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第11节

“最富庶的江南,特娘的一年能收600斤稻米都已经很不错了,就这,你还觉得占城是撮尔小国,你还觉得进贡这点东西给咱,实属不易?”

第15章 给咱翻十倍

“你们但凡对咱老百姓能有这么宽厚,咱大明的百姓就不会过得这么苦了!”

朱元璋朝着陈迪训道。

说完,朱元璋朝着站在一旁的黄三狗说道:“传咱的话,召刘三吾进宫!”

“是!”

黄三狗连忙出去传话。

时间缓缓流逝,陈迪站在一边低着头,连看朱元璋都不敢看。

而朱元璋则坐在那里,时而闭目,时而喝上一口浓茶,也在思索着什么。

好在刘三吾很快就赶来了,看到刘三吾进来,陈迪终于松了口气。

刘三吾也是一脸懵,这大晚上了,宫门都被延迟关门了,有啥这么要紧的事情,需要大晚上过来。

当刘三吾看到立在一旁的陈迪,心中明悟了,估计又是占城国的事情。

可是,这小小的占城国,真有那么值得咱们大明这么重视么?

朱元璋看到刘三吾进来了,便朝着刘三吾说道。

“你今天也看了礼部送上来的折子了吧。”

中书舍人其实就是替皇帝起草诏书,整理各部折子等工作的一个职位。

本来在丞相这个位置还存在的时候,这个职位并不高,也就相当于后世政府办秘书一样的职务。

但是自从洪武爷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后,中书舍人就直接水涨船高,成为了一个品级不高但是职权高的职位。

刘三吾虽然只是从七品官职,但是其地位完全可以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了。

而今天礼部送上来的折子里,就有占城国情况的折子。

知道现在皇帝重视占城国,刘三吾自然从头到尾全部看了一遍,将占城国的情况记在了心里。

因此,当朱元璋问起来时,刘三吾从容不迫的回道。

“臣看了,这占城国果然如陛下以及皇孙说的那样,物资充沛,是个福地。”

朱元璋回道。

“你也这么认为是吧,可是刚才陈迪跟咱说,这占城国使节,想用五倍朝贡物资来换取咱的册封,你认为如何?”

五倍!

刘三吾其实也被吓了一跳,他刚想说够了,突然反应了过来。

这老皇帝话里话外似乎都对这个五倍朝贡有些不满,而且他看向陈迪,发现陈迪也在朝着他暗中使眼色。

刘三吾毕竟是人老成精了,岂是刚入壮年的陈迪那么鲁莽之人。

于是刘三吾直接开口回道:“这五倍朝贡,臣觉得还是少了,这占城国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咱们完全可以找他们在多要点。”

这话也是刘三吾斟酌再三后说的,万一老皇帝在问起来,那你觉得要多少。

刘三吾完全可以回一句,这个可以召礼部官员特别是鸿胪寺官员一起商议,商议后在决定!

好在,朱元璋不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而是回道。

“咱也觉得少了,这占城国特娘的一亩地一年收成,咱大明江南两年收成都比不过,这么好的地方,为啥不是咱的地方呢?”

“咱这几天也了解过,咱两广和福建一带也能做到一年三熟,但是那里山太多,可供种植的土地太少,所以虽然一年熟三次,也不能和江南比!”

说到这,朱元璋顿了顿,看向刘三吾。

“所以咱觉得,这占城国一定不能被安南国给吞并了!”

“安南国民风彪悍,如果在获得占城国那么肥沃的土地,那今后广西就不得安宁了!”

刘三吾听到朱元璋这番话,浑身一怔,他彻底明白了,为啥今晚老皇帝要叫他进宫了。

朝贡物资事小,让占城国成为大明附庸,才是最重要的。

刘三吾于是朝着朱元璋回道。

“陛下,臣建议,由礼部特派一人召占城国使节好好交谈一番,要他们将国内物资尽可能的进贡给大明,而我们大明承诺一旦安南国进攻占城,我们将会派兵给与协助!”

朱元璋笑道:“你们知道占城国物资到底有多少,礼部那帮人全都是书呆子,说不定占城国在哭穷,吹捧一下咱大明,这群人又飘飘然了。”

陈迪站在一边,整个人尴尬到无地自容,想辩驳一番,却又不知道如何说。

毕竟,占城国在大明立国就派使节过来了,这二十多年,的确大明一直在被坑。

“陈迪,这次和占城国使节谈判,你亲自去,这样可以让占城国使节感受到咱大明对其的重视!”

朱元璋朝着陈迪吩咐道。

“咱给你交个底,占城国使节将朝贡物资给咱翻十倍进贡过来,而且形成惯例,每年按时朝贡上来。”

“而咱大明不仅给他册封诏书,还会承诺,安南国一旦派兵南下攻打他们,咱大明变会从北边南下进攻安南!”

“咱还会给安南国下旨,占城国从今往后,便是咱大明的附庸国,入侵占城,便等同于入侵大明!”

“明白了么!”

陈迪内心惊惧不已,咱老皇帝胃口也太大了。

刘三吾也震惊了,翻十倍,这占城国等于国家被掏空了。

陈迪似乎想说什么,刚准备开口,朱元璋似乎早料到了。

于是朱元璋继续说道:“陈迪,咱就是要让占城国用全国之力给咱上贡,既然成为附属国了,那就没必要留那么多物资了。”

“咱给你个底线,占城国朝贡物资翻五倍,还有五倍物资可以折算成粮食,进贡过来!”

“但是这粮食,必须是脱壳的白花花的大米,不能是谷子,懂了么!”

“低于这个条件,免谈,咱看着他们占城被安南吞了!”

陈迪知道,这就是老皇帝的底线了,于是也不好说啥,只能应允了下来。

吩咐完了,朱元璋便要陈迪先退了下去。

等陈迪下去了,朱元璋才朝着刘三吾说道:“刘三吾,礼部这边你也给咱盯着点,咱这次北征的粮草就指望着占城这次朝贡了。”

说着,朱元璋喝了口浓茶,感叹道:“要不是咱大孙这次提醒,咱还一直当个冤大头,这些番邦蛮夷可真不能小觑了。”

刘三吾恭维道:“这也是咱大明之福,陛下之福啊,咱一直觉得朱允为人儒雅,还担心其为人太过谦和,没想到这次这手笔,可大大超乎了我意料之外。”

“对占城国下手如此果断狠辣,要不是陛下说是允的手笔,咱真不会想到,会是他呀!”

刘三吾心中如此说着,但是内心确实另一番景象。

看来朱允真的是被陛下看上眼了,今天白天我和凉国公偷偷交了底,也不知道凉国公可有应对之策。

刘三吾虽然不是淮西集团之人,但是刘三吾为谦逊,并且不希望胡惟庸这样的大案再次发生。

屠刀之下,滚滚人头,一旦立朱允为太子,那么淮西集团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但是,刘三吾也只是做到提醒而已了,他不会在深入下去,也不想被当做淮西集团的一份子,受到株连。

哪知朱元璋却诧异的抬头,朝着刘三吾说道:“咱啥时说这计策是朱允提出来的?”

第16章 创业难

不是么!

刘三吾懵了,莫非是朱允?

“陛下,原来这计谋是朱允提出来的?”

“那更让臣感到难以置信了,允这孩子,平时看起来性子顽劣,原来是藏拙啊,看来这孩子也大有前途,陛下皇孙都是有大才之辈,臣替陛下贺!”

刘三吾心道。

是朱允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那我回头也要和蓝玉等人说下,好好看紧这孩子。

朱允上位是最佳人选,这样既能保全淮西集团,又是嫡长孙,名正言顺,好呀!

谁知,朱元璋又诧异的回道。

“咱有说过是朱允么?”

啥!

刘三吾都懵了,不是朱允,那是谁?

朱标的孩子也就这几个,朱允?

不可能,他才七岁!

朱允熙更不可能,才刚断奶!

能拉出来溜达的,也就朱允和朱允了才对吧!

朱元璋看着刘三吾表情变幻不定,于是说道:“刘三吾,你就别瞎想了,这样,改天你陪咱出宫,咱带你去见见在大孙子!”

“咱大孙子不仅跟咱说了占城国,还有个吕宋没和咱说呢,下回你一起去,让你长长见识!”

“现在时辰也不早了,你先回去吧,咱批完折子,也要歇息了!”

刘三吾见朱元璋说这番话,满脸自豪之色溢于言表,心中更是如地震一般!

他走出了皇宫,深吸了一口气,夜晚的凉风让他脑袋终于清醒了不少。

他脑海里还回想着老皇帝那番话的关键词!

出宫,大孙子!

咱老皇帝难道在外面还有私生子!

或者太子在外面也有私生子?

有私生子,刘三吾觉得也有可能。

毕竟当年朱老爷子在外面打天下,如果当时临幸了某个女人,现在这个女人的后代也能给老皇帝生孙子了。

至于太子朱标,刘三吾觉得可能性不大,洪武元年朱标被立为太子,而当时的朱标,也才十一岁而已。

而朱标一直都以长子和太子身份做出了表率,也是因此,就连秦王,晋王以及燕王这些藩王都对太子恭敬不已。

那只有这个原因了,老皇帝当年在外面留了种,而这个种现在长大成人,找上门来了。

不过,刘三吾认为,外面留的种,封个藩王可以,但是如果要立太子,我刘三吾绝对不会答应!

就算面临着被老皇帝处死的风险,也绝对要反对老皇帝立一个没名分的女人的后代为太子!

想到这里,刘三吾步伐更加坚毅了,眼神也露出了果决!

这便是明初时期文人的风骨,坚持原则,不谄媚,腰杆挺直,为社稷甘愿付出生命!

他刘三吾是这样的,后来的铁铉、方孝孺之辈皆是如此!

......

首节上一节11/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