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是阎解成 第96节

  五月,总店的装修很快,按照他给的图纸,改有的区域区分都做了。

  尤其是巨大的落地玻璃,让人一眼就能从外边看到里边的汽车,体验感十分新奇。

  他们需要的玻璃都是定做的,价格不菲,好在车厂如今的效益不错,他们这次出行的经费倒是够。

  俞华还招了几个当地有汽车销售经验的员工,随时准备开业。

  林工近段时间也过来了,而且已经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铁了心的告诉他们,要跟着他们回国。

  当然这次就他一个人回国,沈霞打算等林毅能完全接手她手里头的餐厅企业,再考虑回去。

第198章 开张

  五月中旬,他们的汽车4S店终于开业。

  有许多的美国人路过都会进来看看,倒不是过来看车的,好多都是被新奇的建筑吸引。

  这年头虽然玻璃应用于建筑,他们不是第一个,已经有不少大楼的外立面是落地玻璃了。

  但是像他们这样,总共就两层的矮建筑3/4面积的落地玻璃,让在外边的人很有进来的欲望。

  有些人进来后就被他们的越野车吸引了,朝销售员询问这车的价格,以及一些参数。

  不过更多的顾客就是关注耗油情况,大多数对他运来较多的3.0T的车兴趣不大,感觉油耗大不如日产车。

  但是那2.0T的就有许多人感兴趣了,参观的人不少,不过真的下订单的是一个没有。

  一连三天,看得人是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店里却一个都没开张。

  他和俞华本来打算看完第一天开业就准备走了,但是一辆车都没开张,他们也不想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开始反思起车来。

  难道这车真的不适合如今的美国市场?不应该啊,空间大,越野,速度快,油耗不高,应该很符合美国人的购买需求啊。

  俞华也不自信道:“解成是不是咱们订的价格太高了?要不咱们降降?”

  阎解成给的标价是3.2万美元,的确价格要比日系车贵上大几千美元。

  他最初订价倒是2.6-2.8的想法,但是关税一卡,这利润可就不多了,还没卖往香港来到的多。

  而且他们的车可比日本的要先进多了,他虽然内心也有些动摇,但说什么也不能开业就降价。

  才三天,若是现在降了,观望的顾客就更多了,更加没人买了。

  当然这3.2万美元要是按照官方汇率,1比1.5来算可只值4.8万人民币。

  但是事实上不可能按这个价格来算,若真是这样,他们一辆车起码得卖8万美元才能回本。

  如今美国市场上8万美元的车,妥妥的豪车了,而且是顶级名牌,他们的车要是真敢卖这价格,那才叫找死。

  毕竟能有多少人,花这么多的钱买一辆根本没见过的车呢?

  主要是这年头的外汇政策不同,汇率并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国家规定的,普通人平时也根本接触不到外汇。

  事实上黑市的真实价格就没有低过1比8,甚至往往都是1比10几。

  国内这时候急缺外汇购买发达国家的先进机械和技术,所以外汇政策比较特殊,后边才逐渐与市场自然汇率接轨。

  阎解成这几天也一直守在店里头坐镇,虽然实际上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说跟俞华一样来稳定军心的吧。

  马文涛突然快步从前厅,迈着小碎步,来到了他们所在的后边休息厅。

  “师傅,有个叫海伍德的美国人想见你,说是你的朋友。”

  海伍得?这不是前两天麻省交流的那位学者么。

  自己可记得这位,当时说好新车上市了要通知他呢。

  他也没忘,新店开业第一天就将信件寄出了,告诉海伍得位于纽约的总店已经开业。

  当初自己打算第二天就回去了呢,没想过还能再见到他。

  谁知道这销售出了些问题,回去的计划就暂停下来,正好可以在当面交流交流。

  “的确是我朋友,麻省理工的教授,当时跟我约好说新车上市了会来参观,我去见见他。”

  俞华听到这儿也赶紧跟上,他这两天也闲不住,往往休息厅没坐多久就往前厅帮忙介绍汽车了。

  可惜俞华的英语水平一般,交流比较费劲,除了偶尔的说汉语的华人他亲自介绍外,其他顾客就只能干看着了。

  现在来了位学校的教授,也想凑热闹看看,毕竟也算是林工的同事呢。

  林工也很意外,在他印象中,这位教授虽然脾气性格很好,但是平时时间可不充裕,难得出一次实验室,今天竟然能过来看车,可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海伍得就在前厅等他们,也没急着看车,反正展厅的几辆车子旁总有七八个人围着参观,店里人气倒是不低。

  “海伍得,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过来了,来我给你介绍下我与我师傅研制的新车。”

  “哈哈!我收到信就出发了,非常想见见你口中的新车发动机模式,我觉得很有价值。”

  海伍得与林工以及俞华打完招呼,就跟着阎解成来到外边白色的越野车旁。

  这车是用来提供试驾的,只不过真正有意愿试驾的都不多。

  汽车启动后,海伍得细细分辨发动机的声响,各种速度都在路上尝试了下。

  等下车后,阎解成还打开了前机盖让海伍得参观。

  “阎解成,你们的车驾驶起来真的很舒服,而且发动机调整的很成熟,各个挡位的速度都很合理。”

  “怪不得你当时有信心过来售卖,我决定要购买一辆。”

  俞华在一边虽然某些英语交流听的不顺畅,但是最后BUY可听清楚了,这老外是要买车啊。

  这可是他们开业三天卖出的第一辆车啊,顿时激动起来,忙问阎解成:"解成,这位教授是要买车么?这可太好了,咱们可终于开张了啊。"

  别说他了,阎解成自己也激动,虽然这第一个顾客有熟人支持的嫌疑,但是怎么说都开张了,也算是给他们注入了信心。

  等海伍得买了车后,他们的店铺仿佛转运了一般,下午又卖出去两辆车,终于是正经开张了。

  员工们也放心了,前几天一辆车都没卖出去,他们的压力也很大,美国当地的销售人员还以为自己的新工作马上要黄了呢。

  其实也很正常,他们开业前就只发过传单,都没怎么正经宣传,许多人就是单纯被吸引进来的。

  哪怕有购买的意向,可汽车又不是什么小玩具,说买就买的,哪有人不回去考虑几天呢。

  不过如今既然车也卖出去了,剩下的就得等待市场的发酵了,其他重要的任务都已经结束,他们一行人也准备回去了。

  走之前还将紧邻纽约的宾夕法尼亚,以及新泽州的总代理授权给了林毅,在美剩下的其他工作,等回去后有他师傅俞华派人过来接手,他就不打算继续头疼了。

  这男子看着气质儒雅,而且说话还带着播音腔,很好听。

  王部长也上前帮他介绍道:“小阎,这次的事儿干的漂亮,你办了件这么大的事儿,怎么都不传个消息呢?还是等人经贸部的周部长通知,我才知道。”

  王部长虽然口中还有点怪他不提前说,但是嘴角是不住的咧着,笑容不断。

  显然能他这次办的事儿,让王部长很有面子,陪着周部长一起过接他。

第199章 回国

  几天后,一行人下了飞机,回到了熟悉的祖国。

  林工是忍不住开始在机场红了眼眶,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回来已经是十多年后。

  不过机场外边,阎解成没等到他的司机小李过来接他。

  倒是外边停了一排的黑色的车,还都是他们汽车厂生产的北京吉普,甚至带头的那辆还插了根小红旗。

  这是哪个单位的领导出国么?这么大派头,该不会是外交部迎接外宾的吧?

  可是接外宾不应该用红旗么,他们产的吉普虽然隐隐有替代公务车的架势,但是红旗毕竟是国车,意义不同比不了。

  走近几步,他就发现了车前等着的,竟然还有王部长,此时王部长旁边的其他人都看向他们一群人。

  这是怎么回事?该不会真的是来接他的吧,这他可不敢当啊,他就是出趟差而已。

  仔细一想,该不会是罗伯特将普惠制的待遇申请下来,发给国内了吧。

  想想也只有这个可能,没想到还真引起了国内领导的重视,果然能在上头领导的,就没一个傻子,懂得这个政策的重要性。

  不过这王部长亲自过来接他,这分量也太重了。

  等走到跟前,一位他没见过的五十多岁男性,立刻上前握住他的手,激动道:“你就是阎解成同志吧!感谢你为国家做的贡献!”

  “这事来的突然,我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成了,所以不敢来报这没谱的消息。”

  阎解成哪知道罗伯特动作这么快啊,才一个多月,直接就给他办完了,效率真高。

  周部长目光灼灼的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要不是罗伯特先生专门电话过来与我讲到你,我还不知道这事儿究竟是怎么办成的呢。阎司长你这水平在工业部可惜了,应该来我们经贸部发展啊,我们部门能给你的发展可不会比你们王部长差的。”

  周部长虽然嘴上当着王部长面好像要挖他,其实只是变相的表达对他的看好。

  毕竟他的组织关系都在中组部,实际上根本没的选。

  每次的调动都需要上头的考察确认,哪怕是周部长也说不上话。

  王部长听了也大笑附和道:“小阎,那你可得好好考虑考虑了,我可给不了你更多的发展了。哈哈!”

  “两位领导就别抬举我了,我还是安心搞我的汽车得了,这次真的就是个意外。”

  阎解成将他后边的几人,一一介绍给两位领导后,等周部长耐心的与每个人都聊了几句后,一行人才坐上车出发饭店。

  这一顿听说是周部长个人请的,要好好给他们这次出访美国的工作人员接风洗尘。

  依旧是老地方,友谊饭店。

  主要其他的大饭店正在建造,还没正式开业,可选的地方不多。

  饭桌上,阎解成还将林工的事迹,好好的给王部长讲述了一番。

  现在国家开放了,像林工这样的麻省理工博士,还有多年的研究所经验,可是难得的优质人才。

  阎解成希望林工能在工业部里继续发光发热呢,王部长对于林工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也非常的敬佩与渴望,毕竟人才谁不喜欢呢。

  尤其听说以前在轧钢厂当过总工时,恍然大悟起来。

  “你就是当年的那位总工?我记起来了,当年我跟小阎第一次见面吃饭时,你可坐我边上,咱俩还喝了不少呢。”

  林工对于王部长也有印象,毕竟他当初在轧钢厂当总工肯定绕不过王部长,俩人虽然只是见过面没有深交,但是对对方的印象都不错。

  王部长倒是很快就反应过来阎解成的意思了,对于这么一位高级机械人才,部里是放到哪儿都合适啊。

  只是人家这学历和经历,愿意来他们部里干么?他一下子可给不了什么领导岗位,毕竟刚从国外回来,没有资历啊。

  若是普通的岗位,他也不好意思张口。

  林工以前好歹是当过总工的,而且在轧钢厂干的风生水起,阎解成这点小心思他能不知道?

  看到王部长那略带思索和为难的表情,林工立刻就打算了他们俩的好意和想法。

  “解成,王部长你们俩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不用头疼我工作的事儿了。我年纪也大了,现在也干不动了,这次回来倒是考虑在国内教教书,培养培养下一代。”

  林工其实还是愿意去企业继续指导生产的,只是年纪的确是大了,精力没以前旺盛,索性去学校教书,他还是很乐意指导下一代的,再去企业当总工的确没这精力。

  阎解成看着林工说话时的感觉,跟当年几乎一模一样,还是一样的真诚,眼睛都泛着光。

  看着林工发根的白发,果然之前的黑发是染的。仔细一算林工都马上60了,的确是精力不济。

  林工当初给他的感觉就是一种学者的气质,如今再去学校学习还真的挺适合的。

首节上一节96/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