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硬皇帝 第174节

一个国家的命运就这样在额头叩击地毯的声音中走向终结。

既然是山昏候自禅皇位,百官们除了叹息也没有任何可说的。

山昏候的昏聩与越太子的英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像日暮西山与旭日东升之间的区别。

所有聪明人都在一瞬间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说不定从此成了越国臣子,日子才能安稳过下去吧。

君梧眼看此间大势已定,便匆匆准备离开。

如今齐国继吴国之后,成了大越开辟地第二块土地,更名为会山道。

他留下杀星带领五万归降士兵负责镇压齐国可能发生的暴动。

杀星虽然不懂治理,但他只需要坚持几月便可。

到时候自然有从越国赶来的官员接替大任。

而君梧自己则是再次带着他一千人的越国精兵出发了。

这一次的目的地却是曾经的吴国,如今的嘉平道。

嘉平道如今已经在越国的统治下足有年余。

就算开始还有些波折,如今都已经归于平静。

特别是去年青黄不接之时,君梧以越太子之名向嘉平道送去大量粮食缓解饥荒。

这一举更是让嘉平道的百姓们感念越太子的仁德。

君梧这一年多时间总是马不停蹄,如今更是不能停留一刻。

他驾着骏马不住向前疾奔,而跟随在他身后的千人精兵更是紧紧跟随不敢多发一言。

因为他们察觉了自从太子殿下收服会山道之后,脸上神情便比过去更严峻。

没有人蠢到在这个时候去招惹太子殿下。

而君梧此刻也确有心事。

自从他为了自身打碎天罡珠之后,这片大地便失去了一层保护。

他必须立刻成为新的保护神,必须得到更强大的力量。

五颗天珠中,天佑没有攻敌的能力。天罡已经被自己毁去。

如今最容易到手的就是本属于吴国的天罚。

如今尚不知此珠到底有和功效,但都必须立刻取到手中。

第195章 虾仁猪心

君梧带着千人部队一路向着过去的吴国,现在的嘉平道赶去。

由于他们途径的土地都已经归属于越国,所以到不需要隐藏行踪。

一切只以快速为要,过站换马,逢城补给。

竟然是顷刻间从会山道赶到嘉平道。

只是到了嘉平道外,君梧却忽然让这千人部队化整为零散入道内。

务求不引起他人注意,一个月后在嘉平道首府,也就是过去的吴国皇都汇合。

而自己则是等到千人尽皆打散入吴地之后,才独自进入嘉平道内。

嘉平道首府中,有许多百姓见过君梧的面貌。

所以他刻意只穿了一身普通的黑色劲装,带着低檐斗笠。

若说穿着,那是最寻常的武人打扮。

但君梧身材挺拔,通身气度不是常人可比。

所以虽然他刻意低调,还是常让路人侧目。

进入嘉平道后他日夜赶路,终于在一个小市镇停下歇脚。

这一处市镇不大不小,刚好有三条大街,十几家店铺。

今日正巧是赶集日子,街道上不少百姓散着叫卖发。。。

君梧找了家不起眼的茶寮,要了一壶茶喝。

茶博士还是个十多岁的毛孩子,一肚子玩心。

他随意给君梧上了一个大粗茶壶,便跑着跳着去听书。

这茶寮的茶水器具都极为粗糙。

好在有个能说会道的说书先生,吸引了方圆十里的闲人。

此刻说书先生正绘声绘色讲着,周围竟是聚了几十个汉子笑眯眯地嗑着瓜子听他说书。

就连茶寮自己的茶博士要拼了命向前挤,才能占个位置。

这时候说书先生忽然用醒木一拍桌案道:“太子殿下当即就扛起宝塔向上冲去。

众好汉这才重见天日!大家才从地缝中爬起来,便是立刻跪了一地,向太子殿下磕头请罪!”

众闲汉听到这里,都是纷纷叫好。

铜板如雨一般落在说书先生的面前。

那说书先生赔笑着向四方鞠了个躬,便将扇子插在背后,拿出一只铜盆来收拢铜钱。

君梧已经知道这个说书人说的竟然是自己的故事。

他只淡笑着,并不想要引起他人注意。

这时候忽然听到“哐堂”一声巨响,便见那说书先生的铜盆被一物砸在地上。

好不容易收起来的铜板竟是撒了一地。

那说书人面色一红,恼怒地看向四周。

原来将他的铜盆打翻在地的,竟然是一个粗瓷杯子。

而这粗瓷杯子原是茶寮中供客人使用的。

大家见到有好戏可看,都是回头四方察看,想知道是谁在闹事。

过不久,众人就见到一个穿着书生长衫的青年正从茶盘里重新取过一只杯子,一边斟茶一边道:“想来大家是顺民做得久了,真当自己也是越国百姓。

他君梧再有能耐,何须你们这些亡国奴来喝彩。”

这一句话说的茶寮中的闲汉们人人脸上都有怒色。

说实在的,嘉平道本是吴国土地。

如今虽然归了越国,但是嘉平道的百姓心中也觉低人一头。

越太子君梧的故事在华夏各地的茶寮都有说书人传唱。

便是有人想要压止也不可能。

嘉平道上的百姓们自然也爱听。

越太子君梧已经不仅仅是一国太子。

他如今已经成了许多人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大英雄,大神仙。

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自古至今都没有断绝过。

所以即使身份尴尬,也挡不住嘉平道的百姓们爱听越太子君梧的故事。

如今见到一个穷酸书生将铜盆打在地上,还说出羞辱的话语来。

那些嘉平道的闲汉们先是一阵羞窘,接着边有人道:“我们老百姓只管穿衣吃饭。

过去的皇帝老儿对咱们也没什么好的。反是如今归了越国倒没有那么多徭役赋税。”

众人听了这话,都是一阵称是。

虽然君梧当年取下嘉平道后,便昭告百姓一切赋税照旧。

但是吴国当年除了京税以外,还有许多另加的赋税,被各县各府吸血扒皮。

吴国虽然兵败,亡国之前反而极重兵权。

普通百姓需要应付的徭役竟然是经年不断。

所以嘉平道的百姓们早就对吴皇敢怒不敢言。

反而是越国皇帝只征收官面上的赋税,其他增加的赋税不再征收。

也未从吴地征调民夫,嘉平道的百姓们日子竟然是越过越好起来。

书生模样的人见到这些闲汉竟然变得气势汹汹。

摇着头骂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闲汉们看着书生的酸腐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有人骂道:“过去皇帝老儿治不好国家,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书生爱嚼舌根。

如今你再胡乱说话,咱们第一个就先把你打了!”

又有人附和道:“就是,去年饥荒,若不是太子殿下想着咱们,又送米又送棉的,哪有你这长舌小子活到现在!”

这话一出,更是引得众人纷纷应是。

越太子君梧在嘉平道的一番作为,还真是收服了不少人心。

那书生打扮的青年一拍桌子怒骂道:“就是有你们这些是非不分的蠢人,如今越太子才敢之手天下。

你们去年秋天收了越太子的粮棉,可曾想过去年春天为何好好的田地都被毁了?”

此话一出,确实让众人一噎。

但马上有人说道:“去年春天不正好是太子殿下挥兵来的日子吗。

那时候兵荒马乱的,不少人都躲起来。春耕没顾忌得上,之后自然是没什么收成了。”

大家听了这解释也是纷纷点头。

只有那书生打扮的青年轻蔑笑着摇头道:“这越国太子杀人诛心好不歹毒。

而你们这些蠢货到今日还是看不明白。

去年越国打来的时候,咱们吴国的土地就是被越兵破坏的!”

众人听了这话,都是恼怒地瞪着他,却没人说得出反驳的话。

眼看局面已经难以收拾。

忽然之间路上有人一边狂奔一边高声喊道:“不好了!县太爷被人!被人割了脑袋了!”

首节上一节174/3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