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 第387节

施老板当然想问我是怎么进来的,又怎么能为你打开门户。我并没有得到宋家手中的传承,也根本不清楚他们的控界之宝在哪里。我此刻坐在这里,你也坐在这里,当然是因为我修成了方外秘法,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施老板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施良德深吸一口气道:“佩服佩服,果然是仙家高人!能够当面拜见,施某三生有幸!”

庄梦周笑眯眯地摆了摆手道:“就不必说这些客套话了,难得故人重逢,我们就喝杯茶,好好叙叙旧!”

“故人重逢?”施良德又有些愕然,又仔细打量着庄梦周道,“很抱歉,我有点想不起来了,我们在何时何地见过面?”

庄梦周叹了口气道:“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你想不起来或者认不出我也很正常。但我还记得你,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你当年给我治过病。”

施良德:“啊,什么时候?”。

庄梦周忆道:“差不多有三十年了,那时候我还是个初中生,是我母亲带着我去找名医看病的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其实给我治病的明医就是您!”

施良德已有二十多年没给人瞧过病了,博慈集团的老祖,怎么可能亲自给患者看病。但他当年可是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江湖游医,走街串巷足迹遍布全国,曾给无数人看过病。这段生涯能有三年、五年?最多不超过七年。

随着施良德钱挣得越来越多,营销手段越来越成熟,队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他亲自坐诊的时候越来越少,直至完全脱离。

施良德举起茶杯道:“没想到我们还有这等缘份,不知当时的治疗效果如何?”

庄梦周也举杯道:“药到病除!我还想找机会谢谢您呢,不料一等就是这么多年。”

施良德暗松了一口气,爽朗地笑道:“不必客气,医者应有济世仁心,解患者疾苦,这都是理所应当的就算说得俗一点,收了钱就得治病嘛。我倒是很好奇,庄先生究竟是何出身,想必来历不凡吧?”

话说到这里,气氛已经轻松了不少,施良德在试探着询问更多的东西。在他看过的资料中,关于庄梦周的情报只有各种江湖传闻,但这个人的官方档案资料却查不到,就像是凭空从江湖中冒出来似的,不知出生何处、在哪里上学、工作等等,看来也是个化名。

庄梦周手扶桌案身体微微后仰,视线望向远方道:“这游怀界之真意,施老板已有体会,唤醒过往种种心境,给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施老板不仅想起了自己的过往,好像也对我的来历很感兴趣?”

施良德:“是的,非常感兴趣!”

庄梦周:“其实我的出身很普通,父母也都是普通人,他们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施良德怔了怔才接话道:“不普通,这一点都不普通,堪称人中龙凤了!看来庄先生出自世代香人家。”

别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八十年代,大学生也不多见啊,那时候教育资源有限,可没有现在这种扩招,考大学就是人生中的一座独木桥。

那么倒退到文革之前的六十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百废初兴的岁月,大学本科毕业生则更是少得可怜,而且人家父母两口子都是,说一句人中龙凤也不为过。

庄梦周却摇头道:“算不上香世家,就是最底层的城市平民与乡村农民,说起来还稍微有点传奇。”

施良德露出很感兴趣的神色道:“愿闻其详。”

庄梦周:“我从来没有见过我姥爷,他在解放前是个瓦匠。在我母亲三岁那年,他从房上摔下来伤重去世了。我姥姥没有再改嫁,一个寡妇带着四个女儿讨生活,我母亲排行第四,是最小的。”

施良德皱眉道:“这在旧社会是过不下去的,家里没儿子,很可能被宗族的人吃绝户!”

庄梦周:“这不是赶上新中国成立了嘛,而且是生活在城市里。老太太原先不识字,后来参加了街道组织的扫盲班,也能读报纸、写点简单的东西了,甚至还当过几年街道主任。我母亲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读最好的孩子,后来考上了大学,事情就这么简单。”

施良德叹道:“不简单,这太不简单了!那么令尊呢?”

庄梦周:“我父亲就是普通农民出身,查族谱上追七代,辈辈都在乡间务农。但家里应该还算有点耕读传统吧,我大伯在解放前是高小毕业,后来参加了解放军。”

施良德:“现在没有高小这个说法了,解放前的高小毕业生也算是知识分子了,更何况是在乡村里。”

庄梦周接着说道:“我大伯从朝鲜战场来之后就退役了,没有接受安置政策进城当干部,因为土改后家里分了田地,他仍然选择乡务农,只是每个月还有一笔津贴。而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很普通的农民,他们养大了四个儿子,我父亲也是排行第四。”

在解放前,婴儿的夭折率很高,生下来不见得能养活,所以他只介绍爷爷奶奶养大了四个儿子,并没有说生了几个儿子。施良德微微点头道:“一家有四个成年的儿子,在农村也不会吃亏了。”

庄梦周:“这我就不太清楚了,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我父亲就在农村读的小学,后来在乡镇上读的中学,然后考上了大学,恰好和我母亲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情况就是这样发自肺腑地说,真得感谢感谢新中国,感谢毛主席啊!否则他们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生机会。”

施良德连连点头道:“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庄梦周:“按现在的说法,他们应该属于四零后,比施老板你大了十几岁。当初考上了大学,但家里谁也没有填报志愿的经验,他们居然都选了最难读的专业。”

施良德追问道:“什么专业?”

庄梦周苦笑道:“数学系!”

施良德也笑了:“确实很难念下来,是对智商要求最高的专业之一啊。令尊也就罢了,令堂居然也选了数学系。但在那个年代也可以理解,没现在那么多讲究后来呢?”

庄梦周:“那个年代也不必考虑就业问题,都是国家包分配的。他们大学毕业后进了工厂当技术员,算国家干部的身份,恰好赶上了文革,一干就是十来年,改革开放后又调到了政府机关,一直到二零零几年才退休。

他们是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而我上次见到你的时候是八十年代后期,那时他们参加工作差不多已有二十年,在工厂里干了十年,又调到机关里快十年,我父亲已经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统计师。”

施良德:“往事令人感慨呀,难怪庄先生也如此优秀!”这话就有点强行吹捧的意思了,因为庄梦周到底是干啥的,他到现在也没搞清楚。

庄梦周却很认真地摇头道:“就我出身的起点来看,远远不如他们优秀,因为我直接就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这样一个环境中施老板,您知道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吗?”

两人这番谈话很有趣,甚至有点痛说革命家史的意思。施良德只是想打听庄梦周的出身来历,不料庄梦周主动说了这么多父辈的往事,他只得顺着话茬问道:“为什么?”

庄梦周:“我介绍了父母的出身和经历,施老板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了吗?”

施良德赞叹道:“毋庸置疑,就是他们那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最优秀、最努力的精英!”

庄梦周:“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他们参加工作已有二十年,你知道他们每个月的工资是多少吗?”

施良德一怔:“多少?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应该很少吧?”

庄梦周:“的确不多,每人还不到一百块。我父亲常驻工地有补助,算上这一块收入,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将将超过二百。”

施良德叹道:“很不错了,这还是双职工家庭,而且都是国家干部,在当时看收入不算低。而如今头看,时代发展得真是太快了!”

庄梦周微微一笑:“咱别着急到如今头看,就说当时,我找您看病拿来小半碗药膏,大约有五毫升,您还记得当时收了多少钱吗?”

施良德有点心虚地问道:“多少钱?”

庄梦周:“十六块!”

施良德:“您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庄梦周:“我那时一个月的零花钱才几块,十六块是多么大的一笔巨款,我怎么可能记得不清楚?”

这句话与前面的每一句都不同,因为它伴随着神念,印入施良德脑海中一幅场景,就是当年母亲带着他去找施良德看病的经过。这道神念也唤醒了施良德的忆,他终于想起来在何时何地曾经历过这么一件事,宛若往日重现。

那是在江南的一个县城里,施良德带着还是小孩的陈木国,还有家乡的一位族叔,包下了国营旅社的一个房间,并在外面的街边拉彩幅打广告,专治皮肤病。所谓彩幅就是印在布上的各种照片,还配有各种皮肤病的名称,总之很刺眼很难看,经常引起过路人围观。

假如是在现在,城管肯定不会让人在街边随便拉起这种东西,但当时却没有人管,过路人还很好奇。他们在那里待了一个月,某一天有位母亲领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看病,孩子的腿上长了七、八个一分钱银币大小的圆形斑癣,边缘凸起来表面是平的,摸上去有点硬。

首节上一节387/4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