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09节

常凯申甚至担心,只要薛岳的部队一旦北进离开百丈关。进入松潘草原区,这帮川军孙子很可能就直接关门把薛岳扔在川北活活饿死。

进不能进,退又不甘,想强吃川中军阀,又因为实力大损无法啃下,现在的四川形势,松潘-包座战役前后的局势,形象地比喻就是:战役前,这块肉被常凯申含在嘴里,胡宗南部是上牙,薛岳部是下牙,两牙都在,只要上下一嚼,就可以撕碎了慢慢咽下。

结果,胡宗南部一战被红军打光,上牙全部掉光,没了一半的牙,常凯申已经嚼不动川军了。

到九月十五日时,已经占领天水一段时间,正在逐步建立起各级政权机构的红军中央,在这个时候发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表明态度立场,希望能和西北各军阀“和平共处”,同样也希望能和常凯申谈判,而后再次把俘虏交换的话题进行炒作。

“委座,我军需要时间修复元气。现在再强剿甘南、陕北的共匪,形势不利!”

无论是外国顾问,还是常凯申的亲信,此时都在苦劝他暂时不能再动干,需要重整旗鼓,尤其是“重建第一师西北军”,重新恢复中央对西北的影响力。

所谓金角银边草肚皮,瑞金根据地不利的地方在于,这里虽然气候较好,却是个非常糟糕的四战之地。不但紧靠常凯申的江浙核心利益区,更是处于被其势力完全包围的中心位置。常凯申要剿共,可以轻易地调动几路大军,甚至动员一百万大军四面围攻苏区。“出门就可以打红军”,补给,调兵都极快。

甘南和陕北虽然相对苦穷,但有一点是瑞金不能比的。过于穷苦的这一带,交通不便天然就限制了常凯申的剿匪部队,令其一次无法投入太多历史上解放战争,胡宗南有甘南支援,也只能投入二十万大军就是补给极限。

而如今甘南、陕北两地皆在红军手里,周边地区,分别是:四川军阀、西北三马,陕西杨虎城西北军部,山西阎老西这几股力量。常凯申的主要兵力,这时大部都在长江以南,根本是鞭长莫及。

“遥控指挥”这帮军阀当替死鬼去咬红军除了张小六那傻小子,和何健这个极端反共的二愣子外,其他的军阀哪里会这么蠢。

常凯申一顿分析之后,发现自己除了干瞪眼外,就只能请“义弟”(张学良)出面当这个冤大头,支撑起这个“西北反共”同盟了.....

冷静下来,想通了之后,常凯申一边和红军方面“秘密谈判”讨论交换俘虏事宜,另一边却开始鼓动张学良对陕北红军动手。

九月初,张学良被他任命为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要求其所部东北军、联合西北军,以及西北三马,再加上山西阎西山,配合中央军,组成五家联盟,一起动手进攻“立足未稳”的红军。

历史上,1935年十月,在陕北地区爆发了直罗镇战役。当时刚刚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在这一仗中重创东北军,把虚有其表的张少帅打得老实了很久。而当时的陕北红军各部加起来,总兵也不过二万人。

而这个位面,整个西北地区红军主力,已达到恐怖的十万人!而且得到了胡宗南大血包的进补,更是弹药充足,士气高昂,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张小六再二再愣,再想作死,他的部下也没这胆子蠢得当这个出头椽子也因为红军这时太强,张小六再浪,在部下全力反对时,也没敢在这时主动挑战,暂时逃过了直罗镇之难。

注:此时,东北军约有二十万人,杨虎城部队约六万人,西北三马兵力比较乱,主力三家加起来也就四到五万人左右,但是本身拥有大量的地方民团部队补充,后者装备虽然极差,但数量很庞大。至于阎西山部,晋军有十几万人,但是阎老西很精明,只想守家,光头指挥不动他。此外傅作义经过数年的经营,也有相当地实力,但要他当常光头的马前卒跳出来,这人却也不傻。

无论是三马,杨虎城,或者阎西山,甚至张学良自身,在接到常凯申发出“五路军阀联手伐共”的密约后,第一反应,就是“先哭穷”,然后“要钱”。

“娘希匹的!”

“娘希匹的!”

“胡宗南罪该万死,伍成仁更该千刀万剐!”

此时的常凯申这时才真切地体会到,失去了第一师和胡宗部,失去了甘南这个重要支撑点,其对整个西北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已经降到何等低的地步。

“委座,必须把第一师架子重新建起来啊!越早越好,越拖越不利。”

当时,杨永泰如此地苦苦规劝他。

“毕竟那是几百个军官,快三万人的士兵。炮灰士兵好招,但军官难训练,更重要的是,这些兵都是打过仗,见过血的老兵啊!”

在杨永泰和一帮黄埔系的反复劝说下,常凯申不得不捏着鼻子,初步同意了“匪共”们提出了俘虏交换要求。

当时,常凯申恨恨地想:"给我半年的时间!等我把第一师重新搭起来......"而交换的地点,就选择了陕西“宝鸡”这个红军与杨虎城西北军势力的交汇城市。

这里增加个历史扫盲资料红军一个师的人数,枪械史料,此外还有一个师的人,枪比例话题。大概再写6,7章左右,就结束长征这一卷。最后提醒各位一句:我和别的作者不同,写历史文,经常回过头重改重写前面的不足部分,很多章节,在更新后,我还要反复地改十几次。大家如果有二次读的习惯,就会地发现许多地方大有不同。

第74章战略展望(已修正)

八月十八日天水市原西北剿总司令部原本属于胡宗南的大本营,原本挂在门口“西北剿总司令部”的招牌已被翻了过来,翻过来的木牌在背面上被用朱笔写上了“天水人民政府”,然后照旧挂在原处。

之所以没有直接换招牌,却是出于某个穿越者的恶趣味,至于原本挂在旗杆上的青天白日旗,被摘下来后当了一天的饭桌布,拍了照片后,又被重新收了起来。

在未来,这会是很珍贵的文物。

从前胡宗南开“剿共会议”的会议室,现在也换了主人。

此时的黄克,一身民国上海滩很常见“买办”西装服,站在一张墙上的西北大地图前,正在给红军的高层讲解西北诸省各军阀的势力“具体史料”。

除了他外,与会红军高层共有十一人,全是知道黄克“未来人”身份红军高层。

除了最初的四人外,另外的七人分别是张闻天、彭帅,徐帅、刘帅、林帅,董振堂,以及不久前才被释放的曾中生这十一个人。

黄克担任讲解员,以另一个自己从“历史的下游”,二十一世纪找来的资料,详细地向这群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分析西北区几大军阀势力的具体情况。

“我说的就是这些了!”

黄克上台,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解,台下的这群人时不时地提问。历史上西北“发生过的”那些“大事件”他基本都向这群人说了。

徐帅用力地砸了一桌子道:“你的意思是说,红军在西北立足,目前最大的敌人不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反而是看起来最为弱小的西北三马势力。”

黄克看着他,点头道:“如果我没有插手,按原本的历史轨迹,明年这个时候,您和陈昌浩同志,你们率领的两万七千多人的西路军,将会在河西走廊那一带全军覆没。”

然后黄克把转向董振堂道:“您也会牺牲在这场战役中。”

现场一片安静。

把黄克的“未来人”身份透露出去,是高层四首脑讨论后决定的。谁知道他的身份,谁不能知道他的身份,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同时也涉及到更复杂的政治平衡,以及团结红四方面军的问题。

红军出川后,占据陕北、甘南(指甘肃东南)这一大片地区,军事上已无任何困难,接下来要面对的,除了外部的压力外,还有内部红军的“整合、团结、整编”的问题。

历史上,西路军惨败,中央红军收拢红四军残部,后来还发生了许多事事非非,比如张国焘叛变,陈昌浩流亡苏联,黄超、李特被王明杀害,许大将军更是差点“离队”酿成悲剧。而后续的影响,甚至一直波及到解放之后许多年。

这个位面随着张国焘“叛徒”的身份被揭穿枪毙,曾中生回到红四的岗位,张国焘的“死忠份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处份,所有的负面算是被降到了最低。但是要如何处理好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之间的关系,其实还是是非常讲究的。

黄克的干涉,故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革命的力量,在松潘合流后,红四方面军的编号已被取消,并入红军总部直接指挥,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地结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派别,有山头......

随着主力红军长征结束,重新整编红军是必然的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红军中央上层和“犯过错”的红四方面军干部之间的隔阂与矛盾,也是不小的问题。

好在这方面,红军这边远比常凯申那儿各种山头要好得多。另外就是,黄克来到松潘后,他和艾琳娜的一些神奇的能力,尤其是“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带来的一些超时代的装备,怎么都是瞒不过这个时代最精明的那些人。

隐瞒是隐瞒不住的,必须向部分的高层透露。

目前知道他身世来历的,暂时只是现场的这些人物,以后根据情况发展需要,还会有其他的人加入。

不过这是未来的事,目前红军上层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条就是未来战略发展的方向问题。

首节上一节109/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