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是阎解成 第85节

  宁教授说的很真挚,但越是这样,他就越不好意思了。

  决定向导师学习一次,发扬次精神,捐了!

  宁教授这回也不推辞了,反正他这学生他了解,怕是以后缺钱的可能性不大,捐了就捐了吧。

  于是从今年起,北汽摩公司的专利钱,都打到了北航学校专门设立的奖学金账户。

  北航也迎来了第一批个人奖学金,奖学金的称呼还是按捐赠人姓名来的,他捐的那份就是阎解成奖学金了。

  这还让他有些不好意思了,太过直白。

  而学校里的同学听了后,对他还有印象呢。不就是新生典礼的那位博士学长嘛,没想到竟然还来设立的奖学金。

  一打听才知道,这学长联合了宁教授,在发动机上取得了许多的技术专利,将这专利的钱给到了学校里作为他们的奖学金了。

  学生们很多都是头一次接触技术专利,也头一次知道了原来学习钻研技术,也能挣这么多钱。

  都将他立为了学习榜样,连学习的都更有干劲。

  他这奖学金的来历,让整个北航的学习氛围都上升了不少。

  ……

  七月新的高考也开始了,解娣也迎来了她最后一次的高考机会。

  这回去考场的时候,还有王刚的专门陪送。

  与此同时,他师傅那边终于是将这吉普开发完了。

  2年的时间,终于有的产品成果,他们的汽车总算是能开始走向世界了。

  俞华将汽车造完后,就赶紧去城郊的新厂,接胡副厂长手里的活了,俩人一起规划新厂房,准备重点制造汽车生产线。

  这次汽车开发完成后,也可以继续开始第二期的投资了,这次可是大头。

  阎解成帮着他师傅,联系了香港的几位投资人,让他们过来看看新的汽车,以及商量第二期新的投资款项。

  因为摩托车在香港的火爆销售,几家是根本不愿意错过,非常迅速的就赶了过来。

  不过这次除了娄父那三家,包船王就没有亲自过来了,而是派了位专门负责内地投资的经理人过来。

  阎解成带着几人来到新厂房,观看新出产的两辆样车。

  新的吉普暂命名BJ213,它不同于BJ212的老车型,老车型更适用于军旅,有着可拆卸式的软顶设计。

  而新车则取消了可拆卸的软顶,车身线条硬朗大气,比较贴合后世的越野车型。

  虽然跟BJ212的外型有些相像,但是看着流畅了不少,比较像是这军旅车的民用版,与后世的美国切诺基类似。

  目前上的还是绿色车漆,当然若是日后售卖了,还是考虑加上白色与黑色车漆,既贴合越野和略带点商务风。

  车上搭载着最新一代的电喷发动机,四驱驱动,使用了涡轮增压技术,共两个版本选择。

  一种是四缸2.0T的排量,另一种是6缸3.0T。

  这车3.0T的型号,最大马力能达到300多匹,最高时速也能达到180KM/h。

  当然这个版本耗油也比较厉害,正常可能也会去到18-22L每100公里,若是极限越野的话估计可以去到28-30L的油耗了。

  而2.0T的动力差些,但是胜在耗油比较低了,约在12-16L左右。

  几位投资人也没忍住诱惑,看到这大气的新车,赶紧上去开了一圈。

  这车也果然没让几位失望,甚至可以说是惊喜了。

  非常庆幸当初能达成意向,进行了摩托投资,不然这后续的汽车哪轮得到他们啊。

  这车的利润怕是更加庞大,不过需要预先出资的投资额也翻了十倍。

  几家也能理解,毕竟这汽车和摩托可不是一个级别的。

  阎解成也不客气,如今样车都有了,就差资金建厂,造设备搞建设。

  只不过这汽车的生产设备,生产线建造价格不菲。而且有些零件都得专门规划,建个小厂来供应,正好朝这些投资人拿了。

  “二期按找之前的约定,有了样车就准备进行建设生产。按当初的计划,我与俞厂长做过探讨,需要5个亿的资金。”

  “按照合同,你们得出7成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继续投资,需继续你方一共出资3.5个亿。”

  俞华别看在轧钢厂这么多年,但张口几亿的让人投资,还真是第一次见识。

  而且看着自己徒弟底气还这么足,也不禁有些自豪。

  包船王的代理人毫不犹豫道:“这投资我方认可,但是需要跟摩托一样,保证香港的独家销售市场交给我方,而且我们集团在英国也有渠道,可以一起帮着售卖。”

  说完便转头朝向娄父三家道:“几位若是资金紧张,这次的投资不妨就由我们集团全部吃下?”

  娄父几人哪能愿意,这闭眼都能看到的利润,不就是要出大额的先期投资嘛,他们怎么可能错过。

  这几个月的摩托收入,让几人心里已经有底了。

  当初一期投资还有些谨慎,毕竟他们一方要出最大头的资金,却拿最少的股份。

  要不是的确看好摩托车,以及娄父对阎解成的看好,还真下不去决心投资。

  而且最后他们娄家只投了500万,股份大头都被出资最多的包船王拿了。

  如今这光摩托就让几人看到了希望,确信了这新成立的北汽摩技术的确牛,有这个底气要钱。

  他可不愿意还将到嘴的肉给了包船王,不过哪怕维持一期的份额比例,也还需要出资5000万人民币。

  他们娄家这水平的现金可拿不出来,怕是还得处理一些不重要的投资,以及将一些产业做个抵押才能将这5千万凑出来。

  另外两家也不用说,都打算咬牙也要将每家的2500万凑出来。

第178章 轧钢厂总工人选

  包船王的代表,发现几家都愿意咬牙投资,也感到可惜。

  他还希望把几人手里的股份都吃下呢,毕竟这么优质的投资机会可不多见。

  心里还打算回香港,联系一些他认识的投资人,一起来内地投资捡钱。

  他还以为内地都是技术先进的企业,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进入香港市场呢。

  娄父几人之后的挣钱,的确是带动了不少香港投资人,来内地投资建厂的热潮。

  几方约定投资款项于一月内到达,以及签了份后期的补充协议,也心满意足的先回去了。

  除了他师傅俞华有些惊讶于几人的爽快外,一切都挺顺利的。

  阎解成走之前还与他师傅讨论过后续的发展,毕竟光靠这吉普的车型,可占领不了以后的市场。

  他将未来的桑塔纳车型,以及大小皮卡的车型都交给了他师傅。

  桑塔纳是准备占领一些亚洲的市场,而这皮卡嘛,则是跟吉普一样准备占领欧美,尤其是美国市场。

  美国市场的风格他倒是清楚,主要就是肌肉车和大皮卡,越大越好,越粗犷越好。

  而且不用担心耗油,只要能将动力怼上去就行。

  反正美国本来就产石油,更别提还搞人伊朗和中东的石油,这油价和国内可完全不同,多好点油是根本不在乎。

  而桑塔纳则还是得注意点油耗,实用性,空间舒适度了。

  毕竟是亚洲市场,主力就是得跟日企竞争。

  卖到日本目前还有困难,毕竟日本保护当地财团企业。

  他们国家的车若是真的便宜好用,能威胁他们本地车企,不说抵制,光关税就能恶心你。

  不过亚洲四小龙,以及过几年的国内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

  这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很快就会掀起浪潮,带动下一批人,更不要提经济特区的发展了。

  俞华对自己徒弟这清晰的思路,比较意外,他是真不知道这徒弟什么时候对海外市场都了解这么深了?

  难道是跟林工探讨过这些么?他怎么与林工交流就不会想到聊这些呢,都是聊些技术以及家庭的。

  暗叹道,果然这自己徒弟能走到今天,靠的不仅仅是运气啊,眼光和格局的确才是关键。

  8月,阎解娣日夜期盼的北航录取通知书,终于由邮递员送到了她手上。

  整整一年多的努力,白天上班晚上看书,还是抓住了这最后一次机会,赶上了读大学的机会。

  王刚在一旁也替解娣开心着,终于是达成了当初的目标,迈出自己规划的,未来的第一步了。

  阎解娣拿到通知书后,还去杨厂长地方办了离职。

  而杨厂长最近可为厂里的事儿头疼着呢,主要还是厂里总工的人选问题,一直没定下来。

  当初俞华走的时候,只是算长期出差,但杨厂长为此可开心了好久。

  连运动期间颇有声望的俞总工,都要离开厂子一段时间了,这可是加深他厂里威望的大好时机啊。

  杨厂长也的确跟当初设想的一样,在俞总工离开的日子里,在轧钢厂算是一家独大了。

  而且比他当年当厂长时的感觉还好,毕竟当年还有林总工自成一系,虽然不争不抢的,但是对他权力还是有影响,更别提还有个小动作不断的李副厂长了。

  不过自从几个月前,俞华正式卸任了厂里的总工后,高升新成立的北汽摩厂长后,他的麻烦就开始来了。

  毕竟这轧钢厂总工的位置空下来了,下头技术部的三个组组长都觉得自己有望总工了,是谁都不肯退让,想要上来争一争。

  当初俞总工出差还好,哪怕他人不在,但是谁都不会有想法。

  更别提之前俞总工身边,还有几位能力很强,关系很亲近的技术员也提了工程师。

  都觉得这未来的总工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所以部门里都相处的非常和谐。

  谁也没想到,这几位新的工程师出差回来后,也一股脑的全走了。

  如今三位组长是明争暗斗,彻底放手一搏了。

  不仅在杨厂长面前互相给对方使绊子,更是暗地里跟其他几位副厂长也有交流。

  虽然其他的副厂长影响不了杨厂长的权力,但是还是让他很头疼。

  杨厂长原先感觉厂里暂时没有总工也行,这样他说话就更有权威了。

  谁知道没有这总工才多长时间啊,都影响厂里生产了。

  原本分工明确的技术部各组,如今都想染指其他组的工作了。

  就连这一组专心搞技术创新的,和二组的组长,也想派人去指导车间生产了。

  重要的是,如今留在厂里的技术员或者说几位组长,本身的能力水平并不出众。

  对于原先的技术还能掌握,现在新的钢厂的连铸技术,平时一直是唐明几人指导的。

  哪怕关于连铸的现场生产问题,也是刘光天与解放解决的,遇到困难撑死了再搭上个林技术和何技术。

  他们这些技术员,其实对这连铸掌握的并不够彻底的,更别提这三人的轮流指导下。

  连车间的工人都楞了,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一会让他们这么做,一会儿另外技术员又让他们那样做。

  结果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连一直好好连铸设备都给搞坏了。

  原先也没什么,反正三组的技术员管理现场这么久了,对于这连铸设备的维修也不陌生。

  打算直接动手休就行了,或者再造台新的使用。

  谁知道哪怕是是维修,都得听三位组长的各自不同的意见。

首节上一节85/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