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第29节

而且,这水泥造价也比糯米砂浆便宜许多,成本和三合土差不多。

如此宝物,朱环居然仅用三天时间就能制作出来,这个朱环,真的是人么?

刘三吾已经是年近七十的老者了,这一辈子他见过不少奇人异事。

但是能有朱环这样给他带来极度震惊的人物,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嘶!”

刘三吾想到这里,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此时,田英博已经介绍完了,他看向沈二人说道:“两位大人,你们赶紧去向皇上汇报的,如此宝物我们要赶紧运往河南,有此物在,此次黄河水患不足为惧也!”

田员外这番话也提醒了刘三吾和沈二人,两人便赶紧离开都水司,朝着朱元璋的书房赶去。

朱元璋今日无心批阅奏折,他索性自己给自己放了天假,趁着今日天气还算凉爽,便坐在院子里,闻闻花香,拿着一本不知道是哪朝的古籍,随意的翻阅着。

其实朱元璋的心思不在这里,他拿着书,思绪都不知道飘在哪里去了。

黄三狗其实也知道,这老皇帝也不是读书之人,所以索性也不打扰他,任凭朱元璋在哪里干坐着。

而此时,刘三吾等人的脚步声传了过来,将朱元璋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这番动作,就好像被吓了一跳一样。

刘三吾看到朱元璋这模样,笑道:“皇上,在想什么美事如此着迷,不如说出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有什么好事,不就是人老了,总喜欢回忆一下过往而已罢了。”

朱元璋呵呵一笑,看着刘三吾和沈两人眉宇间掩饰不了的喜悦之情,笑着问道:“什么事情能让两位如此开心,不妨说出来给咱乐呵乐呵。”

刘三吾作揖,郑重其事的说道:“皇上,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工部都水司已经检验过这水泥了,此物的确如圣上所言,是件宝物!”

“哦,他们都给咱验出什么来了?”

朱元璋听说这件事情,也来了兴致,连忙问道。

刘三吾看向沈,他知道这是一件立功的事情了,他也不打算抢年轻人的功劳,便主动退后一步,让沈来说。

沈便整理下思路,将之前都水司田员外说的那番话,原封不动的讲给了朱元璋听。

朱元璋越听越兴奋,不由的大赞道:“好啊,如此看来,这水泥果然是一件大宝贝了,哈哈!”

沈见朱元璋也如此高兴,便继续问道:“皇上,不知这水泥造价几何,如果造价比糯米砂浆低,臣以为,我们要立即动工,大量制造,这样就能早日解决黄河水患。”

“哈哈,这水泥一物造价和三合土差不多,完全可以大规模制造!”

朱元璋信心满满的说道:“沈,你回去立即给咱找十几位能工巧匠过来,咱带着你们去找能生产这水泥的人,他答应了咱会将水泥制作方法传授给咱带来的人。”

“之后这水泥制作方法你们就要严格保密,严禁外传,特别是不能让番邦和蒙元鞑子知道,如果让他们知道了,咱会彻查到底,该杀的杀,该发配的发配了,知道么!”

“臣定会找一群靠得住的人,严守机密,绝不外泄!”

沈连忙跪下保证道。

朱元璋听到沈的这番保证,点头说道:“成,咱信你,沈,这事情你要是给咱办好了,咱就将工部尚书这个位置给你!”

“臣定当认真办好此事,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沈大喜,连忙答应了下来。

“去吧!”

朱元璋挥手打发走了沈。

这时,院子里只剩下朱元璋和刘三吾两人。

哦,还有个黄三狗,他不是人,是太监!

朱元璋拉着刘三吾进了自己书房,将黄三狗留在了门外。

“三吾,你说咱大孙子这次又立了大功了!”

朱元璋开心的像是个小孩子一样,在书房内走了走去。

“你说,上次那个番邦的事情,咱大孙子也是大功劳一件,但是有几个不长眼的说咱大孙子这是欺压番邦!”

“但是此次发明水泥,这可是实打实的功劳了吧,咱就不信还有人能酸咱大孙子,说这个水泥的不是了。”

朱元璋朝着刘三吾说道:“你说,咱是不是要给咱大孙子来点赏赐呢?”

刘三吾撇了撇嘴,心说,你孙子,你想怎么赏赐都行,问我干啥!

果然,刘三吾还未说话,朱元璋就说道:“要不,咱给他一个吴王当当?”

“咱大孙子当吴王,也是理所当然吧!”

第45章 请陛下三思

“陛下万万不可!”

刘三吾没想到这朱元璋一旦兴奋起来,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了。

啥赏赐都往外蹦了出来。

“这别的赏赐都行,就是吴王这称号,万万不可随意册封出去!”

刘三吾硬着头皮跪了下来,朝着朱元璋说道。

“不可?”

朱元璋脸色一变,沉声问道:“刘三吾,你给咱好好说说,为啥不可?”

“咱大孙子能弄出这水泥出来,这可是前无古人的大功劳,封个吴王,也是理所当然吧!”

“或者,你刘三吾还有什么别的心思?”

朱元璋这最后一句质问,将刘三吾吓得冷汗都冒了出来。

他连忙朝着朱元璋解释道:“皇上,臣刘三吾都是年近古稀之人,还能有什么心思,臣能够替陛下尽忠已经是臣最大的幸事了,臣还能奢望什么?”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是咱说错了,起来吧,比咱年纪还大,还跪着,起来,找个凳子坐着说。”

刘三吾赶紧爬起来,但是坐是不敢坐了,就在那里站着。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见刘三吾还像个甘蔗一样杵着,眉头一皱说道:“叫你坐着你就坐着,咱们坐着聊!”

刘三吾只好找了个凳子正襟危坐着,然后继续说道:“只是陛下你可否想过,这吴王称号一旦封出去,这朱环可就成为焦点了。”

“臣虽然不知道陛下做了些什么,但是臣也好些日子没见到蒋了,想必陛下也是派他出去办了差事,陛下没有十足把握肯定不会将朱环和雄英殿下联系在一起的。”

刘三吾也已经知道,朱环就是之前死去的朱雄英了。

但是他也不知道,明明已经宣告死亡,连陵寝都有了的朱雄英,为何一下子又冒了出来了。

想不通,刘三吾也就不想了,刘三吾偷偷的打量着朱元璋,发现他并没有不悦的脸色。

“但是,陛下一直没有向天下公布朱环就是雄英殿下的事情,想必陛下也是有自己的原因,圣意难测,臣也就不再妄自揣测了。”

“只是既然陛下不打算公布雄英殿下的事情,那么陛下一旦将吴王称号给了雄英殿下,那么无论是朱允殿下,还是允殿下甚至是那些藩王和臣子,都会将注意力放在朱环身上。”

“如此一来,陛下该如何是好,是直接公布朱环真实身份,还是继续强行隐瞒下去?”

刘三吾这番话说完,朱元璋也冷静了下来。

朱元璋沉思片刻,朝着刘三吾说道:“三吾,你说的对,咱是考虑欠妥当了。”

“咱不能这么早将雄英的事情给曝光出来,既然如此,咱该如何赏赐才好?”

“赏赐一百个美女?”

朱元璋说完又自己否决了。

“不可不可,咱大孙子年纪还小,赏赐这么多伤身体,再说了,张家妹子咱觉得很好,可以做咱大孙子的媳妇,咱一下子赏赐那么多美女,张家妹子会如何想,不可不可!”

“那咱赏赐他钱财珠宝?”

朱元璋说完又觉得不妥。

“咱大孙子挣钱的本事比咱还厉害,赏赐这些,咱大孙子不稀罕!”

“挣钱?”

刘三吾忽然说道:“陛下,不如给朱环封个吴商可好?”

“吴商?”

朱元璋想了想,没想明白,问道:“这是个啥,咱大明还有这封号?”

“咱大明是没有这封号,但是这封号对朱环可有用。”

刘三吾解释道:“陛下您看,这朱环目前只是个商人,咱给他个吴商的称号,吴乃陛下起兵时的称号,商则是朱环的身份,吴商,便是让朱环以陛下的名义行商。”

“这样一来,即给了朱环行商的权力,又不会太过于引人注目,并且陛下乃天下权势最大之人,陛下的孙子今后是天下财富最多之人,到时候陛下在曝光朱环的真实身份,这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和最富有的人就是陛下爷孙两,这也算是一道佳话呀!”

“哈哈哈哈!”

朱元璋闻言笑了起来。

“三吾呀三吾,你可真是足智多谋,咱朱重八没爹没妈,起兵造反推翻元朝成为大明朝开国皇帝!”

“咱孙子,隐姓埋名在民间,励精图治,成为大明朝最富有的商人!”

“这样就说明咱老朱家的人没一个孬种,好,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说完,朝着刘三吾吩咐道:“给咱诣旨,就说封朱环为吴商!”

刘三吾连忙起身拿起御笔替朱元璋将圣旨写了下来,写完后,朱元璋忽然咧嘴一笑。

“先给咱留着,咱先不给他,等着水泥做好了,黄河水患结束了,咱再要你拿着这个圣旨去册封他,咱要看看咱这大孙子会是啥表情!”

“遵旨!”

刘三吾撇了撇嘴,这老小子这句话说的真不错,咱这老皇帝现在就像个小孩子一样了。

“走,咱们去见见咱大孙子!”

朱元璋突然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又想去找朱环去了。

……

朱环这两天又酿造了一批大明洋河,存在后院的窖池里。

他打定主意这大明洋河就在后院小规模酿造了,在土豆这些高产农作物没有普及以前。

这白酒生意绝不做大。

而剩下的时间,朱环就一直猫在卧室里,将水泥制作的方法全部记录了下来。

他有十足的信心,这水泥一旦让皇上看到,绝对会下令大规模生产的。

这两天朱环将水泥制作方法都详细的写了下来,写完后,朱环升了个懒腰,开始思考,这水泥技术该如何和朝廷进行妥善的交易呢?

朱环的想法时,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朝廷在政策上保障水泥厂的生产即可。

而他则可以在每月保证朝廷的那份,剩下的产量就由朱环向外进行销售。

销售所得利润,可以用来支付那些工匠的工资,这样朝廷就只需要少量的开支,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水泥。

他也相信,这水泥都是自己先烤干再合成起来的,一般人就算拿了水泥过去,都无法进行研发。

只要配方和烧制方法不外传,完全可以做到建造技术壁垒。

首节上一节29/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