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336节

  他是华润的总经理,要离开港岛,也得把工作安排好,而且需要上面的许可。

  “行,那就三天。”

  邵维鼎果断道:“三天之后,希望何总能和我一同前往。”

  “那自然。”何汉昌年纪已经很大了,不过这一次他有预感,自己或许能借着这个机会再进一步。

  或许进入中央都说不定。

  从华润那离开,邵维鼎就回到了金门大厦。

  坐在车内,他闭目养神。

  前排的司机,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便立刻将目光收回。

  似是有所察觉。

  邵维鼎闭着眼:“刘叔,过两天我要去一趟内地,这一次你和我一起过去吧?”

  听到这话,正在开车的刘云石身子一震。

  但是车仍然无比稳当。

  他现如今虽然已经是邵维鼎的保镖队头领,但是却还是执着给他的少爷开车。

  沉默了半分钟,刘云石开口道:“少爷,你说去那就去。”

  邵维鼎睁开眼道:“不光是你,阿三和阿四他们也都要去,这一次我要带你们回家光宗耀祖。”

  “光宗耀祖......”

  听着这四个字,刘云石心中不由得划过一丝暖流。

  他没想到,都过去这么久了,少爷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竟然还记挂着他的事情。

  “少爷,我替阿三阿四谢谢您。”

  他诚心实意道。

  “这一次回去,你和阿三阿四联络下你们的战友,问问他愿不愿意去港岛。”

  邵维鼎再次闭上了眼睛,缓缓说道。

  刘云石却是一惊:“少爷,你这是打算将我们的保镖队扩大?”

  “不仅仅是扩大。”邵维鼎看向车窗外,仍然显得密集的人群:“我要成立一家安保公司。”

  他看着外面道:“往后港岛或许会越来越乱,不光是我,港岛的每一个富豪,都会需要这份服务。”

  中英谈判一旦尘埃落定。

  港鹰政府必将彻底放飞自我,在他们的刻意纵容之下。

  帮派乱流且不说,也会从内地涌进大量讨生活的大圈。

  更遑论,在港岛这里,也是各国在亚洲的间谍中心。

  建立安保公司,不但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更是出于自保的手段。

  刘云石听到邵维鼎如此说,没有再说话。

  心中开始思考如何筹谋这支安保公司。

  他一向如此,沉默寡言,但是却精明强干。

  退役军人或许还不够。

  得挑那些侦察兵,甚至是从血与火的越战中退下来的绝对精英。

  以战争思维,军队手段,如此才能绝对保护少爷的安全。

  两人,一路无话,各自想着事。

  不知觉就来到了金门大厦。

  门口竟然聚集了一堆的记者,他们也不知道是从哪收到的消息,看到邵维鼎的车。

  立刻蜂蛹而上。

  “邵先生,港岛购物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您是我们港岛的英雄啊,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是所有港岛市民应得的,我只是做了身为港岛人应该做的事情罢了。”

  又一名记者涌了上来,“邵先生,我是信报的记者,刚刚得到消息,港府统计出了昨天的的营销总额,高达七十三亿,其中有一半是由我们港岛人消费的,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个数据很正常,光是折扣券我们就发放了不下七百万张,这个数据也证明了我们港岛所拥有的消费潜力。”

  “邵先生,我是港岛商报的记者。”一名穿着西装的中年人快速开口道:“屈臣氏市值再破记录,今天股票闭市前,屈臣氏市值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六十八亿港币,涨幅率达22.7%,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是股民和机构对于我们屈臣氏的信任,同样我们也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邵维鼎拿过话筒淡淡道:“当然,在我看来,这个数字,它也不会是终点。”

第381章 电子产业提前布局,下一个目标湾岛

  挤出记者团,邵维鼎心中也有些惊喜。

  一百六十八亿市值。

  这是套现的大好时机啊!

  他手上有着接近70%的屈臣氏股份。

  哪怕是套现10%,都有着足足16.8亿现金进账。

  这对于他之后的产业布局,至关重要。

  想着这些,他已经决定,等之后几天高位陆续套现一波。

  走进了办公室。

  迎面就撞上了玛格丽特。

  她将一份准备好的文件递了上来。

  “BOSS,你让我调查的东西,都在这里。”

  玛格丽特一边递文件,一边说着:“之前没有调查,我实在是没有想到,港岛一弹丸之地,竟然有着这么雄厚的工业基础。”

  邵维鼎接过文件,认真看了起来,淡淡道:“你详细说说看。”

  玛格丽特点点头道:“全港目前大概拥有四万家制造工厂,这些工厂以代工、制造业、电子业为主。”

  “但是,我翻阅过往资料发现,雇员在50人以下的小型工厂占全港工厂总数的92%,雇员人数占41%,而且工厂的平均人数还有下的趋势。”

  “企业规模小,生产容易调整,适应性比较强。但是无法形成规模,也意味着无法形成足够的利润,难以进行产业升级。”

  邵维鼎合上文件,随意道:“但是这两年,这一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大工厂逐渐开始兼并小工厂了是吧?”

  玛格丽特点点头:“没错,这都是您的功劳。”

  “最近两年随着斯沃琪与屈臣氏的崛起,带动了港岛的制造业整体开始往自研和创品的方向发展。”

  “产业兼并已经成了一个大趋势。”

  “各类品牌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港岛制造在国际上的名声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邵维鼎一边听着,一边看着手上的文件。

  上面说港岛200余万总就业人数里,有103万的制造业工人,占比高达52%。

  制造业在港岛经济占比中,更是高达三分之一。

  这些都毫无疑问,彰显了港岛雄厚的工业实力。

  可是呢?

  港岛足足有四万多家工厂啊!

  前世除了一万多家工厂向内地转移之外,其余三万家,他们又去哪了?

  无疑是地产以及金融。

  资产化为资金,被这两个吞金巨兽给吸纳的一干二净。

  刘銮熊的崛起,就是一个例子。

  实业出身,八十年代初还在卖吊扇,被人叫做“风扇刘”。

  但到了83年,爱美高上市之后,他开始驰骋股市。

  纵然造就了他“股市狙击手”的美名。

  但是成功的仅仅几人而已,更多的还是一贫如洗的失败者。

  想着这些,邵维鼎心中就在发寒。

  以他一人之力,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只看着眼前,那么根本无法抵抗这时代洪流。

  最终港岛,还会是前世那个港岛。

  只不过,在超级地租的港岛之下,多了三个超级产业园罢了。

  而要真正的逆转这一切,必然需要大国下场。

  也就是国内的支持。

  邵维鼎想着这些,不由得深吸一口气:“玛丽,还有一份电子产业的调查报告呢?”

  八十年代是港岛电子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当美国和日本最初考虑半导体制造外移时,港岛基本上是首选地域。

  玛格丽特将第二份文件递上:“在这里。”

  她说道:“经我调查,从七十年代末开始,飞利浦、TI和富士通等公司,就纷纷赴港投资,目前在港的电子产业环节主要为制造、封装、组装和测试。”

  “而继建设封装厂承接半导体的部分生产制造之后,许多跨国零部件制造商也在港岛设立了市场部门,从事该地区的销售,分销和采购活动。”

  “再加上去年摩托罗拉在港岛设立研发中心,现如今港岛已经成为了内地以及周边诸多地区购买电子元件的中转站。”

  听着玛格丽特的报告,邵维鼎拍了拍额头。

  对于这个中转站,他可绝对不会满意。

  前世,台北和韩国毫无疑问,就是通过接收日本和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才一步登天的。

  而港岛呢?

  自然也是接收了,玛格丽特递交上来的这份文件,就是铁一般的证据。

  但前世为什么港岛没有同韩国一样,拥有如同三星一般的电子集团呢?

  “玛丽,你觉得港岛的半导体产业能发展起来吗?”

  “很难。”玛格丽特如同机器人一般,冷静分析道:“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非常需要政府支持引领的产业,但港岛政府强调所谓积极不干预政策。”

  “长期缺位,必然导致港岛半导体产业发展与研发,失去长远规划和资金政策扶持。”

  玛格丽特抬头看了一眼邵维鼎,道:“目前如果还是依照这样的状况发展下去,港岛集成电路产业必然日渐式微,逐步落后于同一时期亚洲其它三条小龙。”

  这就是历史,和玛格丽特预言的一分不差。

首节上一节336/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