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第109节

说完规划,老十三又开口了,“十四弟,你不妨说个明白话,你到底想不想登基,想不想和弘昼争皇位?”

老十四下意识的咬了咬嘴唇,他很想忽悠老十三,又感觉懒得忽悠。尤其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混在里头,那东西常难以形容,却十分清晰的在阻止老十四向大位伸出手。

想了好一阵,老十四才问道:“十三哥,你是怎么想的,说来听听。”

大概就在这会儿,引发如此巨变的罪魁祸首之一,霍崇。已经带着突袭京城的部队与前来接应的人马在大清河北岸的德州附近汇合。

钱清看到霍崇,已经冲了上来。抓住霍崇手臂,眼泪都出来了。

看着自己孩子一样的钱清担心成这样,霍崇把钱清抱进怀里,拍着钱清的后背,安抚道:“不怕,不怕。清儿,我说过要把你风风光光嫁出去。你还没出嫁,我不会死。”

听霍崇这么讲,钱清破涕为笑,害羞的推开霍崇,“先生说什么呢!我才不要嫁人!”

周围的年轻军官们不少都跟着傻笑,雷虎则是笑道见牙不见眼,仿佛他已经得手了一样。

缓和了气氛,队伍开始南下。与河北境内相比,在山东行动速度更快。到了小清河,部队开始登船航行,在河上只用了一天多点,部队就抵达了临淄。

此时临淄城内已经是张灯结彩,欢迎霍崇率领的突击队归来。

霍崇立刻举行了祭奠。祭品乃是雍正那根金钱鼠尾的辫子,以及雍正的一身朝服龙袍。

去之前,大伙觉得只要能杀了雍正报仇,死都可以。对于霍崇的安排那是全盘接受。

杀了雍正之后,不少想法立刻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变化。大部分人都建议把雍正尸体带回来祭奠亡者。

正统派认为带走雍正的脑袋。生猛派则的建议将雍正的心肝掏出。不生猛的表示,起码砍只手啥的。

回到临淄城,霍崇主持的祭奠刚完成。这些东西就往青州那边送,要让百姓们知道,下令屠杀他们的最高责任人雍正已经伏法。

这些工作自有专人来办。霍崇这边立刻召开会议,讨论明年的安排。如果不是因为蒙古骑兵的事情,明年安排早就要该完成了。

“先生,为何不带回雍正首级?”高庞忍不住问。

与会的人都目光灼灼的看着霍崇,看得出,他们对霍崇的选择非常不解。

“咱们此次行动乃是神兵天降,突然袭击。让那些八旗和他们的走狗知道我等实力强大。若是传说的消息里头有我等带走雍正血肉,那感觉就成了侮辱尸体。这就不合适了。我们乃是光明正大的杀雍正,犯不上背负这么一个名声。”

霍崇解释完,大家才明白了霍崇的心思。

众人互相对看,都觉得霍崇的解释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霍崇看大伙这模样,就问大伙怎么想。

“先生的主意太正了,没啥不对,就是不那么痛快。”

对这么一个解释,霍崇只能表示赞同。酷刑的确很残酷,对于缺乏社会层面刺激的民众来说,却是某种正向激励。在文化程度较低,文明水平不足的地方,酷刑反倒更能起到正面作用。

但这并非是霍崇所愿,便不再提及。

此次主要讨论内容乃是明年怎么安排生产生活。青州已经占下来了,胶东平原也基本在大汉政权手里。接下来的事情要怎么做呢?众人都想听听霍崇的打算。

霍崇对此早就有打算,当即命道:“在各地组建民兵,凡是有了民兵队伍的乡村,都颁布我们的土地租用契约。”

说完,霍崇又看了看这些已经与自己绑在一起的家伙,“命令所有干部,全部军队,都要开始学习讨论新的土地政策。人人都要学习,人人都要过关。”

核心人员都大概读过霍崇的土地政策,听霍崇这次要来真的,大伙神色也都认真起来。

高庞忍不住说道:“先生,真的要执行,只怕士绅都要反了。”

这边胡说当即怼过去,“士绅反了有什么不好。把造反的士绅杀了,土地没收。俺们还少了许多烦恼。”

高庞听到如此残暴的手段,脸色难看起来。然而高庞压了压怒气,说道:“主公,那些士绅若是追随满清,对抗大汉,自然是其罪当诛。可咱们若是设下圈套然后诱人入瓮。这样杀法只怕不妥。”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六)

会议中间休息,高庞就堵住了刚从厕所回来的霍崇,“先生,若是这么搞,岂不是摆明了要与士绅为敌么?”

霍崇一边洗手,一边对高庞说道:“你这个建议很对。希望你在会议上能够对那些满心杀戮的同志们说清楚。”

“先生,我说了若是管用。我就不会来找你!”高庞也激动起来。

甩掉手上的水,掏出手绢擦手,霍崇对高庞说道:“高庞,我很赞同你不要以杀人目的的态度。我期待你能够保持这个态度。真的,这个态度非常重要。”

高庞一时搞不明白霍崇的想法,只能试探着问道:“先生,若是如此。你何不从一开始就这么讲?不要杀人。”

霍崇却没有因为这个年轻读书人的激动而有任何激动,“这个不由我。这个正好要在学习里面讲清楚。我正准备讲述阶级。正好,晚上时候咱们不妨先在内部学习一下。”

高庞听到这话,也暂时安静下来。虽然下午接下来的会议上,各路人马都表达了或者激烈或者不激烈的消灭态度。即便听得高庞心中大怒,每次抬头看霍崇,高庞都看到一副淡定的神色。如此的安然与雍容,让高庞强行压制住心中的愤怒。

霍崇是一个能提出逻辑学的男人,想来他的世界并不会这么简单与血腥。否则,霍崇就没有必要留下雍正的全尸,只是剪掉雍正的金钱鼠尾做祭品了。

果然,晚上的时候霍崇召开了更核心成员的会议。大家都吃了晚饭,此时暖暖的,不少人甚至在温暖的房间里有些打瞌睡。

霍崇让人打开窗户,冷风从外面吹进来,不少同志打起寒颤,终于清醒了。

【“我本来想讲讲地球诞生,不过时间来不及。这个只能以后再说。我现在要讲一下中国历史,尤其是土地私有制的问题。因为就我的观察,士绅与土地政策就是满清的根基。”】

以这样的开场白,霍崇知道吸引不到几个人。果然,除了高不胖与胡悦等不太多的人,核心成员也没几个人真的有了浓厚兴趣。

霍崇也没有因此不高兴,首先就拿出了新的土地政策中的三条。

第一条,耕地租约一律以书面订立,租约的订立、变更、终止或换订,应由出租人和承租人申请登记,并书面订明地租的数额、种类、承包标准、交付日期、地点及其它有关事项;第二条,耕地因灾害或其它不可抗力导致农作物歉收时,承租人得请求租佃委员会查勘歉收成数,议定减租办法;耕地因灾歉收获量不及三成时,应予免租;第三条,出租人不得预收地租及收取押金;

这三条里头,霍崇先强调了第三条,也就是【出租人不得预收地租及收取押金】。

这一讲起来,高庞的脸色就开始变化了。高庞虽然不是很清楚,却知道地主们出租土地,就是要预收地租以及押金。

和21世纪根本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的城市青年不同,霍崇的手下都知道最起码的农村局面,因为他们本就从农村出来。

“俺以前没种过地,不知道地主的弯弯绕。”霍崇先承认了自己的特点,“所以俺十年前其实不明白一件事,为啥大伙都知道地主放印子钱,九出十三归,七出十三归。可还是要借?后来么,有了调查,就有了认知。俺才知道,地主就是靠这个剥削百姓。所谓剥削,就是阶级特有的手段。”

最初大伙听霍崇讲他竟然不懂最基本的农村秩序,忍不住都笑,听霍崇很快就讲述到其中的核心,更是提出了“阶级”与“剥削”的概念,注意力就开始集中起来。

剥削,要剥削什么呢?自然是剩余价值。身为P2P的一份子,霍崇对此非常了解。

但是以前霍崇认为剥削是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事情,直到回到了满清时代,还是满清最上进的雍正时代,霍崇愕然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居然也能用到这个时代。

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在这个时代,地主们掌握着农业时代的最大资本,土地。佃户们的劳动产出粮食,通过地租,将相当一部分劳动成果拿走了。

佃户们获得了刚能果腹,甚至是不怎么够果腹的粮食。以维持自己的生存。

这与工业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们只获得了不至于饿死的工资差不多。

在满清时代并不存在欧洲那种拥有广大领地,并且对领地上所有存在都具有所有权的领主。地主们某种意义上就是农业资本家。

这帮“农业资本家”就用符合资本的最大利益的运营,也就是“资本增殖”的手段搞起来。将普通民众的生活搞得惨不忍睹,宛如地狱。

听着霍崇条理清晰,内容翔实的讲述。知识层面在大汉政权中都算是比较高的这帮人员大多怒了!各种对地主的斥骂声不绝于耳,大有现在就起兵干死所有地主的意思。

高庞实在是听不下去了,突然站起来喝道:“你们是不是太把那帮地主当回事了?你们真以为那帮地主们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要是有先生才干的十分之一,早就发了财,去了省城。哪里会留在乡下!”

众人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高庞的话。因为高庞的话是基于对霍崇实力的绝对认同。反对高庞的话,会不会被认为是反对霍崇呢?

高庞这时候跳出来正好合了霍崇的心思。霍崇就借着这短暂的安静继续说道:“树得有根,人也得有根。俺现在问问大伙,大伙到底是想站在劳动大众这边,还是站在地主士绅那边?”

众人一时懵了。先是看霍崇,又互相看。左看右看,也不知道该说啥。

劳动大众的确可怜,但是地主士绅又一向是大伙羡慕的对象。非得说个心里话,还真不好意思说出来呢。

最后胡悦开口了,“先生,咱们能否对地主士绅取而代之?”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七)

在21世纪的时候,私营老板用国营企业的说辞坑骗员工,这是令霍崇感觉非常滑稽的事情。就如有人所说,要是为国家抵御外敌而造原子弹,不给钱也要干。因为那是为了国家,为了所有人。

员工为私营老板的别墅、豪车而不惜一切,这特么是疯了么。

有了这样的经验,霍崇听到胡悦提出“对士绅取而代之”的说辞,忍不住放声大笑。即便知道这对胡悦很不礼貌,霍崇还是忍不住!

中间好不容易憋住笑,霍崇只能向胡悦说了两次“对不起,我不针对你”,接着又是被逗得放声大笑。

便是胡悦并非小肚鸡肠之辈,也尴尬的脸涨的通红。

等霍崇总算是平息了情绪,第一句话就是,“胡悦,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霍崇喘着粗气平复情绪之时,胡悦带着受伤害的情绪大声质问道:“先生,俺说的不过是大家想的。”

“我知道,我知道。”霍崇立刻表示了对胡悦的认同。

等情绪平静下来,霍崇就把阶级的必然性向参加会议的同志们讲了个清楚。

“……我参加过满清知县主持的会。里头的知县说的清楚,执行摊丁入亩,核心就在于八个字。租无所出,赋从何来!如果想弄死地主,我都不用搞别的手段。把摊丁入亩执行下去,只要没人给地主当佃户,三年就让山东所有地主都破产!”

说完,霍崇就把“资本增殖”四个字写得大大的,接着开始讲述起资本营运的本质。

工业资本主义制度,只要在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上让资本价格高企,就足以让资本获得巨大利润。

在如此高企的资本价格下,产品价格当然就一路提高。供应越少,价格越高。

满清时代的士绅统治也是如此。他们需要极大垄断土地,同时降低出租土地的数量。

由于耕种土地降低,粮食价格自然高企。只要粮价上来,地租当然就能提高。也能够通过各种官府的手段,将地主们的负担全部转移到佃户身上。

听着霍崇冷酷清晰的讲述着士绅阶级的手段,高庞听得满头是汗。参加会议的其他人脸色也都极为难看。

霍崇此时只觉得念头通达,回身写下一行字,“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法律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写完之后,霍崇并没有感受到对地主士绅阶层的刻骨痛恨,反倒生出了“中国社会制度好先进”的赞叹。

因为在欧美封建制度下,领主们拥有的是包括对领地内所有人的所有权。在哪怕是最落后的满清,起码土地已经可以当做是一种生产资料来看待。随着权力的变动,土地的所有权也在不断变动。

同样是封建制度,中国无疑已经走到了封建制度的顶峰,而欧美的封建制度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也完全没到达能与满清封建制度肩并肩的地步。

不过此时还不到从历史角度品评的程度,霍崇问胡悦,“胡悦,你现在还是想对士绅们取而代之么?”

胡悦一脸茫然,勉强开动脑筋,找了个说辞,“先生,若是你这么讲。咱们搞了种福,怎么就变得这么强?”

“好问题!”霍崇大声赞道。之前那一阵大笑,未免对胡悦打击太大,此时得给胡悦往回拉回些颜面。

高庞并不觉得胡悦说错了什么,他全神贯注的听着霍崇接下来要讲什么。

霍崇的崛起实在是太奇妙了,一个连士绅都没混上的人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高庞完全没办法从历史书中找到类似的。霍崇虽然搞了种福,却不是张角那些黄巾军。高庞觉得自己起码能分清这点。

搞不搞烧香斩鸡头,是骗不了别人的。

胡悦见霍崇帮他,连忙说道:“先生,俺说对士绅取而代之,只是觉得士绅能当官。咱们现在就得把这个官给变成咱们说了算才行!”

“胡悦,还有同志们。俺这些年其实没干太多,俺只是真正的搞经营。每一寸地,俺都和大伙一起想办法给经营起来。那些士绅们是为了剥削,所以想方设法提高地租,想方设法从百姓身上捞钱。大伙回想一下,咱们啥时候这么干过?只要在咱们种福平台这里挂靠,咱们都是想方设法降低百姓的负担,尽了全力帮着百姓们多生产。咱们和地主士绅有什么不同?就在于咱们所有力量都用在土地经营上!咱们就是发展生产力!”

说完,霍崇只觉得胸中的郁闷之气完全吐了出来。

说起来真的是滑稽。霍崇这些年面对官府和士绅,要避免的恰恰是把这种在21世纪简直是再正确不过的理念不让别人知道。

即便是在美国和欧洲这种资本主义国家,不劳而获也不是什么正面的描述。

然而在满清,地主士绅们是决不能听得关于“不劳而获”的任何批评。如果对不劳而获进行批评,无疑就戳到了地主士绅们的肺结筒上,他们立刻就要飞跳起来和说这话的人拼命不可。

这边点了题,霍崇的手下们才开始思考。随着讨论的进行,一众跟着霍崇大杀四方的干部们终于发现了他们为何与众不同,为何能够在这个破世道里行的正,走的快。

高庞仔细听着。只觉得自己原本对世界的看法好像被完全颠覆。

不劳而获,剥削制服。在满清的文人士绅中是真的不能讲。

为了解释为何人民生活的无比痛苦,文人与士绅阶层就创造出了“人性”的种种说法。

高庞虽然感觉到其中有着难以形容的内在问题,偏偏又觉得太多说法似是而非,根本没办法从中间找出一个完全正确的解释。

正如霍崇用简单的逻辑形式是否正确与命题形式是否正确,就可以构建出一个最基础的逻辑体系一样。

首节上一节109/2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