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500节

  话音落下,一众记者瞬间冲了上来。

  无数话筒递出。

  “邵先生,大会召开后,议题仅仅是会停留在建立一个旅游合作的话题之上吗?”

  “邵先生,港岛产业升级,制造业转移,会向哪里进行转移呢?内地还是南洋?工人的失业问题怎么解决?”

  “邵先生,你有没有将港岛电灯与中华煤气进行合并的想法?您大幅收购这些公用企业,是否想要借机获得他们的土地,进入地产行业?”

  “邵先生.......”

  各类问题嘈杂如同洪钟,邵维鼎双手下压,直接制止了这种无序。

  而随着他的动作,现场果然慢慢安静了下来。

  “各位,如果没有秩序,浪费的不仅是我的时间,更是在场所有人的时间。”

  邵维鼎缓缓开口道:“你们的问题,我听到了一些。”

  “首先,这次大会的议题得看各国的需求,以及最终进展,旅游只是一个引线。”

  “贸易,加大商业往来,促进经济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对于亚洲而言,这毫无疑问是一记重磅炸弹。

  但邵维鼎只是顿了片刻,便立即道:

  “至于产业升级的问题,请大家放心,港岛的工人是不会失业的,相反大家的工资也会随着产业升级有所上升,至于转移的方向,这得看港岛制造业的需求以及各国给出的条件。”

  “我本人的企业,不仅在内地有着投资,在南洋也有着大量的产业,比如斯沃琪的手表组装工厂以及零件厂,屈臣氏的门店,免税店、以及各类体验店等等。”

  “至于企业合并的问题......”邵维鼎微微顿了顿,继续道:“请大家放心,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决定的,一旦有最新的消息,我会向大家进行公布。”

  “不过,以我个人的意愿,中华煤气与港岛电灯并不会合并,它们头上并不需要再多一个层级指手画脚。”

  这话落下,不但让现场的记者们都无比讶异。

  就来了在电视机前港灯与中华煤气的管理层都十分的意外。

  但这些人,眼中都闪过了一丝惊喜。

  邵维鼎懂他们啊!

第576章 对于世界的冲击,港岛要用两条腿走路

  邵维鼎很清楚,一家集团并不是越庞大越好。

  尤其是这种民生相关的产业。

  他需要低调,将这些企业“藏起来”。

  他非但不会将这两家企业合并,甚至还会进行进一步的分拆。

  港灯只负责发电,中华煤气只负责供气。

  其余产业全部剥离,或吞并,或单独成立一家企业,然后推上市。

  如此,目标不会很大,而且对于他自身的利益也能最大化。

  前世李家城从怡和手中拿到港灯之后,首先便想方设法将电厂从香港岛迁到了南丫岛。

  运筹帷幄之下,获得了两处可用于发展大型屋的地盘。

  紧接着,便直接对港灯进行重组。

  趁着股市大好的时机,以拓展公司业务为名。

  李家城将港灯一分为二,一为港灯,主营电力业务。二为嘉宏,主营地产、酒店、石油等投资业务。

  重组三个月后,嘉宏便以独立的身份进行上市,市值高达100亿港币。

  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1月,长实、和黄、港灯与嘉宏李家城控制所属的四家公司,向联合船坞公司购入茶果岭油库,并以原先电厂的地皮基础,向外界宣布兴建两座大型屋。

  而后更以8亿港币收购了太古在该项计划的所有收益(联合船坞是太古船坞与和记船坞合并的产物)。

  这两大屋,最后盈利100亿港币。

  1987年与1988年,是港岛经济发展最快的两年,

  也是李家城发展最快的两年。

  但如今,这一切只属于邵维鼎。

  “邵先生,您提到并不会将港岛电灯与中华煤气进行合并。那您知道,怡和已经收购了港岛电讯,并且快速完成了产业重组的消息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邵维鼎看了一眼他的记者牌,是明报的记者。

  “这个消息我知道,并没有什么看法。”

  邵维鼎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转瞬话锋一变:“不过鼎峰控股目前已经在筹备建立一家电讯相关的企业,有英国瑞贝卡集团的技术支持,我相信可以给港岛带来更好的电讯服务,推进港岛电讯产业的发展。”

  什么?

  邵维鼎要建立一家新的电讯公司?

  这随口说出的消息,顿时激起了千层浪。

  本来脸色已经十分难看的钮壁坚,此刻都铁青了。

  “这摆明了就是针对着我们来的啊!”

  港岛电讯的背后是大东电报局,在固话通讯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他却也清楚,这家瑞贝卡集团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邵维鼎在伦敦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收购了这家公司。

  而且这家公司,在移动通讯领域的技术储备,目前不但超过了大东电报局,甚至超越了英国绝大多数电讯公司。

  冷静,必须冷静。

  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就是邵维鼎成立的这家电讯公司,并不是冲着固话通讯市场来的,而是直接剑指移动通讯。

  可现如今,移动通讯的标准也才刚刚建立,移动通讯设备也还在实验室阶段。

  目前也就贝尔实验室,摩托罗拉传出了一些消息。

  而且,港岛电讯目前还是港岛唯一一家拥有电讯牌照的企业。

  这些都是我可以操作的空间。

  尽管已经这样安慰自己了。

  但他仍然清楚,明天股市一开盘,港岛电讯的股票必然会迎来一波下跌。

  无他,只因为邵维鼎这个名字,以及他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可怕威慑力。

  股民们可不敢赌。

  李钰在台下,深吸了好几口气,已经蓄势待发了。

  她高举起话筒,趁着大家还沉浸在刚刚震撼的消息,立刻问道:“邵先生,你之前提到产业升级的问题,在您看来,港岛的产业升级应该在哪个方向呢?”

  李钰已经是老熟人了。

  邵维鼎看了她一眼,缓缓开口道:“就像我刚刚说的电讯,这就是一种产业升级的方向。”

  “港岛是一个港口城市,人口只有五百万。”

  “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是撑不起这座城市的未来。”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完全摆脱制造业,用一只脚走路。”

  “所以,未来港岛产业升级,应该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科技技术导向性产业,另一个是品牌规模性产业。”

  此刻,在电视机前。

  有无数人在观看着这场直播。

  邵维鼎的这番话落下,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港督麦理浩,转过头说道:“把这句话记下来,我走后你也将这句话转告给下一任港督。”

  他看向的人是布政司司长夏鼎基,虽然是名英国人,但是也是个中国通。

  在任职布政司司长之前,他在港岛当了十年的财政司司长,可以说港岛的金融体系就是此人一手打造。

  麦理浩离职之后,他将会担任一段时间的署任总督。

  直到下一任港岛总督上任。

  与此同时,广东各级官员,此刻也都聚精会神,看着眼前的电视机。

  这里也可以收到TVB的信号。

  任忠义侧耳对着身边人低声道:“港岛的发展如此开诚布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们要做好产业承接的准备,这对于我们广东而言是一次大发展。”

  梁向点点头,问道:“关于外资建厂的相关法律条文,还有合资的框架,上面是不是要尽快出台了?”

  其他人也问道:“是啊,现在港岛的很多产业都向我们这边转移过来了,可是还是有些地方畏手畏脚,我觉得上面的政策要进一步明朗化才更为妥当。”

  任忠义点点头:“我已经向上级请示了,这些都需要时间,不过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说完,他看向其中一名戴着军帽的人,问道:“小关,港岛那边要建立一家航空公司,我们内地也会有一些股份,以便加强港岛与内地的往来联系,他们现在急需要一批飞行员。”

  “你们这边有没有退役的人选?”

  “飞行员?”那名军人沉吟了一会儿,点头道:“既然是有助于港岛与内地往来的事情,行,飞行员我来帮他们找。”

  “现役的就算了,全国范围内征集退役飞行员就行。”任忠义道:“邵维鼎向我承诺过,薪资待遇会与港岛相同,而且每年都会帮我们解决退伍人员的就业问题。”

  听到这句话,那名军人双眼顿时亮起,拍着胸脯道:“任总,您放心,要多少飞行员我都给你找来。”

  任忠义伸出四根手指:“不多,也就是40名。”

  四十名还不多啊?

  这可是飞行员,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40名飞行员,就算是20名机长,20名副机长。

  至少也得有十架乃至于二十架飞机,才可以满负荷运营。

  这样的规模,哪里是什么新建立的航空公司。

  军人深吸了一口气道:“任总,这家航司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啊?”

  任忠义摇头道:“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那位小邵同志和我说他打算去美国买十架波音飞机。”

  嘶!

  十架波音?

  军人再次看向电视,目光凝聚在屏幕中那张年轻俊朗的脸上时,满目的震惊。

  (今天一点就发了,提前了一些,求催更、发电)

第577章 拥抱全球化,与日本角逐竞争

首节上一节500/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