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84节

  都远比一个宝成实业要来的震撼。

  只是没有想到,不过是几个月而已。

  对方竟然能将一家代工工厂,逐步扩大,提升成为一家市值五十亿的钟表生产集团。

  与一般英国人不同的是,沈弼还是一个中国通,他懂中文会看中文报纸。

  所以他很清楚,邵维鼎此时在华人的影响力。

  如果真的像《大公报》说的那样,斯沃琪集团是有潜力成为精工这种市值三百五十亿港币的庞大集团的。

  一个市值几亿的小工厂主,与一个市值五十亿,有可能达到百亿集团的掌门人。

  这两者带给他的冲击,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邵先生,不知道这一次你来我这里是要办理什么业务?”

  沈弼直入主题问道。

  邵维鼎就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性子,淡淡道:“我想要再借一笔钱。”

  “多少?”

  沈弼没有犹豫,对于这样的大客户,可放贷等级都是最高的。

  “十亿港币。”

  听到这个数字,沈弼饶是早有准备,还是被吓了一跳:“邵先生,这么一大笔放贷,我们汇丰需要经过确认抵押物,以及确认资金用途,才可能批出来的。”

  难不成邵维鼎现在就要去瑞仕?

  他不由得这么想。

  邵维鼎可不管他怎么想的,直接了当道:“我以斯沃琪集团的股份作为抵押,贷款时间为期一年,至于资金用途......”

  “我要收购金门大厦。”

  这是一个让沈弼怎么想都想不明白的答案。

  他虽然知道外界有传言邵维鼎有意收购金门大厦。

  而且价格似乎还不低的样子。

  但是,一个金门大厦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沈弼沉吟了一会儿道:“钱我可以批给你,但是邵先生,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我知道沈大班你要问什么。”

  邵维鼎微微一笑道:“是不是好奇我为什么花这么一大笔钱,从佳宁集团手里收购金门大厦。”

  沈弼点点头。

  “答案其实很简单。”

  “当初佳宁集团从怡和置地手里收购它的原因,就是今天我从佳宁集团手里收购它的原因。”

  邵维鼎摊了摊手,一副坦荡的样子。

  可这更让沈弼感到奇怪了。

  陈颂倾也是汇丰的客户,对于这个人沈弼也有一定的了解。

  佳宁集团之所以溢价收购金门大厦,更多的原因还是为了造势,为了推高佳宁集团的股价。

  可是这种方式毫无疑问就是饮鸩止渴。

  邵维鼎难道看不出?

  他为什么要接这个盘?

  种种疑问凝聚在沈弼的心头。

  邵维鼎是个蠢人吗?

  如果谁有这种想法,沈弼相信绝对会被眼前这个斯文青年,给吃的渣都不剩。

  他相信邵维鼎绝对不是一个蠢人,蠢人是没办法走到他的面前的。

  可是......如果不是愚蠢。

  那就是自己,完全看不懂邵维鼎的操作。

  这.......

  这更加让他难以接受。

  要是李家城在这里,他能看懂其中奥秘吗?

  沈弼不由得想起了在港岛这位,自己最为看重的华人富商。

第89章 钟表的暴利,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依靠着斯沃琪集团作为抵押,汇丰、渣打、恒升三家银行全都同意借贷申请。

  十七亿借贷,两天内便会全部到账。

  加上之前的十三亿欠款,斯沃琪集团现如今已经背负了三十亿港币的负债了。

  但是虱子多了,根本就不怕咬。

  借三千万,银行是你爹。

  可是借三十亿,你就是银行他爹。

  而之所以能借到这么多钱,不只是因为斯沃琪集团市值五十亿。

  更多的原因在于,斯沃琪集团的月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三亿。

  一只最便宜的斯沃琪石英表价格是139元。

  而成本仅仅只有四十元左右。

  除了机芯占比最高外,由于表圈采用的是塑料,表带是尼龙,所以整体成本被压的很低。

  光这款表,刨除掉人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利润就高达五十元左右,利润率接近40%。

  当然如果通过经销和代理的方式销售,利润率可能在20%到30%之间浮动。

  但是数额越多,利润率就越高。

  就这还是最便宜的斯沃琪手表,其他五大款式,高的都过千了。

  利润率比这还要高。

  更别提宝珀和雅典表为代表的奢侈品牌手表了。

  那完全就是溢价十倍卖出的。

  光是现在,一个月就卖出十万只。

  要是在湾岛、日本、韩国、南洋,欧洲、北美这些地方全面铺开,销量必然会更高。

  那就不是十万只,而是恐怖的百万只。

  一年下来,斯沃琪全球销量甚至可能达到千万级别。

  十万只销售额是三亿,一百万就是三十亿,一千万就是三百亿。

  三百亿的销售额!

  按照最低20%的利润率算,到手纯利润就有60亿港币。

  现在港岛市值超过60亿的企业都没有五家啊!

  而这个时候,内地的外汇储备也只有不到13亿美元。

  换算下来也就是65到70亿港币之间。

  如果真的将整个市场吃下来,那就相当于一年赚一个内地的外汇储备。

  钟表的暴利,远超外界的想象。

  即便是放在后世,钟表仍然是微机械产业当中数一数二的暴利行业。

  后世,这些钱大部分都被瑞仕高端钟表和日本中低端钟表赚走了。

  港岛和内地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第二的钟表进口市场,只是倾销地。

  邵维鼎很清楚,现在就是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

  而想要拿到这笔财富,就需要尽快的扩大产能。

  将渠道迅速铺满全球。

  趁着石英危机的当口,拿下一众瑞仕钟表品牌。

  干翻日本三大表,抢占更多市场。

  尽快建立起一个,能和世界豪强资本分庭抗礼的奢侈品帝国。

  所以也正因为如此,扩大宝成厂生产产能,建立南洋生产-零售渠道,刻不容缓。

  收购金门大厦,做局佳宁集团。

  为的,就是赚取滔天的财富。

  为斯沃琪集团的生产力,插上一对能上天的翅膀。

  如果仅仅是依靠宝成厂自己的产量来积累资本,去扩充产能。

  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啊!

  银行、股市是陈颂倾眼中的金库。

  但陈颂倾是邵维鼎看中的聚宝盆。

  闭环就这么形成了。

  眼下,五家经销商上门,不过是解燃眉之急。

  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邵维鼎已经把主意打到郭和年身上了。

  当初他引郭和年入局,看重的就是郭和年在南洋的经销渠道、人脉网络。

  而且不止是南洋,就是日本、韩国、澳洲,他这位郭叔叔也有关系。

  要搞就搞大的,干脆一起来开个会,搞一场竞标仪式。

  公平公正,谁融的钱多,谁就拿经销权代理权。

  邵维鼎并不忌讳合作对象是谁。

  对他而言,现阶段能涵盖更多的市场都是赚的。

  扩大产能和铺开渠道,对他而言,从来都是相辅相成。

  来到嘉里集团,由于早就打好了招呼。

  一名行政副总早早就在集团门口等着,将他引进集团大楼之后,顺带着参观介绍了一下。

首节上一节84/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