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改正归邪的许大茂 第27节

  贾东旭这才沉声问道:“妈,当年我爹到底怎么死的?”

  

第45章 45,真相(2)

  听到这话的贾张氏呆住了,她不是没想过告诉贾东旭真相,但肯定不是现在。

  贾张氏了解贾东旭,毕竟是她一手带大的。

  贾东旭在贾张氏眼里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却是存不住事的性子。

  所以在贾家没有能力过好日子之前,贾张氏都不想把这个事告诉他。

  贾张氏问道:“东旭,你怎么会问这个?”

  贾东旭对他娘还是信任的,于是就把那天贾张氏要挟易中海的事,还有他这几天找人打听的事说了一遍。

  贾东旭面色痛苦的问道:“妈,你就把事情告诉我吧!我都成家立业了,总不能连我爹的……”

  这个事情贾张氏就没办法了,儿子都这样说了,如果她再不说实情,任由贾东旭去自己探寻的话,说不定后果更差。

  贾张氏思虑片刻,这才缓缓说道:“这事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你爹在厂里干活。我带著在乡下过日子,这事你是记得的。

  当年易中海慌慌张张到咱家说你爹出事了,我跟著他到了城里。

  见到的就是后脑勺被东西砸扁的老贾了。

  那帮人都躲躲闪闪的说不清楚,易中海又催著我跟厂子里谈赔偿,我就感觉这里面有事。

  后来,我问到你爹一个关系不错的工友身上,人家就跟我说了一番话,他说~凡是有经验的师傅都不会背对著开动的机器。

  凭著这话,我死活不肯跟厂里私了,说是要报官。

  后来一起上夜班的几个人绷不住了,让我找易中海,我才肯定是他的事情。

  易中海当时被我指责后,也是慌乱。

  跪在地上求我说愿意给我们家补偿,愿意养我们一辈子。

  如果我把他整进去了,不光那些没有,就连厂里的赔偿也没有了。

  妈也是为了你啊!

  要不是你爹的事,姓易的会好心的收你为徒?

  会想办法安排你进厂?

  你结婚时,他一个当师父的,会送你缝纫机?

  这都是当年你爹拿命换来的呢。”

  贾张氏说到伤心处,也是难得的淌了眼泪。

  贾东旭这时已经热泪满面,猛地站起身来,怒道:“我找他算帐去。”

  “站住。”贾张氏呵斥道。

  贾东旭这时其实也乱,他也不知道真要找到易中海该怎么对他。

  从进四九城开始,他就是跟易中海就是亦师亦父的关系。

  真心觉得易中海这个师父对他不错,对他们一家子也不错。

  就连那天亲耳听到他妈对易中海的指责,他都不敢冲进去,不敢相信。

  本质上,贾东旭是个懦弱的性子。这也正常,贾张氏太强势了。太强势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要么更强势。要么就两极化,成为没主见的懦弱。

  贾东旭站住了,贾张氏也松了一口气,劝道:“要找他拼命还需要你?你妈我不会去?你那些叔叔伯伯不能找?

  只是把他弄死以后呢?别的不说,就现在,没了易中海,谁来供养贾家?”

  贾东旭这时已经乱了,他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一方面身为人子,父仇不报难为人。

  另一方面,也是有与易中海的关系在里面。

  最重要的,自然还是贾张氏说的这些。

  这段时间是贾家最难的时候,直到这时候,贾东旭才知道,靠他一个,还真没办法养活全家。

  贾张氏说道:“送易中海进去容易,那就太便宜他了。

  老天爷保佑,易中海是绝户。相比于把他送进去,让他一辈子帮扶咱们家,最后……”

  贾东旭这时眼神说发亮的,他听懂了贾张氏的意思。

  贾东旭迟疑的说道:“妈,那我?”

  贾张氏擦去眼泪,冷笑道:“以后你要装作毫不知情,还要装作他的好徒弟,要替他养老。等他真的老的没用的时候,那就是任由你拿捏的时候。”

  其实贾东旭只是想要一个答案,一个解决办法。

  在问贾张氏之前,贾东旭是迷茫的。他大概猜测出了事情的答案,却想不到解决的办法。

  易中海的事,说白了不过是个工伤事故。就算把他送进去,也不过是丢掉工作,关个几年。

  可要是那样,易家与贾家,就全然没有亏欠了。

  这肯定是不符合贾家的利益。

  也只有按贾张氏说的那样,才是对贾家的利益最大化。

  生活就是如此,哪有那么多有仇就报?争来争去,不都是利益的交换?

  贾东旭现在也明白了易中海对他好的原因,给他安排工作,安排房子,甚至为了他算计何家………

  原本以为是易中海真心对他,现在再看,也不过是为了还债而已。

  贾东旭搓搓脸,正准备再说什么的时候。这时听到外面传来了秦淮茹的喊声,~“易师傅,您吃过没有?”

  “吃过了,东旭呢?”易中海的回答也很随意。

  “东旭,师父找你。”秦淮茹又对著门内喊道。

  秦淮茹的声音很高,好像是特意提醒似的。

  的确,秦淮茹是在特意提醒,易中海这时候不过才走出家门。还有庭院的一段路才能到贾家门口呢。

  这年头屋子的隔音也就那样,贾东旭今天的语气又很怪。秦淮茹自然要听一耳朵的,听到贾家易家的事,虽然秦淮茹也有点晕乎,却也觉得这样才合理。

  贾家的条件,她秦淮茹是最了解的。如果不是贾东旭模样还是不错,对她也还可以。

  秦淮茹当时还真不一定能看上贾家,所谓看人家看人家,看的一是家里的模样,一个就是男方的模样,收入跟品性。

  至于像贾张氏这样的婆婆,谁都看不准。

  这并不是说秦淮茹眼光不行,而是但凡有儿子的妇女,娶儿媳妇前,跟娶儿媳妇后,大多都是两幅面孔。

  儿子没娶媳妇前,知情达理很正常。

  女方变成儿媳妇后,当婆婆的都是各种挑剔,想要维持自己当家做主的家庭地位。

  这个是无解的事情,等到后世,除非是小夫妻俩单独过的会好一点。

  要是一个大家庭,也有互相著想的那种好婆婆好媳妇。但也有不少搞得鸡飞狗跳那种。

  那还是物质富裕的时候,何况现在?

  

第46章 46,下乡

  许大茂蹬著自行车,骑行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

  两边的野草闲花,树林幽深,许大茂真有点害怕林子里跳出几个持刀大汉,喊著那些“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话语。

  但是没有,事实上,这些事情在许大茂这块并不存在。

  这倒不是四九城周边没有那些二流子什么的,而是那些人不敢招惹各个厂子的放映员。

  这事许大茂还是听老许说的,说是前几年有放映员下乡,的确被抢了车子。放映员也不急,把这事报给了乡公社。

  民兵集合,直接把周边村子,来来回回拉了好几轮。

  二流子的媳妇,受不了别人的指指点点,直接带著孩子改嫁了。

  二流子的老子,每次村里有事,都是顶在前面那个。

  没人可怜那家人,就算到了今天,只要听到别的村子放电影的事情,村里人依然是对著那户人家指骂。

  而且各个公社都是直接发话~谁让大家看不成电影,就让他家吃不成饭。

  这才是许大茂安全的由来。

  当然乡途山路,危险的不止是人,还有路途,还有偶尔流窜过来的野兽,这些事就是各人各缘法了。

  事实上,每一次放映并不止是许大茂一个人。

  像是电源幕布喇叭那些,基本上每个公社都有一两套,这些东西是不用许大茂管的。

  当轧钢厂决定了去哪个公社哪个村子,先是电话通知公社,公社里再派人通知村子。

  村子里得到消息,就自己来人把那些东西全部拉了回去,公社随同去的,把那些东西组装起来。

  而许大茂所要拉的,也就是放映机,以及两部三部电影什么的。

  这些东西就是上百斤了。

  然后才是许大茂自己的工作,吃吃喝喝,放电影,等许大茂一觉醒来,村子里总归会孝敬点。

  在拉拉扯扯间,一张轧钢厂的介绍信,就进了村干部的口袋。

  后面的事情许大茂就不清楚了,总归有许大茂的好处吧。

  这活说的轻松,其实并不是,至少有些东西大概的价格,许大茂得给人家估算出来。村里需要的东西,也得列个单子,交给去。村里需要的哪些东西能搞到,哪些东西有点难,也得给村里说清楚。

  这一套流程,总归有许大茂不懂的地方。比如说到山货的价格时,许大茂会用“还是老价格”来糊弄。说到村里需要的物资时,许大茂也是“我回去尽量帮你问问”的圆圈话。

  也幸好,现在的农村需求也没那么乱七八糟的,大多数都是烟酒粮食。

  说到这儿有人感觉奇怪,为什么农村一边往城里卖粗粮,却还要许大茂想办法帮他们搞粮食?

  其实这种事并不矛盾,大多村里能有存粮的,要么就是太偏僻,要么就是全村都是一个姓的宗族。

  大多数村子还是严格执行上面的命令的,不执行也没办法。

  何况就是那些不缺粗粮的村子,也缺细粮。倒不是村子已经富裕到粗粮都不吃了,而是村里难免有个别孕妇婴儿,身体不好的老人,那些细粮就是给那些人养命的。

  许大茂也曾私下里逛过鸽子市,虽然没买什么,但听几耳朵还是可以的。

  所以对于这里面的利润,许大茂只能说,很特么可观。

  这次许大茂要去的村子,与其说是个村子,不如说是个山疙瘩。

  像这种偏僻角落,前两年,基本上许大茂他们是不过来的。

  没办法,近郊没啥物资了嘛。

  像许大茂一路上已经爬山涉水几回了,临到村口,又被一道独木桥挡住了路程。

首节上一节27/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