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208节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这句话振聋发聩。

  “这真是老人亲口说的话?”

  “了不得啊,老人竟然为我们港岛的可乐站台。”

  “我现在就要去买一瓶非常可乐,这不光是我们港岛人的可乐,还是我们中国人的可乐。”

  “同去,同去。”

  .......

  正在录制节目的周慧敏和梅艳芳等人,此刻也看到了今天的报纸。

  原本喧哗的录音棚,此刻却是沉寂无声。

  她们没有想到,《亚洲好声音》反复提及的非常可乐,竟然有一天会出现在燕京老人的口中。

  “邵先生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太不可思议了。”

  梅艳芳看着报纸,心中默默坚定着决心。

  “我一定要拿第一名,我要成为非常可乐的代言人。”

  《亚洲好声音》最终冠军,将会获得成为非常可乐的独家代言人资格,前五名以及各大赛区的人气选手则会拿到联合代言的合同。

  ........

  “真是大手笔啊!”

  太古洋行,施约翰的拳头重重锤在了办公桌上。脸色铁青。

  港岛市场,他们营销不过屈臣氏,他们认了。

  可是在他们已经深耕了三年的内地市场,非常可乐竟然以这种方式一举成名。

  今年五月,百事可乐已经在广东建厂了。

  目的自然也是内地市场。

  现在又加上一个非常可乐。

  施约翰明白,他对于内地的市场策划,因为这一条新闻,可能要崩盘了。

  .......

  与此同时,港岛湾仔港湾道26号华润大厦49楼。

  华润公司总经理,手上正握着今天的报纸。

  他的目光死死的盯在那条醒目的加黑标题之上。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求发电)

第233章 遮天蔽日的庞大财团

  什么是财团?

  《财经大基础》上是这样解释的:财团是极少数金融寡头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融合而成的垄断集团。

  在美国,这种财团控制着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资源,洛克菲勒、摩根、花旗银行、杜邦、罗斯柴尔德等十大财团几乎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

  在日本,在韩国,三菱、三井、住友、三星、现代更是他们国家背后的真正掌控者,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本,绑架政治,笼络政客,是披着民主外衣的“太上皇”。

  那么,中国有这样的财团吗?

  可以肯定的说,没有。

  因为我国根本不容许出现这样的垄断机构。

  但是,你要说在中国有财团性质的国有集团吗?

  可追溯至清朝时期,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创立的轮船招商局,在深圳蛇口重新点燃生命力的招商集团。

  1979年在上位的支持下,肩负起了改革开放国际金融使命,由荣继曾创建的中信集团。

  创建于1993,涉足军工、房地产、科技新兴产业的保利集团。

  可追溯至1931年在尚海秘密建立的交通站,后肩负起对外贸易,打通港岛与内地经济往来的华润集团。

  它们都是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或许,这四家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四大财团”。

  在这四家当中,毫无疑问华润集团是最特别的。

  因为它的总部在港岛,它的成长最为曲折离奇。

  1931年,当白色恐怖弥漫在整个尚海之际,两根金条从江西被送到了这里。

  一个年轻人,就利用这两根金条在尚海开了一家店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筹集经费,暗中提供被封锁的战略物资。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做秦邦礼,他也是华润的创始人。

  后世有部电视剧叫做《欢颜》讲述的核心主题就是从江西运送三根金条去往尚海。

  这个题材,大概率就是取材于秦邦礼的故事。

  不过,在日军占领了尚海之后。

  秦邦礼就来到了港岛,成立了联合公司。

  公开业务是买卖南北方运来的杂货。

  但是实际上,确是给陕北秘密的采购紧急的药品和物资。

  同时负责保管和运送华人华侨的捐款捐物,联络海外华侨进行统战。

  在1948年,革命胜利之际,联合公司正式更名为华润公司。

  据传这名字的由来还颇为曲折。

  在讨论改名字的时候,有人建议叫“德润”,但最终“华润”胜出。

  寓意中华大地,雨露滋润,象征着万物生长的美好寓意。

  而这家公司,也没有辜负这个名字。

  在后世,成长为了遮天蔽日的庞大集团。

  雪花啤酒、三九、双鹤、江中、怡宝.....这些品牌全都属于华润。

  再加上遍布民生的华润电力、华润置地、华润水泥、华润燃气、华润医药、华润医疗、华润万象生活。

  旗下实体企业3077家,在职员工约39万人。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韩国人一生离不开三星,那么中国人的一生则离不开华润。

  然而此时的华润,还不叫做华润集团。

  在这一时期,华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对港出口,为内地进口重要物资,保证港岛市场供应,是国内业务在港岛的贸易总代理。

  可口可乐进入内地市场,并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反而直接绕开了他们,选择和中粮集团合作,与太古洋行共分内地市场。

  这已然引起了华润内部的一些不满情绪。

  现如今看到非常可乐的崛起,而且上位竟然亲自为【非常可乐】站台。

  这立刻就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可口可乐绕开我们是吧,行,那我们就代理非常可乐来和你竞争市场。

  华润集团的总经理很有脾气,立刻召集了旗下管理层,商讨代理非常可乐,杀进内地市场的可能。

  “我觉得这完全可行,非常可乐我尝过,味道和可口可乐差不多,而且气更足,口味上绝对没问题。”旗下的贸易主管宋裕民立刻开口道。

  其实他对于非常可乐眼馋不是一天两天了。

  随着《亚洲声音》的热播,现在非常可乐的声势完全盖过了可口可乐。

  “品牌知名度方面,现在大家都看到了。在港岛、在南洋,甚至是韩国日本,非常可乐都有相当不错的知名度。”

  宋裕民继续道:“可口可乐因为是外国的商品,到现在还被限制在友谊商店和涉外的旅游宾馆,但是非常可乐就不一样了,这是港岛的本地品牌,说到底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可乐,这也是被上面承认的。”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拿到非常可乐的内地灌装权,或者是经销代理权,非常可乐是可以直接进行内销,走入内地的千家百户,进入到更大的市场当中。”

  听完他的话,华润内部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总经理何汉昌听完之后也是一脸笑意,不住点头。

  不过却也有人质疑。

  “经理,可口可乐在内地卖一瓶是四毛钱,真有那么多人舍得四毛钱去买一瓶五百毫升的饮料吗?”

  说话的人是采购部的刘瀚。

  在港岛待的越久,他越能体会到内地的贫困和物资困乏。

  四毛钱,对于这个时代,内地人均工资三四十块的家庭,着实是有些奢侈。

  刘瀚这话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何汉昌并不慌乱,而是将目光看向宋裕民。

  只见对方开口道:“我觉得咱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前几年,国内才刚刚起步,可现在国民收入都已经提高了一大截。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四毛钱一瓶可乐,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老刘,你可能在内地待得时间少了,不知道国人为了‘面子’两个字有多舍得花钱。”

  “啪啪啪!”

  何汉昌微笑着拍手,为这场争论画上了休止符。

  “宋部长说的很好,上个月我去了一趟燕京,那里已经有不少人以买到可口可乐为荣,这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

  “作为内地最大的进出口代理,我觉得我们必须发挥华润相应的作用,为我国同胞提供我们自己的可乐。”

  何汉昌的话,立刻引来了一片响应。

  然而,何汉昌只是双手下压,拿出了一份文件,继续说道:

  “根据中央的号召,我们华润要从综合性贸易公司向以实业为核心的投资控股集团转变。”

  “所以这一次不光要拿到非常可乐的代理权,而且还要成为屈臣氏的股东,与邵维鼎建立深度合作。”

  他这一句话落下,顿时石破天惊。

第234章 我这双眼睛不会看错

  然而让华润都想不到的事情,是他们还没有上门去金门大厦。

  邵维鼎反而先一步找到了他们。

首节上一节208/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