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第1631节

听闻此言,何昕贤的脸一下子就白了,虽然他已经知道自己在乙卷上答错了不少题目,但是没想到,在满分六十的情况下,他竟只得了三十一分。

而此时,何相叙捋着胡须喃喃说道:“这个成绩,谈不上好啊……其余考子考得如何?”

何昱恭敬地回答道:“乙卷头名,是商水的介子鸱,总分为四十八,独占鳌头。并且,此人在甲卷上亦是第一,双榜第一。……其次是襄陵的范应,总分三十九,位列第二,再次是华阳的唐沮,总分三十六,名列第三,昕贤……位列第四。”

何相叙心中咯噔一下,失落之余,难免也有些担心。

可让他意外的是,其父何昱却并没有指责他的意思,这让在座的何家诸人都感觉很是惊讶。

比如何昱的妻室张氏,她就很纳闷丈夫这次竟没有指责儿子,要知道,他们的儿子何昕贤接连两次被外地的学子比了下去,对此何昱是很气恼的。

“夫君此次对贤儿的成绩,似乎……颇为满意?”张氏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何昱闻言瞥了一眼儿子何昕贤,随即在父亲何相叙饶有兴致的注视下,含糊其辞地说道:“唔,还行吧。”

听了这话,目光老辣的何相叙捋着胡须笑了起来,笑得让何昱颇有些心虚,只感觉被老父亲看穿了心思。

原来,由于前几日全城朝野都在谈论肃王赵弘润那份乙卷,何昱出于好奇,自己也偷偷答了一回,结果对照答案一计算成绩才知道,他堂堂礼部右侍郎,竟只得了十四分。

堂堂礼部右侍郎,只得十四分,连儿子一般的成绩都不到,在这种情况下,何昱哪好意思呵斥儿子。

此时此刻,何昱终于意识到,不是他儿子何昕贤不努力,或者不够聪颖,实在是这几届的考子太过于妖孽,洪德十六年的寇正,洪德十九年的黄怀石,还有今年『双榜头名』的介子鸱。

不过想想也是,相比较整个魏国,梁郡终究只是一小块地方,虽说自己聚集着诸多书香门第,但也未见得能够稳压全国各地其余的考子。

尤其是这回会试,考生多达六千余名,能在这种规模庞大的会试中取得『一榜第三』、『一榜第四』的名次,他儿子何昕贤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比他这个当老子的要厉害——就当老子的那区区十四分,不知要被那些乙卷考生甩到几条街外了。

父亲的诡异态度,让聪慧过人的何昕贤难免也想到了些什么,小心地试探道:“父亲大人,莫不是也瞧过那份乙卷了?”

这一句话,就说到何昱心中痛处,只见他瞪了儿子一眼,没好气地呵斥道:“吃饭!”

看到这一幕,何相叙与何昕贤祖孙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窃笑起来。

想来,祖孙二人也猜到了什么。

对此,何昱心中气恼,可又不敢在老父亲面前发作,遂只好将话题岔开:“昕贤,你的成绩,为父已经告诉你了,你可想过你的前程?你已经考了三次了,再这样下去难免会有人说闲话,因此,你该谋一个正职了。”

何昕贤遗憾地苦涩一笑,随即恭敬地说道:“请父亲示下。”

何昱想了想,说道:“今年的甲榜乙榜,不同往日,你在双榜皆有不错的名次,但是按照规定,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倘若你选择甲榜,那么就要通过吏部荐官,你可以选择出任地方县令或县丞,或者留在大梁,为父也可以把你弄到我礼部,不过官职最高只能是主事;而倘若你选择乙榜的成绩,据为父所知,刑部、工部、冶造局,新开的兵学,还有河东郡的文职,以你的名次,可任由你挑选,只不过,这条路子,虽然看似走的是我礼部的荐官,但你也知道,选择乙卷的成绩,这意味着什么。”

听闻此言,何昕贤笑着说道:“父亲莫非忘了,此次的主考官乃是肃王殿下,无论如何,孩儿皆算肃王殿下的门生。”

“……稍微还是有区别的。”何昱想了想,不甚笃信地说了一句。

毕竟,何昕贤说得的确没错。

而此时,何昕贤犹豫了一下后,说道:“至于仕途,儿子想与最近结识的几位友人商量一下,彼此好有个照应。”

“唔。”何昱点了点头。

他知道,他儿子结识的那几个朋友,除温崎外,其余唐沮、介子鸱皆是双榜靠前的才俊。

尤其是介子鸱,双榜头名,堪称妖孽。

对于儿子结识这样的才俊,仅得十四分的何昱又能说什么呢。

正文 第1107章:双榜

『PS:关于介子鸱的人设原型,实际上,文中有几个人设的原型不止一位,而是两位,介子鸱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过于时隔较长,作者只记得其中之一,即忠臣典范的介子推,另外一位作者忘记了==。话说,从『范应』这个名字就推断出是『应侯范雎』的书友,够厉害的啊。还能猜到更多的么?』

————以下正文————

次日,天尚且还未大亮,礼部在夫子庙的墙壁外侧,诸多考子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聚集在此,看似与同考生们谈笑风生,实则眼睛一个劲地往道路两端瞧,等待着礼部的官吏前来张贴榜单。

看着周围诸考子们那强忍着激动的模样,何昕贤心中暗暗叹了口气:有一位在礼部担任高职的老爹就是这点不好,每回会试他老爹何昱都会提前一两日将成绩告诉他,以至于他无法体会此刻周围学子们那激动的心情。

“何兄,何兄,昕贤兄?”

远远地,传来几声呼唤。

何昕贤闻言下意识地转过头,正巧望见唐沮正吃力地从考子们的人群中挤过来。

“贤弟。”何昕贤笑着打招呼道。

由于前几日何昕贤、温崎、唐沮、介子鸱四人已是一起喝过酒的交情,关系更进一步,因此,四人也不再用贤兄这种客套的称谓称呼彼此,该以年龄论交。

而四人中,最为年长的便是何昕贤、其次是温崎、再次是唐沮,介子鸱年轻最轻——其实何昕贤与介子鸱也就是相差两岁的样子。

看着唐沮那紧张激动而又患得患失的模样,何昕贤很想告诉唐沮他的成绩,毕竟昨晚何昕贤已从父亲何昱的口中得知,唐沮这位友人高中乙榜第三,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不过,在想了想之后,何昕贤还是放弃了,毕竟似这种事,还是由本人自己亲眼看到榜单上的成绩更好。

“温崎与介子鸱两位贤弟还未到?”唐沮左右瞧了瞧。

何昕贤摇了摇头。

然而,没过多久,介子鸱便来到了二人身边,身边跟着他的义兄文少伯。

不得不说,何昕贤的衣料还是颇为考究的,不说价值连城最起码也是值个数百两银子的上好蜀锦,可是与文少伯那镶金线的衣袍一比,何昕贤作为官宦子弟的那一套行头,就完全不显眼了。

“这位是我的义兄,文少伯。”

在何昕贤与唐沮瞠目结舌的目光下,介子鸱有些尴尬地向他俩介绍文少伯。

毕竟,他与文少伯虽是情深义重的义兄弟,但在穿着上着实显得格格不入。

好在文少伯虽然穿着骚包,但却是性情豪爽的人,主动与义弟结识的两位友人打招呼:“两位贤兄,少伯在此有礼了。”说着,他见何昕贤与唐沮面色有些拘束,在瞧了瞧左右后故意说道:“今年的会试可真热闹啊,可惜我当初年幼时被我爹打断了腿,在家中养伤,耽误了学业,否则,或许我也是这诸多学子之一……”

听了文少伯的话,何昕贤与唐沮不禁感到纳闷,前者好奇而又惊讶地问道:“令尊何故如此?”

还没等文少伯说话,已猜到这位义兄心思的介子鸱就故意在旁拆台道:“胡说八道,明明是你自己厌学,企图翻墙逃学,不料翻墙时不慎摔折了腿,与文伯父何干?”

听闻此言,文少伯故作尴尬地咳嗽了两声,面不改色地说道:“是这样吗?我怎么记得我年幼时挺好学来着?”

“我就说了,你当时可能还摔伤了脑袋,你非不信。”介子鸱在旁摇摇头说道。

首节上一节1631/28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