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1974,开局送老婆 第89节

每次来了都是好酒好菜的招待着。

“对了大舅二舅,你们看如今城里有什么变化没有,我可是听说码头那边招日结苦力,虽然活是累了一些可一天能挣一块钱。

把货从船上运下来搬进仓库就行,不需要什么技术,就是有一点不方便。”

李书阳看向几人说道。

“啥不方便?”

几人连忙追问道。

如今一份工作有多难众人心知肚明,就是在十大队的副业跟队长关系不好,挣钱的副业都不带你。

尤其是现在土地到户后,俗称大包干了。

各家种各家的地,那村里的副业这些东西跟他们这些边缘人更加没有瓜葛了。

有手艺的村里人多多少少是能挣一点钱,人家招学徒都是紧着自己亲戚来。

外人想都不要想人家会带你出门挣钱。

尤其是一天一块钱这种活,在农村做梦都不敢想。

“我听说他们那边不包吃也不报住,而且也没有任何的福利票据这些东西。

他们的码头已经不是集体的了,而是私人租下来来的,公家的码头那边包吃包住但不招人了。”

李书阳解释道。

很多运行不下去的工厂已经开始对外招合伙了,可如今能拿得出钱合作的很少,还有有钱的人也不敢合作。

毕竟很多记忆还没消退,害怕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像这样包下一个码头的人很少,但在这个年头就有这个实力的人也不是没有。

像黑市的五爷这些人一直做着生意不断的人是有这么多钱的,但胆子有这么大敢明接下来的少。

“这个简单,只要能挣到钱就行,只是这住处还得书阳你帮忙想想办法。”

大舅激动的看向李书阳说道。

“住这个问题倒是简单,你们向朱大婶那边付房租就行,吃的粮食在家里带过来就成。

要是你们想去干,明天我领你们过去看看,先做一天看能不能做下来。”

李书阳点头道。

“那成,书阳房子的事还得你帮忙去说说,毕竟你们能说上话。”

大舅连连点头。

现在想给家里挣一点收入实在是太难了,难得李书阳心里还惦记着他们。

几人出供销社买了一点过节的礼物就往家里赶了回去。

没多久朱大婶就端着一盘饺子来到了李书阳家。

“梦然来尝尝婶子手艺跟你比如何。”

朱大婶笑道。

朱大婶做菜没有王梦然好吃,经常来找王梦然学做饭的手艺,王梦然也不吝啬,炒家常菜这些的时候就让朱大婶在旁边学。

“比我做的好吃一些。”

王梦然笑道。

“还行吧,我就是饺子做得比你好,要是炒菜做糕点可比不上你。”

朱大婶笑道。

“婶子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就是老太太那间房你们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出租给我一个月给你2块钱你看咋样。”

李书阳看向朱大婶说道。

“书阳你们要住的话住多久都行,咱们两家不谈钱这个话题。”

朱大婶板着脸看向李书阳说道。

“大婶你听我说完,我给我大舅他们找了一个活,要是他们做的下来就租给他们住,要是他们做不下来就算了。”

李书阳解释道。

“行,那钥匙你就先别给我,到时候领人过来住就成。”

朱大婶笑道。

聊了几分钟朱大婶才把包袱里的衣服拿了出来让王梦然帮忙补补,王梦然的手艺朱大婶是看见的,家里大大小小的衣服鞋子都是王梦然做的。

比供销社卖的针脚都还密。

“婶子下次有需要缝补的你拿过来就成,不费什么事。”

王梦然接过衣服就走向缝纫机,几分钟的时间就把衣服给重新顺着原来的针脚走了一遍。

这些衣服一看就是纯手工缝的针脚稀少不整齐。

没多久几个小家伙就开心的起了床,穿好衣服就要跟着李梅出门。

今天街道上不但有花灯,表演还有免费说书的。

尤其是他们最爱的糖画今天比平常便宜一分钱抽奖一次。

“吃了饭在出去。”

王梦然板着脸说道。

几人灿烂的脸瞬间就垮了下来,坐在桌上将王梦然安排的饭菜吃完了这才慢悠悠的往外面走。

“明天我就去黑市把布匹给你买回来,你趁着这段时间多做一些衣服备着,别到时候开门了两三天就卖完了。”

李书阳看向王梦然说道。

“嗯好。”

王梦然点了点头。

李书阳问过施工队像这样的建筑多久能开门做生意,施工队那边拍着胸脯保证连抹灰门窗装修一起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

王梦然一个人做衣服再快,裁剪制作全落到一个人身上一天顶多也就三套这个样子。

李书阳可是见过那些为了便宜一点就疯狂抢购的场面,可惜的是目前不好招工人给自己干活。

不过李书阳也有办法,得看看到时候生意怎么样,值不值得找人跟王梦然合作。

合作的模式当然是家里有缝纫机的对象,李书阳这边需要什么尺寸那边就加工什么尺寸。

工资可以用碎布头来抵,也可以一套衣服多少钱。

但碎布头得还回来。

裁剪三套衣服剩下的碎布头完全可以做一双布鞋,一双布鞋最少能值两块钱。

所以碎布头也完全可以用来抵一套衣服5角钱的加工费。

第125章 建房2

清晨83年正月十六,李书阳骑着自行车路过自家买的地皮时,施工队的人已经到齐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始挖土方了。

以李书阳的设计图纸做建设,虽然看不懂李书阳为什么这样设计,只要李书阳付钱,让他们做什么样的房子都行。

在景市除了钢厂与码头合伙建的景市招待所,如今叫景市宾馆有李书阳说的卫生间之外,也就是领导住的那个片区有这个名词的出现。

一般没去这两个地方参加建设的听都没听说过这个词,还好施工队队长跟着建设过景市宾馆。

不然听见这个词都得像其他人一样傻呆呆的看着李书阳,听不懂李书阳说的是啥。

像便盆这些东西很难买到,必须去G省那边才有的买,如果是公对公直接一个传真过去就能采购。

像李书阳只能先把外排水这些地方留好,卫生间也暂时不使用,等以后这些东西来到景市后在做。

只是得先预留出来。

钢厂离码头没有多远的路程,像钢厂的大部分材料都是走水路进出的。

中午李书阳在厂里吃过了饭就来到厂门口。

谁知道大舅二舅几人早就等在了这里。

一行人开心的往码头赶了过去,很快就来到了招牌搬运工的码头,李书阳与管理人员聊了几句后,管理人员对几人招了招手。

“你们先干一下午看能不能坚持下来,这些货有轻有重,重的两三百斤,轻的最少也有四五十斤。”

管理人员说完就让人带着几人进了码头,李书阳也跟了进去。

看着众人热火朝天的正往一艘船上不停的搬着货物,卡车也一辆辆的往仓库里面开,等着众人把卡车上的货物卸下来。

由于大舅二舅听了李书阳的建议,一进门就把手里的烟酒递给了管理人员,他们分到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卡车上的货物卸下来。

比扛着往船上去轻松了一点,但码头这边都是下大力的活,现在还没有机械化,基本的百货体积不大的货物都是全靠人力搬运。

十多分钟过后几人就干得大汗淋漓,不过脸上却挂满了开心的笑容。

想着一个月就能挣到30块钱,顶多半年时间家里就能住上红砖大瓦房,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几人的表现管理人员看在了眼里,满意的点了点头。

与李书阳交谈了几句后,李书阳这才离开码头往钢厂走了回去。

傍晚下班几人领到了五角钱。

一路开心得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回到家里就把两块钱递给了朱大婶,然后几人开始在朱大婶家厨房做起了晚饭。

“大舅这些菜你们拿去吃。”

王梦然跟着朱大婶在后院种了一些菜,以前这些地方是不能种菜的,可如今基本没有人来管这些事了。

79年那个什么都管的部门取消了,也就没人抓着这些小事来找麻烦了。

后院一直到前院的墙根都是王梦然与朱大婶两人种的蔬菜,以前被破坏的那些花坛鱼塘则是被其他住户种葱蒜这些东西。

“我们带了酸菜过来,这些蔬菜你们留着给孩子吃就成。”

大舅连忙摆手说道。

“没事,我都是种着玩的,我吃的蔬菜都是我爸每天进城给我送来的,我们家自留地里有人帮我们种。”

王梦然笑道。

这些蔬菜朱大婶夫妻俩吃的多,王梦然则是无聊跟着一起种着玩,自从李书阳家搬来城里后,自留地都是李兴业帮忙在打理。

自留地里的蔬菜瓜果这些东西两家平分,不过李兴业倒是没要,只说是顺手就忙活完了。

“那也不行,我们要吃出去买就成,梦然你就别操心我们几个了,以后我们可是要在这边常住,想吃了去菜市场买就成。”

大舅彭满仓笑道。

景市菜市场蔬菜这些东西倒是不受管制,只要有钱就能采购,大部分是附近村子挑来换钱的。

来过不少次景市的彭满仓是知道的。

“那行,大舅二舅你们有啥事就过来说一声。”

首节上一节89/16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