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 第323节

响水峰既是这处方外世界之名,也指正前方那座高峰。庄梦周好奇道:“不至于那么大的酒劲吧,尝一口就倒?”

水若笑了:“不是这个原因,您下午上山就知道是怎么事了。

她卖了个关子没说原因,众人开始一起动手做饭。有不少食材都是从外面背进来的,这是大家事先说好的,背包里还有油盐酱醋米面之类,都是此地需要补充的物资,崔山海还特意背进来一箱易拉罐啤酒。要知道他们在外面可是走了一个小时的路啊,又爬山又钻洞的。

还好季节不错,不用背新鲜蔬菜,因为这里有很多野菜,是什么口味该怎么做,自古以来早就摸熟了。大家先去附近摘来野菜,然后到水边整理清洗食材。

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就从场院旁流过,取水很方便,溪流中还有不少鱼儿,谭涵川和石不全顺手又抓了几条,都是半斤多重,看品种很像鳇鲤。小河边有一株大树,树冠张开遮天蔽日,树冠下的溪流中居然有一眼井。

此井的石栏呈方形,也就两尺多宽四尺来长,井中的水也只有两尺来深,非常清澈,却与小溪中的河水隔开了。叶宗清惊讶道:“井水不犯河水,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吗?”

河流中有井,的确是很少见的情况。庄梦周却摇头道:“外人又不知道响水峰,井水不犯河水的这个典故,出自一个叫朱旺村的地方。那里有一条溪流过村中,溪水中有很多口方井,村民在溪水中洗衣服,吃的却是井水。”

晏斌彬惊讶道:“还有这样的地方?”

丁齐解释道:“的确有那样一个地方。朱旺是个千年古村落,村中有九井十三桥,那九口井全部在溪水中,就跟这口井很像,从岸上的石阶可以直接走到井边。朱旺村后面的山上也有一道很漂亮的瀑布,瀑布下有一口水潭叫龙潭。”

庄梦周点头道:“嗯,朱旺龙潭,我去过那里。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当时是去找禽兽国的,就是金山院,但是跑错地方了,就当旅游观光了。”

石不全:“您还真去了呀?”

庄梦周:“是呀,我找了镜湖周边一带七、八个叫龙潭的地方,其中就包括朱旺村的后山。今天看见溪流中的这口井,又想起朱旺村了,看来丁老师也调查过那里的情况。”

丁齐:“那里可不算镜湖周边了,离得有好几百公里远呢,开车要四个小时。”

庄梦周:“总比铁锁崖要近多了吧?”

崔山海夫妇好奇地追问是怎么事,丁齐便简单解释了一番。他们原先得到的线索,金山院在一个叫龙潭的地方,但是全国各地的“龙潭”实在太多了,起初他们先从镜湖周边一带开始调查,后来才根据新的线索找到了北京市房山区郊外的铁锁崖。

反正大家都知道金山院是刚刚发现不久的方外世界,而且丁齐已经对方外联盟内的成员开放,所以有些情况也没必要保密,可以和自己人当趣闻谈一谈。

响水峰中的溪流里,怎么也有一口这样的井呢?这口井可不是崔山海夫妇挖的,而是早就有了。大家纷纷开脑洞推测,可能性无外乎这么几种:要么是响水峰的某位祖师去过朱旺村;要么是朱旺村的祖先来过响水峰;或者干脆就是巧合,大家根据实地条件同时发明了这样的取水、用水方式。

井水清凉正适合镇啤酒,井上有树荫蔽日,井中居然不见落叶。崔山海把带来的啤酒放入井中,又从井中取出一批原有的啤酒那是他上次带进来的。他每次来都会填补一些东西,今天背进来的啤酒换出了井中上次背进来的,可以常保存货不变质。

十几个人动手,午饭很快就做好了,空地上摆开桌子,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世外福地,就着野味喝点啤酒,感觉很是滋润。

石不全一边吃一边感慨道:“此地真好,就是路途艰险了一些,很多日常之物都要从外面背进来,包括米面油盐,假如能直接开车到门口就好了。”

谭涵川笑道:“不妨事的,反正也不累,大家多少都是练过的。”今天就数他背的东西最多,一个登山大长条包装了上百斤东西,钻山洞的时候,有些地方得卸下背包才能过得去。

背东西最少的庄梦周笑眯眯地说道:“在过去很多地方,上山进香的香客,都得背一些米面油盐,要不然都不好意思今进门,更别提求菩萨了。”

石和玉插话道:“我还以为给钱就行了,现在的和尚都是直接要钱了。”

庄梦周却摇头道:“那也说不定,如今还有这样的地方呢。你们听说过那个故事吗,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

众人皆哈哈笑道:“听过,都听过,这是个无限循环讲不完的故事。”

庄梦周端起酒杯道:“我这个版本不一样,可是真人真事,那座山叫百尖山,那座庙叫铁瓦寺。百尖山中也有龙潭瀑布,铁瓦寺的名字中还有一个铁字,所以我寻访禽兽国的时候也去过”

众人纷纷询问这段轶闻,庄梦周便介绍了一番。话说有个叫百尖山的地方,山上有座古庙名叫铁瓦寺,上山的路险峻陡峭,羊肠小道只达半山腰,再往上走就得沿着两山之间的峭崖攀爬。有香客上山,就背些米面油盐。

能去这样的寺庙里进香,本身就代表了虔诚,而米面油盐便是僧人所需。寺僧在山顶周围开了几亩田,自己种菜种豆,有了盐还可以用豆子做酱。铁瓦寺数十年前曾遭大火焚毁,后来只草略重修了一小半,因为在那个地方想搞工程太难了,天气不好的时候甚至根本没法上下山。

庄梦周当初来到百尖山下,看见了一座很有意思的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提到庙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各种古典庙堂式的建筑,实际上并非如此,供奉三宝的地方便可称佛寺,而不在于建筑形制。

那座庙就是两间很破旧的简易红砖房,房顶上还盖着油毛毡呢,一间供菩萨,一间住和尚。庄梦周前来寻访龙潭,就给了老和尚一些香火钱和他聊了几句,才知道百尖山的山顶另有一座铁瓦寺,山上住着另一位老僧。

从山脚到龙潭瀑布,有凌乱破损的古旧石阶可行,从龙潭瀑布再到半山腰,尚有崎岖野径,但是从半山腰再往上便没有路了!

山下的老和尚告诉庄梦周,山顶上的铁瓦寺是自古清修地,但是和尚一直不多,今年来更是几乎都跑光了,要么还俗要么去了别的寺庙,因为山上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就连出家人都受不住。山下这个老和尚曾上去过很多次,但他也没有常住山上,而留在了山脚下的破庙里,感觉还挺好。

每逢年节附近有香客上山进香,这些香客中有很多都是家里世代供奉铁瓦寺的,每次进香背些米面油盐。假如没有香客上山或者山上的东西不够了,那就得和尚们自己下山来背。

为什么山下还有这座破庙,那是因为寺僧下山之后当天便没法再去,得有个歇脚的地方。山下这两间破房子正式的称呼应该是铁瓦寺外院,或者叫知客院、方便院。

庄梦周又问,难道现在山上就剩一个老和尚了吗?山下那老和尚又说,上个月又有个小和尚上山了,看样子还可以,已经快一个月没下山了。这小和尚是骑摩托车来的,摩托车就一直丢在山下呢。

话说到这里,石不全笑道:“庄先生这个故事有趣!若将百尖山比作响水峰,我们今天就是上山的香客啊,背着米面油盐。若响水峰需要什么日用之物,今后可以叫那些参观者带进来嘛,日积月累,也能省不少事。崔峰主告诉他们每次该准备些什么东西就行下次我就多带一套厨房用品过来。”

庄梦周一本正经道:“我不是编故事,讲的是真人真事。”

245、铁瓦寺

丁齐突然皱起眉头道:“庄先生,您说的百尖山与铁瓦寺,我好像有点印象。其实我的老家就在那一带,刚才突然想起来,小时候放暑假村里的时候,听老人们提到过。”

石不全:“哇,失敬,失敬,原来丁老师也是百尖山里出来人!”

丁齐笑着摇头道:“百尖山不是一座山,而是那一片山区,相传总共有一百座山峰”

一百座山峰是多大一片地方?就是宛陵市政区、泾阳县、宁乡县交界的那一整片山区,丁齐的老家山村也在那一带,其实他们去过的天门洞风景区,同样在那一片山区的边缘。

丁齐小时候听山村里的老人们讲过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百尖山的,说是某日地藏菩萨路过,听说这里有一百座山尖,便坐在山头上数,可是数来数去只有九十九个。这时有一位牧童上山看见这一幕,问他在干嘛?菩萨答我在数山头,但是这里不够一百个山尖。

牧童哈哈笑道:“你忘了自己坐在什么地方了吗?”菩萨这才意识到,自己也坐在一座在山峰上呢,刚才只数了周围的,却忘了身下这座山。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铁瓦寺的。据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战败,借着僧人的身份躲避敌兵追杀,曾来到百尖山最高的那座山峰上一座破庙里藏身。那座破庙叫白云禅寺,当时庙中只有一个老和尚。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想起当年老和尚的收留之恩,便派人问老和尚有何心愿。老和尚曰:“只求片瓦遮身。”于是朱元璋便御赐了一片铁瓦,这就是铁瓦寺的来历。

听到这里,水若笑出了声,差点把刚喝到嘴里的啤酒给喷出来了,放下杯子道:“菩萨居然不识数,皇帝只赐一片瓦?这故事编的,也太埋汰人了!”

丁齐也笑道:“乡野传说嘛,什么离奇荒诞的故事都有,就是老百姓过个嘴瘾。菩萨数都数不明白,还不如俺家放牛小子;皇帝无非如此,报恩就赐一片铁瓦,还没我大方呢。聊来聊去,大家都图个心里舒坦乐呵乐呵,很多传说体现出的民间心态,就跟到处都能看到仙女沐浴的景观差不多。”

庄梦周喝了一口酒道:“丁老师,你讲的故事其实另有版本。”

丁齐:“还有什么版本啊?我就是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过这些。”

庄梦周不紧不慢道:“话说那牧童哈哈大笑之后,菩萨突然飞上了云端。牧童再一看有点傻眼了,原来菩萨所坐的那山峰也消失了,那就是菩萨本人落座时所化。所以这百尖山真的只有九十九座山尖!”

这众人都笑了,朱山闲笑道:“您讲的这个版本更扯,想必是有佛家信徒不满意传说中的菩萨怎能不识数,于是又加了这么一个段子。编段子嘛,自古以来的江湖门槛。”

庄梦周:“刚才讲的其实全是段子,但有些事情是可以考证的。唐代确实有位高僧到过百尖山,他叫金乔觉,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传说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铁瓦寺,朱元璋确实去过,但铁瓦跟他没关系,倒是白云禅寺这个名字是他赐的。清朝雍正年间,白云禅寺的大殿屋顶突然塌了,后来重修时便加盖铁瓦。

首节上一节323/4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