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90节

红军向他这边购买武器弹药,付出的是一种名为“青梅”的药,其是压成墨绿色药片状的口服药,作用是治疗“洋梅”大疮,一般疗程两个星期就可“落梅”。

和“降凤丸“类似,为了防止外人查出有效成份引发不必要的联想,青梅也是渗了不少”无用“的其他中药打扮得象中药丸一般。

该药在两个月前就在山西这儿出现红军提供的,阎老西销售。一出现就象“降凤丸”一般,受到了不少士绅和青楼婊子们的热捧......

比起“降凤丸”是全国各省分销,“青梅”在北方却是阎老西独此一家在独销,让他赚得暴利无数。

红军不付钱,却用这药从阎老西手上换走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粮食。阎老西靠着倒卖这药赚到了比直接收取大洋金条更多的利润。

阎老西到达太原兵工厂时,正好看到三辆全新的花旗国卡车,拉着三车的军火,在一车的晋军卫兵的护送下,刚刚驶出厂门。

这三车军火是要送到黄河边,然后运到对岸的红军那儿的.....

望着这一幕,阎老西不禁想起了共党份子的某个祖师爷说过的话:“资本家会出售绞死自己的最后一条绳索。”

他不是真的想卖,但是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而那青梅药,在民国各地,真的太好卖,收获的暴利太高了。

至于某一天李润石会不会拿着他卖出去的军火打过来我这身后不还有常委员长吗?我知道你们两家早就对我的山西垂涎三尺,李润石一出手,你常凯申必然和他“互动”。常凯申现在在河北积了那么多部队,他说是做好了随时支持绥远准备,但是河北紧挨山西,你也可以随时打我的山西!

这段时间阎老西被两大强敌夹在中间,他对常凯申中央军的恐惧,其实不下于西边的李润石红军。

阎老西在心里恶狠狠地道:“李润石真打过来,挡得住就挡,如果挡不住,我就龟缩防守。只要守住太原、临汾、大同这几个要点剩下的地方,让你们争,让你们互相咬去!”

“李润石这次打三马,军火应当消耗极大!三马那帮穷鬼,他根本缴获不了多少.....”

在阎老西看来,自己现在做的事一点都没错:李润石的红军虽然最近风光无比,但和坐拥百万大军的常凯申相比,实力还是弱了不少。他卖军火给李润石“资匪”,反而拉平了双方的实力差距。

“李润石真的带兵打过来,我就收缩防守,同时向常凯申求助!我知道你一定忍不住的,你一定会过来的,那时候我就坐壁上观,坐山观虎斗......”

阎老西虽然爱财,也被形势半逼着卖军火通匪,但作为一名活成精的老军阀,他在某些地方还是很有“远见”的。

历史上红军东征时不足二万人,那时他自以为自己能凭晋绥军击退红军,结果挡不住,而后常凯申趁机打着救援的名义入晋。而现在的红军实力就摆在那儿,阎老西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挡不住。既然挡不住,那就不挡了。不但不挡,他还会故意放纵......

这几个月,他也不是真的什么都没做。从十一月起,太原城外的堡垒工事,就在一直在不停地修建,一天都没有停下过。阎老西最近赚了不少钱,修建工事时水泥,钢材,使用时一点都不客气。他心里已经决定,他要把太原打造成一个东方凡尔登......

-------外面的天才刚亮。

柴油机的“空空空”的声响了一夜。

艾琳娜是被一阵接一阵的冲击中,伴随着身体的愉悦被震醒的。

她用手捏了捏还赖在她身体里不肯出来的男孩的脸,温柔地道“昨晚才补的魔,你一直在身边,没分开,不需要补的。”

“这是早餐,我饿了。”

男孩低下头,埋胸拱,痛饮洗面奶。

“别胡闹,天都亮了。”

“没事,你别叫出来就行......”

艾琳娜咬紧牙根,轻轻地配合着扭动起身体来。

一个小时后,衣冠整齐的二人,并肩站在了船头,远处已可看到龙泉的码头。

民国时,龙泉县归浙西丽水管辖,这里靠近闽赣,水资源极其丰富。黄克和艾琳娜要到浙西南,除了开飞机外,最快捷的途径,就是走水路。

两人带着多名保镖身份的红军,拿着常委员长开的特别通行证,从杭州出发一路南下,大多数时候都是雇船走水路,只有中转换船的时候才上岸步行,连赶了三天的路,终于在一月十二日这一天,乘船到达龙泉。

两人所雇的船,是当地一家富户的私家船,船上有专门的私人别间,自然成为黄克和艾琳娜爱的小屋。这条私家乌蓬船本是原始撑船动力,雇下这条船后,黄克用随身带空间里带着柴油机加螺旋浆,稍稍将船改造后,就让人驾船逆流而上,走了一夜,终于在天亮后不久到达龙泉。

从龙泉出发,往南再走几十里,就会进入“匪区”,这是黄克被中央方面授命执行的第一个援助任务。本来这个任务月初就要执行,结果因为艾琳娜身体异常,拖到了现在。

去年的这个时候,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在国民党部队的围攻下几乎全军覆没。唯有粟裕、刘英率领的先头部队挺进师数百人杀出重围,进入浙南地区,此时他的部队仅余五百余人。

前期的失败,让粟裕所部惨重,电台被毁,更和中央失去了联系。方志敏等高层的被俘或牺牲,却意外地把粟裕推到了领导这只五百余人的残军挺进师领袖位置。

对于粟裕来说,少掉了某些人胡乱的遥控瞎指挥后,他反而得到了展现自己杰出军事才华的机会。

第123章会师

在浙南,粟裕根据实际情况,将五百人的残军编成3个支队和1个直属队,改编后的每个支队仅相当于连级规模,分散后的红军机动性更好,更有利于开展游击战。

第二,选择浙西南为突破地点。浙西

南位于浙、闽、赣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区,更重要的是这里还可以和闽东、闽北、闽浙赣等根据地互为掎角,相互支援。

第三点则更为重要。要求每支队伍的每个红军战士都要学会打游击战。这是粟裕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项作战部署,因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困难。

红军居然要重新学习游击战,这并不意外。在五反之前,前面四次的围剿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面对的对手数量一次比一次地增多,瑞金根据地的红军,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兵团机动作战的。

挺进师多数人都出自原红七军团,更擅长野战,那种百余人,甚至是几十人十几人的游击作战几乎没怎么打过。

这个时期粟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把部队“打散”。几十人甚至十几人都可以出去开展游击战,抓住战机、打完就走。粟裕要求每个小分队至少要出去半个月,可很多人往往3天就跑了回来:不知道该怎么打了。

作为指挥员,粟裕并没有责怪下属。相反,他又更改了方案。既然大家坚持不了半个月,那就从3天开始。3天适应了,又改5天、7天、10天,直到大家可以完全应对半个月的游击战策略。最后,粟裕手下的一个班长都可以率部完成这个“指标”。

在这样反复的实战训练中,战士们也渐渐理解了粟裕的苦心。没有群众基础、敌强我弱,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方式,以军团、师为单位进行战斗,挺进师根本无法在浙江立足。其实,在红十军团(红十军和红七军团合并)组建之时,朱德就提出过异议:以红军当时的处境,不应该再以军团为单位作战了。

粟裕的战法与当时的朱总司令不谋而合别看战术调整好象就几个字:化整为零,游击作战,字面上说的这么简单,这涉及到整个队伍战略战术风格的大转型。

1935年的一整年,粟裕的部队一直在于浙、闽、赣交界处活动,多次打破周围刮党部队的围剿,不断地发展状大。到1936年一月时,据上一批向其送去药物和电台的联络员回报,现在粟裕的游击队总兵力已超过一千二百人,甚至还夺取了瑞安、平阳、泰顺等十几个浙南地区偏远县城作为根据地。

对于弱小的红军来说,建立了根据地,就不再是流寇,有了自己的根。好处自不用说,但最大的坏处,就是周围敌军压境围剿时,为了保卫根据地,很多时候在军事布置上就大受局限,失去机动,掉入另一个陷阱中。1934年各地红军主力被迫离开根据地长征后,许多留在原地的游击作战的部队,在兵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实力扩大了,反而“舍不得坛坛罐罐”,为了好不容易挣得的一点家底和新建的根据地,开始与周边的保安团和刮民党围剿部队打大仗,而后再次损失惨重。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能处理好红军游击队实力扩大后和受制根据地间矛盾关系的人,就是粟裕。

在黄克过来前,粟裕和政委刘英商量过后,决定由政委负责根据地,而他自己带着一部分部队主动出击,外线游动作战,吸引敌军的注意力。

历史上,他在未来的一年里时间里,将浙南游击根据地由闽浙边境东段向北,一直发展到了飞云江中游南北两岸,纵横达200多公里。挺进师的活动范围,从浙南一直扩散到浙中,有30多个县。主力部队发展到1500人,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达到数千人,党员增加到3000人,地方干部500人,能动员的革命群众更高达十万之众!

他的部队是南方八省游击队中发展得最好的一支。在天水和延安时,黄克与主席多次谈起粟裕游击队,也谈起了这位红军中指挥艺术不在林虎三之下的将材。长征结束后,中央红军在第一时间就按黄克提供的资料,向各地的八省游击队派出信使,身上带着黄克提供的抗生素和最近指示,分别与各地的革命老区游击队联系。大部分游击队都成功取得联系,并拿到珍贵的药物。

而所谓的指示,其实大部分是黄克从后世拿过来的,八省游击队在各地游击战中,以及血的教训得出的经验总结。按主席的意见,信使没有蛮横地把“军事指示”交给他们强制执行,而是将这些“总结”当成军事建议交给他们自己“因地制宜”地参考,最后也就是约定会尽快地给他们送来军事援助。

而离黄克位置最近的粟裕游击队,就是第一批接受援助的红军游击队。

首节上一节190/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