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开局十万西凉铁骑 第148节

周舒此刻坐下,听到二人称呼,道:“不是和你们说过了吗,以后叫我小姐就好。”

她从去太原后就不以公主自居了,尤其现在苏元攻下京城后,她对其他人都是以北安军中一份子的身份,而不是还抱着大周公主这个名号。

“知道了,下次不会叫错了……”两个侍女连忙认错。她们已经被纠正过好几次,要是再不改,真惹得周舒生气,她们肯定是要倒霉。

“呵呵,快吃吧,一会儿饭菜都凉了。”杨镇道。

几人围着小桌坐下,吃着朴素但不简陋的晚餐。苏元其实不是很饿,他现在辟谷功的修炼进度,已经让他可以初步做到两天吃一次饭就好。

但他还是坚持每天吃个晚饭,这倒是很贪吃无关,而是他还是想保留一些自己正常人的习性。毕竟他不可能做到像真缈那样,真的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一边吃着,几人一边闲聊天。

聊起周丞在云州建立的新朝廷时,周舒道:“周丞性格同庆襄类似,十分记仇但也十分患得患失。在没有把握之前,他是一定不敢派兵北伐的。”

“北伐?他就是想,又哪来的兵。”苏元笑道,“别看庆襄皇帝能召集各州来勤王,但那时候,我估计各个州牧都没想到京城真的会陷落。他们都担心,别人去了自己不去,事后一定会被庆襄报复惩治。”

“但现在周丞一个丧家之犬,带了一群同样是丧家犬的大臣跑到南边,谁还会听他的?他想一句话就调集江南八州兵力北伐,根本不可能。”

周舒点点头,赞同道:“你说得很有道理。”

小清和小月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但也忍不住想要插上一嘴。

小清道:“那南边的皇帝要是不北伐,王爷就成了北边的皇帝吗?”她挠挠头奇怪道,“这样南北就有两个皇帝了。”

“统一全国前,我是不会做皇帝的。”苏元道。

周舒看了他一眼:“统一后,你会做吗?”

“……”

苏元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他现在也没想好,等真的统一后,他究竟要做一个什么角色。但他能确定的是,他一定不会轻易放权。

第157章 高手调配,施明抗旨

京城东渡口。

京城内忙得热火朝天,这里也有大量工人在干活。

他们有的运输着木料,有的拿着锯子在切割,还有人负责将已经制作好的船只配件进行组合。

戚继光自己也在其中,苏元将制造战船的任务交给他,他自然会不遗余力,努力工作。

在经过几次更迭后,他已经确定了要制作战船的图纸。

他要制作的,是一种外形类似蜈蚣的多桨船。

图纸他画了十几张,之所以选择这种制式,也是因为综合考虑。在他看来,苏元的士兵擅长陆战,那么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敌人,并登上敌人船只、或登上敌国土地才是关键。

而这种多桨船,最大特性就快,尖而阔的船底让它出水迅速,且在逆风之下也能前行。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承载的人较少,每船只能承不到二十人。

但只要多建造一些,就能弥补这个缺点。且就目前来说,在进度比较赶的情况下,多桨船相对来说构造简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制造出一大批,这也是关键之处。

戚继光知道苏元现在对于战船的需求很急,因此自己也追求效率,打算先造出来一批可以用来实战的,之后再去建造那些更加强大、却也更加复杂的战船。

“戚大人,这是王爷送来的信。”

这时一名召唤士兵找到戚继光,将信给他。

戚继光接过查看,和之前的信一样,内容都是询问进度,以及让他多加留意、小心东倭。

苏元虽然放出话去,不把东倭的报复当回事,但战略上可以蔑视敌人,战术上还是要重视的。

东倭自古以来就喜欢鬼鬼祟祟地搞偷袭、搞突然袭击、搞不宣而战,苏元觉得这群家伙一定会计划、或者已经准备出兵突袭自己京郊的渡口。所以他在信中叮嘱戚继光,一定要小心谨慎。

戚继光看完后,也去拿笔写了回信。

他现在已经制造好五条多桨船,进度十分不错,至于东倭那边,他会多加注意,并且会按苏元所说,建立望塔。

只靠肉眼看的话,等发现敌人时,敌人差不多就已经快摸到近前了。只有建立高耸的望塔,才能在远距离观测到敌人动向。

写完回信后,戚继光亲自选了一处位置,分出一批工人来,建造望塔。

和战船相比,简陋望塔的建造要简单许多,无非就是堆砌夯土,垒起一个高台,再从其上建造一个小屋,只需要几天工期便能完成。

戚继光考虑到东倭如果发动突然袭击,他这边最好在敌人上岸前就先消灭一批。于是也将苏元调过来的许多弓手组织起来,让他们就驻扎在渡口边,平时做工人帮忙,一旦敌人出现就立刻拿起弓箭回到士兵角色。

京城,苏元收到回信后,对战船制造进度还算满意。按照这个速度,到九月份,他应该就能有数十战船。到冬天时,他就拥有一支战船军团了。

到那时,积攒了几个月的召唤士兵应该也会又多又丰富,那要夺取江南各州,应该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不过在那之前,这几个月肯定要稳住,好好发育,不要出什么乱子。

“算算日子,今天人应该到了吧?”苏元看完信,嘀咕一句。

他等了两个多时辰,到下午时,便有人来汇报,说是漠州的人来了。

漠州江湖各门派,在苏元号召后,一共近百人来到京城,此刻在原兵部衙门的演武场上,苏元接待了他们。

为首的正是古河,他作为漠州江湖领袖,此次来京也是充当带队人物。

见到苏元,他拱手道:“见过北安王爷。”

其身后近百江湖男女也同样道:“见过北安王爷。”

漠州各大宗门效力苏元,这些江湖人自然也就成了苏元手下。苏元也不跟他们客气,点点头道:“诸位一路辛苦了。”

他看着这近百江湖高手,心中十分满意。

尽管他身边已经有赵云、李元霸、梅兰竹菊等高手,可高手这种人物,总归是越多越好。

且他现在正需要一批高手。

苏元道:“各位既然加入我北安军,那便要依命行事。白掌门应该已经告知过你们,我苏元不会让你们去无故送死。于我而言,每个北安士兵都像是我的手足,我不会轻易牺牲任何一人。”

众人闻言,面上都有动容。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这些话,苏元身居高位,还愿意给他们这种保证,也让他们有种被尊重的感觉。

当下一汉子沉声道:“既然决定为王爷效力,我等必将舍生忘死,奋不顾身。”

“好。”苏元道,“你们路途劳顿,先休息一日,明日我便会给你们安排事情。”

众人散去休息,古河却是留下,问苏元:“老朽敢问王爷,王爷要为我们安排什么活计?”

苏元也不隐瞒,直言道:“我要安排一批人去京郊渡口。”

“渡口?”

“古掌门可知道,我先前杀死东倭使者一事?”

“自然知道。”古河点头,面露愤懑之色,“此事都已传遍漠州。东倭小国多年袭扰我海域周边,其江湖人士更是卑鄙无耻,常暗中派人潜入中原各宗门,偷学武功,带回东倭。王爷杀了那使者消息传出后,江湖中人人皆是拍手称快!”

“这样么。”

苏元倒是不知道东倭还经常派人来偷学武功,不过这样一来,他的考虑就更有必要了。

“按理说,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但那使者口出不逊,侮辱我等,不杀不足以解心头之恨。”苏元顿了顿道,“为此东倭放出话来,要报复北安军。我想其极有可能会派人偷袭渡口,所以我让你们来,也是想调一批人去渡口值守。”

苏元前番思考关于武功影响科技进步的时候,就想过,中原有武林江湖,那其他国家可能也会有自己的“江湖”。也会有一些“高手”。

为防止东倭也派出类似高手来袭击,他肯定要提前布置一批过去,避免自己吃亏。

古河闻言,当即二话不说,接受下来:“王爷放心,我等对那倭寇深恶痛绝,人人都愿前往渡口驻守。倭寇倘若真敢来犯,一定将其尽数剿灭!”

“很好,古掌门这么说我便放心了。”

次日。

如同古河所说,苏元一提外御倭寇之事,这些江湖汉子们各个都神情激动,摩拳擦掌。

“王爷让我去吧!我早想和倭寇较量较量了!”

“东倭贼人,人人得而诛之!”

“我也愿往!”

众人纷纷请缨,苏元不可能把近百人都派过去,他根据先前古河给他的名单,对这些人的实力已心中有数。

这近百人中,宗师高手肯定是一个没有,甚至先天层次也是少之又少,统共只有不到二十人是先天,其他都是后天。

这不到二十人的先天中,上三层也只有三人,其他都是中三层和下三层。

保险起见,苏元选出两名先天上三层高手,再带上五名中三层,和三十名后天高手,一共约四十人,前往渡口。

至于其他人,他也并不打算留在京城。

京城的防卫已经足够,剩下近六十人,苏元打算调配给楚长宁,随其一齐去攻打徐州。

尽管在苏元看来,徐州轻而易举就能拿下,但以防万一,调些江湖高手过去也是个保险。

调选完毕后,两拨人分开,一拨前去京郊渡口,另一拨则暂且留在京城等待。

楚长宁这次要带戎人兵团作战,还要先回北戎一趟,再带兵来京城,也需要花费不少时日。

……

云州,襄城。

大殿之上,周丞正大发火光,将手中的一封奏折猛摔在地上。

“混账!混账!”

众官员心中惴惴,默不作声。

他们都知道,那封奏折是海州州牧所派人送来。

周丞怒道:“海州州牧施明,居然敢违抗圣命!”

去东倭的使者回来后,将上宫信玄的答复带回。

上宫信玄答应同周丞的南周合作,共同对付北安苏元,但条件便是,要在一个月内将小津岛交由东倭。

周丞正一门心思要对付苏元,哪有不答应之理,立刻就派太监去海州,宣读圣旨,要海州州牧施明配合,将小津岛给予东倭。

没曾想,小太监回来后,带回来一封施明的奏折。

奏折里写明了小津岛对于海州、甚至对于整个大周的重要性。并且还阐述了多年以来东倭对于大周的袭扰,说之所以袭扰没变成登陆侵略,就是和距离过远,东倭足轻没有一个中间补给地有关。

倘若将小津岛给了东倭,东倭就有了这个补给地,那对于海州、对于大周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因此小津岛决不能给,请陛下三思再三思。

周丞对施明的长篇分析完全视而不见,他眼中所看到的,只有“决不能给”,只有施明的违抗圣命。

这简直是在打他这个新皇帝的脸。

他派出的使者可是言之凿凿告诉东倭,告诉上宫信玄,会将小津岛给出。现在施明不配合,那会让东倭怎么想?人家只会觉得,你这个新皇帝说话像是放屁,一点用都没有!

一想到这里,周丞便感觉脸颊似火烧,心中狂怒不已。

他愤怒之下,口不择言道:“我看施明这逆贼!一定是暗中和苏元有私通!”

此话一出,百官皆惊。

丞相何忠平更是果断出言道:“陛下息怒。施大人一家三朝为官,忠心可鉴,应该并未与苏元有通。”

何忠平心中暗骂周丞愚蠢,这还没怎么样,就给一州之牧扣上个“私通逆贼”的大帽子,要是让施明知道了,人家会如何自处?

私通逆贼,这可是株连九族的死罪!施明要是知道你这新皇帝这么给人家轻易定罪,那说不定人家本来没私通的,也要去真和苏元私通了。

海州船运发达,真要是叛变大周,私通苏元,那这刚建立起来的南周朝廷,恐怕立刻又会摇摇欲坠、风雨飘摇。

周丞此刻正在气头上,但经由何忠平一说,也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过了。

他从鼻子中发出一道轻哼,不情不愿道:“是朕言重了……不过施明这厮,违抗圣命却做不得假!众爱卿,你们现在倒是说说,此事该如何办?”

首节上一节148/2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