立德,可以另行择婿了,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阿娘,儿子一眼就看上她了,而且反复对比后依然是选她,说明这才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儿子非她不娶!”

“唉!你这孩子,好吧,等阎立德从宁国回来了,阿娘再宣他进宫商议一下。”

“什么?他去宁国了?”

“是啊,上个月就去了。”

“阿娘,我怎么突然觉得心里有点慌!”

宁国,王宫,康泰殿。

晚上,一家六口,欢乐庆祝之后,苏嫣直接安排阎婉侍寝。

又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夜。

……

清晨的阳光穿过窗户,投射到龙榻上。李恪照例早起去练功了。

婢女微晴,满脸心疼的看着躺在床上动都没力气动的自家小娘子。

“三殿下也太心狠了,小娘子一直在喊别,停。他还不停。”微晴气愤的撅起了嘴巴。

“你不懂,别瞎说!”阎婉说完,赶紧用尽全身力气,拉过被子遮住了羞红的双脸。

阎婉是以参加重阳诗会的名义来宁国了,可如今诗会如火如荼的举行着,阎婉却卧床休息。

但她的心里却比参加诗会更甜蜜。

诗会一共举办十天,每天放出一个主题,当天作诗有效。

每个主题取前三名,第三名奖励10贯,第二名奖励20贯,第一名奖励50贯。

最后再把十个主题的第一名放在一起,评出一个第一名,奖励100贯!

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评选会很艰难,请来做裁判的文坛大佬又都委婉。毕竟是文人嘛,都很鸡贼,不会言明具体的优劣,避免得罪人。

那就用现场打分制,文坛大佬打分比重占六成,现场未参赛的文人占四成。

虽然最终选出的第一名,并不能服众,但那又有什么关系?

宁国需要的只是传播,把宁国举办诗会的事传播出去,把“宁国”与“诗”两个词,联系在一起。

让人一提到宁国就想起“诗”这个标签。这样的标签多了,宁国自然脱离了塞外草原、蛮荒之地的形象。

至于结果能不能服众?有没有争议?

不服才好!有争议更好!

这样才能引发更大范围、更持久的讨论。更能提高宁国在文坛的影响力。

在诗会举行的间隙里,数不清的文人士子,惊叹于宁城城市格局、城内环境的新奇、舒适。

大家游览大大小小公园。有的到先贤公园、有的到街心公园、有的到河滨公园,徜徉、对弈、抚琴、探讨诗词文章。

有人自从来了宁城后,就一直泡在图书馆。这么多平时听都没听说过的书,居然可以随便看!

宁城这里生活太舒适了,没有那么炎热,城市里到处都是精致的风景,到处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又有新奇、美味的各种食物!

有些人直接租房,准备长期住下。有些人盘算着明年早些来这里避暑。

诗会还没有结束,收到消息,高句丽大军已经汇集到了辽水东岸。

大军统帅质问天宁军,为何在辽水边驻军、造船?是想和高句丽开战吗?

天宁军:

辽水造船是要捕鱼;驻军只是打猎路过,扎营休息。我们是友好邻邦,怎么能无端开战呢?你要是不信我现在就撤军。

而后,天宁军居然真的撤军了!居然撤军了!撤军了!

消息传回高句丽朝堂,高建武吐血三升。他一早就明白李恪陈兵辽水,就是摆个姿态,但自己又不得不配合,调大军回防。

这就是阳谋,明知道李恪给自己挖了个坑,但是不得不跳。

而后,高建武也从边境撤军,毕竟运粮耗费太大,他耗费不起。

宁国不想跟高句丽这么早开战,高句丽也不想啊!

无论怎么说,高句丽与宁国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冲突。宁国闹的再欢,其实并没有越界。

如果高句丽贸然出兵,没有正当的出兵理由不说,当其和宁国缠斗时,南方的世仇新罗和百济,必定捅其菊花。

此时,另一个消息传来:

新罗割让东莱郡,换得宁国出兵牵制高句丽,以获取喘息机会。

新罗军队休整一个多月后,得知高句丽大军已到了辽水,很有可能与宁国开战。

于是新罗开始动手了,在割出的东莱郡周边,陈兵两万,兵锋直指宁国的5000天宁军大营。

这白眼狼,终于还是动手了。

第81章 出海远征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新罗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首节上一节58/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