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魁 第81节

曹延心中无奈,县里安危与这些世家利益其实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真要哪家拿出自家苦心培养的私兵部曲,来为河东县的布防出力,那就是万万不能的。

正这时有人报李不琢求见。

曹延心中一动,近一月间李不琢跟随张金岳在县周巡查,也时常出谋划策,便点头,让传话人传李不琢到衙署中。

李不琢一进衙署,便见到这里头坐着县里一干大佬,眼睛一扫,东面那个是姚氏族长姚真常,自己和姚家那些龃龉,似乎不被这位姚氏族长放在心中,对上李不琢的目光,反而微微一笑。

这时候曹延问道:“听传话的人说,你发现了线索?”

李不琢点头道:“我近来查阅县里案卷,的确发现了县里人口变动有些许异常。”说着递上手里这一月间收录的异常线索,“请过目。”

曹延接过略微一看,沉吟一会。

“你有心了,本官之后会仔细查阅这些案卷。”说话间曹延并没有太过上心,河东县每三年都会逐户进行人口调查,但这事本来就疏漏颇多,底下税官包庇之下,有些人家为了避税,都没被纳入名册。

说完放下案卷,这时张金岳凑上前来,问道:“曹大人,可否让卑职看看这些东西?”

曹延应允,张金岳拿过案卷一看,神色中掠过一丝微不可查的凝重。

“哦,这些线索有用?”曹延面露诧异。

张金岳摸着下巴沉吟一会,摇头道:“不好说。”说着收起案卷,“我回去琢磨琢磨。”

曹延点点头,张金岳对李不琢使了个眼色,就走出衙署。

李不琢微微皱眉,看出曹延对自己整理的卷宗不是很上心,但眼下也不好说什么,跟张金岳走了出去。

一出门,张金岳压低声音道:“这些东西你哪得来的?”

“在藏书大库中查阅对照所得。”李不琢道。

张金岳神色微变,没说什么,丢下句跟我来,径直出了灵官衙。

沿青梁街走出老远,张金岳进了一家狗肉铺子,店家煮着一锅红黄滚沸的肉汤,香气四溢,给二人各舀了一大碗,撒上食茱萸等香料。

这种铺子里没什么歌妓美人,纯粹以味道取胜,尤其是大冬天里,半碗滚汤下肚,浑身燥热起来冒出一层细汗,恨不得当下就把上衣脱了,爽快无比,李不琢寻思着这不是谈事的地方,张金岳却一坐下就说:“你查到这些东西,可有对第二人说起过?”

李不琢挑出汤面上浮着的几片辣椒:“不曾。”

张金岳松了一口气,吹去汤面浮油,稀溜一口汤汁,又夹起一块狗肉嚼着,含糊不清道:“那就好。”

李不琢心中冒起一丝怀疑,张金岳噗一下吐出块碎骨头,低声道:“这地方人多耳杂,盯梢的人反而少,原本我不想你掺和这事,但既然你已掺和进来了,那就明说了吧,若你真想查出妖患内幕,你发现的线索,一定不要宣扬出去。”

“怎么说?”

李不琢说着也吃喝起来,眼睛余光扫视周围,提防着有人偷听。

“整个整个的村寨里人口失踪,你以为真查不出根底来吗?”张金岳嘿了一声,白牙上沾了半片黑绿色不知名菜叶子,冷笑道:“不敢去查罢了。”说着伸筷子夹肉。

面对张金岳的卖关子,李不琢忍不住追问:“怎么不敢。”

张金岳筷子一顿,意味深长看了李不琢一眼,说道:“好在刚才没让衙邸里那些大人物瞧见你发现的这些线索,不然我敢说你在河东县活不过七天。”

紧接着压低声音又加重语气道:“在河东县这一亩三分地,就是姚氏、何氏、崔氏三大氏族的天下,其中何氏更是县望,可以说在百姓心中,连灵官衙都没这些世家大族有份量,你以为此事他们真的不知道内幕?不愿揭露罢了,说不定,这事便是他们幕后主导,如我这般带着三瓜两枣的县兵四处巡查做做样子,自然没人会搭理,若真触到了不该碰的东西,没人会知道你是怎么死的。”

说这话时张金岳语速极快,如连珠炮一般,声音虽小,却字字清晰入耳,李不琢听得分明,心头一沉,张金岳一说完话,又哈哈一笑,没事人般冲狗肉店主吼了一嗓子:“早叫了温一斤黄酒,怎么还没来?”

店主高声答应时,李不琢不动声色道:“你是想劝我收手?”

张金岳转头,微微皱眉:“你真想掺和进去?”

李不琢点点头。

张金岳盯了他半晌,这时酒送来了,一揭盖子冒着热气,酒香四溢。

店主给二人各倒了一大碗,李不琢喝惯了那酒珠泡出来的酒,闻这味儿不大有食欲,张金岳倒喝得痛快,额头汗珠直淌,没几下就呼哧把狗肉吃完,最终才对李不琢说:“我劝不动你,你若想博取功名,何必冒风险来趟这浑水?”

李不琢寸步不让道:“我自有目的。”

张金岳咂了咂嘴,没再多说,低声道:“那今夜子时,你来阳茱巷和我会面。”说完起身提高声音道:“吃饱喝足,走吧!”

李不琢心中一动,也起身离开。

出狗肉店,回头一看,张金岳正掏出一个银珠子付账,李不琢目光一动,只见张金岳收手时,像是对那店主做了个什么手势,再要细看时,张金岳已付完账,大步走过来。

第83章.八十一:夜袭

出书局时,沉沉夜色已经降临。

巳正时分,青梁街上摊贩都已撤去,取而代之的是张灯结彩的酒食摊贩。

李不琢走上街道,脚边跟着个半人高的走灯,这玩意是三斤几天前做出来的,两排木轮驮着个木头架子,上面安着个防风灯笼,只要把机枢揣在怀里,就会随人行走,在夜间十分方便,省了提灯笼的功夫,但也只能在县里这地势平坦的地方使用。

李不琢向青梁街东南方向走去,没一会,前面就快到阳茱巷了。

这巷子原本叫养猪巷,还是几年前才改了个雅名儿,据说是要拆掉造新楼了。

天上星子被阴云遮蔽,眼下巷中已无住户。

连起来的一排住户门窗里没透出星点灯光,死寂无声。

只有破瓦参差的屋墙上偶尔路过的野猫能带来几许有些渗人的生气。

视线向东南方,越过勾连翘起的屋檐,就能看到极远处白龙寺那六座密檐高塔灯火辉煌的塔尖。

“张笃事?”李不琢轻呼一声。

前边没人回应,后头却传来一阵嘈杂,嬉笑的嘻笑、唱歌的唱歌、听声音就透出股醉醺醺的味道,李不琢回头一看,三个醉汉勾肩搭背,从一下转进巷口,跌跌撞撞走过来。

李不琢一皱眉,让开一步,让三人过去。

有一人绊在走灯木架上,一个趔趄,迷迷糊糊看向李不琢,蛮横道:“没看爷几个要过路?”

李不琢眼睛一扫,三人中两个穿着硬羊皮袄子,一个穿的是精棉衣,虽然袒胸露着健硕的身躯,但也不会是什么难料理的角色,没想和他们纠缠,道:“本县掌书吏在此,你们喝酒就喝酒,别来惹我。”

掌书吏虽然不入流品,但比一般官差权力高上一级,寻常百姓见到了不说顶礼膜拜,些许尊敬是有的,这三人中,那先行挑衅的人眉毛一挑:“掌书吏怎么了,好狗还不挡道,掌书吏就能拦人去路?”

首节上一节81/3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