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第180节

  “此一战后,这片草原上将再也没有鲜卑,不过汉民无法迁居草原,这草原上早晚会诞生别的游牧民族。”

  关翊观看着战斗,他知道,这一战后,鲜卑覆灭已经成为了必然。

  如何防范再有游牧民族诞生,危害大汉,成为了关翊需要面对的事情。

  “大汉的百姓,还是太少了啊,若是能够如同后世一般,有个十多亿人口,这草原完全可以成为大汉的牧场。”

  关翊叹息道,这两年关翊裁减了所有非招募的军队,以此增加汉民人口,并鼓励生育,可即便如此,两年时间,汉民人口依旧无法增加太多。

  没有了足够的人口,纵使打下了这草原,依旧无法保证这草原上,不会诞生新的游牧民族。

第311章 封王、孙权的消息

  战斗持续了一日夜,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整个白狼山已经变成了一座血山。

  关翊接连使用了鼓舞、奋发,总算成功击败了鲜卑大军,数十万鲜卑人战死于白狼山,而汉军,也死伤数千,仆从军更是战死四万余人。

  慕容焉及慕容部的贵族们在最后想要突围,不过被薛礼拦下,连同慕容焉一起,一共上百名鲜卑贵族尽数被擒。

  关翊闻着这令人作呕的血腥味,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鲜卑崛起不过三百多年,便已经如此难缠,若是日后再有游牧民族崛起,那这样的战斗,将永无止境。

  “大将军,这些家伙应该怎么处置?”

  薛礼满脸兴奋的走了过来,手中还提着一柄金刀,这是他从慕容焉身上得来的宝刀。

  关翊望了一眼满脸狼狈的慕容焉,说道:“鲜卑屡犯我大汉,这些人都是罪魁祸首,斩了吧,用来祭奠战死的将士和无辜惨死的大汉百姓。”

  “遵命。”

  薛礼领命,亲自安排甲士将慕容焉等人摁倒在地,斩首示众。

  慕容部鲜卑覆灭,族中老幼妇孺皆死伤无数,最后仅剩数千幼童被关翊带回中原,交由中原百姓抚养,收入汉籍。

  偌大的草原没有了鲜卑,扶余人开始试探性的占据昔日鲜卑人的牧场。

  回到洛阳后,关翊在百官的提议下,成为了自汉中兴之后的第一位异姓王。

  关翊将凉州、并州、幽州、冀州以及漠北草原划为一州,名为唐州,自己则受封为唐王。

  如此举动,自然惹得某些人暗中不喜,不过此时关翊已经掌握了大汉所有军队,纵然有人对此颇有微词,可也不敢明面上对关翊封王做出反对。

  关翊封王后,开始修改军制,由于三国时期各方势力为了提拔军中将领,都新增了许多的杂号将军,让军中军制变得有些混乱。

  关翊决定废弃各个杂号将军,只保留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等二十四个重号将军。

  除这二十四个将军位外,又在每个将军下另设七十二个校尉之职,每个校尉都拥有领兵之权,但不可擅自调动兵马。

  随后,关翊仍旧自领大将军一职,封关兴为骠骑将军,坐镇朝廷,关索为前将军,领益州、交州及荆州兵马。

  李靖、陈庆之二将分别加封为左右将军,秦琼、尉迟恭、岳飞、薛礼、张苞、赵广等将也各有封赏。

  自此,关翊将主要军队屯扎在了凉州,一边收服周边羌氐,一边派人查探西方的情报。

  “报,郑和将军送来情报。”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这天,被任命为倭州刺史,后将军郑和传来一份情报。

  关翊打开情报一看,顿时乐了。

  原来关翊为了增加人口,除了大肆鼓励生育外,也降低了赋税。

  只是如此一来,想要维持他那十多万招募军和几十万辅兵、仆从军就显得有些困难,更不用说还有那些个矿工、匠人。

  为了不至于因为军队拖垮朝中财政,关翊便命令郑和干他的老本行,下南洋,命他带回各种食物的种子,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此时郑和已经征服了三韩、新罗、百济等小国,得到关翊的命令后,就带着自己庞大的船队,一路南下。

  不想没等他找到关翊所说的南洋,反而无意中发现了孙吴的下落。

  原来孙权自逃离建业后,就带着残兵逃到了尚未开发的不毛之地夷州,在夷州重新建立了吴国。

  夷州虽然只是一个岛国,但岛上资源丰富,供养孙权几千残兵倒是并不困难,不过孙权一心想要杀回扬州,因此大肆压榨岛上土人,将他们强征入伍。

  这些年来,孙权在岛上训练了两万军队,虽然装备低劣,甚至很多人都只能披挂用兽皮、树皮制作的甲胄,可孙权仍旧对这些人抱有希望。

  夷州海域,郑和嘴角含笑,这一次他率领了两万甲士,辅兵、矿工等数千,水手万余,本来只是想要寻找关翊所需的粮食、玉石,不曾想居然遇到了这个意外之喜。

  “吴。”

  望着远处港口飘着的旗帜,留略的脸上露出一丝感慨。

  遥想当年,自己也曾是吴国一员将领。而如今,吴国已经沦落到与野人为伍,自己却成为了大汉的一员将领。

  在汉军水军出现在海域的时候,夷州岛上的士兵也察觉到了汉军,尤其是昔日那些跟随孙权从扬州败逃的士兵,望着那张牙舞爪的汉旗,更是一个个面如土色。

  “汉军杀来了……”

  正在房中歇息的孙权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望着身前的徐盛,面露疑惑。

  “汉军……汉军怎么会看得上这座偏僻的小岛……”

  此时的孙权已经六十一岁了,岛上的生活让他显得格外衰老,不过由于有着复国的念想,他的精神倒是一直很好。

  徐盛眼中闪过一抹苦涩,他也很意外汉军为何会突然杀到这里,只是不管怎么样,汉军来了,他们总得先想到抵挡汉军的办法。

  “去,快去叫陆逊来见孤。”

  孙权努力保持镇定,让徐盛去找陆逊,商讨对策。

  自从败退到夷州后,孙权的疑心病愈发严重,总怀疑身边的人会背叛自己。

  几年前,孙权因为一场大病,昏迷了数日,岛上又无医者,陆逊、周鲂等人以为孙权无法醒来,便准备拥立孙登为主。

  结果就在他们准备这一切的时候,孙权突然清醒了过来。

  见到穿着王袍的孙登,孙权又惊又怒,完全不顾众人的解释,命人处死了孙登。

  孙登死后,孙权又立了孙霸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没过多久,又疑心孙霸想要害他,便又赐下毒酒,鸠杀了孙霸。

  自此,孙权不立继承人,将岛上所有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连陆逊、朱然等人,没有孙权的命令,也无法调动一兵一卒。

  心灰意冷的周鲂见到这种情形,便辞别陆逊,想要返回扬州。

  可孙权已经控制了所有的船只,得知周鲂想要离开后,他认为周鲂背叛了自己,亲自拿剑劈死了周鲂。

  陆逊见周鲂被孙权所杀,心中悲愤不已,自此闭门不出,只在家中教导子孙读书识字。

第312章 夷州平

  一间草庐外,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满脸笑意的看着一个少年舞剑,这少年,正是陆逊次子陆抗。

  陆逊长子陆延早夭,次子陆抗出生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如今的陆逊,已经年近六旬,而陆抗,则刚满十七岁,文武双全。

  在陆逊的身旁,还靠着一个孩童,此人名为周处,年仅七岁,乃是周鲂之子,在周鲂被孙权处死后,被陆逊收养。

  “好功夫。”

  陆抗一番剑舞罢,刚刚收剑,便听到一声赞叹,回头一看,却是大将军徐盛。

  “文向,你怎么来了?抗儿,还不拜见叔父。”

  陆逊一见是徐盛,有些意外,连忙招呼陆抗对徐盛行礼。

  “无需多礼,陆公,徐某此来,乃是奉了王命。”徐盛连忙拦下陆抗,满脸苦涩的对陆逊说道。

  陆逊闻言,略微皱眉,说道:“老夫已经不理世事多年,吴王差你前来,所为何事?”

  徐盛叹了一口气,说道:“陆公有所不知,汉军……出现在了夷州附近。”

  “原来如此……”

  陆逊闻言,眼中流露出一抹异色。

  徐盛说道:“陆公,你很清楚,以我军如今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抗衡汉国。更何况……他们的船,大得吓人,就如同小岛一般……”

  陆逊让陆抗牵着周处回屋,等陆抗走后,他看了徐盛一眼,缓缓开口。

  陆逊说道:“文向,你觉得我军胜算如何?”

  徐盛闻言一怔,随后苦涩一笑,说道:“绝无胜算。”

  陆逊叹息道:“是啊,绝无胜算,即便是我,也没有丝毫把握抵挡汉军。再说……我已经老了,这些年来,我是真的有些想家了。”

  徐盛沉默了许久,起身道:“我明白了,陆公保重。”

  徐盛离开了,陆逊看着盆中自己的倒影,眼中流露出颓然之色。

  用石头堆砌的吴王宫中,孙权得知徐盛归来,连忙看向徐盛身后,却并没有看到陆逊的身影。

  “陆伯言何在?”

  孙权微微一怔,有些疑惑的看向徐盛。

  徐盛摇头道:“陆公年事已高,已老眼昏花,不堪一用。”

  “陆逊……陆逊他……是了,他老了,他老了……”

  孙权瘫坐在那用木头雕刻的王座上,脸上露出怪异的笑容。

  陆逊虽然是孙策的女婿,但他的年龄,也只比孙权小上几岁罢了,如今孙权自己都已经六十多了,陆逊又怎么能不老呢。

  知道陆逊已经无用后,孙权只好让徐盛集结兵马,准备亲自前往迎战汉军。

  另一边,汉军通过舢板成功登陆,郑和留下一半兵马守卫船只,与留略、留平二将,带着一万甲士,朝着夷州岛深处进军。

  “看,吴军来了。”

  半日后,汉军与吴军相遇,留略望着那些手持木制兵器,身披兽皮甲的所谓军队,眼中流露出感慨之色。

  “我乃会稽留略,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留略上前,望着吴军中那些穿着破旧甲胄的士兵,开口说道。

  “会稽……”

  “我们的家……”

  那些吴军都是随着孙权败逃的江东人,听到留略那熟悉的江东口音,一时间,思乡之情暴起。

  “我不打了……”

  “我要回家……回家……”

  吴军士兵纷纷丢弃兵器,他们已经受够了这岛上的生活。

  而岛上的夷人本就是被强征入伍的,一看那些吴军士兵都不打了,他们自然也不会坚持,当即抛下兵器,跪地乞降。

  就这样,汉军只用了几天时间,就逼近了吴王宫。

  此时徐盛刚刚把军队集结完毕,得知汉军已经兵临城下,原本已经集结的吴军顿时散去大半。

  “孙权,投降吧。”

首节上一节180/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