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第100节

  眼看吴军在水战上竟落入了下风,骆统震惊了,他看出荆州水军主将是个善于水战的将领,心中发狠,直接命令士兵催动楼船,准备冒险攻击郑和主船。

  郑和自然察觉到了骆统的举动,看着三艘楼船破江而来,郑和微微一笑,令旗挥舞,数十艘小船驶出,每艘小船上,都装满了引火之物。

  小船驶向吴军楼船,但很快被吴军楼船察觉,楼船探出六根拍竿,将镇湘军小船拍沉。

  火船被全部击沉,郑和却没有丝毫意外,因为这还不是他最后的手段。

  很快,一艘艘吴军的艨艟出现护卫在楼船旁边,一起朝着郑和的主船发起攻击,吴军冒着被合围的危险,也要进攻郑和。

  “吴人从来没有在水战上吃过亏,他们急了。”

  郑和站在船头,微微一笑,随后令旗士兵升起一面赤红旗帜。

  芦苇荡中,留赞驾着一艘艨艟出现。随后,数十条小船一起出现,直接朝着吴军水寨驶去。

  原来,郑和早就猜到了骆统的想法,他就是在以自己为诱饵,引出吴军水军主力,然后让留赞、留略二人领偏军,占领吴军水寨。

第172章 山越来袭

  留赞、留略二人领一支水军乘艨艟直奔吴军水寨,船上的士兵持长杆,沿途遇到的吴军小船,尽皆被长杆顶翻。

  骆统察觉到了荆州水军的打算,但此时鄱阳水军主力已经和荆州水军缠斗在了一起,大船想要后退已经来不及了,无奈之下,骆统只能命令吴军小船前往迎战荆州水军偏师,自己继续朝郑和主船而去。

  “看来敌人是想与我军接舷一战了,不自量力。”

  郑和的脸上露出不屑之色,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吴人水战颇有章法,但若是接舷战,郑和可不认为吴人能够比得上镇湘军。

  鄱阳水军三艘楼船呈品字排开,镇湘军三艘楼船则一字排开,等待着吴军的到来。

  骆统微眯着眼睛,手中握着一柄短剑,在他身后,数百名吴军精锐士兵手持短兵,做好了突袭荆州楼船的准备。

  “轰……”

  双方楼船上的弓兵开始对射,时不时有士兵中箭倒地。

  “投射油罐。”

  郑和挥舞令旗,楼船上,一名名士兵将封好的陶罐放在楼船上的小型投石车上。

  这种小型投射车射程不远,不过五十步而已,但以此时双方的距离,却足以将陶罐投射到对方楼船上。

  “轰……”

  一个个陶罐被射出,落向吴军楼船。

  “这是什么?”

  一个吴军士兵躲过陶罐,看着落在船舷上破碎的陶罐,这名士兵十分不解,就这样的陶罐,即便砸中人也很难砸死对方,不明白汉军射出这样的陶罐想干什么。

  “这气味……是猛火油……”

  一名吴军士兵发现陶罐破碎后流出许多黑色液体,用手沾了一些,放在鼻子边一嗅,当即脸色大变。

  “什么?猛火油!”

  骆统本也好奇汉军射来的陶罐究竟装着什么,一听是猛火油,当即也是一惊。

  “射。”

  镇湘楼船上,一支支火矢射出,很快,便引燃了楼船。

  “该死的,和他们拼了。”

  骆统命令士兵驾船直接撞向汉军楼船,准备拼命。

  郑和见状,挥动令旗,镇湘楼船上伸出一根撞竿,抵住了吴军楼船。

  “登船。”

  骆统咬了咬牙,吴军楼船射出索标,将双方楼船连在了一起,然后吴军开始顺着索标,朝着镇湘军的楼船冲去。

  “轰……”

  吴军楼船的火势越来越大,吴军拼命扑向镇湘军楼船,双方在甲板上展开了交战。

  骆统挥舞短剑,直奔郑和,他看出正是不远处那个看起来十分俊秀的男子,指挥着汉军水军。

  十余名镇湘水军护在了郑和面前,他们手持长剑,眼神坚定。

  “杀。”

  骆统一声大喝,另一只手中滑出一柄流星锤,直接掷向镇湘水军。

  一名水军士兵直接被砸中面门,当即倒地而亡,其余水军一拥而上,和骆统战在了一起。

  “噗……”

  骆统骁勇无比,手中短剑挥舞,片刻后,镇湘水军这十多名士兵便尽皆战死。

  骆统抹去脸上的鲜血,狰狞的看着郑和,手中滴血的短剑指向郑和,他要杀了郑和,替吴国水军除一祸患。

  郑和眼神淡漠,似乎丝毫没有感觉到害怕,此时登上楼船的吴军士兵已经被镇湘军压制,有的士兵察觉到了郑和的危机,正在飞速赶来,但都被吴军士兵拦下。

  “去死吧。”

  骆统大喝一声,抬手一剑刺向郑和。

  就在骆统的剑即将刺中郑和的时候,郑和突然拔出了腰间的长剑。

  “铛……”

  两剑相交,郑和手中长剑旋转,绕过骆统的短剑,对着骆统的手腕就是一剑。

  “啊……”

  骆统吃疼,手中短剑落地,而郑和的第二剑已经出手了。

  “噗……”

  长剑划过骆统的脖子,骆统瞪着双眼,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看起来清秀的男子,竟拥有如此高超的剑术。

  郑和收剑归鞘,好似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而骆统,则满脸不甘的倒在了甲板上。

  与此同时,留赞、留略领着镇湘水军直奔吴军水寨,水寨大船尽数跟着骆统出战,水寨中仅剩一些小船,根本无法和镇湘水军交战,不过半个时辰,水寨沦陷。

  郑和夺下了吴国鄱阳水寨,缴获大小战船数十艘,只可惜吴军楼船已经被焚毁,最后沉入了江中。

  郑和大胜的消息传到关翊耳中,关翊还来不及高兴,又有士兵来报,吴国大将孙桓,领吴军三万,已经赶到了南昌。另外,吴人还招来山越之兵四万,也正在朝着南昌集结。

  “山越兵马……”

  关翊皱起了眉头,山越,又被称作扬越,和交州百越不同,扬越大多数以宗族为首,各族不服王化,占山圈地。

  其中不少江南世家暗地里也与山越勾结,组建私兵,孙家占据江南后,和这些山越人发生了多次争斗,虽然杀死了无数山越,但山越依旧是扬州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关翊不知道吴国是如何调动的山越军队,但面对数万敌军,关翊自然也不敢大意,连忙将兵马退到永修,和水军会合。

  吴军营寨,孙桓看着被阚泽招来的山越人首领,脸上也露出惊叹之色。

  原来阚泽深知汉军来势汹汹,光凭吴国三郡兵马,很难战胜汉军,所以亲身前往山越族地,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山越七十二路宗帅,一起起兵抵御汉军。

  孙家与山越可谓是仇深似海,山越宗帅中威望最高的严白虎、祖郎等都是死于孙家之手,但阚泽仍旧能够劝服山越,和吴国联合,可见其口才,的确非同一般。

  虽然答应出兵,但山越各路宗帅也不傻,趁机开口索要了不少钱粮、兵器,阚泽自然一一满足了山越的要求,并求来孙权圣旨,允诺只要打败汉军,便将丹阳、鄱阳二郡的一半地方,让于山越。

  关翊退到永修城后不久,吴国大军和山越兵马共计七万余人,诈称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包围了永修城。

  “三十万大军……”

  城楼上,关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营寨,脸上露出不屑之色,不过虽然不屑,但关翊也不敢大意,毕竟蚂蚁多了也能咬死象,自己的军队虽然精锐,但也不能太过冒进。

第173章 建安战场

  关翊和吴军对峙于永修,而另一边,交州刺史黄权和越南太守关索领着交州兵马,则径直杀入了建安郡,于南平,和吴军建安主力交战。

  看着山下厮杀的双方士兵,黄权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建安道路复杂,一路上,汉军没少迷路,好在交州兵马本就擅长在山林中战斗,虽然耗费了一些时间,但也成功抵达了建安。

  抵达建安后,关索以鄂焕为先锋,一路横扫建安诸县,一直杀到建安郡的治所建安,才遭遇到了吴军的抵抗。

  建安太守名为张休,他乃是吴国元老张昭次子,被孙权任命为扬武将军,坐镇建安。

  张休集结建安郡所有兵马,并从各大世家借得私兵一万,共计两万三千兵马,在南平,和汉军交战。

  黄权将营寨扎于南平山上,坐镇指挥,而关索则扎营于平原,双方互为犄角。

  此时正在和吴军交战的,正是关索麾下的越南军队。

  关索麾下的军队,有一小部分精锐乃是从关翊处讨来的铁甲盾兵,另外一部分精锐,则是关索采集越南铜铁,倾心打造的重甲越南甲士。

  “我乃会稽贺景,谁敢与我一战?”

  吴军阵中,一名身穿华丽战袍,手持方天画戟的武将催马杀出。

  “贺景?无名小辈,待我去将他擒杀。”

  越南军中,鄂焕当先请战,他本就擅长使方天画戟,看到有吴将也使方天画戟,顿时兴奋了起来。

  关索点了点头,嘱咐鄂焕多加小心之后,便派鄂焕出马迎战贺景。

  “驾。”

  鄂焕催马出阵,手持方天画戟指着贺景笑道:“你这白脸小儿,也会使戟?”

  贺景冷哼道:“好个蛮子,岂不闻会稽贺家威名?”

  “什么贺家,俺鄂焕不知,你且上前,能够在我马前走过三个回合,我便承认你还有些能耐。”

  鄂焕说着,催马舞戟,直取贺景。

  贺景浑然不惧,催动胯下白马,挥舞方天画戟迎向鄂焕。

  “铛……”

  两马相交,鄂焕双臂用力,方天画戟直接斩向贺景,却被贺景架住。

  “呃……这厮好大的力气。”

  交马仅一合,贺景便感觉双臂发麻,虎口渗血,不由大惊失色。

  “不过如此。”

  鄂焕察觉出贺景武艺并不出众,冷笑一声,两马再次相交之时,手中方天画戟再次斩向贺景。

  贺景无奈,只能再次架起手中方天画戟,却不想鄂焕这次使用的力量更强了,贺景招架不住,被鄂焕一戟,直接震落马下。

  “休要伤害我家将军。”

  眼看贺景落马,吴军阵中立刻杀出三名将领,直奔鄂焕。

  鄂焕不屑一笑,手中方天画戟一戳,直接将贺景戳了个对穿,然后从背上取下一柄手戟,对着一名吴将掷去。

  “啊……”

  那吴将被手戟正中面门,当即惨叫一声,落马而亡。

  另外两名吴将见鄂焕杀死了贺景,又用手戟杀害了自己一名同伴,心中又惊又怒,当即各持一柄长枪,刺向鄂焕。

首节上一节100/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