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华夏! 第357节

五十万大军惨败的消息传到东京城,大宋举国震惊,想不到被金国打得奄奄一息的辽国竟还有如此战斗力。

按照正常情况来讲,皇帝应该召集大臣和前线的武将们商讨一下战场的情况,看看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有多大的损失,有没有能力再次出兵,然后好调兵遣将在金国出兵之前拿下燕京。

这样就能省去很多麻烦。

然而我们的道君皇帝却不走寻常路。

他首先想到的是咱有的是钱,派出使者出使到金国,请求完颜阿骨打出兵拿下燕京,然后再从金国人手里将燕京城买下来。

收到消息的金国很快出兵,直扑辽国最的南京城。

大兵压境的燕京城,除了耶律大石不愿意投降率领部下离开之外,以萧太后,萧干为首辽国人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选择投降金国。

就这样,金国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很轻松地就拿下宋国两次都没有攻占的燕京城。

金国拿下燕京之后,宋朝弹冠相庆,认为收复燕京城的机会来了,于是派出使者跟金国大谈交割的事宜。

宋朝占据优势兵力,却两次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打得大败,让本就认为大宋软弱的金国更加瞧不起,他们提出了极为严苛的条件。

我们打下燕京之再卖给你们,完全可以,不过我有条件。

行,你提。

打下燕京城之后里面的物资我要全部带走。

行!大宋有的是物资。

打下燕京城之后,城中的富裕人家我要全部带走。

嗯,这个,还是行!

打下燕京城之后,今后这些地方的税收要上交给金国。

嗯……有点过分了啊,不过到最后还是行!

灭了辽国之后,原本进贡给契丹的岁币要转交给我们金国,而且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三倍。

这……简直就是无耻。

说好的盟国呢,怎么变本加厉了呢?

不过到最后,宋徽宗还得同意。

就这样,经过讨价还价之后金国撤走,宋军花费巨大的代价,两次征伐,劳民伤财,最后却得到一座座空城,而且还是一座座难民聚集的空城。

所谓的收复梦寐以求的燕云地区,大宋王朝除了土地和城池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

即使是这样,大宋王朝的君臣还沾沾自喜。

就在全国为收复燕云地区而大肆庆祝的时候,全然没有注意到金国内部已经悄然发生的变化。

而且这个变化是对大宋的致命改变。

就在燕京交割没多久,女真一代雄主完颜阿骨打病逝,临死之前他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在的时候,咱们既然已经跟宋国签订海上之盟,答应的事情就不要违背了,我死之后,怎么弄就随着你们。”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来,不光是金国的主战认为宋国软弱可欺,就连阿骨打都觉得宋朝可以入侵。

金太祖病逝之后,他的弟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即位。

金国第二代皇帝即位之后,国内的主战派粘罕(完颜宗翰),斡离不(完颜宗望)……上台。

这些鹰派将领上台之后,留给大宋的时间就已经不多了。

第568章 河南汤阴

王铁虽然身在大名府,却时时关心着天下大事,尤其是宋金之间的事情,朝廷上的消息还是通过梁山的专用情报渠道源源不断传到他这里来。

梁山现在有三个情报渠道。

以朱贵,时迁为首的酒店,以杨林,杜迁为首的大明商社,以王铁亲自训练的暗影。

三个情报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不干涉,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情报都是暗影传来的,王铁一到大名府,就通过宋万的渠道通知东京暗影将一些有用的情报送过来。

大名府就在黄河北岸,从东京城过来就是,非常的迅捷。

因此宋金之间的和谈,交割之间的事情王铁都知道的非常清楚。

大宋一味的忍让,一味的用金钱来砸金国,而不是军事力量加强,迟早都会吃大亏的。

从燕京收复,到金国第一次南侵,满打满算也只两年时间。

换句话说,金国留给大宋的时间不多了,留给梁山的时间也不多了。

一定在这两年时间之内将所有的事情都布局完成。

大名府之地,经过邓沉和宋万近三年时间经营,可以说是梁山的地下堡垒,城内很多产业,大部分街道的背后主人都已经属于梁山,而且邓沉和宋万带人在这些产业的地下挖掘了大量的地道,藏兵,藏武器,贮粮……都可以悄悄进行。

梁中书已经于几个月前去世,现在由王知府掌权,他对曾经协助守城的宋万非常信任,还给了他一个都头的身份。

靠着这个身份,加上邓沉的暗中支持,宋万在大名府混得风生水起,为他们做这些事情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视察完他们打造的地道,王铁除了对邓沉佩服的五体投地,更想到利用这些地道搞一场大事情。

见识到邓沉的厉害之处,又想到将来靖康之难,王铁立马让杨林他们将他带回东京城,对梁山所属的大明商社的产业进行新一轮的地道挖掘。

又滞留几天之后,王铁正打算南下的时候,时迁,戴宗和马灵相继赶到大名府。

三人带回来的消息几乎都差不多。

大宋境内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冒着自己名号的采花的淫贼。

不过后来却突然消失了,三人悄悄一查,发现是高俅暗中出手。

原来高俅是消灭梁山的,杀死王铁的主帅,他怎么可能让梁山王铁的大名又出现在江湖上。

这不是啪啪的打他的脸吗?

于是高俅就派了大批的手下前往各地缉拿“王铁“。

奇怪的是高俅的人一到地方,全国各地的“王铁“就销声匿迹,再也不见踪影。

“高俅也算给梁山帮了一次忙”

王铁喃喃道,正发愁这种事情梁山不好出面处理,没想到我们的高太尉却主动跳出来。

要知道出这个嫁祸主意的人十分高明,非常的歹毒。

梁山不出手,任由事情发展下去,几年功夫下来王铁的名声就臭了。

梁山如果出手,他们就可借着这件事情大肆宣扬梁山没有被消灭,然后引起官府的注意,进行新一轮的围剿。

不得不说对方这一招非常的狠毒,成与不成,都坑定梁山。

这种手笔,只要静下心来一想,王铁都能猜到是谁干的。

只不过在高俅的眼里,梁山众人本就是杀人越货的恶人,连大宋公主都拐走了,入室采花对于王铁来讲只是另一种做恶而已。

他不会想那么深层次原因,他想的是只要对我高俅不利,统统都得铲除。

高俅突然出手,那人一定在背后跳脚骂娘吧。

想到这里,王铁突然觉得当初在梁山的时候没有拿下高俅此人的性命,倒有几分英明。

不管外界有任何对梁山被歼灭的质疑声,他都会第一个跳出来帮忙背书。

“主公,你猜是什么人在背后玷污你的名声?“等戴宗说完,时迁才神神秘秘的说道。

“如果猜得没有错,一定是宋江吧。”

其实不用猜,王铁就已经想到这事是他所为,因为这个世上除了他没有第二个人如此痛恨自己。

当初夺权之变,自己一气之下让黄文炳将很多有关宋江的事情散布出去,使得他在江湖上的名声尽毁,多年才打下的及时雨的名头再也拿不出手。

他不打击报复才怪。

宋江上一次阴差阳错杀了王庆和段氏兄弟,无意间帮了自己的大忙,使得梁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服以段三娘和李助为首的淮西军,不知道这一次他又会带着自己什么惊喜。

“据密探汇报,宋江离开南丰城,秘密进京,求见蔡京,他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不如……”

时迁用手在自己的脖子上做了一个横切的动作。

“不不不……”

王铁拒绝了时迁处理宋江的提议,他既然想玩,那我就陪他多玩玩,不然宋江还以为我王铁怕了他。

“主公有什么好办法?”

三人都是一脸期待的样子,他们知道自己主公又有想法了。

梁山的元老都知道,宋江跟王铁交过两次手,都以失败而告终,看来这一次也不例外。

王铁背起手在屋子里走了两圈才说道:“从现在起,正式启用宋江身边的暗子,他的一举一动我都要及时知道,这件事情由时迁和马灵负责,一个专门探听消息,一个负责传送消息。”

“放心吧主公,我一定会将宋江每天吃的是什么,说得是什么话,都调查的一清二楚。”

时迁拍拍手,和马灵高兴的离开。

至于戴宗,则被王铁派回海防城,出来这么久了,他想知道城中是什么情况。

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将大名府的事情办完之后,王铁就率领众人过了河北的地界,然后直奔河南的汤阴县。

汤阴县地处黄河以北,同样也是河南处在黄河北边那一小块地方。

这个县城因为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才使得汤阴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地方。

王铁从登州到施州,再到威胜州,再到涿州,最后来此处,就是为见见传说中的这位大人物。

第569章 宋三见蔡京

就在王铁他们从大名府出来,前往汤阴县的时候,宋三终于带着自己的一帮心腹来到东京城。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州人,宋三见过最繁华的地方也就是王庆的南丰都城和蔡九知府所处的江州城,因此刚到东京城的时候,他被这里的繁荣狠狠地震动一把。

做官就得做京官,买宅子就得在东京城买,这样才叫人上人。

像王铁小儿那样,目光始终在水泊梁山那个小地方,能有什么出自己?

宋三深深觉得当初在清风寨镇上所赋的诗应该放在东京城才对。

对东京城的繁华匆匆一瞥之后,宋三来到蔡京府上,报出南丰地方官员的身份,拜见太师蔡宰相。

然而,门子看都没看一眼就将他的拜帖扔到了一边。

蔡京门生故里吏遍天下,每天排队求见他的人可以从门口排到大街上,一个小小的南丰地方官根本就不会被他放在眼里。

“你……”

孔明正要发火,却被宋三拉了回来。

对于门子的无礼,宋三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怨气,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了口气。

权贵的味道,对,就是权贵的味道,多么令人向往啊。

这才是宰相府应有的规矩,不然谁都来拜见他老人家,还不得把蔡京给忙死。

“怎么,你们还不走,找打吗?”

门子扬沙包大的拳头,不耐烦的说道,像宋三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他打都懒得打,一般都是吓唬走的。

首节上一节357/3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