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江湖那个人 第148节

“慢,”顾青辞突然开口道:“陛下,臣还有事请奏!”

夏皇眉头一皱,道:“准奏!”

顾青辞朗声道:“臣状告刑部尚书空占职位,不尽职守。”

刑部尚书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这火会突然烧到他身上,毕竟,他也只是按照皇帝的意思行事,他也不信顾青辞看不出来,急忙道:“顾大人,你说话可得讲究证据,这是金銮殿,可不是闹市!”

“呵呵,”顾青辞冷笑了一下,望向刑部尚书,道:“既然你掌管刑部律法,那我问你以权谋私,欺上瞒下,还派刺客杀人灭口,更是无故抓捕有功之臣的家属,这只是一个谋取私利就可以盖过的吗?”

第一百七十八章:金銮殿里大奏对(二)

金銮殿里很安静,除了诧异的眼光,还夹带着一些欣赏,这些欣赏,来自御史台,来自这一群全天下读书人骨气所在,甚至于连刑部尚书眼中居然也有欣赏。

这刑部尚书叫狄云,年纪也和马东阳差不多,并不是很高,皮肤有些黑,脸颊清瘦,颧骨微高,留着一抹胡须,看着顾青辞,说道:“顾大人,可你说的这些都没有实际证据,马东阳认罪的也只有一点。”

顾青辞淡淡一笑,道:“狄大人,您需要证据,下官自然是有的。”

说着,顾青辞便向皇帝请示道:“陛下,请恩准臣带证人证据入殿,如何?”

夏皇眉头一皱,道:“顾卿家,此事,还是交由刑部来办吧,他们自然会还你一个公道,也会给那些将士们一个交代,你说如何?”

夏皇虽然看上去很平淡,也是仿佛询问,但在场的人都不是笨蛋,听得出夏皇的意思就是让顾青辞放手,适可而止,这件事情到此结束。

然而,让所有人都诧异的是,顾青辞居然一拱手,朗声道:“陛下,你此举不妥,自我夏国建国百年以来,从来没有将证据搁浅的道理,陛下莫非要包庇犯罪之人,至我大夏法律于不顾,臣,身为臣子,不能见陛下有错而不阻止,所以,陛下此举欠妥,臣不同意!”

顾青辞的声音并不是很大,却异常的铿锵,在空旷的大殿里,非常清晰,这一段话,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传到了所有人的耳中。

夏皇依旧面无表情,缓缓道:“顾爱卿,朕觉得你这么做才欠妥,此乃金銮殿,判案之事还是去刑部吧……”

“陛下!”

就在这时候,御史台里一个阁老突然站了出来,看上去有些佝偻,却异常精神抖擞,瘦骨嶙峋偏偏又感觉屹立不倒般,说道:“老臣觉得陛下此举才欠妥,我大夏建国以来,何曾因为是金銮殿而停止宣案的?太祖曾立下祖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老臣觉得顾大人说得不错,陛下这就是在刻意包庇,臣也不同意!”

“对,”另外一个御史台官员也站了出来,道:“陛下,当年先皇就曾在金銮殿亲审国舅三天三夜,你如今难道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独断专行吗?这不是明君之道臣也不同意。”

这一开口之后,御史台的人就一个接一个的站了出来,到了后面,御史台几个大臣开始轮番上阵,每一个都开始对夏皇口伐笔诛,唇枪舌剑,越说越激动,到了后面,夏国这一举动居然都成了亡国之举,昏君的表现。

“陛下,你若执意如此,今天臣等就守在这金銮殿,或者你直接赐死我等,否则,今日你不处理好,就别想离开这金銮殿。”

“……”

顾青辞看着上面脸色都已经变得铁青的夏皇,心里暗暗惊叹,这就是夏国的读书人代表,早就听说过夏国读书人的地位高,也听过不少关于御史台的传说,今日才发现,这些都是狠人啊!

而且,也不知道为什么,顾青辞总有一种感觉,这御史台的人似乎很喜欢骂皇帝,越骂越有精神,似乎一直都在盯着夏皇,就是为了等夏皇什么时候犯个错,他们就一拥而上。

看着这群人争先恐后的样子,现在的夏皇在他们眼里,就仿佛一块香喷喷的肉,每个人都要去咬两口。

“好了,朕知道了。”

夏皇实在很无奈,这御史台的人,从夏国建国以来就是一个特殊的部门,专门监督皇帝的,虽然历代皇帝没有不烦的,但是,御史台却一直都存在。

看到夏皇服软,顾青辞除了感叹御史台的战斗力之外,也有些感叹夏国的国策,难怪建国百年换了好几代皇帝,中途也出现过能力很弱的皇帝,就比如先皇就是个没什么能力的皇帝,然而,夏国依旧欣欣向荣,发展得越来越好。

纠其原因,就是国策问题。

在夏国里,皇帝不能够一言堂,下面的大臣有御史台,也有很多真正有骨气的文人,皇帝做错了,他们就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他们敢骂皇帝,敢让皇帝下不来台,能够让皇帝收回成命。

在这夏国里,并没有什么皇帝开口,金口玉言这种说法,在这里错了就是错了,不会因为你是皇帝而有所改变。

想到这些,顾青辞也不由得感叹,难怪无缺先生在读书人心中地位如此高,因为无缺先生就是他们真正的后台,一个敢跟皇帝叫板的后台,即便是现在的皇帝唐沛言如何雄心壮志,只要无缺先生在一天,这天下读书人就有精神领袖。

见到夏皇松口,御史台的几位官员这才心满意足的退了回去,一个个顿时都紧闭嘴巴,老神在在的,仿佛刚刚那怼天怼地对空气的不是他们一样。

“顾卿家,你说吧。”夏皇开口道。

顾青辞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御史台这群人已经弄完了,他急忙执礼道:“陛下,臣在入宫时,碰到了一个大内侍卫武奎,他正准备入宫请罪,他便是证人!”

还跪在地上的马东阳神色一变,苍白的脸变得更加苍白,缓缓的叹了一口气,而马之白更是浑身一抖,看向了他父亲,缓缓站起来,望着顾青辞,道:“顾兄,你真要对我父亲置于死地吗?”

顾青辞心情有些复杂的望着马之白,却很决然,道:“马兄,我顾青辞不是圣人,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为了我朋友,为了那么多同袍,我拼死来京城讨公道,我为了你这个朋友,我本来也愿意大事化小,但是,你父亲自己做了什么?他抓了我家人,从我知道那一刻起,我和他就必须有一个了结。另外,我们之间,没有对与错,不存在谁对不起谁,只怪,世事无常!”

马之白看着顾青辞,一句话说不出来,整个人颓然的瘫坐在地上,他谁也怪不了,怪顾青辞吗?顾青辞从头至尾都是被逼反抗的,怪他现在狠吗?真正狠的人也不是他?可是怪马东阳吗?马之白知道这也是被逼无奈,为了家族为了他这个儿子赌一把而已!

金銮殿里,很安静,只有一个太监的声音响了起来:“宣,武奎觐见!”

第一百七十九章:金銮殿里大奏对(三)

金銮殿里的声音渐渐消失,武奎慢慢地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他与武奎的信件来往,呈交给了夏皇。

“臣,愧对圣恩,甘愿领死!”

武奎交代了他与马东阳的谋划,包括他的第一封奏表被马东阳截下,之后配合刺客以及后来准备入京作伪证的一系列事情。

武奎的出现,马东阳欺上瞒下,连暗侍卫的密信都截,尘埃落定,夏皇无话可说,马东阳也没有过多的狡辩。

将信件放在案上,夏皇沉默了一下,缓缓道:“礼部尚书马东阳欺上瞒下,私自截取皇家暗侍卫密信,并以权谋私贪墨战功,更派人刺杀有功之臣,妄图掩盖事实真相,先打入天牢,交由刑部复审,三天之内将结果公知天下。”

“翰林院院士马之白,知情不报,配合贪墨,念其所知不详,且主动认罪,轻判,流放罪,交由刑部复查,三天之内,公知天下,暗侍卫武奎,不思皇恩,陷害有功之臣,革除暗侍卫身份,打入天牢,交由刑部审判。”

皇帝一锤定音,这一次没有人反驳,他这一条明令下来,便有士卒进来,将三人带了下去,马东阳朝着顾青辞拱了拱手,而马之白神色间很颓然,也跟着离开了。

只有最后的武奎,看着顾青辞,眼神里有一些放松,也有些恳切,在看到顾青辞微微颔首之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随着马东阳被带走,朝中的各位大臣都把目光放到了顾青辞身上,因为,这个时候,就在这一刻,意味着一个京城新巨头出现,而有着如此功劳作为进阶之梯,意味着从此平步青云。

夏皇也若有所思的看着顾青辞,好一会儿,才说道:“顾卿家对朕此举,有何看法?”

顾青辞听出了夏皇的一腔怨言,但是,他到也没有太大的担心,这是个合格的皇帝,还不可能因为自己刚刚恶了他的意,而就真的记在心里,想办法弄死自己。

顾青辞执礼微微躬身,道:“陛下圣明!”

“是吗,刚刚朕可是成了你们口中的昏君啊!”夏皇饶有兴致的看着顾青辞,眼中有些许戏谑。

顾青辞微微一愣,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夏皇没好气道:“你倒是会顺藤摸瓜,还教育起朕来了。”

首节上一节148/4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