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220节

  张孝全虽然并不怎么出名的,但是在南洋还是有不少人认识他的。

  而最为熟悉淡马锡的毫无疑问就是“大马国投”这家国家主权财富基金。

  如果说淡马锡是星加坡的钱袋子,那么大马国投,就是大马的钱袋子。

  这两家可在国际上不说是死对头,但是也多有竞争。

  “我们大马国投认购三千万股,出价六块三。”

  大马国投的代表横了张孝全一眼,一副满操胜券的样子。

  临行前,他已经得到过授权。

  只要不超过两亿,屈臣氏多少股份都要吃下。

  现如今斯沃琪的装配厂和零件厂都放在了大马的首都吉隆坡,斯沃琪的发展可以说是被大马政府看在眼里,认同在心里的。

  斯沃琪的股份现在很难买入,股市上一有人卖出,立刻就会有人接手。

  他们大马国投占股太少也没多大意义。

  屈臣氏也是邵维鼎的企业,而且屈臣氏的发展速度比之当初的斯沃琪还要快,还要迅猛。

  不提火遍南洋的《亚洲好声音》非常可乐,就是屈臣氏这个牌子,现在已经在大马成为了高端品质的代名词。

  这样的企业这个时候不投,什么时候投。

  邵维鼎看着这一切,身子微微后仰,靠着椅背,尽显惬意。

  这场足足布了半年之久的局,光是造势就造了一个月,是时候收获丰收果实了。

  “我们三菱认购一亿股,出价7块。”

  岩崎洋介突然出声,声音洪亮有力。

  众人却是不明所以。

  随后一旁的翻译,将这句话用粤语重新说了一遍。

  华尔街一众资本旁,也有翻译口述着英语。

  一瞬间,所有人都了解了三菱重工的报价。

  纷纷震惊的向他看来。

  七十亿市值,竟然是真的。

  三菱竟然真的给出了七十亿市值的报价。

  可是这怎么可能?

  屈臣氏不值得这个价钱啊!

  邵维鼎也朝三菱代表的方向看了过去。

  他没有想到,到了第二轮了,这位竟然还是坚持第一轮的报价。

  七十亿......有点意思。

  而作为众人焦点中的岩琦洋介却是没有任何表情,甚至开始了闭目养神。

  三菱重工是三菱财团的核心,他的话可以代表着整个三菱集团。

  因为他是三菱财团中下一任社长有力竞争者。

  三菱集团内部是家族继承。

  谁能成为三菱重工的社长,谁就是整个三菱财团的掌控人。

  而与岩琦洋介竞争这一席位的人,足足还有四位。

  按照常理,他是不可能投资一家港岛产业的。

  但是,在争夺家族继承权的关键时刻,无论哪一笔亮眼的成绩,都可能落入那位老祖宗的眼里。

  在新时代,投资眼光,无疑也是一项考核成绩。

  “一亿股,出价7.5元。”

  亨利摩根用着一口纯熟的普通话说道。

  全场沉寂!

  他没有表明身份,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身份。

  75亿市值,这是让在场90%的人,无力竞争的数字。

  这句话落下,岩琦洋介睁开了眼睛。

  邵维鼎,也朝他看了过来。

  这人,竟然会说普通话。

  而且还如此的纯正。

  在场所有人中,或许只有他听的出来。

  这口普通话到底有多标准。

  (今天两更,明天三更,求发电,催更)

第248章 国计民生的选择

  75亿市值?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用诧异的目光看向亨利摩根。

  没有人再敢出价,也没有人能超过这个出价。

  高盛和雷曼兄弟的合伙人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

  “摩根先生,这个出价您不是开玩笑?”高盛代表忍不住出声问道,“就算是屈臣氏再有潜力,他也没有可能达到75亿港元的市值啊!”

  亨利摩根瞥了他一眼,随后环视众人淡淡道:“你可以不跟价,你们也都可以不跟,屈臣氏放出多少股份,我吃下多少,75亿市值,就是这个价格。”

  他这话,无比霸气。

  但是这个底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怎么看屈臣氏现在的市值也就是三四十亿之间,就算是上市估高一点五六十亿就是顶天了。

  七十亿,七十五亿,这个三菱和摩根到底知道了什么内幕消息?

  一群资本顿时抓耳挠腮了起来,想要跟又不敢跟。

  看着他们纠结的样子,亨利摩根心中淡漠的摇了摇头。

  屈臣氏,可不是只有可乐一个业务啊!

  这是一家零售与国际制造两者相结合的产物。

  非常可乐对标的是可口可乐。

  屈臣氏零售店,对标的毫无疑问是沃尔玛。

  摩根士丹利是沃尔码的十大股东之一。

  他对于沃尔码的成长太了解不过了。

  1971年沃尔码市值3600万美元,1976年销售额3.4亿美元,1979年直接飞升至10亿元。

  1981年,也就是今年,市值已经突破了一百亿美元。

  如此夸张的增值速度,所依靠的要素,无非三个。

  【地理扩张】

  【需求扩张】

  【成本控制规模经济】

  这些是摩根史丹利内部研究院得出的结论,外界根本无从知晓。

  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再看到屈臣氏,他就知道两者的经营模式有多相似。

  同样的地理扩张,不断向外复制,达到区域垄断。

  需求扩张,品类多元化,构建自建品牌,合作大牌商品,精准客户群体。

  控制成本,自建品牌,自建物流,成本为先,经营效率,规模化经营。

  精品店有屈臣氏,百货超市有百佳。

  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太多了。

  而这也正是他亲自来到港岛,参加这次招股会的原因。

  不然仅仅一个对标五十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还犯不着他亲自过来。

  而当他亲自来到了港岛,他更清楚的意识到屈臣氏到底拥有着怎样的发展潜力。

  首先邵维鼎本人,这位创业者仅仅二十三岁,精力旺盛。

  再就是邵维鼎的家族,几乎垄断了港岛的传媒行业,影响力甚至远至南洋日本等多个亚洲国家。

  邵氏兄弟更是亚洲最大的娱乐传媒集团。

  整个邵氏家族在南洋港岛势力深厚,邵毅府本人甚至得到了燕京方面的邀请。

  不管是海外市场,还是内地市场,屈臣氏都有着发展的先机。

  这样的企业,现在不投,再过几年想买都买不到了。

  “七十五亿市值,我跟。”淡马锡的张孝全打破了沉寂。

  “还是三千万股,出价7.5港币,我跟了。”

  众人惊了。

  还真有人跟这个不切实际的价格啊!

  但是张孝全想得很清楚,七十五亿市值虽然很高,甚至超过了斯沃琪现如今的市值。

  但是,既然先前已经在邵维鼎手中拿到了基石投资者的资格,那他就必须坚持到底。

  就算是和邵维鼎结一个善缘,他们淡马锡也得跟到底。

  岩琦洋介看了一眼淡定自若的摩根亨利,用着一口美式英语道:“虽然不知道你的底气从何而来,但是......五千万股,75亿市值,我跟。”

  不是,真的就按照七十五亿市值定价?

  在场的每一个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才第二轮招标啊,就弄得这么激烈。

  可是要是再不出价,发行的两亿股就要分完了。

  虽然还能进行超额配售,但是确定发行价后,低于发行价格的将没有获配资格。

  “我们高盛认购三千万股,出价7元。”

  高盛还是坚持自己的报价,他们想要将最终的发行价拉到一个合理的区间。

首节上一节220/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