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2职工大院 第89节

  三姑是回家帮忙,秋火明跟两位妹妹就是以玩为主,帮忙为辅。

  三姑父的村子叫‘母山槐’,村子在山脚下,这里的地势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以往几乎家家都种果树,早些年果树荒废的多,这些都属于大集体,近些年包产到户,这日子就有了盼头,三姑家的果树的下面还养着不少鸡。

  农村的房子大,以往一到寒暑假,秋火明跟两位妹妹都会被父母丢到农村去,农村好玩的东西多,不像后世,大家都捧着手机,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很多人都沉溺在虚拟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三姑父的家的房子只有两间主屋是砖瓦的,其余的房子都是土房,小时候秋火明还没什么感受,今天再次过来,就能感受到了,这个村子实在是太穷了。

  山脚下的稻田经过抢收,只剩下一茬茬的整齐分布的根部。

  水牛在池塘里翻身打滚,弄得一身的污泥,三姑父家的这头牛已经年老了,早出晚归,已经认得回家的路了。

  他家的土墙上,贴了好些张牛粪,这些就是烧火做饭的燃料,院子里放着拾粪的粪箕,三姑父的父母住在灶台间隔壁的小屋里,瓦房是当初给儿子结婚用的,农村人家大多数是如此,辛劳大半辈子,给儿子搭了新房,娶了媳妇,老两口就自觉到老屋去住。

  除了那些家境好的。

  到了乡下的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三姑他们就到果园去了。

  乡下只有清早凉快,等太阳升起来,再去做农活很容易中暑。

  晾晒场上堆着高高的草垛,村里有些孩子已经在晾晒场上玩了起来,小妹看了半天跃跃欲试,没一会儿,她就跟这些黑瘦的孩子们打成一片,连彼此的名字都知道了。

  秋火明由着她在家门口玩,他带着红叶一起提着暖水瓶到果园里送水。

  半道上见到一只不知道是狍子,还是小鹿的动物,定睛看着他们走来,一直等他们靠近了,这才撒腿跑了起来,跑得飞快,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这时候的山区动物还是很多的,夜晚山里还有狼,所以村里人养了狗,狼但凡进村,都会有狗来示警。

  果树园里此刻热闹的很,几户人家的果园边界处,传来彼此的谈笑声,秋火明送了水过来,也帮着采摘了几棵树。

  红叶蹲在地上,挑拣大小。

  “昨个儿收果子的人价格给你们多少?”果园里的人在互相打听。

  “跟去年一个价,不过今年收的多,听说县里搞了个罐头厂……”

  “咱果子就不怕烂在地里了,这是好事!”

  秋火明听着他们的谈话,今年果农们种植的兴致很高,已经有人想扩大生产面积了,这不管哪个年代,能赚钱都是令人愉快的。

  太阳升高,气温渐渐热了。

  三姑在不远处,喊了一嗓子,“火明、红叶跟我回去吧,别晒着了……”

  她要回去做饭,说完这话,她转身跟家和打了声招呼就领着秋火明他们下山了。

  她的公公、婆婆都是老实本分的人,除了会干农活,不太会做饭菜,做出来的饭菜只能说能吃,所以一般家里来人,都是由三姑下厨。

  今天的这批果子送下山后不久,就被远道而来的商贩给收走了。

  夜晚村子里的晒场上,横七竖八地放着好些张凉床,农村此刻还没通电,更别提有电风扇了。

  家家户户都是用煤油灯作为照明工具。

  所以一到晚上,大家伙都聚集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在户外乘凉,一方面可以省点煤油钱,这大晚上的,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聊聊天,也是一种消遣。

  秋火明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农村户外的风大,倒是不热,就是蚊子多,摇蒲扇都是为了对付蚊子的。

  他仰起头,看向夜空,清晰可见的星河,仿佛伸手就能触摸,耳边是农户们的聊天声音,田野里,各种虫豸的声音,此起彼落。

  那些农户们说着说着,就往鬼怪方面说了。

  一个个说得活灵活现,听得红叶舍不得挪开步子,又是怕又是爱听,她越是这样,这些人说得越是起劲。

  红霜跟几个乡下的孩子去捉萤火虫了,有几只温顺的狗趴在晒场的四周,时不时站起来走动一下,跟着又趴回去。

  这时候的农村还是很热闹的,大人小孩都有,不像后世,农村只剩下老人与留守儿童。

  一个戴着帽子的光头老汉正在跟旁边的村民在闲聊,旁边的村民在问他:“三爷,你上个礼拜到省城看大俊子,咋这么快就回来了?”

  他们离秋火明近,声音清晰地传进他的耳朵里。

  “省城的东西贵,我舍不得让他多花钱……”

  老汉话锋一转,“我在省城见到了一栋高楼,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我头一抬,这还没看到顶呢,我帽子掉了。”

  “我的乖乖,那得多高啊!”

  光头老汉话说到一半,突然伸手抹了一把眼泪,“我当时就寻思着,我这辈子白活了……”

  周围安静了片刻。

  光头老汉抹好了眼泪,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咱家里还有收音机,我阿爷他们连收音机都没见过……”

  旁边的那位立即附和道:“可不是么,一代人比一代人强,你家大俊子以后就是城里人了……”

  “啥城里人,就是有一手泥瓦匠手艺,能吃得饱饭,也不知道能在城里待多久……”老汉感叹道,听不出他到底是在炫耀儿子,还是在担忧儿子。

  秋火明没出声,他只是安静地听着。

  感谢打赏的朋友:)

  感谢订阅、投票的朋友们:)

第130章 处理危机

  随着他了解的事情越多,越是发现邓老的伟大之处。

  邓老的决策在当下,那绝对是英明的,秋火明在心里感概,是伟人造就时代,还是时代造就伟人?

  夜色浓郁了下来,家家户户开始抬着凉床,提着小椅子,呼儿唤女往家赶了。

  秋火明洗了澡,躺在床上,远处传来狗吠,渐渐又消停下来。

  农村的屋内明显比户外要热,他摇着蒲扇直到手都酸涩了,这才缓缓进入了梦乡。

  翌日,那群来收果子的商贩只过来了一个人,带着一辆车,价格压得很低,还没收满就走了。

  等秋火明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三姑一家人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往村长家了。

  他赶过去的时候,村长家已经挤的满当当一屋子人了。

  “今年大家都是丰收,北方‘侉子’的果子比咱的大,人家那里温差大,说啥他们的果子甜度比咱这好……”村长敲着烟杆,苦着脸说道。

  “那咱果子就只能烂在家里啊!”有村民焦急地说道。

  往年大家都是小打小闹,量小,果子成熟了不愁卖,大不了就推着板车进城去卖,卖个三四天的,也能卖的完。

  今年不一样的,大家都是卯足了劲种植。

  秋火明站在院子里,心想,这就是信息落后带来的后果,大家都一窝蜂生产单一的产品,就容易造成目前这一状况。

  几个人正商议着,门口挤进来一位妇女,二话不说就先躺下了,“我的果子啊!”她拍着大腿哭道:“果子要是卖不动,我也不活了!”

  以往大家或许觉得这是个胡搅蛮缠的家伙,眼下却感同身受了起来。

  村长喊了一声:“哭!哭有个锤子用!起来,这不在想办法嘛!”

  秋火明站在门外听了半天,发现村长想的办法依旧是动员村民们把果子挑进镇子上,挑到县城里去卖。

  三姑父不干了,他进城卖果子的经验多,别说这么多果子一起涌进城里会怎样,单单就是这时间也等不了,果子一周的保鲜,烂了就卖不动了。

  “我反对,咱一窝蜂进了城,城里人能买多少,咱心里清楚,村长你得向上面提个意见,我们辛苦了大半年,就等着这笔买卖养活一家老小。”

  “家和你掺合啥,你家婆娘都是城里人了!”村长身旁站着的一个汉子嚷嚷道。

  “城里人咋了,我还是庄户人呢!我阿爷阿娘都是庄户人!”任家和气得一拍桌子,刷得一下站了起来。

  “就是,家和跟咱都是庄户人,谁家没个几亩果园……”

  室内议论纷纷,秋火明眉头皱了起来,这些人压根就没说到点子上去。

  村长咳嗽了一声,“找几个人,跟我一起去公社,这事到底咋处理,还得公社领导来。”

  不一会儿就站出来三个人,家和也在其中,秋火明也站了出来,“三姑父,我跟一起去。”

  几个人见他是个半大的小子,都不以为意,随他跟着。

  五个人开着队里的拖拉机往公社方向驶去。

  ‘母山槐’的黄桃品质其实挺不错,秋火明昨天采摘的时候就被三姑递了一只,他擦了擦外皮就直接吃了,这里的黄桃皮薄,勾线也不明显,旁边的绒毛不多,单论品相来说,除了个头不大,其余不比北方的差。

  拖拉机停在公社的大院门口。

  公社里的任主任,对这事很重视,当即往县里打了好几个电话,结果最终的答复就是,自行销售,县里不设卡。

  这跟村长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秋火明想了想站了出来,“任主任,我有个想法……”

  任主任手一挥,“去去去,我都急成这样了,你一个小屁孩就别来添乱了!”

  “县里开了家罐头厂,正在试运行,‘母山槐’的黄桃品质不错,刚好可以做黄桃罐头,任主任,我建议你可以去问一问。”

  秋火明被甩了脸子,仍旧耐着性子说道。

  三姑父在一旁立即介绍道:“任主任,我这侄子可不是普通人,他是今年我们省的高考状元,就连县长都跟他拍过照,他还上了省城报纸!”

  这一番噱头砸下来,果然让任主任重视了起来。

  “小伙子不赖,坐。”任主任客气了起来。

  “你刚刚说得罐头厂,它能要咱的东西吗?”

  “我觉得可以,各地都在发展经济,咱无城县没理由放着这创收的机会不要……”

  “那我再去说说!”任主任也是‘母山槐’出来的人,他们村都姓任,村里人都求过来了,他心里也急。

  摇了几个电话后,对方终于有答复了。

  “罐头厂还没投入正式生产?可以帮咱代加工……”

  电话聊到一半,他手招了招,“小伙子过来。”

  秋火明过来,任主任一把把话筒塞到他手里,“你跟他说,他说得话我懂,就是听不明白……”

  ……

  秋火明把话筒放到耳边,对方还在说着话,“喂,我说得这些,你咋说?”

  秋火明清了清嗓子,“代加工,那么费用怎么算?有账期吗?你们厂的牌子我们可以用吗?”

  “我们就收个成本,不另外加钱,县里打了包票,账期可以给到你们一个月,牌子你们自己想办法,咱这自个儿的牌子还没下来呢,这事情简单,你们找一家印刷厂……”

  “行,那就先这么着,黄桃明天拉过来,可以立即投入生产吗?”

  “你们得带些人过来,果子清洗啥的,工人人数不够……”

  “那我带20号人来。”

  任主任站在一旁,听他一来二去已经把事情说得七七八八了,心里急得慌,等他终于挂了电话,这才凑过来问道:“咋说?”

  秋火明抹了一下脑门上的汗水,“谈好了,这事最终还得你们自己拍板,我就是一个传话人。”

  “行,好歹都不赖你,你说。”

  “他们厂同意帮咱生产黄桃罐头,只收成本费,这些费用就是罐头外包装的钱还有电费、人工费啥的,这些钱,一个月得付清,商标你们得自个儿想办法,我建议就叫‘母山槐’牌黄桃罐头,顺便借这个机会给‘母山槐’做个宣传……”

  “商标可以找一家印刷厂去做,简单得三天就能做好,这事你们要是同意了,明天就能把桃子给人家厂里送过去……”

首节上一节89/3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