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464节

  而且很多人买了报纸之后,还驻足停留,并没有离开。

  往常的人虽然也多,但是也没有这么恐怖吧!

  赵伟祺粗略一数,这得有四五十人了。

  不过他还是挤了进去,因为报摊老板和他是老熟人,经常买报都处成了熟人。

  好不容易挤了进来,看着稀稀落落的报纸,他忙问道:“老马,还有《明报》和《朝阳日报》吗?都给我来一份。”

  港灯工人说话就是豪气。

  一买就是两份报纸。

  现在在港岛,穿着普通,而又往往出手阔绰的。

  不用问,不是来自屈臣氏、宝成就是来自港灯、中电。

  报摊老板抬头一看是他,擦了擦头上的汗道:“阿伟,你今天可是来晚了,明报全都卖完了,朝阳日报也是一份不剩,还有星岛日报和马报,你买不买?”

  赵伟祺左右看了看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怎么这么热闹?”

  “你还不知道?”

  报摊老板诧异了一会儿,然后恍然大悟道:“对对对,你刚出来,你先看看我手上的这份报纸吧!”

  “还记得之前邵先生去了一趟英国吗?”

  赵伟祺接过他手上的报纸,点点头:“记得,不是回来了吗,一回来就搞出了大动作,得亏了我们港灯市英资企业,不用换银行,不然我也得备着一张鼎峰卡了。”

  “阿伟,你别笑,我感觉这都是迟早的事情,鼎峰迟早会超过汇丰的,咱们港人还是得用自己的银行。”

  赵伟祺没有接话,他的眼神此刻全都被眼前头版头条吸引。

  【做空宗主国,胆大你就来】

  这个标题可不太符合明报的基调。

  而且宗主国,指的是英国吗?

  赵伟祺暗暗自语。

  可双眼再紧接着往下一扫,他的瞳孔骤然一缩。

  【马岛战争英国损失惨重,邵维鼎先人一步,做空伦敦证券指数,获利二十亿英镑,折合成港币,两百亿港币】

  二十亿英镑?两百亿港币?

  嗡的一声,赵伟祺感觉自己的脑袋被人用大锤猛砸了一下,眼冒金星。

  现如今港岛市值最高的企业,也就是屈臣氏,目前的市值,也才不过198亿港币,接近两百亿而已。

  现在邵维鼎仅仅只是在伦敦做了一票,就挣了两百亿港币。

  挣到了一个屈臣氏集团?

  就算加上本金,扣除掉一切的手续费。

  这仍然是一个天价啊!

  咕噜噜!

  狠狠地吞咽了一口口水,赵伟祺突然有些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炒股了。

  这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感觉,也太刺激了。

  他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都为之惊叹。

  那身处在漩涡的操刀人呢?

  又该是何等的心情?

  《做空宗主国,有胆你就来》

  再次看到这个标题。

  赵伟祺心中是惊了再惊。

  邵维鼎,这是得多大的胆子啊!

  .......

  “阿鼎,你真从伦敦挣了两百亿港币?”

  金门大厦,郭和年一脸震惊的询问着。

  他的手上还拿着一份明报。

  而在现场,除了他之外,还有和记黄埔的现任主事马世民,环球航运的鲍玉港,正英集团的霍正英、鼎峰银行执行总裁袁天帆几人全都在场。

  他们同样一脸期待的看着邵维鼎,等待着他口中的答案。

  “各位,其实根本没赚那么多钱。”邵维鼎笑了笑道:“二十亿英镑,扣除掉部分手续费,就只剩下十八亿三千万英镑,其中有我的五亿英镑本金。”

  “这笔钱要到港岛,又得扣除部分手续费,最后可能到手上的也就只有十七亿英镑左右。”

  瑞银、摩根、法兰西就没有一家是省油的灯。

  过路费都得天价,更别说是如此大额的资金转换。

  但即便如此,郭和年几人还是被深深的震惊到了。

  十七亿英镑,这也有一百七十亿港币啊!

  “阿鼎,你从英国赚走了这么多钱,英国政府那边不会有影响吗?”

  鲍玉港小心的问道。

  “二十亿英镑只不过是伦敦股市里的沧海一粟,我做空的又不是英镑也不是国际黄金,而是证券指数,赚走的是市场上股民和投资者的钱。”

  “而且,这一次参与‘洗劫’的人,可不光是我一个人,罗斯柴尔德、斯宾塞、丘吉尔这些英国本土老牌家族,一个个全都参与其中。”

  “至于英国媒体煽动起来的那些言论,情绪起来的快,去的也快,只要我这阵子不去伦敦也没啥大事。”

  邵维鼎淡淡一笑:“生意照做舞照跳,英国的那些老爷们,还指望着我能够给他们稳定提供西地那非呢!”

  听见这话,在场众人也都笑了出来。

  他们也是听说了西地那非的功效。

  郭和年一把年纪,更是亲自在小老婆身上试验了一下。

  别说,效果出奇的好。

  笑了一阵,郭和年主动问道:“阿鼎,你把我们叫过来,是不是也和这笔钱有关系?”

  (还有一章,会晚点)

第532章 南洋一体化,开始落地

  一百六七十亿,这是一笔庞大的资金。

  不管投入到哪一个行业,都会对这个行业造成惊涛骇浪一般的冲击。

  郭和年非常清楚这一点。

  所以对于邵维鼎把他们召集过来,很感兴趣,这代表着大生意的味道啊!

  “各位还记得前段时间我组织了两条游轮载着岛国还有各地的游客环游港岛和南洋吗?”

  邵维鼎看着几人,缓缓说道。

  “和这件事有关?”

  鲍玉刚问道,这两条游轮就是他找来的,他很清楚这件事。

  “没错,这两艘游轮只是一个实验,短短七天的旅行,载客数量不过六七千,你们知道这一趟下来创造了多大的营收吗?”

  邵维鼎故意吊起了胃口,然后做了一个手势:“整整六亿港币。”

  六亿港币?

  嘶!

  霍正英和郭和年都知道前阵子有两艘游轮靠过岸。

  但是却不知道具体详细。

  六亿的花销,六七千人,人均也就是花了差不多10万港币。

  作为组织方,至少能抽15%,高的能在游客的总花费中单独抽30%。

  也就是说光是这七天,邵维鼎就挣了整整一亿多港币。

  这生意也太好赚了吧?

  只不过这能作为长久生意吗?

  旅游业,他们再一次正视起了这项产业。

  “我打算今年在港岛,澳门还有湾岛策划几个旅游项目,将这三块地方连成一片,打造成港岛台中心。”

  邵维鼎详细介绍道:“比如港岛购物之都,湾岛美食之都,澳门博彩之都,每一个来港的游客,都可以将他们送到相应的地带。”

  “湾岛那边,我打算和当地的一些豪门进行合作,一起开发这个项目。”

  “澳门那边的何赌王我已经沟通过了,他很乐意。”

  怎么可能不乐意,这是送上门的业绩啊!

  即便拿出高额提成,相较于博彩业的利润而言,那也是非常值得的。

  鲍玉港在内心腹诽着。

  “游客呢?”

  鲍玉刚问道:“游客从何而来?”

  邵维鼎笑了笑道:“鲍老,还记得去年港岛购物节的游客人数吗?”

  “百万的涌入人口,这虽然是特殊情况。”

  “但是购物节当天至少也有五十万人来到了港岛。”

  “这些人大部分来自日本,其余则是欧美一些国家的游客。”

  “今年我肯定会有更多人来玩,相较于日本本土,我们港岛的消费要低上很多,只要我们服务到位,拿出相应的宣传策略出来,他们肯定还是乐意出来旅游的。”

  最为关键的一点,日本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

  而且其经济已经来到了高峰。

  日本国民普遍享受到了国家高速发展的红利,人均手上握着一大笔的钞票。

  欧洲的奢侈品店排队的人大部分都是日本人。

  来港的游客,绝大部分都是日本人。

  而且日本人要是去南洋旅游,也必然需要通过港岛作为跳板。

  这就是极大的游客来源。

  郭和年此刻有些明白了过来:“所以说这个港澳台旅游中心,还有之外的旅游地带?”

首节上一节464/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