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549节

  大贺典雄作为旁观者,可以说见证了这一系列的操作。

  从MV的上线,到美国的爆红。

  然后进一步引起了日本媒体的关注,随即直接在日本爆了。

  这还不够,抓住这个热度,趁机推出了一个美少女选拔大赛,这摆明了就是想复制去年亚洲好声音的奇迹,继续延续宝矿力的热度。

  而且,看眼下这个热度,和参与的人数。

  明摆了这是要成啊!

  “这也太会搞营销了吧?这怎么比?”

  他们索尼唱片名下也有新人,也在发唱片。

  原本还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日本市场这么大。

  中森明菜名气再大,也是一个歌坛新人。

  专辑大卖还得看最终的质量。

  可现在......

  哪怕是没有听到这张专辑的十首歌,可就是一首《MY all》

  他就知道,索尼败了。

  败的那叫一个彻底。

  作为一家唱片公司的社长,邵维鼎是真的刷新了他的认知了。

  营销竟然还能这样做的?

  环环相扣,堆叠热度。

  不客气的说,这一系列的营销,不但普及了电解质水这个概念让更多人知道了。

  而且还将宝矿力的国民度无限拔高。

  最牛的是,中森明菜与宝矿力的相互成就。

  这张专辑,必定卖爆。

  现在他只庆幸,自己只给公司名下的这位新人专辑,灌注了三千张唱片。

  这样就算是卖不出去,损失也不至于多大。

  然而还不等他多加感叹,盛田昭夫的电话直接把他给叫了过去。

  日本不是没有举行过选美比赛。

  但是一场针对于少女,而且还是为了一款产品代言人举行的选美比赛,这可从未有过。

  现在这么多人参与,热度这么高。

  当选的冠军,可以获得宝矿力轮值一年的代言人资格。

  这可都是曝光度。

  再加上华星以及富士电视台这一系列的资源。

  盛田昭夫有种很强烈的预感,这个节目会火,看到大贺典雄进来,他立刻道:

  “大贺,无线卫星台和富士电视台联合举办了一场招商会,是关于这个宝矿力美少女选秀的,你代替我参加,一定要拿下其中最重要的广告位。”

  按照时间推算,七八九这三个月会是《亚洲好声音》的档期,《日本美少女大赛》肯定是放在后面,也就是九月份之后。

  索尼与飞利浦约定在八月底共同官宣CD标准,十月一号在全球同步推出各自品牌的CD机。

  这个时间,正好赶上《日本美少女大赛》。

  大贺典雄一怔,随即他就反应了过来:“会长,你是为了CD?”

  “没错,这档节目哪怕没有《亚洲好声音》的出圈度,但是在日本,热度绝对不会低。”

  “这是日本首次以来,以美少女为话题,选拔一个青春洋溢的广告代言人。”

  “目前报名的人数已经过万,最终报名人数预计都有可能突破十万。”

  “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全国各大高校到时候都会关注这档节目。”

  walkman(随身听)最大的用户群体就是学生,次之白领人群。

  CD机人群覆盖毫无疑问与Walkman是相同的,而且这款机器一定也是作为音乐播放的载体。

  所以,拿下高校,也就意味着拿下了日本这块市场。

  盛田昭夫对于此,看的再清楚不过。

  大贺典雄皱着眉头,犯难:“可是,这些邵维鼎肯定也再清楚不过,他会愿意将这份曝光度与我们索尼共享?”

  “大贺......”盛田昭夫的双眼慢慢眯了起来,笑道:“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敌人,你以为邵维鼎就没有想从我们索尼拿走的东西吗?”

第629章 吞食天地,野心暴露无遗

  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前,支撑起日本经济发展的有两大核心支柱,分别是日本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

  汽车行业,面向的人群多是成熟男性。

  而且,八九十年代正是他们在海外攻城掠地的时间。

  所以在日本本土,他们的投入的精力并不多。

  但是电子产业却全然不同。

  因为进入门槛的原因,电子行业众多,而最具代表性的企业集团足足有十家。

  同为核心支柱,汽车行业有两大巨头,分别是本田和丰田。

  而后还能加上日产、马自达、三菱等品牌。

  可在电子产业日立制作所、松下电器产业、索尼公司、东芝公司、NEC公司、富士通公司、三菱电机、三洋电机、夏普公司、先锋公司这十大巨头互相倾轧,竞争尤为激烈。

  因为互相竞争的缘故,各大企业一味地强调销售额与利润,所以不约而同地实施了精细化经营战略,将经营的触角覆盖到企业所能涉及的几乎所有领域。

  如果说将丰田和本田比作是攻城略地的开路先锋。

  那么,这十大巨头,在日本就是吞食天地的存在。

  他们的触角,遍布了日本的每一个角落。

  索尼能够看到《日本美少女大赛》这档选秀综艺的未来潜力。

  其他电子公司,又怎么可能看不到。

  而对于他们这样的巨头而言,赞助一个综艺节目,不过是洒洒水而已。

  但是有可能带来的品牌价值和市场收益,却是前所未有的。

  这是一笔极为划算的生意。

  屈臣氏日本分部。

  “鼎少,三洋派了一名副总过来向我们赔罪。”

  石敢进来做着汇报。

  在上个月,日本发生了一场围绕着港岛崛起的大争论,三洋为了撇清与屈臣氏的关系。

  直接选择了站边。

  将在港的投资,以及援助屈臣氏电器的技术人员,全部撤回了日本。

  现在看到风向转变了,邵维鼎的价值在日本又受到了整体的抬升,这个时候来赔罪?

  真有意思啊!

  邵维鼎听了都不由得发笑:“日本人这个民族还真是有趣,以为任何事情只需要鞠躬下跪,就可以揭过不谈,就能获得别人的原谅。”

  “如果这样我都能原谅,那岂不是意味着我是个没脾气的?”

  “石敢,你觉得我是没脾气的人吗?”

  石敢连忙道:“您当然不是,我现在就出去将三洋的人赶走!”

  “这件事不急,让他等着吧。”邵维鼎浑然不在意道:“除了三洋之外,还有哪些公司投参加了招商会?”

  说到这件事,石敢立刻就来了精神,兴致勃勃介绍道:“鼎少,这可就多了,像什么松下、索尼、日立、夏普几乎都来了,而且还有一些诸如女性向的服装、鞋袜等等。”

  “我预计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至少可以筹到20亿日元。”

  二十亿日元,这换算成港币都快接近一亿港币。

  这个预算,都能制作出几部《亚洲好声音》

  如今拿来制作一档美少女选秀,资金可太充裕了。

  日本果然不愧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就是有钱。

  “鼎少,你说我们屈臣氏什么时候能这么财大气粗?”

  石敢看着松下和索尼他们的手笔,简直是羡慕的直流口水。

  “快了,咱们的电器不是已经在暹罗登陆了吗?”

  邵维鼎淡笑道:“经过这半个多月的发酵,想必也快有一个结果了。”

  “暹罗之后,就是整个南洋,有了南洋这个后花园,就是屈臣氏登陆日本的时间了。”

  别看日本电子巨头们,如此可怕。

  其实邵维鼎太清楚他们的真材实料了。

  大如松下,小如三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过于强调“规模经营”。

  这不是不好,他在内地的投资,就是为了形成规模经营的电器生产基地。

  可松下这些企业不同,他们是每一个厂都自己建立。

  从一个最小的零件,到核心的电子元件的制造,全部垂直一体化生产。

  这种垂直一体化,保证了生产的质量,控制了利润。

  但是这种过于强调“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

  却会产生一个弊病,让日本企业纷纷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而且这些日本巨头往往采取的是事业部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各大事业部“各自为战”的特点。

  这就极其容易形成企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

  而且因为太过注重投资收益率的缘故,加大了战略投资的难度。

  这也是在九十年代初,韩国电子产业开始全面反超日本的原因所在。

  屈臣氏虽然也分事业部,但是是以项目为核心。

  虽然也注重规模经营,但是屈臣氏只抓核心部件的生产。

首节上一节549/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