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增长,此时毫无疑问已经触碰到了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利益。
邵维鼎觉得还不够,看向邵毅府。
“老豆,有纸和笔吗?”
“你还想干嘛?”
邵毅府有些心惊,他感觉越来越看不透自己这个儿子了。
“磨蹭什么?”方艺华可没有这么多的顾虑,“人家都骑到头上来了,难道你要眼睁睁看着阿鼎建立起来的事业,就这么毁了啊!”
说着,她就熟练的从邵毅府的办公桌上,找出了一支钢笔和一个本子。
邵维鼎坐了下来,拿着纸和笔,直接就动手写了起来。
邵毅府虽然嘴上说着,但是心里也好奇自家这儿子要干嘛。
不光是他,宋毅和方协文也都凑了过来。
今天邵维鼎的几番话,可是让他们大长见识了。
在几双眼睛的注视下,五个大字出现在了纸张之上。
【日本威胁论】
【这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的休战期。这是法国元帅福熙对于凡尔赛合约签订后的预言】
【回想起二战后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竟如此的相似。在一战后,德国由于无条件投降,所以没有被占领。同时,德国又在凡尔赛合约中欠下了巨额战争赔款。这与二战后的日本如出一辙】
【为了让德国有能力还款,各国纷纷借债给它,结果德国经济崛起】
【日本呢?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大力扶持日本,在52年的那场战争后,日本更是成为了美国在东亚的战争工厂,接到了大量的订单,这些订单让日本经济快速崛起】
........
【时间倒推二十年,日本的崛起,有目共睹】
【六十年代,日本纺织品倾销全球,港岛纺织业从这一年开始,逐渐下滑,直至在全球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七十年代,日本家电业崛起,德国电器、欧洲电器无一合之将,便宜的日本彩电霸占了美国市场,美国家电彻底走下了神坛】
【七十年代末,日本钢铁业又迅速崛起,美国成为钢铁净进口国,各国钢铁出口量大跌】
【现在已经步入了八十年代,日本又要有什么领域将要崛起?汽车、半导体、游戏又或者是影视】
【那下一个,受害者会是谁?】
.......
【为什么日本拥有如此大的竞争力,能如此迅速的在一个产业突飞猛进?】
【将目光集注在日本财团身上,或许能够得到答案】
【仔细研究日本经济不难发现,在世人耳熟能详的品牌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规模庞大的财团】
【东芝、丰田背后的三井、尼康、本田背后的三菱、松下、精工背后的住友】
【这些财团,有着显著的特点,均实现跨行业、多货种的经营,覆盖范围“从方便面到导弹】
【依托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及财团的影响力,通过网状结构的股权绑定使得综合商社、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股权换商权”保证了他们的绝对市场地位,甚至可以随意干涉政令的实施】
........
第144章 杀气凛凛,大国纷争
看完邵维鼎所写的这篇【日本威胁论】
邵毅府感觉头皮都在发麻。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雄文。
如果是在报纸上看的,他绝对会击节赞叹,深感对方学识渊博,对于日本经济了解之深叹为观止。
对于各种情绪的拉扯,各种言论全都指向“日本威胁”,更是让他感觉到毛骨悚然。
这是要做什么?
要将日本放在火上烤吗?
可是,这篇文章是他儿子写出来的。
是他亲眼看着,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阿鼎,你到底在英国学了些什么啊?”
“你知不知道,这是在玩火?”
这不是恐吓,而是事实。
日本作为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样一篇文章甩出去,必然引起惊涛骇浪。
是极大的曝光度,但是也意味着极大的风险。
要是被人知道这篇文章,是邵维鼎写的。
必然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想到这里,他立刻转头看向方艺华,宋毅和方协文三人。
“这篇文章是阿鼎写的事情,谁都不要透露出去。”
“邵先生,您放心,我们一定守口如瓶。”
宋毅和方协文刚刚都呆住了,此时听邵毅府如此郑重其辞,也意识到了什么立刻下着保证。
邵毅府对着他们三个说,但方艺华是邵维鼎的母亲,其实就是对着他们两个说,只是照顾了他们的面子罢了。
“老豆,没必要这么夸张吧?”邵维鼎皱了皱眉头,一篇文章不至于吧?
后世鼓吹国内威胁论的文章一大把,也没见有什么事啊!
“你还小,不懂什么是政治风险。”邵毅府严肃道:“我活了七十多岁,这一点还是看的很清楚的。”
方艺华紧张道:“六哥,真有这么严重?”
“如果阿鼎一辈子都待在港岛,那当然没什么事情。”邵毅府摇头道:“可你看他是能在一个地方待得住的人吗?”
“这篇文章说来只是讲一些经济问题,但是就怕被有心人利用。”
“咱儿子不能当别人手里的枪。”
原来担心的是这事啊!
邵维鼎心中暗暗失笑。
自己老子,怕是不清楚,现如今美国就已经开始对日本有所动作了。
每一次日本的经济崛起,都被施加了一些条款进行限制。
美国面对竞争对手,一向都是“能竞争就竞争,竞争不了,就用各种条款来跟你谈自由民主。”
美国民间此时对日本也很是不满,因为日本的产品统治了美国,导致工人失业,工厂主没有订单做了。
美国企业更是没办法和日企竞争,价格便宜又好用,日本的低汇率在他们看来竞争优势太大了。
再过几年,日本车企横扫美国车企的时候。
美国上下反日情绪达到了顶峰,美国政府也就不会装了。
一纸广岛协议,直接就能将日本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拦腰斩断。
因为日元升值的缘故,出口必定大跌。
所以只能扩展内需,然后利用提升的日元,去国外买买买。
但这直接加剧了日本本国内的矛盾,没几年日本的房地产崩塌,股市崩塌。
再加上九十年代中国的崛起,韩国的崛起,日本产业升级不起来,半导体路被堵死。
也就迎来了被遗忘的二十年。
不过有一说一,日本这血条是真厚。
“老豆,你儿子还没那么大的能耐,可以够得上这样的档次,去给别人当枪。”
邵维鼎淡笑道:“这篇文章要发表,不过我不会用我的名字,这一点你放心。”
“发表?”邵毅府凝重道:“还是明报?”
“也就只有明报了啊!”邵维鼎摊了摊手。
有足够影响力,且有足够魄力发表这篇报道的,就只有明报了。
这也是他为什么至今没有收购一家纸媒的原因。
因为很简单,报社太小的话对他没用。
太大了的报社,如同明报、星岛日报这种,都是家族产业,人家不会卖。
大公报又是国内的宣传报纸,更别提了。
而且拥有了报纸的话,就不可能再维持像现在这种和多家报社合作的关系了。
都是竞争对手了,别人凭什么还要帮你做事?
所以,与其如此,还不如更自由一点。
只要肯撒钱,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舆论宣传战,还是很轻松的。
因为不会存在利益纠葛。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了。
“这篇报道,我怕明报不敢发啊!”邵毅府拿起了桌子上的文章,皱着眉头道。
明报一向标榜的是中立报纸。
这样一篇充满情绪,而且有些反日倾向的文章,金雍肯发吗?
“所以,这就要您亲自出马了,恐怕只有你才能说服查叔叔。”
邵维鼎想的很清楚,这件事还非得他老子出马不可。
邵毅府顿了顿,再次问道:“阿鼎,你确定这篇文章一定要发出去吗?这个后果你想清楚了。”
邵维鼎没有一丝迟疑,凝重道:“老豆,发,一定要发。”
不发,不足以借美国人的势,让日本退步。
不发,不足以掀起滔天风波,让他能够火中取栗。
不发,精工死皮赖脸,必然会将这个战线拉得很长,时间会一拖再拖。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选择。
“我懂了。”邵毅府看了看手表,时间是下午六点左右。
“这个点,查梁勇应该还在办公室,我去一趟明报。”
说完,邵毅府利落的拿起了外套,直接走出了门。
方艺华也跟着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