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正英很好奇这个数据。
邵维鼎没有说话,直接将手上的文件递了过去。
从邵维鼎手上接过,霍正英只看了一眼,双目顿时瞪大。
上面的内容很详细。
全港十七个重点商业街,进店客流总量达到789万人次。
消费金额排名前三商圈分别为铜锣湾、中环和油尖旺商圈。
外来消费发生消费金额为八十六亿港币。
八十六亿,这都是旅游带来的收入啊!
他的心都在胆颤。
他很清楚一旦邵维鼎的计划成功推进,从港岛辐射到港澳台,乃至于南洋全境。
光是旅游带来的收入,都能成为他们集团业务的重要收支。
一旁的何洪生此刻也凑了过来。
心中更加震惊了。
既震惊于这些数据,更震惊于这套严密的算法。
将港岛分为主要的核心商业圈与细分下的商业街。
相关产业数据,一览无余。
他心中自语:这个邵维鼎,弄出来的这个数据比对,还真是直观!
怪不得他们集团的效率能如此之高。
他的心中,更加坚定了要搭上这艘船的决心。
同时,他也改变了原先搭顺风车,冷漠旁观的态度。
一定要深入参与,与邵维鼎深入绑定。
“邵先生,你有没有意愿到澳门开一家分行?”
何洪生突然道:“现在澳门的金融业,急需要鼎峰这样一家专业务实的银行进驻。”
金融毫无疑问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而金融业在澳门经济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与旅游博彩业,出口加工业,房产建筑业共同成为澳门的四大支柱产业。
虽然整体规模比不上港岛,但是却也是一块不小的肥肉。
更别说经过何洪生二十年的发展,澳门早就形成了一条严重依赖旅游、娱乐、博彩等一系列全套的产业链。
而这一系列的产业,毫无疑问都要和金融银行保险挂钩。
何洪生,这是抛出了一大块肥肉出来啊!
既然送到嘴边,那就没有不吃的道理。
邵维鼎扬起嘴角,笑道:“如果能够在澳门开设分行,确实也方便我们鼎峰银行这两百三十多万的注册用户去澳门消费。”
两百三十多万的注册用户.......
何洪生眼皮狂跳。
鼎峰银行至今成立的时间,也不过才一个多月吧?
恐怖,太恐怖了。
怪不得汇丰如临大敌。
这要换做他是沈弼,晚上根本睡不着啊!
邵维鼎笑了笑,不秀一下肌肉,何洪生还以为卖了自己一个多大的人情。
此刻霍正英也看完了所有的数据,将文件交还到了邵维鼎的手上。
“阿鼎,有了这个,总会的那些人必然以你马首是瞻。”
既然要以中华总会的名义向南洋华人势力以及当地政府发出邀请,必然得先通知总会的这些人。
达成一致,才可能落实下去。
毕竟,中华总会不是邵维鼎一个人的中华总会。
“霍老,我打算明天就把人召集齐,然后向南洋发出邀请,你觉得如何?”
邵维鼎问道。
“我觉得可以。”霍正英点点头道:“这份数据你打算怎么处理?”
邵维鼎笑笑,将文件递到方协文的手上。
“霍老,和我一起出去见见外面的记者如何?”
邵维鼎发出邀请。
霍正英和何洪生对视一眼,顿时笑道:“同去!”
......
(求发电、求催更)
第551章 向邵维鼎表达感谢,澳门赌王低下了头
门口的记者,已经蹲点了一天。
金门大厦的工作人员,对这些记者也是好茶好水招待着。
晚饭甚至都是工作人员,从食堂打包了一份给他们送过来的。
这些记者们吃着盒饭,眼睛却也四处扫视着。
刚吃了几口,就有记者双眸亮起。
“还真别说,这食堂的饭竟然比外面饭店的菜还好吃。”
“确实不错啊。”另一名记者也吃了几口,拿着筷子直接停不下来了,嘴里还都是饭,嘟嘟囔囔道:“之前都说鼎峰旗下产业的员工待遇好,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
说着这名记者看向前边一名女记者道:“学妹,你们朝阳日报的伙食和金门大厦相比如何啊?”
李钰现如今是朝阳日报的第一外派记者,只有重大新闻才轮到她出外景。
听见后面的声音,她看了一眼狼吞虎咽得年轻男人淡淡道:“都还不错,学长如果喜欢吃,可以跳槽来我们朝报。”
她看的那名记者名叫于超,是港中文大学的高材生。
比李钰高两届,是当年的风云人物。
出了学校之后,就入职了《南华早报》这家在港岛影响力极大的英文报纸。
其受众大部分都是英国人以及华人上层。
并且还负责为英国的路透社采集新闻。
“跳槽就算了,能偶尔吃上这么一顿,我就足够了。”
于超擦了擦嘴上的油渍,正要说话。
目光一瞥,就看到电梯口打开。
迈步走出来的不是邵维鼎,还能有谁。
而在他的身后,霍正英和何洪生联袂而至,一左一右先后走出。
于超瞬间将饭盒放下,眼中闪过一丝惊疑。
快步走上前,路过李钰身边的时候,低声道:“你家老板来了!”
李钰刚回头,其他人也陆续看到了这一幕。
立刻有人惊呼。
“出来了,邵维鼎出来了。”
瞬间,大厅内的记者全都一窝蜂的冲了过去。
“邵先生,你收购港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其脚下的物业吗?”
于超快人一步,几步就走到了邵维鼎的身前飞快问道。
邵维鼎有些意外,笑着问道:“你是哪家报社的记者?”
“我是南华早报的记者于超,这是我的记者证。”
于超亮出了胸前的证件后,又问道:“邵先生,您的产业一直与制造业实业相关,鼎峰银行的创建是你第一次打破这个规律。”
“收购港灯,是不是也有意吸纳港灯的物业,进入地产行业呢?”
香港电灯创立于1889年,经过了百年的发展。
香港电灯的供电体系已经十分完善和成熟,旗下的电厂、配电站均位于发达地段,同时拥有大量物业单位,开展地产、工程等多元化经营。
于超有这样的猜测不足为怪。
甚至于港岛很多财团,都是如此猜测。
邵维鼎也是没有想到,这些记者问的第一个问题竟然不是过去十天港岛的总营业额。
而是港灯。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这个叫做于超的记者,缓缓出声道:“在收购港灯之前,我的手上就已经持有大量的物业。”
“宝成实业、佳宁集团、以及通过招标投得的土地。”
“与其说我要通过港灯进入地产行业,不如说,我就已经进入了这个行业。”
“只不过我从事的并不是住宅地产,而是商业地产。”
邵维鼎看向他问道:“你知道九龙公园旁正在兴建的商业中心吗?”
“那是我的物业。”
说完他看向所有围拢过来的记者:“它的名字叫做【海港城】将会是港岛最大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港岛未来的地标之一。”
“今年七月海港城将正式向外招商,欢迎全球任何有意向打造高端用户群的品牌前来竞标。”
于超的喉咙咕噜咕噜转动了一下,他没想到竟然问出了这么一个惊天消息。
“邵先生,我是星岛日报的记者王城。”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记者,趁机问道:“目前港岛最繁华的地带是中环和铜锣湾,您为什么觉得【海港城】会成为港岛未来最繁华的地带?”
邵维鼎淡淡一笑:“去年港岛购物节的总营业额,以及今年春节期间的营业数据,都在证明港岛正在向亚洲购物中心和旅游中心的阶段过渡。”
“九龙的繁华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行着发展。”
“海港城位于九龙与香港岛接洽处。”
“地利得天独厚,人口为港岛最稠密地带。”
“再加上海港城从建造起,便被赋予的集合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巨型城市综合体性质。”
邵维鼎闲庭信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