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33节

阎锡山的车队被袭是其中之一,而在吕梁山区以西前线这儿,事前潜入的红军突击队则在第一时间到处剪断电线和电报线,甚至直接派出精锐突击队袭击前线指挥中心,最大程度地制造混乱。

和另一个时空的红军不同,这个时空的红军,前线突击队,平均每支四十人的部队携带一门平射迫击炮,加外大量的枪榴弹虽然后者因为工艺相对复杂,产量不高,但是后方工厂两个月积累下来的产品,也足够好几次战役使用。

历史上晋绥军连一万五千人不到的东征红军都挡不住,这位面阎老西并没比历史同期强多少,第一波突击的红军主力部队一登场就是五万人,而且是从北到南一线平推地同时发动攻势。

一点破,处处破,三月的黄河水本就极浅,驾设浮桥极为方便。

从三交、碛口、再到孟门、军渡、中阳、石楼,到处都起狼烟,到处都有炮声。、只是一天的时间,阎锡山苦心经营了三个多月的黄河防线就被全面突破。

各地还在坚守的晋绥军,“通讯不畅”的部队,在慌乱中“本能地苦守”时,还能坚守得更久一些。反而是那些还能保持“通讯联系”的部队,在得到周围渡口被突破,侧翼备受威胁,“敌军正在迂回包抄”之类的坏消息后,基本上的情况就是长官一声喊撤,然后大家丢下阵地齐步往后跑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被红军打穿防线的,只不过这个位面,跑得更快,更积极。

只是一天的时间,红军就轻易地击碎黄河防线,到第二天多座浮桥架起,第二天渡河的红军总数已超过三万人,第三天更达到了恐怖的八万。

但是,阎长官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渡河的红军,在第二天就控制了阎锡山遇袭地点,并在那里发现了空袭中被遗弃的晋绥军的尸体,通过询问俘虏,得知正是阎锡山的亲兵护卫队。可是检查了附近的尸体,仍然没有发现阎老西的踪影。

三月二十三日,随着更多的红军主力渡过黄河,向晋西的吕梁中心离石大步推进时,李润石主席和朱总司令,此时也率指挥部移师黄河东岸。

此次山西之战非同小可,李润石主席和总司令都不敢轻视,直接亲临前线。此时的他,已得到各方汇聚而来的“阎锡山生死不明”的情报。

“如果没有发现尸体的话,阎老西很可能是藏起来了。这个老军阀油滑得很,为什么现在没有他的消息,因为他被吓怕了。”总司令表示不解。

李润石敲了敲作战地图上吕梁战区的中心“离石”所在的位置,李生达所部就驻扎在这。

“小黄交上来的,李生达的情报,你看过了吧?”

朱老总眯了下眼睛,突然恍然大悟。

“是阎老西和李生达的矛盾吗?”

李润石嗤笑道:“阎老西和常凯申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逃不出军阀本质,用人任人唯亲,亲嫡系,视旁系如炮灰的狭隘。”

“难怪了!守卫黄河防线的是孙楚和李生达的部队,其中李生达虽然是山西人,晋绥军出身,却在中原大战后投靠了常凯申,和商震一样,都是常凯申在山晋掺的沙子。小黄说过,历史上在我们东征战役之后不久,常凯申逼晋绥军西渡黄河打我们,作为沙子的李生达,就在第一时间被阎老西暗杀了!此二人将帅不和,互相猜忌!”

“正是如此!阎老西把李生达的部队布置在面对红军的第一线,本来就没安好心,是借刀杀人之计。就象小黄所说,他本质上依旧是个山西土财主,他的嫡系主力,早早地就猬集在太原,太原才是他的根本!”

李润石边说边用手指在太原的位置画了个圈,然后指向吕梁地区的核心离石。

“这次,他来吕梁前线视察,结果却突然遭遇空袭据潘汉年提供的情报,晋绥军上下对红军拥有飞机一事,至今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突然在前线遭遇多架飞机的针对性轰炸,攻击,阎老西若是死里逃生,你猜他心里会是怎么想?”

“呵呵呵,一定会认为是常凯申干的,因为在北方只有他有飞机。”

总司令笑了起来。

“挨了这一炸,他一定吓得连车都不敢坐了,肯定是骑着马,带着亲卫,走小路穿越吕梁山,疯狂地逃回太原老巢去。而且他现在最怕的人,其实不是红军反而是李生达!”

李润石说着敲了敲桌上的吕梁位置,那里正是晋绥军十九军七十二师李生达部师部,敌前总指挥部所在地!

“命令彭帅的第三军,第七军,第八军,第九军全力东进,围歼七十二师!

同时命令罗柄辉部,绕道离石东面,抢占吴城,断其入太原的归路。”

历史上红军东征的时候,第一个月时,一万多的红军打得晋绥军十几万人狼狈不堪,毫无还手之力。在保存实力方面,晋绥军其实不比常凯申那帮人好到哪,十几万人被一万多人压着打,追着咬,这场面可以想象吗?

但红军东征第一个月时,就是象进自家的后花园一般地轻松。

当时李生达和红军一交手,明明兵力不比对方少多少,却在第一时间跳过阎锡山,向中央军求援,而早就在外围等着这一良机的常凯申,也欣喜地在第一时间派出整整十二万的中央军入晋。

李生达的这作法也为自己后来引来杀身之祸。

入晋之后的中央军,不急着打红军,反而不紧不慢地在抢占阎老西在山西的地盘。东征战役70余天后,李润石主席看形势不妙,在山西完成了打秋风,兵近万的战略目标,撒手西撤,只留下“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阎老西,看着入晋赖着不走的十几万中央军恶客叫苦连天。

当时这帮中央军来了之后更是说什么都不肯走了,后更逼迫阎老西“入陕剿匪”,但身为老军阀的阎老西却是个狠人,直接让人一枪KO了二五仔李生达把这个最大的“晋奸”给干掉,然后顺势收编了他的余部,而后借口军心不稳死不出兵,硬是拖到了西安事变。

而这个位面.......

当李润石主席一眼看破晋绥军内部的矛盾,把次战的目标放在十九军身上时,阎锡山正象他猜测在那般,率着二百余号死里逃生的心腹,正在吕梁山区行进着。

此时的阎老西头上缠着纱布,眉毛头发上也多有烧焦的痕迹,脸上手带着烧伤的水泡,模样是凄惨到极点。当时的轰炸,他仅仅只是被飞溅的汽油火焰溅到,烧掉了点头发眉毛,手上脸上被烫了点水泡,伤势倒是不重,模样却是狼狈至极。

被轰炸吓坏了的他,误以为是李生达这个二五仔勾结常凯申在捅他刀子。

他一不敢进县城,二不敢发电报,率着亲卫队尽往山间人烟稀少的地方走。一路上还努力地避开县城之类的会暴露自己去向的要点。

所以搞得这么狼狈,一方面是阎老西自己吓自己,另一方面,却也怪他自己:他出事的地区这一片,全部交给十九军驻防,周围“全是李生达”的人。此时阎老西心中,满脑子都是“常凯申要杀我”,“李生达勾结常凯申,要杀我!”

好在阎锡山是本方土地,吕梁地区山路虽然难行,身边残余的亲兵却多有本地人。他本人更在山西乡间触手广泛,号召力极强。县城不敢进,乡间的士绅地主却可以信任。一路上靠着士绅地主的支援,阎老西倒是没有忍饥挨饿,只是疯了般地日夜不息地行军,想走小道翻过吕梁山脉往太原驻地赶。

这些乡间土地主士绅倒是很买阎老西面子,不但给予粮食支持,有些急着从龙抱大腿的,还热心派出自己的私兵护送,进入吕梁山区的时候,阎老西身边只余二百余号人,快出吕梁山时,护送他的人数却增加到了三百余人。

对于乡间的控制力,士绅的支持度,阎老西要远胜其他军阀,这也就是他能在几个鸡蛋上跳舞的最大本钱。中原大战他失败后,能这么快地卷土重来,常凯申知道他居心不良,却还是不得不让他执掌山西,原因也正是他对山西基层的强大掌控力。

当阎老西象躲瘟神一般地躲着李生达时,李生达却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老长官视为二五仔欲杀之而后快,此时的他正为前线战局的快速糜烂而焦头烂额中。

李生达执掌的军队编号是19军,(是晋绥军19军)下辖第72师和一个独立旅。一个军里只有一师一旅的奇葩编制的原因,却是李生达和阎西山的矛盾导致。红军拿下甘陕后,为了对抗来自黄河西面的威胁,李生达自己私下扩军,收编当地民团,又增加了一个旅,变为四个旅。

因为此人被常凯申收买,就象商震一般,早就被阎锡山视为眼中钉。其虽然扩军,阎锡山宁可和红军作生意卖军火,但对李生达所部的扩军却警惕无比,故意刁难,军火不给,军饷不发,逼得李生达只能向常凯申求饷。

幸好山西本就是军工大省,中原大战后阎老西为对抗常秃子的削藩,“藏兵于士绅”玩得溜,民间武装自带干粮都能凑足枪械,扩编军队后,其实武器的缺额并不大,只要能“正常发饷”,其实民团们也很乐意由“杂碎军”升级成吃皇粮的“官军”。

常凯申此人在你有利用价值时,该大方的时候也是很大方,欠缺的军火他替他补齐,军饷方面,则以“法币”混和大洋予之。

李生达此人的悲剧在于,他卖老东家,卖得不够狠,中原大战后投了光头,又不象商震般能咬咬牙,一不作二不休直接拉着部队,亮明车马投常凯申走人。他依旧要赖在山西当沙子,却不知道自己的部下早就被阎老西渗透得象筛子一般,阎老西要他死时,当真只是一句话,然后自己的卫兵就向他后背开枪了。

这个时空红军东征时,李生达的部队,被阎锡山恶意调到黄河前线,手中的那只独立旅,则被阎锡山分配给孙楚指挥,而最核心的72师和新编旅作为预备队放在离石周边。李生达虽然挂着“敌前总指挥”的名头,实际上却是被阎西山架空,连自己的独立旅,都被他变着法子支走送到前线去当炮灰。

权术方面,阎老西玩得并不比常秃子差多少,军事指挥方面的本事,嗯,两人也是半斤八两,阎老西甚至可能还更差一点。

实际上整个晋绥军,真正会打仗的,也就是傅作义这个异类了。余者都是北洋残余的那一套:结硬阵,打呆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兵力比对手少还玩这种“守面守线”的分散兵力的添油战术,着实让人无语。

四个旅的主力部队,沿着黄河水道从北到南,分散开来一线布置。不知道什么叫弹性防御,就只会建碉堡,结硬阵打呆仗。所谓的处处重兵设防,其实却是处处分兵,重兵不重!号称处处设防,密不透风,实际上却是胡椒面洒水里散开,处处无防。

对面兵力上占优势的红军也不和他玩花活,突击时以堂堂正正的正兵战法,每次都是集中几倍于守点部队的兵力,在重点地区全力突破,一击就把黄河防线直接打穿了好几个大洞,然后从突破口涌入,各种穿插、迂回包抄......

四个旅,外加一堆配合作战的各种地方民团,主力加民团,接近两万人的部队,两天的时间,就被打崩了而且是没打什么大仗,只是跑着跑着,就在不断地溃逃和被围歼中,没了......

首节上一节233/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