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5从截胡开始 第60节

  谷主任和另外几个领导一块笑着迎了过来:“吴导演,真是辛苦了!恭喜恭喜!”

  “离不开电影频道的支持,没有电影频道就没有《我们俩》,也就没有这次的奖项!”

  这种套话吴宇辰也是张口就来,同时他把手中的奖杯递到对面的谷主任手上,他明白这玩意儿才是人家最看重的东西。

  果然,谷主任和几个领导看到手中的奖杯之后,都是喜气洋洋。

  他们压根不看重什么版权卖了多少钱,这也落不到他们手上。但是这个奖项可就不一样了,他们电影频道刚刚成立就能拿下大奖,这不是领导有方吗?

  虽然电影频道每年能赚取到大量的广告费,但这个钱他们自己是没有支配权的,要上交。像是这次投入200万自己台内拍摄电视电影,那都得打报告申请,批准了之后才行。

  但这次有了《我们俩》从东京电影节带回的两项大奖,就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成功之处,之后他们的电视电影计划绝对是能够顺利通过。

  今后别说200万,翻十倍都是起步,估计每年都能申请到几千万经费,而且还能专门新增一个电视电影部门,专项管理国产电视电影的投拍。

  这时吴宇辰在人群前排处看到了金雅琴,便赶忙笑着走过去:

  “金奶奶,这次我们到了霓虹,那边可多人夸你了,只要是看过电影的,都被你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这时谷主任也跟着走过来,把手中最佳女主角的那个奖杯交到金雅琴手上:

  “金老太太,这次你的表演太棒了,这个影后实至名归,而且还到国外为国争光了!”

  金雅琴此时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双手来回摩挲着手中的奖杯,没想到演了一辈子配角,到老了演一次主角竟然还获得了这么大的荣耀!

  之后就是电影频道的领导一通激励和打鸡血式的讲话发言,同时他们还专门请了几家报纸的记者过来,拉着吴宇辰、金雅琴还有周讯都是一通合照,当然少不了共同捧着奖杯!

  来的这些记者也对《我们俩》的事情很感兴趣,少不了各种提问,直到日落黄昏后众人才散场。

  三个奖杯,周讯和金雅琴的影后奖杯被她们给带回去了,但是评委会大奖留在了电影频道被供着,本来电影确实也算人家的,这奖也是给颁给全剧组的。

  吴宇辰提到了要找家院线放映的事情,以方便明年参与金鸡评选,谷主任自然直接大包大揽下来,说就算他们自己出钱也会尽快把电影给安排进电影院。

  翌日,章子艺风风火火地拿着一份报纸冲进宿舍:

  “曾梨,梨子!你男朋友拿大奖啦!”

  她这么一吵吵,把宿舍内的几个女生全都惊动了。入校以来一个多月,经过章子艺和秦海璐的宣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曾梨有个帅气的男朋友,曾梨现在都已经懒得辩解了。

  众女都围到章子艺身边,只见她手中的《华夏电影报》上头版头条就是:

  “华夏电影荣耀东京!”

  然后就是一张醒目的照片,正是在电影频道会议室中,吴宇辰、周讯和几个领导一起举杯的合照。

  报纸后面还有细刊:

  《一老一少双双问鼎东京影后!》

  《大学生天才导演感谢电影频道扶持!》

  ……

  几篇文章中介绍了这次东京电影节《我们俩》和《变脸》斩获了四项大奖,其中更是对《我们俩》的拍摄幕前幕后故事,以及在东京电影节引起的轰动进行了详细介绍。

  没错,文章有大部分的重点全都集中到了《我们俩》上,而《变脸》只是被顺带提了一嘴。

  你要问为啥,因为《我们俩》背后站着的可是电影频道啊,那自然是要大吹特吹啊!

  不吹大家怎么知道这电影频道的领导决策英明啊,让人家怎么进步啊!

  “就是这个么?”

  “对,就是照片中间笑的这个男生,错不了!”章子艺指着道。

  梅葶扭头对曾梨惊叹道:“梨子,你男朋友也太厉害了吧!这才18岁啊,第一部电影就能拿东京电影节大奖!而且之前还拿过柏林短片金熊,也太天才了吧!”

  胡晶也是嚷嚷道:“梨子,太不够意思了,这么牛的男朋友还非藏着掖着!必须得带出来给我们见见啊~”

  “就是就是,曾梨,让你男朋友给我们讲讲该怎么演戏!”众女七嘴八舌道。

  现在这帮女生进央戏一个多月,耳濡目染下那也都知道了这拿了大奖意味着什么,这可能是很多导演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但是曾梨这男朋友竟然已经连着刷奖了。

  曾梨其实前几天就已经知道了,是吴宇辰打电话跟她聊天时说的。但此时看着宿舍的众女这幅惊叹而又羡慕的神情,曾梨心中为其开心的同时,也不禁生出一些与有荣焉的虚荣感。

  不过曾梨想了想,还是再次解释了一句:“我们真是普通朋友。”

  众女对视一眼,还想要继续起哄,倒是梅葶这个老大姐笑了笑,走过来拉着曾梨的手:

  “好好好,普通朋友,那你就请你这个普通朋友一块吃个饭行吧,我们请他,就当是帮我们结识一下国际大导演!”

  众女一听也都反应了过来:“对对对,梨子,你跟他说一下,我们请他~”

  曾梨见一帮舍友都这么说了,犹豫了一下说道:“行吧,我跟他提一下,不知道他答不答应。”

  众女闻言都相视一笑,总算能让曾梨把他这神秘男友给约出来了。

  除了《华夏电影报》这种专业报纸外,还有《华夏青年报》这种大报,以及电影频道自身的节目《华夏电影动态》都对《我们俩》这次东京电影节的斩获大书特书。

  不同于上次《车四十四》拿了柏林金熊但因为题材不能宣传,这次《我们俩》那可正是纯纯正能量的电影,宣传起来根本就不用有丝毫顾及。

  在纸媒和电视的双重传播下,《我们俩》趁此在电影爱好者中一举成名,天才导演吴宇辰的名字,也真正走入了大众视野范围内。

  而此时,吴宇辰这个天才导演,正在院长侯克明的办公室内。

  侯克明拿着手中的剧本抖了抖,然后对着吴宇辰笑骂道:

  “你小子啊,刚夸完你,结果现在又开始不让人省心了!

  我看你这有点新浪潮先锋电影的味道,非得这么拍么?类似的《大话西游》就已经票房失败了。”

  吴宇辰点了点头:“侯老师,这要是改了,也就没那个味道了。而且学校不就是教育我们要勇于探索么,我想尝试一下。”

  侯克明看着眼前的吴宇辰,心道好小子,都已经开始走这一步了么,相比之下他们这些老电影人确实已经没有雄心壮志了。

  侯克明又打量了下手中的这个剧本,看着封面上《罗拉快跑》,心想那就帮这个学生跑上那么一段吧。

  “你这个电影内地不好拍,确实是要去港岛或者澳城。我跟那边的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没什么联系。这样,等下我给北影的韩三评打电话,他们北影厂和银都有来往。”

  吴宇辰听到未来的华语影坛座山雕的大名,没想到这么快就要与其打交道了。

  “谢谢侯老师了!”

  吴宇辰下一部打算拍摄的,就是被誉为经典时间循环电影的《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是一部名气很大的电影,浑身透露着不拘一格和特立独行。

  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罗拉为了救自己男朋友,必须在20分钟赚10万马克,她通过时间循环三次重来的机会终于救下了男友。整部电影围绕这生死攸关的二十分钟展开,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男友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罗拉快跑》的逻辑跟《大话西游》有些类似。爱情是主题,救命是主线,时间是符号,电话与钱袋是转场,每一次呼唤月光宝盒都是差异极大的过程和结局。

  这电影的经典之处其实并不在于其故事内容本身,而是它拍摄的手法、剪辑、叙事结构以及表达出的主题。

  在叙事上它打破了好莱坞讲究完整的故事性,闭合式的结局,以及三幕剧或五幕剧的叙事结构,而是巧妙地借用时间循环实现了新颖的三段式叙事,这完全是对好莱坞传统的一次反击。

  《罗拉快跑》全片时长81分钟,其中71分钟都是运动镜头。影片时长虽短,却包含了1581个镜头转换,平均算下来每个镜头仅有2.7秒,堪称“影史节奏最快电影”之一。

  同时它也被称为编导必看的电影,电影专业的学生几乎都会被老师带着对《罗拉快跑》拉过片。

  吴宇辰选它的原因之处当然还有一点,以小博大,全片成本不到200万美元,北美取得了近千万票房,这也许就还好,但是它在欧洲收入1.1亿美元!

  全欧洲都为这部电影疯狂,甚至诞生了一股罗拉浪潮和罗拉现象。

  德意志有个狂热粉接受采访说其看了80多遍,甚至他为此专门买了一台跑步机,一边看电影一边在跑步机上跟着女主角跑,就是痴迷到这种程度!

  现在的好莱坞不是还瞧不上他么?

  吴宇辰就是要用这么一部反好莱坞传统的影片,取得成绩后让好莱坞那边请他回去。

  北影厂,韩三评挂断电话后,倒是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这个吴宇辰他是知道的,不过不是因为《我们俩》,也不是因为之前的柏林短片金熊,而是正在电影院上映的《彗星来的那一夜》。

  “小于,你说的过千万的那个《彗星来的那一夜》,具体什么情况来着?”

  站在韩三评面前的于冬笑着介绍:“厂长,这电影上映了一个半月,110个拷贝,现在票房1230万,具体拍摄成本我估摸着也就50万。”

  韩三评吐了口烟:“这个吴宇辰,50万拍了部票房千万以上的电影,又用30万给电影频道拿回来两个大奖,真是人才啊!”

  于东嘿嘿一笑:“厂长,你要是欣赏他,就直接把他请到咱们北影厂呗,咱们厂就是京影毕业生最好的出路了。”

  韩三评笑了笑:“马上可能就有合作的机会了,下午他要过来,这不还正好是你师弟么,到时候你去门口接下他,带他认认路。”

  于东闻言立马拍着胸脯:“厂长,我保证把他拉进咱们厂里面!”

  “嘿嘿,你小子全身这张嘴最厉害!”韩三评哈哈大笑道。

第92章 那我可太有兴趣了!

  八十年代,《少林寺》成功后,港岛成立了一个“银都机构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制作和发行合拍片。这是港岛电影界唯一的一家国营企业。

  其实要拍《罗拉快跑》,吴宇辰完全可以自己注册家港岛公司,把电影拍了也管不到他。

  但他现在大陆这边目前靠着《我们俩》已经是内地导演界的明日新星了,没必要这么搞对着干。

  又不是拍什么禁片,没有任何黑到大陆的地方,不需要偷偷摸摸去港岛自己搞,通过合拍片的方式,把地点放在港澳,拍摄完全没问题。因此走正规渠道联系银都合作,大大方方拍出来就行了。

  吴宇辰到了北影厂门口的时候,见到一个身形微胖,面相看起来忠厚老实的男子笑眯眯迎了过来:

  “是吴宇辰吴导演吗?”

  吴宇辰见状就知道来人是谁了:“是于科吗?”

  于东听到这声于科,心中顿时多了分喜意,觉得这个学弟能处,虽然目前他只是副科级。

  “嗨,不敢当!你叫我于东就成,我是京影94年毕业的,要是不嫌弃,叫我声于师兄~”

  吴宇辰和其握着手道:“于师兄,你虽然毕业了,但是你一个人喝趴一桌人的事迹可还在京影流传呢!”

  于东哈哈一笑:“不值一提,都是虚名!”

  于东一路走着,一边夸着吴宇辰:

  “学弟,要说还是咱们京影出人才,看看陈凯歌、张一谋那都是咱们的,现在又轮到接上棒,在校就能拿大奖,真给咱们京影长脸!我看啊,这第六代导演今后就是你领头了!”

  “不敢当~”

  吴宇辰对这位未来的博纳老板如此做派并不意外,他的一半本事都在嘴上。

  于东可以说天生就是干销售的料,酒量奇高,嘴皮子又勤又甜,大三还在京影厂实习的时候就被处长点名,说他绝对是跑发行的好手。

  94年他被分配到京影厂,恰逢光电下发“348号”文件,规定各个电影厂今后可以直接销售给各个省市电影公司,并实行收入分成。

  刚进厂的于东分到一部文艺片《与往事干杯》,被派到晋西的某市跑发行,结果他在当地一个电影院,连放两个多月,创下了单馆40万的票房,让他一战成名,名字直接传到了各个省级公司和北影厂高层领导耳中。没两年他就被提到了副科,成了北影厂史上最年轻的干部。

  现在的于东可谓是意气风发,一心要在北影厂继续大展宏图呢!

  吴宇辰也是热情地回应着于东,毕竟这家伙跑发行的本事真是没的说,交好一番说不定以后就能用上。

  不一会,吴宇辰就被带到了厂长办,坐在椅子上的是一个小平头,穿着老式布鞋,一身着装都很朴实的中年男子,赫然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韩三评。

  “韩厂长好,这次我冒昧打扰您了!”

  韩三评见到吴宇辰后也是热情起身和其握手:

  “哈哈,吴导演,你这样有才华的导演我们北影厂欢迎之至啊!

  我前几天就听老黄专门给我讲了你在东京的事,说是引起了巨大轰动,这次你可真是为咱们争光啊!”

  吴宇辰心下一动,知道应该是黄建新了,他们俩是同学。

  “承蒙黄老师夸奖了,能拿奖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首节上一节60/2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