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话说长江》以及现在这个《舌尖上的中国》,如果不对中华文化有常年的浸染的话,是绝对想不出这两档节目的。
“舌尖上的中国......”
再度重复念了一遍这六个字,陈公是越发的喜欢。
“谢部长,你觉得这个选题怎么样?”
他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谢军。
“好,太好了。”
谢军激动道:“‘美食’毫无疑问是一个国际化视角的选题,不同于‘长江’如此具有独特性。”
“‘美食题材’是既具独特性又具共通性,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但对于吃,大家却是有共鸣的。”
“通过展现咱们中国灿烂的美食文化,渗透着中国人民对传统、民俗、伦理与自然的虔诚,自然而然就能传递出如今国内社会悄然发生的变化。”
“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一种纪录片形式,一定会在国际上造成轰动。。”
谢军这人,虽然执拗,但是还是有真材实料的。
陈公点点头,笑了笑,看向邵维鼎:
“邵先生,关于这档纪录片,你还有什么建议?”
“具体的建议,这方面有专业人士会去做,我说出来反而显得业余。”邵维鼎微微一笑,说道:“不过,正如谢部长所说,它不同于‘长江’如此大气磅礴,具有独特性。”
“它是一个接近民生,是我们身边的东西。”
“所以,这个纪录片拍摄的视角,我建议选择平视,而不是仰视。”
“所要挑选的题材,不是美食大师下精湛的厨艺和食物制作复杂的过程。”
“而要挑选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元素,比如一个个寻找食材的村民、精心制作晚餐的大妈,主视角是人与食物、人与自然、食物与文化的交汇等等。”
谢军此刻已经找来了笔和纸,一边听邵维鼎所说,一边将其所说的内容全部记下来。
看见他这么做,陈公暗自点了点头,但注意力却始终放在了邵维鼎身上。
“邵先生,你提的这些建议都非常好,不过我还有一事相求。”
“您说。”
“我想要邀请TVB的团队,和我们央视的团队一起拍摄这个纪录片,并且仍然希望这个海外版权,交给TVB来进行运营。”
陈公看问题相当透彻,他很清楚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最重要的并不是它的拍摄环节。
而是最后的放映环节。
稳定、可靠的传播平台,合适的营销,以及在海外取得的影响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而这些,目前国内根本办不到。
所能依靠的,毫无疑问就只有TVB。
“这当然没问题,不过我建议可以适当加上港岛甚至是澳门地区美食。”
邵维鼎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舌尖上的中国》虽然并不像《话说长江》《大国崛起》、《故宫》这类纪录片具有宏大的主题。
但是正因为如此,所以它的价值反而更大。
是可以卖到欧美去的纪录片。
而且,对于港岛,对于内地来说,都是一场极好的旅游文化营销策划。
前世这部纪录片,不光收视率奇高,一拍就直接拍了三季。
影响力,更是冠绝国内所有的纪录片。
一度引发了海内外的旅游热潮。
就是为了追寻美食的足迹。
这场宴席,谈的自然不可能只是“美食”。
这个话题,更多只是一个引子。
酒过三巡之后,陈公向邵维鼎举了一杯酒,诚恳道:“邵先生,你在广东的三亿投资,对于我们国内而言,是雪中送炭之举啊!”
“你放心,这个家电生产基地,地方政府一定配合,我来的时候,上面也交代了,说要听一听你的建议和想法,需要我们政府如何配合。”
他看了看左右,笑道:“你放心,这里不是大会堂,也不是什么会议室,你可以畅所欲言。”
邵维鼎看了看荣继曾、何汉昌,只见他们都投注着坚定的目光。
对他挺有好感的赵克东,也是点点头,一副支持的模样。
“我选择将家电工业基地放在内地,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看到了内地巨大的潜力优势。”
“目前来说,在我看来,内地具有三大优势。”
“第一,劳动力优势,内地早年进行扫盲,普及教育,工人素质比之南洋等地要高上很多。”
“第二,产业链优势,广东遍地乡镇企业,既有政策支持,民间也是能人辈出,就拿顺德和中山来说,那里已经有了洗衣机厂和风扇厂,加以利用可以快速铺开整个生产。”
“第三,内地对于我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它既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也是一个广阔的消费市场。”
这番话说出来,让不少人都有些惊喜。
有些因素是他们能够想到的,也是看得到的。
但是有些优势,他们自己都没有看到。
就比如谢军,他为什么质疑自己的国家。
就是没有看到这么多的优势。
如今被邵维鼎这一番话点醒,一个个都若有所思了起来。
“不过,经过我这么多天的观察和走访,在我看来,除了这些优势之外,还有着不少需要补足的地方。”
邵维鼎的另一番话,将沉思的众人直接惊醒。
陈公坦荡道:“邵先生,我们经得起批评,你只管说下去。”
第408章 惊悚的数字,一百亿美元市场
邵维鼎无意去触碰什么红线,也没有幻想着逆天改命。
只是依循着这些天在地方上的走访,将看到的一些问题说出来,仅此而已。
“那我们就先说说这个‘三来一补’这个政策。”邵维鼎挑了个硬骨头:“它毫无疑问是中央支持,遵循了政策推行的产物,作为一种粤港澳优势互补的经济形势,目前已经席卷了南粤大地,将广东推向了改革的前沿。”
“但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政策,背后却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程序。”
“仅仅是一批订单只有几千打的服装装船运往港岛,就要经过经贸、海关、边防等各个部门的层层把关和严格审查。”
“这中间,还牵扯到外汇结算等等金融问题。”
“注意,这还只是一批服装。”
邵维鼎敲了敲桌子,一脸凝重:“那如果是大型家电呢?我要从港岛运来机器,生产线,以及电扇、空调、冰箱、电视、洗衣机等等不同的配套设施。”
“还有各种人员调动,从港岛到内地,从内地到港岛,从顺德到中山等等。”
邵维鼎摊了摊手,“这中间,是不是又会多几十道程序?”
站在决策层的领导,是不可能看到底层的艰辛的。
在赵东来看来,上面对于广东的这个“三来一补”可以说是一路绿灯。
可是,现在通过邵维鼎的这番讲述。
他立刻意识到,原来这中间,竟然还有这么多繁琐的流程。
这对于有心来内地投资的港岛人,毫无疑问是一道巨大的门槛。
陈公抬起头,凝眉道:“邵先生,你有什么提议?”
邵维鼎直接道:“我的提议很简单,减少不必要的审核,还有一些必要的流程审批速度一定要快。”
“当今时代,是讲究效率的时代。”
“我的竞争对手是日本,是松下、日立这些家电品牌,越快我就越能抢占先机。”
“市场的变化是很快的,要快速占领市场,我就必须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换句话说,根据市场的反应,内地的这个生产基地,应对速度也要最快应对,达到我的生产要求。”
邵维鼎在说话的时候,赵克东已经在让人进行记录了。
他意识到,这些意见,或许将会成为他们深化改革的新方向。
“第二,目前广东遍地都是乡镇企业,甚至于全国各地各个省市县,都在为了发展经济,大力进行投资。”
“这很明显,会带来一个问题,地方贸易保护。”
邵维鼎缓缓说道:
“就拿啤酒来说,广东有珠江啤酒,江西有南昌啤酒,燕京有燕京啤酒,山东有清岛啤酒,各地都有自己的啤酒厂,但是市场都只局限于当地,根本走不出本省。”
“无法走出本省市场,也就意味着,在内地没办法诞生出一个巨头企业。”
“未来,随着家电生产基地的发展,技术肯定是会蔓延的,这也就意味着一些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产业,如同风扇厂有可能泛滥成灾。”
“如果上百个市县,一股脑的全都挤进本就不大的风扇市场,结局是什么?”
“是谁都没办法成为赢家,大量无法卖出的产品堆积成山,厂子破产,国家资产大量浪费。”
赵克东有些不敢相信:“邵先生,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糟吧?”
“赵部长。”邵维鼎看向他,认真道:“这一点都不夸张。”
“现如今的乡镇企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政企不分。”
“你可能看不到,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几乎形成了一种‘领导围着经济转,政府围着企业转’的现象,全县都是一盘棋,所有人一心抓经济,很多职能部门低调的为工厂企业开绿灯。”
“这不是好事吗?大家都在发展经济。”
“现阶段确实是好事,可是之后呢?光是我所看到的,有些地方因为产权不明,政企不分,政府就是当地工厂最大的股东。县长、镇长直接就是工厂企业的董事长、总负责人。”
“他们既要跑贷款,又要跑业务,几乎每分钟都在忙企业的事情,天天都是招商,事事都要做决定。”
众人越听越奇怪。
这些不都是好事吗?
是当地干部,认真负责搞经济啊!
可一问出来,邵维鼎就直接反问了。
“那民生呢?县长、镇长都去搞经济了,那么本该由他们负责的政务,由谁来处理?如果企业经济发展触碰到了百姓的利益,政府是去维护企业的利益,还是去维护百姓的利益?”
“最后分得清,是站在什么位置,为谁服务的吗?”
地方可不仅仅只有“经济”这一个责任。
邵维鼎的话,让很多人都猛然醒悟。
然而,邵维鼎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