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没问题,南郊和北郊都有一些空地。”赵克东对燕京很熟悉,不过他的话还没说完。
邵维鼎就直接说道:“北郊吧,清北大学都在北边,我想着离内地的顶尖大学近一点。”
离大学城越近,顶尖人才也就越近。
“可以,没问题。1”赵克东自无不可:“北郊有块地叫做中关村,以前是太监坟,五十年代被国家划分为了中科院保留用地,不过一直没怎么发展起来,放在那里怎么样?”
“中关村?”邵维鼎有些惊了。
他就是想离清北更近一些,好为未来的生物制药公司打好基础。
这直接就进入中关村,后世的中国“硅谷”,那岂不是第一批高新科技企业了?
有点意思哈。
没问题。”邵维鼎笑道:“对了,那边现在有什么企业厂房吗?”
“除了中科院的原子能楼,也没有什么知名的建筑厂房了,对了就是去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有名研究员,在考察了美国的什么“硅谷”后,打算移植“硅谷”的什么技术扩散。”
“为了这件事,他还专门找燕京市科协借给他200元人民币,在中关村创办了民营科技企业,我想想,应该是叫什么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赵部长,这么长的名字你都能记住?”
“不是我记性好,是他直接找我办的手续,而且他提出了一条‘新路’,所以我印象很深刻。”
“新路?”邵维鼎有些好奇,问道:“具体是什么新路?”
“说是不要国家编制,不要国家投资,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赵克东摇头笑道:“你说这不是胡来嘛,没有国家的支持,他一个人怎么搞科研,谁能给他投资?”
邵维鼎心想,或许这就是中山村在后世成为中国硅谷的开始。
这个人,他要见一见。
“赵部长,我觉得这条新路,还是有点意思的。”邵维鼎笑道:“可能你没有看穿,他这是想用一种准企业的模式,尝试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很大胆,却很有远见。”
邵维鼎笑道:“我的厂子,就落地在中关村!”
赵克东也很乐意,笑道:“行,你有上面的批文,程序上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工人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赵克东提出建议道:“需要我从燕京的几个药厂中调人过来吗?”
“这个倒是不用,他们都是有编制的正式工人,来我这个私企算是怎么回事。”邵维鼎摆摆手道:“我的这个工厂,就是一个加工厂,研究的性质更大,我会从港岛调过来一批人和一批先进设备。”
“至于其他的基层工人,我见燕京还有不少回城的知青没有工作,可以从他们之中招一些人过来。”
当然不是什么人都会收,他打算办一场招聘考试。
得先过了笔试,再通过面试,才会录取。
“邵先生,您还知道知青?”赵克东扶了扶眼镜,有些惊奇。
邵维鼎点点头,说道:“这两天,除了巡视华润的罐装厂之外,宋经理还陪我逛了一下燕京,在几个街口都看到了不少回城的知青。”
“说实话,他们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这么闲着一直不管,对于城市的治安都是一个问题。”
“我的这个厂子,建起来之后,陆续也能解决一些工作问题。”
赵克东有些汗颜:“你说的这些我又岂能不知道,但是城里的工作岗位就这么一些,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在是捉襟见肘。”
“不过邵先生,在这个时候您能想到知青,我替他们谢谢你。”
说着,他站了起来,朝着邵维鼎鞠了一躬。
“赵部长,你太客气了。”
邵维鼎连忙把他扶了起来,“我做这些,也只是尽我的绵薄之力。”
赵克东站直了身子,深吸了一口气,而后缓缓道:“邵先生,您放心,你手里拿着顶层批文,这就是特事特办,一路绿灯。”
“关于在中关村建厂开公司的事情,交给我,手续我亲自让人帮你跑下来。”
这个项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真正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次尝试,也是港商和内地深入合作的一次范本。
赵克东上心,邵维鼎同样无比上心。
当天,他就打了电话,通往港岛。
从屈臣氏直接将半个生物制药实验室都给搬了过来。
生产线,设备,无菌实验室,全都是世界顶级标准。
投资进去的钱,虽然目前还没有三亿这么多。
但是生物制药是长效投资,除了维生素C之外,维生素B族群,将会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下一个需要攻克的目标。
而这些,他都需要投钱进去。(因为要共享专利)
当然,他也不着急。
目前兴建的这个工厂,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加工厂。
复合加工从内地的各大药厂提供的维生素,然后运输到港岛装瓶,作为屈臣倍健上市。
不过这是专供上层的市场。
还有更加庞大的下层市场,就是与那些发展中国家做生意。
这就不是一瓶一瓶卖了,而是成吨成吨的卖。
所以他就需要以“维生素世界工厂”的招牌,联合国内大大小小所有生产维生素的制药厂,拿捏住国际市场上维生素的定价权。
共同分享这块超级大蛋糕。
第413章 惊叹于内地的科研水平,推出全新产品
这家维生素世界工厂,邵维鼎直接拿出了两千万投资建设。
他建这个工厂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效率。
以屈臣倍健的招牌,快速占领市场。
只是可惜,厂房占用的地,只能租不能买。
不然中关村的地,放个几十年,就是十倍百倍的增长。
不过也没事,到了九十年代,政策就会松动。
到时候,不但是这家生物制药公司要扩建。
就是城市商业广场,也可以投资建一两个试试水。
站在中关村原子能大楼的楼顶,邵维鼎俯瞰着周边的环境。
不远处,已经有人开始在给他圈地划线。
那里正是他的维生素世界工厂的选址。
虽然这个名字是叫“工厂”但是在具体的规划上,不只是工厂那么简单。
而是一整个生物制药实验基地。
陪同在邵维鼎身边的,还有一个人,是从港岛来的屈臣氏制药实验室的负责人管盛斌。
昨天下午坐飞机来的燕京,一落地邵维鼎便安排他前去燕京制药厂进行观摩。
今天早上一大早,就兴冲冲的赶了过来,汇报结果。
“邵董,这个燕京制药厂的成品率很高,难以想象内地的科研水平竟然有这么高。”管盛斌激动道:“咱们屈臣倍健要是有了这样稳定的原料供给,以后别说是港岛这一个市场了,整个东南亚我们都能吃下来啊!”
屈臣倍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但是受限于港岛的原料产能,也仅仅是在港岛一地上市。
双十一,屈臣倍健销量全面爆发,口碑已经传开了。
成为世界第四大可以独立生产供给维生素C的药厂。
南洋各大门店,纷纷发来上架的请求,说当地的需求量非常高,每天都会有人来店里问。
面对着这么大的市场,而没办法吃下,屈臣氏制药整个部门是望眼欲穿,浑身难受。
可现在,不同了。
要是燕京制药厂能够稳定提供原料,别说是南洋的市场了,就算是欧美的市场,也能闯一闯。
“现在就惦记着南洋市场了?”邵维鼎瞥了他一眼,淡淡笑道。
屈臣氏内部是有奖惩机制的,市场越大,卖的越多,部门的奖金也就越高。
上个季度,被饮料部门出尽了风头。
邵维鼎很清楚他们制药部,是有多想将屈臣倍健这个品牌推到海外。
“怎么能不惦记呢?”管盛斌叫苦道:“邵董,你是不知道,饮料部门的人都是牲口啊,天天加班且不说,就是日用化妆部,也是甩我们一大截,再不迎头赶上,我们制药部的人头都抬不起来。”
而且他还听到了一个小道消息。
都说激励池里面的股份,和年终部门的业绩相关。
他虽然加入屈臣氏时间不长,但是看着集团蒸蒸日上,怎么可能不眼馋这个期权股份?
“好了,现在最大的问题产能,已经解决了。”邵维鼎笑了笑,问道:“我们如果在燕京开一家加工厂,你估算一下,大概需要多久能够投产?”
管盛斌顺着邵维鼎的方向看去,心里预估了一下,说道:“如果仅仅只是要求投产,只要厂房搭建起来,设备运过来,马上就能投入生产。”
“就是这个厂房搭建的时间,如果按照港岛那边的标准建设,最快可能也需要三个月。”
屈臣倍健的维生素自然也是维生素,但是和一两块的维生素c药片不同,还需要进行加工,添加木糖醇、淀粉、食用色素等添加剂。
块头也大些,口感更好,味觉体验更好,因为这些加工工序会更复杂些,所以价格自然就贵。
而且屈臣倍健也不止维生素片一种产品,还有胶囊,软糖等不同的系列。
为的就是满足不同的人群需求。
“三个月......”邵维鼎沉吟了一下,“这样,这边依旧继续施工,我向内地有关部门申请一下,借用燕京制药厂的部分场地,只要设备一到,你就立刻安排人手进行生产。”
过阵子,他还要去一趟美国。
如果能够拿着内地生产的屈臣倍健维生素C去美国,对于整个世界的维生素市场,都会是一场震动。
“行,没问题。”管盛斌今年只有三十六岁,正是精力旺盛有冲劲的时候,他打着包票道:“邵董,只要你那边没问题,能够将我们屈臣倍健的产能提升上来,内地的环境就是再艰苦,我也能熬下来。”
他是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制药工程的博士,去年回港,本来打算创业。
今年连同着他的创业公司,全都被邵维鼎给收购了下来。
所以,这燕京的生活,对于他还真是苦日子。
邵维鼎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在这里招了一批工人,你让人负责一下面试和培训,将燕京这边的底子打稳了,回去我算你大功一件,今年的股权激励池如果没有你的名字,明年,我亲自把你的名字写上去。”
管盛斌这下子真跟打了鸡血一样,耳朵都红了,“邵董,那咱们可就一言为定了!”
“行,一言为定。”邵维鼎和他击掌一笑。
燕京这个世界工厂要是立了起来,对于屈臣氏的增益,少说也都有个四五十亿的潜在收益。
给一些激励期权,根本不在话下。
管盛斌得到了承诺,也慢慢冷静了下来,询问道:“邵董,燕京这边要是发展起来了,那我们在港岛的实验室和制药厂还会留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