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第112节

  “常山赵叔懋来也。”

  就在廖化准备自刎之际,突然听到两声暴喝,随即一看,发现山贼后方,一支汉军出现,两名汉军将领挥舞长剑,杀得山贼们一阵大乱。

  张苞和赵广持剑杀向山贼,二人武艺不俗,区区山贼自然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很快,便将山贼杀散。

  薛川没想到汉军居然还有援兵,而且这些援兵还这么厉害,吓得仓惶朝山贼营寨逃去。

  赵广见状,取下背负长弓,张弓搭箭,一箭射向薛川。

  薛川被一箭射中后背,山贼们慌忙扶着薛川便逃,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很快便甩开了汉军追兵。

  “廖化多谢二位相救。”

  廖化对着张苞、赵广拱了拱手,然后双眼一闭,仰头便倒。

  汉军士兵连忙扶住廖化,原来廖化早就已经失血过多,精疲力竭了。

  安排了一些士兵照顾廖化后,张苞、赵广会合陈到,一起朝着山贼山寨杀去。

  山寨中,一名山贼替薛川拔出背上羽箭,剧烈的疼痛险些让薛川昏死过去。

  “杨先生何在?”

  薛川顾不得包扎伤口,此时汉军已经上山,他需要赶紧想办法将汉军赶下山去。

  “杨先生刚才还在山寨,得知汉军上山后,杨先生便往后山去了。”

  一名喽开口说道,他刚才看到杨泰孤身往后山而去。

  “不好,这该死的杨泰。”

  薛川闻言,当即醒悟,自己已经成了杨泰的弃子。

  “杀啊。”

  张苞和赵广很快杀到山贼营寨,守寨的山贼如何是张、赵二将的对手,再加上汉军精锐。很快,便击杀了守寨山贼,杀入了山寨之中。

  “叔懋,这山寨倒是布置得有些条理,绝非等闲山贼能够布出。”张苞望着布置的颇有章法的山寨,口中说道。

  赵广闻言,点了点头,二人对于安营扎寨可以说是一点都不陌生,这山寨在二人眼中,分明就是一座井然有序的军营。

  “看来这山贼的背后,应该还有高人指点。”

  陈到提着一柄长枪,杀入山寨,此时山寨中虽然还有数千山贼,但大多数山贼都只不过是一些老弱妇孺,真正能够厮杀的喽,早就已经被杀得差不多了。

  山贼们见大势已去,纷纷丢弃兵器投降,不过这些山贼中,却没有薛川的踪迹。

  原来薛川得知杨泰逃往后山后,知道大事不妙的他直接抛下山寨,领着十几个亲信也逃往后山而去了。

  张苞等人搜查一番,找不到贼首,只好将营寨一把火烧了,将这些投降的山贼押解下山。

第194章 北伐之战开启

  在陈到等人平定汉嘉之乱的同时,犍为郡,柳隐、张升等人也大获全胜,剿灭了不少叛军。

  二人将战报送回成都,刘禅大喜,重赏二将,并将二人提拔为左右中郎将。

  随后,吴懿又提议调二将前往汉嘉助阵,刘禅正要同意的时候,汉嘉捷报传来。

  陈到等将虽然折损了一千多兵马,但是却也成功剿灭了叛军,只可惜匪首薛川并未伏法,而青衣羌虽然损失了一些族人,可为了不激起益州南部诸蛮的敌意,陈到也只能将参与叛乱的羌人首领擒拿,送入成都。

  叛军平息,各将都有封赏,但接下来的日子里,益州各处叛乱不息,为了平定叛乱,刘禅只能听从吴懿的建议,扩充军队。

  “我现在算是明白历史上的诸葛亮为何要不停的北伐了。”

  丹阳,关翊看着关府送来的情报,脸上露出一丝感慨。

  内耗,是每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事情,不仅汉国,魏国实际上也是叛乱不断,只是这些叛乱由于规模不大,再加上很快就被镇压,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而想要化解这种内耗的最好方法,就是借助外部的战争。

  益州的叛乱关翊无法插手,他也不想插手,反正关翊是不相信益州那些官员能够架空刘禅。

  毕竟,现在诸葛亮还活着,关平也活着,两个派系如果还斗不过一个益州派,那诸葛亮也不配享有那么高的威名。

  在这个时代,并不存在所谓的科举,想要当官,仍旧是以举孝廉为主,而这些名额,则几乎都掌握在世家手中。

  汉国的都城处于益州,这让益州派占据了先天的优势,诸葛亮虽然也在不停的提拔荆襄官员,但整体数量,仍旧比不得益州本土官员。

  益州所谓的叛乱,不过就是那些益州官员想要执掌兵权搞出来的事情罢了,借助剿灭叛乱提高声望,刷刷战功,以此掌握军队。

  “报,成都送来诏书。”

  就在关翊好奇诸葛亮准备怎么反击的时候,一封诏书送来,却是一封对魏开战的诏书。

  “看来,我们的丞相大人还是选择了北伐来缓解党派之争啊。”

  诏书上,刘禅命令关翊兴兵取庐江,继而攻取寿春。

  公元231年,汉国再次北伐,车骑将军关平领兵五万,出汉中,进攻雍凉,荆州刺史李严领兵两万,与汉兴吴班一同,兵发南阳,丹阳太守关翊,领兵一万,进攻庐江。

  同一时间,诸葛亮派人深入凉州,引鲜卑部落轲比能为援,轲比能欣然响应,起鲜卑兵马三万,进攻武威。

  魏国四面受敌,魏帝曹慌忙命征东将军胡质为将,领兵四万,督徐、扬两州兵马,抵御关翊,又命老将高柔督豫州兵马,抵挡李严,大将军曹爽督雍、凉兵马,抵挡关平。

  汉魏大战爆发,双方各投入兵马十余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将军,前方就是魏军水寨,不过魏军似乎并不想与我军水战。”

  长江上,关翊和郑和站在楼船上,在他们前方,已经隐约可见魏国的水寨了。

  关翊闻言,微微一笑,说道:“魏国本就不善水战,三宝大败吴国水军的消息已经名扬天下,敌人自不敢在水上和我军交锋。”

  魏军的确放弃了和汉军在水上交战,当关翊抵达魏军水寨时才发现,魏军的水军,早就已经逃到了江夏。

  关翊大军登岸,稍作休整之后,关翊命郑和领水军攻打江夏,自己领其余兵马攻打庐江。

  皖县,太守胡威召集众将商议,如何抵挡关翊进攻。

  胡威为魏国征东将军胡质之子,在江淮之地颇有名望,也正是他主动命令水军后撤,放关翊汉军登岸。

  胡威看了看众将,开口说道:“关翊善战,曾兵寇南阳,即便是大将军曹真也只能避其锋芒,如今此人携大军而来,不知诸位可有良策御敌?”

  众魏将面面相觑,突然,一少年起身笑道:“关翊,不过借着其祖父关羽威名罢了,我便不信他有何能耐,太守若能够与我五千兵马,我定可生擒关翊,献与太守。”

  众将闻言,发现说话之人乃是故右将军乐进之孙,寿春太守乐之子,乐肇。

  乐肇年仅十七,虽然年幼,但性情刚烈,武艺不俗,原本只是奉命送粮草到庐江,却因为关翊突然杀到,而留在了庐江。

  乐肇请战,可胡威却不敢任由乐肇出战,毕竟乐肇年幼,又是乐之子,若是发生了意外,胡威可没有办法给乐交代。

  接下来,众魏将一通商议,最后决定死守待援,准备等扬州兵马全部集结之后,再来和关翊交战。

  关翊以尉迟恭为先锋,王双为副将,领兵五千开路,一路上,沿途各县皆望风而降。很快,尉迟恭的军队就抵达了皖城之下。

  尉迟恭一面命人安营扎寨,一面领着三千兵马于城外叫阵。

  魏军自是无人敢出城迎战,就在尉迟恭准备回军的时候,皖城城门突然打开,一名小将领着数百魏军士兵从城内杀出。

  尉迟恭见状,脸上露出一丝喜色,当即停止了回军。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尉迟恭用手安抚躁动的战马,然后举着丈八点钢槊放声问道。

  小将勒住战马,面露高傲的说道:“本将乃是乐肇。”

  “乐肇?不曾听说过。”

  尉迟恭闻言,摇了摇头,随后说道:“某家乃是雁门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小爷我倒是听说那关翊麾下有一员黑脸大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乐肇微微一笑,随后不屑的说道:“等小爷我斩了你,再去将那关翊斩了,看你们日后还有何人胆敢犯境。”

  乐肇不屑的模样惹怒了尉迟恭,尉迟恭当即催动战马,持槊杀向乐肇。

  乐肇持一柄亮银枪,当下也不畏惧,催马便和尉迟恭战在了一起。

  尉迟恭恼他出言不逊,手中更是毫不留情,两马相交,尉迟恭手中丈八点钢槊用力砸下。

  乐肇抬起手中银枪,想要招架,却不想尉迟恭何等神力,乐肇直接被尉迟恭一槊,连人带枪一起砸飞了出去,重重地落于马下。

第195章 五石散

  皖城下,尉迟恭一槊砸飞乐肇,正要生擒乐肇,乐肇身后亲兵奋勇杀出,拦下尉迟恭。

  等尉迟恭杀散乐肇亲兵后,乐肇已经被救回了皖城。

  尉迟恭在城下笑骂一阵后收兵回营,乐肇败归,心中悲愤,胡威好生安抚了一番后,命令魏军再也不准出城迎战。

  第二天,关翊亲领大军赶到皖城,看着城楼上密密麻麻的魏军,关翊眉头微皱。

  关翊这次北伐,带了六千水军和一万步卒,如今水军被派往江夏,身边的军队也只有一万多人,而皖城守军也近乎万人,彼此之间兵力相同,如果强攻,势必遭受极大的损失。

  “看来还需从长计议。”

  关翊命令大军制作攻城器械,先做好攻城准备,然后召集众将议事。

  营寨中,关翊取出了山海图录,查看周遭地势。

  “魏军从寿春到皖城,必定经过天柱山。”

  关翊从山海图录中发现,寿春兵马如果想要支援皖城,必走天柱山经过,于是决定派出一支兵马,驻守天柱山,堵截魏军援兵。

  “末将愿往。”

  王双闻言,当即起身请战,表示愿意前往天柱山设营,阻拦魏军援兵。

  关翊想了想,点了点头,分给王双铁甲盾兵一千,铁甲强弓兵和铁甲强弩兵各五百,外加一千辅兵,共计三千兵马前往天柱山设营,堵截魏军援兵。

  王双领命而去,关翊又命尉迟恭领锁甲弓骑兵一千,随时支援王双,安排好一切后,关翊命令军队在城外叫阵,却并不发起强攻。

  寿春,胡质领着一万徐州军队与乐、张虎统领的两万寿春兵马会合,总计三万魏军,星夜赶往皖城。

  张虎领着三千兵马为先锋,一路疾行,很快,便抵达了天柱山。

  天柱山,在魏军还没有占据庐江的时候,曾多次成为魏、吴两军的战场,这里地势险要,魏军原本在此立下一寨,不过在得到庐江之后,那座营寨便废弃了。

  王双站在山坡上,冷冷的注视着山下缓缓逼近的魏军,眼中充满了杀意。

  “停。”

  张虎抬手制止了大军继续前进,他看了看远处那宛如一线天的峡谷,眉头紧皱。

  张虎对天柱山十分熟悉,他曾听父亲张辽提起过入天柱山斩杀梅成、陈兰的事迹,张辽曾告诉张虎,天柱山地势险恶,其中可伏兵数万,张虎谨记父亲的嘱咐,自然不敢大意。

  “张安、张度,你二人领五百士兵前去探路。”

  张虎想了想,看向身旁两位偏将。

  二将命令,选了五百士兵,朝着前方山坡走去。

  “可恶,此人好生谨慎。”

  王双本想借着地势偷袭,却没有想到张虎用兵谨慎,居然只用五百士兵探路。

首节上一节112/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