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392节

  这些钱,是一定要花出去的。

  而花出去的时机.....也很快就要到了。

  正想着。

  袁天帆敲了敲门,走了进来。

  “邵董,你让我搜集的港岛各大银行资料,全在这里了。”

  袁天帆在担任屈臣氏集团总裁之前,就是混金融圈的,对于这些东西搜集起来比其他人方便很多。

  “嗯,你先坐下。”

  邵维鼎从袁天帆手中接过文件,一边打开看了起来,一边问道:“阿帆,我手上现在还有一笔闲钱,你觉得用来收购一家银行怎么样?”

  “收购银行?”

  袁天帆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才刚坐下不久。

  “别这么激动。”邵维鼎淡淡一笑道:“之前汇丰抛售屈臣氏的股票,联合银团向我们逼债的情况你也看到了。”

  他的声音有了些冷意。

  “这些英国人是靠不住的,我们的钱存在他们手里,就像我是个透明人一样,我很不放心。”

  这当然只是其一。

  最为重要的是,邵维鼎很清楚,八十年代是港岛金融经济蓬勃发展的开始。

  这是不可阻挡的大势。

  尤其是等中英谈判结束,港岛的格局稳定下来之后。

  将会迎来一波外资的疯狂涌入。

  而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日本。

  80年代,是日资银行最为活跃的时代。

  这个时候日本股市强劲,日本成为资金出口国。

  日资银行在港岛设立办事处,以离岸中心性质提供服务。

  日资银行借出的贷款在港岛签署,港岛变成这些贷款的入数中心。

  换句话说,外币存款在港岛会越来越多,这些钱存到哪里?

  自然是港岛的各大银行了。

  邵维鼎稍微扫了眼袁天帆递上来的资料,现在外币在港岛的存款占比。

  只有14%。

  而根据他在后世看到的报纸,到1988年,这个数字将会变成59%。

  外币存款还要多于本币存款,港岛离岸中心地位将无可撼动。

  当然,日本人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好处。

  他们放出的这些贷款在港岛完成,但使用者不必身在港岛,所以日本银行不必缴付港岛的利得税,同时不需要缴交日本利得税。

  到手的钱,全都变成日本银行的海外收入。

  所以说,赶在现在,建立一个自己的银行,稳赚不亏。

  而且还能通过银行,控制自己名下的企业,这是走向大财阀的基础。

  “邵董,我懂你的意思。”袁天帆慢慢坐了下来:“只不过现在港岛有有123家银行,将分行计算在内共有1301家,即有1178家银行。”

  “更别说上有汇丰、渣打,中间还有巴克莱银行、美国运通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美国银行总行等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下更有一大堆华人私人银行、日资银行。”

  “咱们贸然进去,没有根基,很难有所发展啊!”

  “而且这些银行的股份都十分固定,不遇上什么大事件,很难有所流通,收购很难。”

  袁天帆的话没有说死。

  “不过一定要拥有一家自己的银行的话,邵董......”袁天帆看向邵维鼎道:“与其收购哪一家银行,不如咱们自己创建一家银行更加实际。”

  不遇上什么大事件?

  呵呵,中英谈判,马岛战争,港币兑购潮。

  这哪一件都是改变港岛命运的绝对大事。

  “收购渣打银行怎么样?”邵维鼎问道。

  他前世看过一些新闻,好像鲍玉港联合谁对渣打银行动过手。

  而且成功了。

  “渣打......不行。”袁天帆摇了摇头:“邵董,渣打的经营状况虽然有点问题,和汇丰没办法比。”

  “但所有的英资银行我们都没办法收购。”

  “英国法律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外资收购英国经纪行及金融机构。”

  那后世传渣打被收购是怎么回事?

  这不可能是假的啊!

  邵维鼎疑惑,难不成后来英国主动将这条法令废除了不成。

  他并没有猜错。

  1986年英国对金融业进行了大改革。

  第一条就是容许外国银行收购英国经纪行及金融机构。

  正是因为这条规定,引起了最为浩大的金融战争。

  先是花旗银行收购维高达证券公司,然后瑞士联合银行收购Philip & Drew,Security Pacific亦收购当时英国最大的经纪行Hoare Govett。

  80年代后期,这十多家在港岛有分行的英资经纪行,亦陆续被英、欧、美资的银行或投资银行所吞并。

  但同时。

  汇丰银行以及英国本土的一些强势银行,对外出征。

  也借由此,汇丰集团日渐庞大,成长为了一个市值千亿美元的跨国金融巨头。

  这远不是现如今的汇丰可比。

  想到这个可能,邵维鼎预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心中要拥有自己银行的欲望,更加旺盛。

  “阿帆,那如果我要成立自己的银行。”

  邵维鼎一字一句道:“该走哪些手续?”

第447章 港鹰政府,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第二天,赤柱监狱!

  港岛六大监狱之一,主要关押的都是重刑犯、死刑犯。

  特征,刑期长、影响力大、危害性严重的罪犯。

  李家城,如今就被关在这座监狱。

  只不过并没有和其他犯人关在一起。

  而是在“特别组”大楼内单独囚禁,每日仅得一小时的“放风”时间在球场舒展筋骨,其余时间并不会和其他囚犯接触。

  此刻的李家城,正阅读着一份报纸。

  他戴着老花镜,神色认真。

  【立足于两岸三地,将视野落在东亚、东南亚,那里有着市场,有着人口,有着所需要的一切】

  【正如邵先生所说,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逆转】

  【港岛立于这浪潮之巅,要做的是顺应趋势,推动经济全球化】

  【以港岛为核心,建立市场一体化,让港岛成为各地区之间发展的经济纽带.......】

  【往后,港岛将迎来更好的就业环境,人人有肉吃,人人有房住】

  【往后,港岛,乃至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企业、工厂能够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这就是邵维鼎,这就是港岛首富的格局】

  撰稿人李钰《朝阳日报》

  李家城将报纸放了下来,忍不住赞叹道:“这个邵维鼎,原本我以为我已经很高估他了。”

  “可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还是小看他了。”

  “跳出港岛这个弹丸之地,而又立足于此。”

  “进行全球化生产,吸收其他周边地区的优势,来发展己身。”

  “厉害啊,真厉害啊!”

  坐在他对面之人冷笑了一声:“怎么,后悔对邵维鼎下手了?”

  “不!”李家城平静的摇了摇头:“对于这个选择我从来就没有后悔过。”

  “我只是后悔......”

  他抖了抖手上的报纸,语气平静道:

  “没有早一点,将他给彻底扼杀!”

  “没有在他对南洋黄家、甚至于他对佳宁集团动手的时候,当那个渔翁!”

  “我后悔,让他轻松的将屈臣氏拿到手。”

  “后悔,没有站出来与他争汇丰的独立董事位置。”

  这段时间,他想了很多。

  在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就落后在邵维鼎身后。

  遥想当年,他以小博大,吞下了和记黄埔,世界都为之震惊。

  那是多么的风光。

  现在想想,好像就是他在消化和记黄埔,与和记的英国管理层斗智斗勇的时候。

  邵维鼎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只是,他从未想过,会发展的这么快。

  一步慢,步步慢。

  邵维鼎太会抓住机会,甚至于......制造机会了。

  “用你们华人的说法,这是个大争之世,争,才有赢的机会。”

  对面之人冷酷无情地说着。

首节上一节392/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