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1656节

朱棣看完了奏章,不置可否的道:“那些武勋谁懂火器战法?还有,大明人才济济,不可偏废,将官子弟之外,也当广招学生。”

金忠偷瞥了朱棣一眼道:“陛下,那些人……军户啊!”

朱棣也很惆怅,军户户籍的存在让从军成为畏途,逃卒众多。

可若是废除军籍,那后果难以想象。

……

“废除了军籍,没人从军怎么办?”

朱瞻基来探病,随便聊起了此事。方醒对此不乐观,不然他昨天也不会郁闷的和朱高煦喝酒。

朱瞻基想起自己从金陵一路来京的路上,那一路的视察让他触目心惊。

“逃卒,没人愿意从军,若不是有军籍捆着,大明的军士能剩下三成就算是不错了。”

方醒靠坐在床上,嘴里含着饴糖——这是小白偷偷给的,怕他刚喝了药嘴里苦。

“你能认识到这一点最好不过了,可你还得去思索这里面的深层原因,否则就算是大明军队都配上了火枪大炮,迟早也会被异族的马刀杀的人头滚滚。原因你该知道,糜烂!军队一旦糜烂,再好的兵器也只是累赘!”

方醒说话有些虚弱,他想了想,继续分析道:“再好的武器,军队一旦糜烂,你信不信敌军马上就会获得相同的东西?所以必须得要废除军户这个无奈之举,采取募兵制,就算是募兵制不成,那也可以采取从军一段时间就可归家的办法,否则逃卒永远都不会停止。”

大明立朝之初就面临着逃卒,朱元璋的办法就是军户,用户籍把那些军士的子子孙孙都绑在大明军队的身上,大抵觉得这样就无忧了。

朱瞻基摇头道:“这很难,取消军户,军费必然大增,而且军士归家之后如何营生?这是个大问题,解决不好,百姓同样会想尽办法去逃避兵役。”

这就是退伍安置的难题,此时大明还是农耕社会,若是军士退役归家反而不如那些一直在种田的农人,谁愿意去当兵?

方醒和朱瞻基相对一视,苦笑道:“可是觉着问题还是出在经济上?”

朱瞻基点头道:“若是容易寻到营生,加上从军得到的军饷,一家人都过的不错,那才是长久之计。”

大明的军户目前分为两种,一种平时种地,一种平时操练,实际上就是专门找一群人来养活军队而已。

朱瞻基有些头痛,觉得这个问题几乎无解。

方醒看到他皱眉,就轻笑道:“大明征服了朝鲜和倭国,还有奴儿干都司,那么多的地盘不要人吗?”

朱瞻基激动的拍了一下,却不想拍在了方醒的腿上。

“哎哟!”

朱瞻基起身道:“德华兄好生养着,小弟这就进宫。”

方醒龇牙咧嘴的揉着腿道:“你激动个屁!且先去问问金忠,再去问问英国公,至于孟瑛,你最好别问,站在他的立场不好表态。”

朱瞻基点头就跑了,在院子里还捏了一把平安的脸蛋。

平安皱着小眉头看着朱瞻基远去,土豆觉得弟弟被欺负了,就嚷道:“不许欺负我弟弟!”

朱瞻基的脚步一滞,然后又加快了几分。

欺负奶娃,要是传出去丢人可就丢大了。

方醒在屋子里听到了土豆的喊声,就为儿子出气,喊道:“小心你后院起火!”

……

朱瞻基和金忠商议了一番取消军户制度的可能性,金忠却很谨慎的说必须要联合户部才能议事。

“没有户部的支持,此事不可为。”

金忠没少为这事操心,熟稔的道:“大明那么多军士,有的可以留在卫所里一辈子,可若是取消军户,那最少六成到七成的军士要归家。那么每次招募军士就是一笔花销,每次遣散一批军士同样也是一笔花销。”

“而且殿下,这笔开销是长期的,甚至是每年都会有,大明可能支撑?这些都得要户部来核算。”

若是取消了军户制度,那么再也没人屯田,为军队提供耗费了。

大明立朝之初,朱元璋采取了军户屯田制度,庞大的大明军队甚至不需要户部的军费而自给自足,朱元璋很是得意。

可这种制度很快就失去了生命力,一路糜烂着走到了现在。

第1172章 扯皮,培养

感谢书友:“lin江仙”的万赏!

看到许久未露面的老书友lin江仙,莫名的高兴!

……

朱棣做事喜欢雷厉风行,可在军制改革上却再三踌躇,连续招了六部尚书议事。

经过几天筋疲力尽的扯皮后,大家要开始表态了。

首先当然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作为当事人,金忠很爽快的说道:“陛下,臣以为若想大明军队长久强大,军户确实是有些不合时宜,臣只是担心能否招募到足够的军士。”

朱棣淡淡的道:“勾选!”

朱棣清醒的认识到,现在改为招募,那只会让大明军队崩溃。

孟瑛说道:“陛下,武学如何操办?”

好家伙,这话一出,大家这才想到,原来军户改制的事儿,居然是由武学勾起来的。

那个方醒啊!

他这是处心积虑的在引着大家往军制改革这条路上走。

武学怕只是个由头吧?

瞬间,在场的有几位对玄武卫和朱雀卫恨得要死!

若不是玄武卫北征丢人,何来的重建武学之议?

首节上一节1656/39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