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华夏! 第188节

因此王铁并不觉得十万难民有很多,这里分配一点,那里分配一点,很快就将所有人都分配下去。

事情太多太杂,王铁让李应,孙立,琼英和孙安四人共同负责,带人去办。

其实登州海防城所采取的模式正是后世的那些沿海带某些大厂房的模式,也是给外来工的福利待遇包吃包住。

王铁完全是拿来就用。

虽然代价有些大,可是带来的回报却是巨大的。

一旦海防城走上正轨,它将是梁山对外战争的最大支持,粮草、肉类、铠甲、兵器,衣物……都可以源源不断从这里运往前线。

搞定妇女的事情,又将众位老人安排妥当,接下来就是人员管理的事情,十万难民突然涌进海防城,难保不会出现几个偷鸡摸狗之徒。

王铁开场就大张旗鼓的处罚李逵就是给众人敲响的一个警钟,在海防城要守规矩,要按本寨主定的法规法纪来办事,不然会没有好果子吃的。

第293章 当家才知柴米贵2

王铁当场点了黄文炳,蔡福,蔡庆三人的将,让他们带人将这一块负责起来,尽量在一个月之内将登州海防城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

见一下子管理十多万人,三人好一阵兴奋,这可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当下开开心心的领了命令。

事实上他们三人也没有辜负王铁的信任,在半个月之内破获了两起奸淫妇女,三起杀人抢劫的恶性案件。

在王铁的授意下,三人以雷霆手段处理之,将几个罪犯押上陷车在海防城绕了三圈,大喇叭喊了一路,最后在菜市口处斩。

这些事情搞定,接下来就是汇报银两这种令人痛苦的时候,王铁听了就有一种绝望的感觉。

十万多难民的消耗加上登州本来就有军队驻扎,花费可谓巨大,从梁山带来的原卢外员的家产和从大名府敲诈来的银两已经花了一半。

好在这只是最开始的大宗支出,等难民稳定下来就可以自食其力,加上服装厂,养殖场,丝绸,瓷器……产生效益之后,压力就会好很多。

王铁要做的就是带着众人撑过这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最令人头痛的就是梁山军的饷银。

大宋的士兵的奉银制度有些奇葩,都是看人的身高来发放饷银的。

高个子的饷银就多,可以达到最高的一千纹,个子矮的就比较可怜,五六百纹都是正常的。

王铁领导的梁山当然不会按照这种奇葩制度来发放饷银,要知道后世的倭国士兵虽然个子很矮,但是他们的单兵能力却是很强大的。甚至可以单挑漂亮国大兵。

因此梁山的饷银制度是按照个人能力来发的,进新兵营三个月训练时期,每人每月五百纹,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110块钱。

哪些人强一点,哪些人弱一点,哪些人有什么特长,三个月新兵训练完成之后副将、小校完全可以看出来。

这个时候就是涨饷银的时候。

能力越强饷银就越多,而且随着战场功劳的表现还可以向上浮动。

为了让梁山军有吸引力,王铁给士兵开出来的饷银可是官兵的三倍。

按最高一千纹来计算,梁山就要发出去三千纹。

一千纹按购买力来换算就是后世的220块钱,按照梁山的搞法十万大军一个月最高要发六亿六千万块钱,这还不包括梁山头领的饷银。

当蒋敬把这个数字报给王铁,他悄悄换算成人民币的时候吓了一大跳。

这不是要了我的亲命不是,原来养一支十万人的军队这么吃力。这还是士兵的饷银一项,粮草、马匹、兵器、衣物、奖赏……这些东西还没有算。

况且梁山现在还是冷兵器时代,要是十万人全都换上热武器的话消耗将会更大。这还只作战部队的消耗,如果加上战时征召的辅兵,消耗会更大。

梁山想要争霸天下,东征西讨,固守城池……都需要人马,十万人肯定不够。

这就意味着还需要更多的银子。

王铁一个头两个大,有一种被吓到的感觉。

难怪历史上赵括代替廉颇之后,一改坚守的态势,主动与秦国大军决战,因为他知道赵国拖不起,拖得越久赵国越危险,甚至有崩溃的可能。

只有主动出击,与秦国决一死战,方能有一线生机。

此时的王铁有些明白当年赵括的无奈了。

好在自己不是赵括,面对的也不是强大的秦国,现在的选择实在太多了。

看来自己早早的布局是对的,在下江州的时候就收了李俊和童氏兄弟帮忙贩卖精盐。

李俊和童氏兄弟都很给力,用精盐换回大量的银子才使得梁山支撑下来。

想到这里王铁看了一眼坐在角落里的扈成和朱富,他们两个日夜都在炼制精盐,可算苦了他们两个。

梁山步子迈得太快、摊子铺得太大,王铁有一种扯着蛋蛋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要在登州成立辅兵营的原因,这些难民没有加入战兵营梁山的开支就少了很多。等打过几次仗之后,再把那些表现好的士兵挑出来放到战兵营中去也不迟。

如果再来一波十万难民,王铁觉得会被银子的事情逼疯,在武松和杨志没把金银矿没有开采出来之前,以梁山一己之力已经不可能接收那么多难民了。

实在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没准他会让黑旋风李逵带人去抢劫一波。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一个字,难啊!

看来精盐生意还得扩张才行,倭国、自大国、东南亚……都要倾销过去才行,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银子回来。毕竟精盐来得太容易了,可以获取了太多的暴利。

“要不,我带人去抢一波儿?”

见张伯奋汇报银两使用的情况,自家寨主陷入久久的沉默,一句话也没说。他不说话,众人也不也说话。

因为众头领都知道,梁山最近实力大涨,开销也是非常的巨大,加上接收江南十万百姓,很多东西都是梁山自掏腰包,说花钱如流水也不为过。

除非想到解决的办法,不然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

如此一来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卞祥突然看了王铁一眼,抛来几个怪异的眼神,又冲他轻声说了几句。

卞祥本来是本本分分的庄稼汉,自从跟李逵混在一处之后,学到了不少坏脾气。

当然,他所说的抢一波自然是指的为富不仁的大户人家,贫苦的老百姓他可不敢抢。

梁山军纪对强抢百姓可是杀无赦。

“你大爷,本寨主已经从良了好不好?”

抬起头看到众人都巴巴的看着自己,王铁吓了一跳,正想说话的时候发现卞祥这货正对自己挤眉弄眼,甚至还轻轻的说着话。

虽然不明白卞祥具体的意思,但王铁知道他想来一波简单粗爆、高效快捷的方法。

王铁白了一眼卞祥,你小子想被逐出梁山吗?

武松和杨志已经带人去开金银矿了,不久之后就有大把大把的金银送过来,你家寨主还用得着走以前的老路吗?

感受到寨主强大的不满,卞祥乖乖的低下头。

第294章 登州,纳入麾下

等张伯奋将手里的材料介绍完毕,王铁带着众人将很多细节敲定,每一件事情都确定一个具体的负责人,总算将海防城的发展方向确定下来。

只要给他几年的时间,王铁完全有信心将海防城建设成为继东京城后第二座繁华的城市。

中间休息的两次,又吃了一次午饭,直到天色将晚第一次登州会议才圆满结束。

靠在窗口,看着众人下楼纷纷四散离开,王铁有一种即将腾飞的感觉。

这一次望海楼会议奠定了海防城未来的发展基调,就算自己不在登州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

“主公”

见众人离开,王知府和陈二之留了下来,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有话可说。

“王知府有什么话但说无妨,这位是我的夫人,这位是我的义妹,都不是外人”

王铁将柴蓉和琼英一一介绍给二人,当然介绍的同时王铁还不忘记特意将柴蓉的身份透露给二人。

“下官拜见柴郡主”

竟然是大周皇室之后,王知府和陈二之都吃了一惊。

这么说来自家主公已经成为郡马了,山贼头头变成郡马,这可是巨大的改变啊。

想到这里,两人脸上都露出一丝欣喜。

“奴家只是柴氏嫡系子孙,并没有任何人册封为郡主,还请两位官爷……”

柴蓉的话没有说完就被王铁拦了下来。

没有册封很重要吗?

只要你家相公稍微运作一下,一个名间郡主的称号就有了。

“娘子你如何不是郡主,柴氏嫡系子孙就只剩下你和大舅哥了,这个称号还有人敢跟你争不成”

王铁霸气的说道。

王知府和陈二之点头称是,认为主公说得很对。

毕竟跟着郡马可比跟着梁山贼寇的名声要好得多。

“我看两位似乎有事情,不妨直说吧,只要我能办得到,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两人是登州城的父母官,梁山军很多行为都是打着驻军和本地官员联合行动的旗号,至于王铁寨主的称号,也是陈二之想的办法,梁山军的前身一帮山寨好汉,王铁的父亲是寨主,他是少寨主。山寨受到朝廷的招安驻扎在登州海防城,成立了梁山军。

老寨主去世之后,王铁就成了最年轻的兵马指挥使,而众多头领却习惯叫他寨主。

这些活都是王知府派人在难民中宣传的,有本地父母官出面,王铁的形象就扎下根来。

再者,大宋招安绿林好汉的事情历来都有传统,所以王知府的话可以站得住脚。加上梁山军仁义无双,这些难民也愿意相信王知府的话,认为王铁和他的梁山军是朝廷的人,是来救赎他们的。

因此王知府的位置和态度很重要,王铁还是很看重两人的。

“我们想将登州城并入海防城“

两人对望一眼,最终还是由陈二之说道。

自从梁山军开始建立海防城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将一片荒芜变成一座港口城市,聚集大量的人员迅速发展起来,其繁荣程度在江南难民没有来之前就已经超过了登州城。

现在又注入十万难民,还成立那么多厂房,两人都有一种预感,只要给登州城一年的时间,它必定会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强大。

因此王知府有了将登州城并入海防城的相法,想搭一波海防城发展的东风。

“王知府,你的意下如何?”

王铁并没有急于回答陈二之的话,而是看向王知府,想看他亲自拍板。

见王铁看向自己,王知府躬身说道:“主公请听属下一言“

自从答应入伙梁山,王知府和一众官员就已经改口,称王铁为主公。

见他一本正经的样子,王铁让琼英搬来两根板凳让二人坐下,听他们慢慢说。

“属下在港口亲眼看到江南难民下船,他们惊恐眼神和麻木的表面对我触动很大,人命如草芥,这可是十万难民啊。朝中很多拿着大宋俸禄、吃着皇粮的人,他们的眼里只有升官发财,哪有管老百姓的死活“

“然而主公高风亮节的举动对我的触动更大,用全部身家拯救江南十万难民,给他们建房,给他们准备家具,给他们御寒的衣物,给他们吃喝的东西,这是一个山贼草寇能做出来的?”

见王知府越说越离谱,陈二之扯了扯他的衣裳,示意他注意一下,眼前之人可是自家主公。

“哎”王铁伸手止住陈二之:“都是自家人,百无禁忌”

见王铁没有在意,王知府不吐不快:“江南大乱,六州五十二两百多万百姓全都身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为大宋的官员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坐视不管,这样的朝廷不要也罢”

王铁,陈二之等人听得目瞪口呆,王知府此言可是大逆不道,要知道就算梁山有十万兵马,王铁都没有公然生出造反之心,说出不要大宋朝廷之类的话。

首节上一节188/3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