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综:龙在香江,只想做财阀 第121节

面前年轻人能说出一口地道国语,关键还带点曾经老家鲁省一点方言口音。

这让他心中对蒋天恩有了极大改观。

“好茶!”杨奇拿着手中茶具轻品。

“杨老,这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才从北边搞来的安溪白茶。您喜欢一会都送你了。”

“年轻人有心了。香港仔很少像你这样的,现在不是咖啡就是咖啡。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比别人家的差么?”

蒋天恩听之莞尔,从对方一言一行中明显可以看出他是位左派人士。

“杨老说得是!咖啡与茶相比,我还是更中意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咱们的茶喝的是感悟、品得是人生。其味清奇符合咱们国人中庸之道,来杨老在饮一杯。”

短短两句话让杨奇对面前人大为改观!

这种话出自一个香江本土年轻人之口,简直不可思议。

说明对方的思想没被西方那一套占据。

彼时的香江与东瀛脱亚入欧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这个九零年代北边首先自己就不自信,伤痕文学遍布。

什么华夏人的劣根性,英语就该取代汉语,东瀛的夏令营,德国的下水道。

此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大国自信!

香江年轻人出国不承认自己是华夏人的比例可以说占绝大多数。

对内地是各种鄙夷。如北姑、老表这种蔑视的词语就是这时候产生。

这时候谁崇尚华夏文化反而是异类。

第144章 组建报业集团,探索网站架构

杨奇可不知道面前的人,身是香江仔但内核是华夏魂。

“杨老,虽然我从未办过报纸,但我有信心在未来十年内将财经日报打造香江乃至整个亚洲最专业的头部报刊。在这里呢我诚挚的挽留您,您之前的一切待遇上涨30%,还希望我们能在一起继续共创辉煌。”

蒋天恩放下茶杯诚恳的对面说道。

也许是前面铺垫的第一印象很好。杨奇辞行的话到嘴边忽然停住,他准备给面前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一个机会。

“蒋生,我这把年纪了待遇不待遇的已经不放在眼里了,反正政府那里没有也有一份顾问费,饿不死的。不过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再答复你留不留下。”

蒋天恩摆正身体做了个请的手势:“您请问,我能回答的一定知无不言。”

“好,后生仔我的问题很简单,你对内地是什么看法?三十年后的经济体量能超过东瀛么?”

果然!蒋天恩早就有预料对方问的问题一定是关于内地的问题。

沉思了几秒,清了清嗓子,蒋天恩首先下了个基调。

“杨老,三十年后不要说东瀛不配与华夏相比,就是阿美瑞肯也不配!彼时的华夏目标是星辰大海!”

噗,杨奇差点被这答复呛到,更是吓到了。

对方如果说能超过东瀛,杨奇都会觉得这已经是非常乐观的想法了。

没想到对方这个答复比自己这个左派想法更极端。

这家伙不是来搞笑的吧?脑子痴线了?

“杨老一定觉得我这个想法不切实际吧。”

杨奇皱了皱眉:“后生仔我想听听你有什么论点依据支撑你这个想法。”

蒋天恩站起来来到落地窗前,点燃一支香烟,烟雾淼淼在玻璃窗上蒙上了一层烟雾。

“杨老,世界的未来在东方,华夏将在二十年内成为世界工厂!再用十几年攀登科技高峰,对米国由尾随到奋起直追再到与之平行。

其实答案就在我们眼前,而不是我瞎臆测。

彼时全球现在进行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

欧米西方的想法是占据金融与高科技的顶端,安逸的把钱给赚了。

至于傻大笨粗,污染环境,利润产值较低的工业或面临产业转移,或面临去产能的问题。

一旦这些低端的产业关停后必须要有一个国家能承担其世界工厂的职责!

整个蓝星只有一个国家能承担起整个西方乃至全球的工业产能那就是华夏!”

杨奇扶了扶眼镜。

眼神中精光闪现,原本漫不经心的态度转为仔细倾听。

蒋天恩新颖的观点让杨奇不由得刮目相看,放下手中的茶杯,神情不由得专注起来!

办公室里张超阳博士与常满总经理也不由得投过探寻的视线。

“哦!产业转移?这个观点很吸引人,你为什么笃定只有华夏能承接?日韩乃至印度都可以啊?毕竟要论关系来说这些国家与欧米更密切,欧米凭什么扶持一个不同价值观的国家?”

不知不觉中原本只是一个简单问题变成了一个探讨会。

杨奇一连串的问题不断抛甩过来。

但作为有未来几十年视野蒋天恩很轻易的把答案归纳出来:“我还是那个观点能承接全球产能的只有华夏!”

在众人震惊的眼神中,继续说道:

“第一:工业基础!

华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建设了一个非常完善的轻重工业体系!小到螺丝钉大到航天都能生产,虽然科技含量与西方相比还有些差距,但就这个体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无人可比,哪怕是米国!

从用电量和钢铁产能就不难发现北边在年年扩大生产规模,这不是简单的百分比增长而是指数型增长!

这强大的工业能力就是基础!

像杨老你说的日韩他们可能在造船及造车上要强一些,但他们因为先天原因工业严重偏科,只专注小而精。

大而全的只有华夏。

第二:人口红利!

机械是要由庞大的产业工人来操控的。

诚然印度人数也不少,但因为种姓问题,其绝大多数的国民都处于文盲状态,这不是人口红利,反而是垃圾人口。

反观北面,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完成了去文盲化,国内年轻人最低学历也是个中专生,这是一股庞大的产业工人集群。

他们高度纪律性!没有南亚人那种懒散性格,干了半个月下半月就找不到人。

第三:高效的行政能力及求富求变的思潮。

北边每一个同胞都有迫切改善生活的想法,自上到下改革将贯穿到底!这个政策将一直延续,这是大势无可阻挡。

政治方面我不想多谈,这不是一个商人该妄论的。

第四:配套齐全,资源丰富

祖国九百多万的大地上遍布海量资源,为大集群工业规模奠定了基础。

发达的交通网又将物流成本降低。

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在价格上就能碾压全球!

彼时只要攻克一个工业门类就会占有全球绝大份额!

我敢断言未来几十年华夏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

只要给充足的时间,那些西方所谓的引以为傲的产业将会被一一占据。

综上所述,华夏将势无可挡,一扫百年耻辱,星辰大海不再是梦。”

当蒋天恩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什么没有一点动静。

转过身时只见杨奇激动的情难自已,双眼通红:“好!好!好!”连说三个好字。然后颤巍巍的站起身来拉开门,像是想起什么:“你这番话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我这就要回办公室写一些东西,对了听说你要把香江财经日报整体搬迁到铜锣湾的广州大厦?小子记得给我留一间靠海的办公室!”

成了!

香江财经日报的第二个重要资产留住了!

日报见最有威望的杨奇主编被说服留下后。

人心稳下了大半。

尤其是采访过蒋天恩的乐惠贞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的,没想到才十几天而已,采访的对象变成自己的老板了。

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

现在他可是被称为香江钻石王老五!

自己离的那么近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两天后整间报社搬迁完毕!

在广州大厦的第九层独享整层办公楼,与亚洲龙投资公司只有一层相隔。

报社员工们对于更换办公环境,纷纷表示满足。

陈波在的时候虽然也是在写字楼,但那是七十年代的旧楼,还与三家公司并用一个楼层。

不像这里三A级别,装修环境舒适。连普通的采编都有一个独立的工位,这在之前可是不敢想象的。

而且该报居然还多了个电脑信息科!

那间办公室一水的最新IBM电脑,居然老板要搞个什么因特网站叫什么青鸾新闻,要把报社内容架构在网站上!这可是香江头一遭。

老板新收购的八家报刊重组为绅士报则在八层,整个报业集团人数规模空前庞大。

总之新环境下人人朝气蓬勃。

换个大亨老板果然不同。

这两间报刊重组为蒋氏报业媒体集团属于蒋天恩直管。

CEO则委任的是从新加坡日报挖来的高管常满。

当然最亮眼的是委托摩根从米国挖来的一位大才麻省理工学院信息工程的张超阳博士。

开给他的年薪比方展博这个打工皇帝还要高!更是配置了一套豪华公寓及宾室。

如此礼贤下士才将这位大神请来。

这位是真正的大拿,鬼才,就是性格有点难以捉摸,不过蒋天恩对这种大才从来都是给予极大的尊重与支持。

他挂名报业集团副总裁,直管构建信息科,探索建构青鸾网(后世搜狐)

为此还耗资一五千万购置了IBM最新的电脑机房。

未来几年不奢求它创造任何利润,更不断往里面烧钱只为这个网站能架构成功成为亚洲第一个网络新闻网!

接着蒋天恩将日报所有员工聚在一起开了第一场会。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是谁了,我就不再重复介绍了。”

“首先,我要进行下人事变动。财务总监和人事总监分别是.。”

这两人都是蒋氏集团的内部人!

“接下来,报社的总经理是常满先生。“

首节上一节121/1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