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415节

  沈弼站在汇丰银行的顶层,遥望着不远处的金门大厦,目光深邃:“邵维鼎,汇丰的底蕴不是你能想象的。”

  在他看来,邵维鼎虽然在实业经营上有一些能力,但是实业和金融完全是两个概念的东西。

  能经营好一家集团,并不意味着能做好一间银行。

  在他看来,华人银行大多都具有当铺思维。

  邵维鼎想要依靠一家收购过来的华资银行,来挑战汇丰。

  简直就是个笑话。

  所以,他并不认为邵维鼎可以威胁到汇丰。

  港岛一千多家金融机构,一百多家本地银行。

  而能够叫汇丰的只有一家。

  只是,一想到邵维鼎也是他曾经看好的对象,并且给予了大力的扶持。

  他就恨得牙痒痒。

  要不然,邵维鼎根本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

  想到这里,沈弼冷哼了一声。

  这年头,家奴都能弑主?

  没错,那些华商,在沈弼看来,就是他们英国人养的家奴。

  不过是替主人,看管家业罢了。

  英资撤退,华资接手。

  对于汇丰而言,不过就是左手倒右手,都是为了让对岸放心。

  只是,邵维鼎的发展太过迅速,太过出人意料了。

  深吸一口气,沈弼转过身,看向对面的汇丰高管:“现在外面都什么动静?那些华资对于鼎峰银行的成立,都有什么态度?”

  高管是名英国人,或者说汇丰银行从中层开始,上上下下全都是英国人。

  他笑了笑:“华资银行的脊梁骨,早就在六十年代就被斩断了,华人银行中最大的恒升银行都在我们手中,他们哪敢有什么心思。”

  这名高管所说的六十年代的事情,指的就是挤兑风潮。

  当年,英国人预见到了华资银行的愈渐强大,有银行试图对英资银行发起挑战。

  可一场挤兑风潮之后。

  创业银行创始人廖宝山吐血而亡,明德银号破产,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进而遭到挤兑被港府接管。

  港岛无数民众对于华商银行信心动摇。

  恒升、广安、道亨和永隆等华商银行无一不受到影响。

  尤其是恒升银行,这块被汇丰盯上的盘中餐,先后遭大客户注销账户,在半月之内损失存款两亿多元。

  走投无路之际,只能出让51%的股权给汇丰银行,彻底断送了控股权。

  远东银行和有余银行也遭受挤兑,继而被外资银行入股。

  而这场危机背后的操盘手,不是别人,正是汇丰等一众外资银行。

  “不过有一件事很奇怪,大成银行所有分行今天都没有开业,听说所有职员全都进了屈臣氏工业园,进行再培训再学习阶段。”

  沈弼有些奇怪:“培训,学习?屈臣氏工业园能够给这些银行职员,教导什么?”

  .......

  屈臣氏工业园,工人大学。

  “对,就是微笑。”

  “记住了,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一定要笑。”

  “谁要是再摆出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我不保证你们能从我手上拿到毕业证书。”

  一间高仿银行柜台的教室内,一名穿着讲究,三十来岁上下的职业女性,纠正着每一名大成银行职员的举止。

  在窗外,邵维鼎目睹着这一切,看向身边的袁天帆笑道:“阿帆,这位老师你是从哪找来的,挺有范啊!”

  “邵董,人家可是在美国深造过的高材生,我把你讲的那些东西给她讲了之后,人家立刻就明白了你的意图,用服务和其他银行拉开差距,这个方式她也是颇为认可。”

  “又何止是服务!”邵维鼎笑了笑:“华资银行,大部分都是从银号起家,被外国人说句‘当铺思维’一点都不为过,专业性比不过人家,服务上也差上一个档次。”

  “记住,做银行做金融的,可以瞧不起任何人,但是就是不能看不上我们的顾客。”

  “因为他们是来给我们送钱的,要传递给他们对于我们银行的信任和安全感,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将钱拿出来,放进我们的银库。”

  说完,邵维鼎又问道:“对了,大成银行那八家分行的改造装修工作,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第474章 十年时间,还有十年时间

  “快的话,一个星期就可以,其中有几家要复杂一点,可能需要半个月。”

  袁天帆回答道。

  这些装修只是简单的装修,比如将“大成银行”四个字换成“鼎峰银行”。

  在银行大厅内,设置等待区,安排上座椅,提供叫号服务。

  一句话,就是顾客至上,让前来办理业务的储户和贷款者,提供宾至如归的感觉。

  另外,还准备配备计算机进行工作辅助。

  虽然这个时代,计算机没办法达到后世的水准,别提办公自动化了,就是操作系统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也就是IBM这个蓝色巨人在今年推出了个人商用计算机,采用了开放的架构和标准,使得其他厂商可以生产与其兼容的电脑。

  不然苹果在三年后,也不一定就能推出Macintosh电脑。

  但是邵维鼎的目的也简单,就是让进来的顾客看到鼎峰银行的专业性和先进性。

  可以提高计算精度,以及拿出来摆门面就已经足够了。

  邵维鼎听完了袁天帆的介绍,点了点头,心中估算了一下。

  到时候,自己应该也从伦敦回来了。

  “现下没人可以接你的班,所以你就两头跑一下,将鼎峰银行这边的工作也担起来。”邵维鼎拍了拍袁天帆的肩膀道:“当然如果你有合适的接班人选,也可以向我进行推荐。”

  袁天帆已经向他表态,更愿意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尤其是这个鼎峰银行。

  而将鼎峰交给袁天帆这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来管理,他也放心。

  只不过屈臣氏零售和门店的工作,以及和记黄埔那边,就需要另外再招人来负责了。

  原本方协文是一个比较好的人选。

  不过,屈臣氏电器现在离不开他,所以必须还得重新找人。

  至于其他人,还不在邵维鼎的考虑范畴之内。

  “邵董,我还真有一个人选,比较合适。”

  袁天帆犹豫了一会儿道:“不过他是一个英国人。”

  邵维鼎淡淡一笑:“怎么,你认为我对英国人有刻板印象?你可别忘了,罗伯特他就是英国人,查克菲尼还是一名美国人。”

  “我不是这个意思。”袁天帆筹措了一番言语说道:“我推荐的这个人叫做西蒙穆雷,今年虽然只有41岁,但是却已经在怡和洋行工作了16年之久。”

  “而且,还有过从军的经历。”

  “去年,他从怡和离职,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合资成立了一家名为‘达文汉姆’的投资公司。”

  从过军,而且还在怡和有过任职经历,又能被罗斯柴尔德家族看重。

  这个人很不简单啊!

  只不过这个履历,怎么听上去有点熟悉呢?

  邵维鼎有些纳闷,但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对了,邵董,西蒙穆雷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做马世民。”

  袁天帆补充了一句。

  嗡的一声。

  邵维鼎脑子里,突然记起了这个名字。

  西蒙穆雷这个名字陌生。

  但马世民就不一样了。

  与霍鉴宁一样,两人都是李家城的左膀右臂。

  如今霍鉴宁已然陪着李家城在赤柱蹲苦窑,但是这位马世民可才刚刚从怡和出来不到两年的时间。

  而且与霍鉴宁相比,马世民可以说是更为纯粹的职业经理人。

  在前世,先后担任过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的总经理。

  前世马世民在入主和记黄埔后,将屈臣氏打造为全球顶尖的零售集团,并且还将移动通信业务记引入黄埔,并帮助其在欧洲拓展Orange电信业务。

  而正是这个Orange电信集团。

  足足让李家城赚了一千亿港币!

  邵维鼎敲了敲窗台上的柱子。

  仔细想想,现如今港岛的格局与前世大不相同。

  屈臣氏在我的手中成长为了一个参天巨树,而且这颗参天巨树又被自己分成了八大事业群。

  除了零售门店这个急需要向外拓展的业务之外,其他实业事项全都被不同的人分管。

  马世民执掌,可以说再合适不过。

  而且,他英国人的身份,也更加容易入主高层大部分都是英国人的和记黄埔。

  和记黄埔虽然是洋行,但是在港岛,在南洋,甚至是在欧洲,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就冲这一点,他都不想放弃这块招牌。

  前世,李家成是在1984年,邀请马世民加入和黄。

  现在提前两年,也未必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邵维鼎问道:“你有几分把握,邀请他加入我们屈臣氏?”

  看见邵维鼎认真的目光,袁天帆就知道这个人选他选对了。

  “八分!”袁天帆作为金融圈内人,对于马世民的处境了解的很清楚。

  “在达文汉姆投资,马世民其实并不太顺利,罗斯查尔德家族占据着绝大多数股份,很多投资案马世民根本没法完全做主,而这家公司又是他一个人撑起来的。”

  “可以说马世民在其中干得多,分的少。”

  “而且这两年投资的项目,业绩好的只有几家,又因为内地代表团访英的缘故,股市动荡,港岛的整体投资环境被外资不看好,所以马世民现在是进退两难。”

首节上一节415/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