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魁 第212节

韩汤看着画像,知机地没有过问李不琢为什么找人,只是问道:“大人若有这二人的信息,越多便越快能找到。”

李不琢直接把画像反转过来,画的背面,写着的正是吴心和吴寒的姓名,吴记铁匠铺所在,又说:“这二人就在河东。”

韩汤顿了顿,思虑了一会,笃定说道:“若不是隐居在深山老林中,找出这二人,五天足矣。属下这就派人去办。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李不琢看着韩汤收起画像,顿了顿,问道:“知事部里可有关于前朝内务府的卷宗?”

韩汤知道近来龙雀作乱的事,也听说了前阵子铸炼司丢失了几千斤镔铁,只道李不琢是要以这个为突破口调查,道:“前朝之事在别的地方是禁忌,在这却十分详尽,大人若要,我现在就去找来。”

李不琢点头道:“特别有关内务府中匠人的,午时之前,送到我处理公事之处。”

第233章.二百三十一:调查吴心

神咤司千户公事房,一丈长的雕螭紫檀桌案光泽深沉,斑驳的洒金兽首铜香炉青烟缭绕,案上的卷宗被李不琢堆到一旁,只在面前放着有关前朝的秘辛。

这是半个时辰前,知事部韩汤派人送过来的。

把吴氏师徒二人的画像送到知事部,李不琢已做好此事会被袁熊知道的准备,不过有了家宴时的一番震慑,袁熊多半不会不长眼来横插一脚。

心中斟酌了一会,李不琢便抄起卷宗,直接从末代夏帝在位时的卷宗看起。

“末代夏皇武道成在位时年号为太启……太启年间有几件大事,有圣祖武无敌受天人五衰,欲图突破,闭关不出……”

“大夏太平已久,四夷俱服,国中士兵虽然屯田耕种,每年消耗的钱粮却也是极大拖累,十六州疆土广阔,地方又有拥兵自重之嫌,武道成即位之前,历代夏皇就已大削兵权,大夏开国以来的尚武之风,已经没剩下多少,到武道成即位时,他更是厌倦骑射,喜爱琴棋书画,作诗填词……当朝国师、太子太傅,便是后世纵横家圣人王玄微,王玄微因势利导之下,使得大夏朝中重文轻武,书生只能提笔,不能上马……这是纵横家掌权而故意突出的历史。”

“又有《归元论》广传于世,民间叛乱四起……”

“当时死尸无数,鬼道大兴,夏帝为了不做亡国之君,甚至一反常态,祭祀起鬼怪来。”

“这些前朝旧事,我之前有所耳闻,但知道的远没有这样详细。先放在一边,查查吴心的来历再说。”

李不琢心中一动,看着卷宗堆得小山一般高,放下手上的卷宗,舒展了一下筋骨,端起凉了一半的茶水啜了一口,放空心绪。之后,心念一动,就遁入梦中。

神魂凝成黄芽,不似普通人那般无法自主。

睁眼醒来,四下一看,只见香炉里青烟凝若实质,水一般流动着,屋里不见震动,桌上茶碗里茶汤却微微旋成漩涡,便知道是已经入梦的征兆。

“神魂凝实后,梦境里思维也更清晰,不过似乎更加耗神了……”

李不琢没多等,便捧起卷宗翻阅下去。

既然是在梦中读书,有的是时间挥霍,李不琢便通篇读下去,不放过史料里的每一个人名。

读到大夏末年的史料,李不琢眼神一动,低声自语:“夏帝命神匠吴潜督造神兵‘烛龙’?”

李不琢见到这一句话,对照着卷宗里内务府的官员资料,确认此人就是吴心。便重新翻阅前面的卷宗,专门看有关吴潜此人的事,发现吴潜果真是神匠,吴家更是世代铸剑,名传天下。关于吴潜此人的描述有“神目迥然,若炉中赤炭,望之灼人”,可见吴潜之前是没瞎的。

“卷宗里记载到吴潜受命督造烛龙,就没了后文,次年大夏龙庭被百家联军付之一炬,想来是没来得及用上了。呵,国之将倾,岂是兵器能挽救得了的……武道成病急乱投医,不光祭祀鬼神,为了安稳内政,还不顾大臣反对,冒着外戚专权的风险,立了镇军大将之女,北燕王族后人秦氏为皇后。”

李不琢摇头,突然心中一动。

“那铁匠铺里的神兵,难道会是‘烛龙’?”

李不琢呼吸微微一促。

阅书颇广,李不琢知道兵器天生的形意必定要与剑道契合,才能称得上神兵。何况这些卷宗上记载的都是大夏末年时颇具分量的人、物、事,凝聚了末朝仅剩的气运,虽然在纸上只是微不足道的几行墨字,放到李不琢眼下所属的层面,都有顶天的分量。

深吸一口气,李不琢呼吸平复下来,接着查阅吴潜的所有资料。

此人虽是名动一时的内务府神匠,但在卷宗里的记载并不多,不过在内务府的年贡表中,能时常见到他的名字。第一次是吴潜十六岁时,便参与为夏帝新立的皇后秦氏打造凤冠;他二十三岁时,已造出十九柄宗匠兵器;二十九岁,吴潜奉命为皇后打造凤辇;三十一岁,吴潜铸神兵两柄,一曰“潜龙”,二曰“青雀”,主动献给夏帝与秦皇后。

看到这里,李不琢眼神一动,轻声自语道:“主动上贡?是好事没错,但那时夏朝虽没到亡国的时候,夏帝因为昏庸无能,已经被朝中百官直谏指责过数次,这剑取做“潜”龙,夏帝没骂人已经是好涵养了,好在他虽昏庸,却不是暴君,不过,责罚恐怕免不了……而且,吴潜竟同时赠剑给秦皇后,没受上命,为后宫中人上贡,这就有僭越之嫌了。”

李不琢继续翻阅卷宗。

两日之后,把卷宗细致查完,果然,此后李不琢便一直没在内务府年贡的单子里看到过吴潜,直到十六年后,吴潜父辈亡故,他才奉夏皇之命督造神兵。

显然,这十六年的时间,吴潜是被雪藏了。至于因为当年的事,他是否受到过责罚,只凭卷宗里有限的记载,已不可考。

李不琢放开卷宗,端起茶碗,看着茶汤上细小的漩涡,心中总结着查阅卷宗的所得,突然心中一动。

“咦,潜龙?这潜字,难道是吴潜自己名字里的潜字?有意思,这样一想,青雀,青雀,青雀西飞竟未回?西方属金,大夏龙庭以金德立,这剑的名字,是在影射什么,难道秦皇后未嫁入皇宫时,和吴潜有旧情?”

李不琢手一抖,茶碗里茶汤泼洒出来,却漂浮在半空中,凝成水珠。

“好大的胆子。”

李不琢咋舌不已。

不禁脑补出一幅幅画面,神匠世家之子,与将门之女暗生情愫,未料将门之女一跃成为皇后。神匠之子心有不甘,无可奈何,只能借着打造凤冠凤辇,远远看皇后一眼,终于忍不住铸剑两柄,表露心意。但也令龙颜震怒,好在家族底蕴雄厚,才保下性命,只是此后便被雪藏,再难见当初的将门之女一眼。

“皇族秘辛,情爱纠葛,若写成小说话本,在民间兴许能火热一把啊。”

“这番猜测,至少有五成内容没差,不然能成神匠者,怎会是能取出那两柄剑名的愚人。”

李不琢心中愈发笃定。

第234章.二百三十二:露头

梦中醒来,李不琢把目光从卷宗上移开。

现世中,兽首铜香炉里的沉香还只烧了一角,看来过去了不到一个时辰。

“原来他叫吴潜,真是内务府神匠。若他握有的那柄神兵就是奉夏皇之命督造的烛龙,我就算找到他,有用什么向他求得此剑?他身怀绝艺却甘心窝在铁匠铺里打制农具,财帛多半是没法打动他的,何况我的身家,也买不起一柄神兵,除非拿丹青剑典换,还搭上里头收藏的四十八柄剑……”

李不琢撑起下巴,心里盘算着怎么求得吴心的那柄神兵,就算求不到,能借来观摩剑意也好。但吴心是个瞎子,又不贪图钱财,看起来无欲无求,又防人之心极重,这事要怎么办,李不琢心里还没个底。

“若能令他双目复原,不知能否有接触神兵的机会,但令人双目复原的神药可遇不可求,除非我能请动真形境大宗师出手……可惜,白神将要是在河东县,就算厚着脸皮也得请他帮这个忙……至于那位破邪大将……”李不琢寻思着自己虽然是傍着支霜衣的大腿,才坐上了神咤司千户的位子,但和支霜衣又称不上熟稔,还欠着她的人情,她又神出鬼没,恐怕是没法请她帮忙了。

眼下就只能等着下面的人查到吴氏师徒二人的下落再做打算。

放开前朝的卷宗,李不琢听到有敲门声传来。

喊了一声进来,一名神咤军参上,把一份文书递呈给李不琢,禀报道:“千户大人,泊陵冯氏和樘西符氏的人已经到了河东县,不过他们是便装前来,没惊动其他人。”

“嗯?”李不琢心中一动,神咤司的司职说起来简单,除了奉上命办事外,就是监察两县之中官员的动向,符氏和冯氏都是豪门,进了河东县,自然也进了神咤司的眼里。虽然是便装过来,但瞒得过普通人,却瞒不过神咤司的眼线。

首节上一节212/3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