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第117节

一追一逃,两艘大船组成的荷兰船队以及三艘小船组成的大汉舰队已经行驶出了江户外的海湾。

大汉海军在海湾中几次差点撵上荷兰船队,大伙更加全神贯注,想着能解决对方。

没想到驶出海湾,荷兰船队的航速突然发生了变化。大汉船队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虽然拼命的追击,对方巨大的船只在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小到几乎看不见。

冯玉宽知道这是真的追不上了,就劝道:“回去吧。”

船队司令梅乾刚开始看到打跑了荷兰船队,心里面只想着追上去击沉对方。现在见到对方操船的技术远比大汉船队更强,心中也生出了怯意。

大汉船队调转船头返回江户的海湾。停泊在之前的位置上,一众人讪讪的下了锚。冯玉宽心里面喜忧参半,喜的是这帮小子们总算是得到了教训。忧的是这帮小子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股子自以为是,明显被这打击弄得太消沉。

冯玉宽不得不劝道:“你等以后多走水路,船就开的快些……”

正以年长者身份劝说,负责望的已经喊起来:“有倭国船开过来啦!”

众人连忙过去看,果然见到几艘倭国小船靠了上来。木下一郎此时负责引路,为他的上司乘坐的船只引路。

这位上司在登船前还有些激动,此时也已经破罐破摔的心平气和起来。

之前一些提都不能提的大佬撺掇荷兰船“前来剿匪”,一度被认为是精妙举动。然而荷兰船被大明船只撵的乱跑,这立刻引发了上层的恐慌。

三艘大明小船并不是啥问题,问题在于,如果三艘大明小船在江户外的海湾内大闹起来,那就一定会被将军知道。那时候可就是问题了。

既然如此,倭国上层马上就做了决定,并且立刻执行。既然大明船队是来贸易的,就在这江户把这次贸易搞定。下次让他们前去长崎交易就好。

大明船只每次交易需要时间,在这宝贵的空窗期之内告诫长崎奉行,要他别再瞎搞。

本来已经想着搞不好就得有谁切腹谢罪。没想到眼前的大明船队与传说中的大明海商差不多,他们目的倒是挺简单。就是做生意而已。

看了大明的货物,尽量让心情平静的上司也不觉得动心。大明海商带来的产品中,50%是兔皮内衬,30%竟然是食物。那是一种美味的甜点,价格居然比倭国市面上的大米都便宜。仅仅是这一方面,就让木下的上司动了心。

当天晚上,吉原中又进行了一次会议。一众高层分享着大明商人带来的甜点与果酱,以往是吉原店家提供饮食,反过来的情况并不多。

所有人,不管男女,都对这两类食物赞不绝口。会议商议了很久,第二天,将军正式得知了消息。大明海商再次前来倭国贸易,现在已经抵达江户外。

将军之前是否得知了这个消息,没人敢确定。众人将六类大明运来的商品样品送到将军面前之时,正式见面就结束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会发生什么其实已经可以想象,不过在倭国,这等事情非得由将军下令才行。

第二天,将军没有再提及此事。一位身份地位看似不高的家老下达了命令,在江户建立贸易战点,大明运输的产品中的食品、衣料用毛皮、二日醉、皮革,就必须到江户的港口进行贸易。

倭国各地都要给幕府上供,大汉这边需求的,铜、硫磺、松香、水银,江户都有。双方的价格都非常公道,可是把冯玉宽高兴坏了。

船队交易完,拔锚起航。回到即墨的青岛港,立刻通知临淄那边来运货。此时刚到雍正六年的六月。

在梁山那边,原本暂时停止进攻的部队突然得到了消息,恢复进攻,立刻执行。

这边的负责人杨望富看到来前线视察的是高庞,心里面就有些不待见。却只能尽量客气的请高庞吃饭。饭桌上询问怎么突然下达了新消息,高庞被逗乐了,笑道:“冯玉宽冯先生从倭国回来,带回大量硫磺。这就能打仗了。”

“啊?”杨望富不明白。

高庞只能继续说道:“有充足的硫磺制作火药。不至于打着打着没火药用。”

“火药竟然不够?”杨望富大惑不解。

高庞被杨望富的这种反应弄得很是不解,随即听到杨望富不快的说道:“那些造火药的都干什么去啦!”

本来高庞还想说点啥,此时却也闭口不言。倒不是高庞与大汉政权中制造火药的部门之间有什么特别的交情,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高庞对这种态度完全不能接受。

制造火药的部门不过是一个制造部门,有原材料,他们就能生产。没有原材料,他们就得停工。若山东遍地都是生产的材料,这些生产部门不可能不生产。

这杨望富如此说,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高庞实在是无法理解。

在前线看了一圈,高庞回到了临淄。被警卫员领进办公室,就见霍崇满面笑容的看着文件。高庞连忙凑趣,“都督为何这么高兴?”

“没想到重新建立与倭国的贸易线如此简单。”霍崇说着放下了文件。

高庞只觉得霍崇这人的想法往往太过于天马行动,高深莫测。但是高庞能理解霍崇的喜怒哀乐。

到了基层这么几个月,高庞也开始能理解基层百姓的喜怒哀乐。

现在最理解不了的,倒是那帮霍崇手下的喜怒哀乐。就如杨望富得知了火药生产再不是问题之后,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反倒是莫名的怒了。高庞是搞不明白杨望富到底怎么想的。

高庞没兴趣打小报告,也没有提及杨望富的事情。只是说道:“既然恢复了对倭国的贸易,以后火药产量定然大增。”

“未必。”霍崇摇摇头,“木炭,咱们这里有椰子壳烧制的最好的活性炭。硫磺有了,剩下就是硝石。沤硝需要大量的尿液,这个只能靠进一步加强管理。在城市中多修公厕。”

高庞被逗乐了。与霍崇交流就是这么简单。目的、解决办法、解决要点。都讲述的十分清楚。若是霍崇怒了,高庞反倒更明白霍崇的想法。于是高庞问道:“都督接下来要我做什么?”

“你在南边认识的人多,我想让你往南边联络,看看南边的心思。”

只是一句话,高庞就明白了霍崇的想法,“是写信,还是派人?”

“你现在并不为满清所知,有没有胆量亲自回去看看。”

“可否让我先看完秋收?”高庞提出了请求。

“好。”

霍崇所部重新在梁山发动进攻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京城,弘昼只能催促老十三,是不是先把岳钟琪派到南边去。老十三听到这个要求并没有立刻回答。

看着老十三的神色,弘昼低声问道:“十三叔,是不是有人说用汉人打旗人,是大逆不道?”

老十三脸上露出了欣赏的神色,“皇上,你真是天资聪慧。”

“十三叔。若是有什么要我做,请十三叔直接讲。”

老十三正想说话,却咳嗽起来。弘昼连忙命太监给老十三捶背,这一咳嗽就是好一阵子,咳得都有些撕心裂肺,仿佛要把自己从里头给咳出来。

气得弘昼对太监大骂,“没用的东西,捶背都不会了么!”

老十三缓过劲来,对弘昼摆摆手,弘昼大步从座位上走下来,一脚踹飞了还不知道赶紧避开的太监,亲自给老十三捶背,同时说道:“十三叔,你可不能倒下,你若是倒了,我还能靠谁。”

听侄子说得如此诚恳,老十三叹道:“皇上,咳咳……那些人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皇上一定得有自己的主见。咳咳……那些话,若是在康熙朝说,就未必没道理。在你皇阿玛那时候说,就是胡说八道。咳咳……”

“十三叔,为何这么讲?”弘昼很是不理解。

老十三对自己的侄子,当然要说大实话。在康熙朝,满人虽然是皇帝的奴才,却是比汉人更高贵的存在。所以旗人可以去杀汉人,却不能有汉人杀旗人的事情。若是有了,那就是尊卑不分,翻了天啦!

在雍正朝,皇帝努力大权在握。旗人身份比汉人高贵,这不等于旗人就可以因此不能干。雍正肯定是心向旗人,可雍正在意的是谁能听话又能干。这种能力划分是雍正第一考虑对象。

说到这里,老十三又咳嗽起来。此时那帮太监们已经去请了御医,弘昼赶紧把御医叫来,老十三抓住弘昼的手腕,“皇上,让臣再说几句。”

弘昼只能让御医先停在远处,低头听着老十三说什么。

“皇上,臣觉得先帝的做法才是对的。若是不能干,又再多人也没用。那霍崇能在先帝手里逃出性命,是个极聪明的人。对付这样的人,非得能干的。”

弘昼也低声说道:“十三叔,现在太多人不想动八叔。难道得我等和霍崇拼个你死我活,却让八叔看笑话么?”

“臣想过,若是不行。就用团练。”老十三低声答道。

第二百三十三章 满汉的南北夹击(七)

清军从梁山撤退的速度超出霍崇想象。战报上,杨望富写的已经很抒情了。抒情到霍崇在安排年度秋收计划的时候,专门把钱清叫来,把这东西给钱清看。

钱清看完,只是问了一句,“先生,要不要俺去揍他?”

霍崇被逗乐了。自己的大徒弟绝不是开玩笑,只要霍崇答应下来,钱清就会跑去梁山,把她的表兄弟痛打一顿。

“清儿,这是两码事。望富这么干,是想让我高看他。孩子们都这样啊。你不也是想让我高兴么。”

“我和他不一样。他是做不到,我只管能做到多少。”钱清立刻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哈哈。”霍崇被自己徒弟逗乐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霍崇感受到了老父亲才能感受到的欢乐。

不过霍崇没敢让自己沉浸其中,“清儿,杀雍正之前,你知道我怎么判断的。”

钱清立刻应道:“嗯。先生觉得满清一阵慌乱之后,会急急忙忙的派兵攻打咱们。咱们趁着他们慌乱之际,几次会战,就打的满清起码损失十几万人。先生,都是那老八胡作非为,让满清没有犯傻。”

“这事不能怪老八。我小看他了。本来我以为老八会在京城夺权,没想到,没想到。不过这结果其实更好,今年秋收之后,只要咱们能组建五万人的野战军,满清来二十万人,也是来送死。今年秋收之后,我们就要沿着运河南下。就如当年秦国一样,远交近攻。得尺有尺,得寸有寸。”

“这……不就是高庞所说的那些?”钱清神色看着就相当于微妙。

“聪明人就是这样。”霍崇故意试探道。

钱清嘴唇不自觉的抿着嘴唇,脸上神色相当有意思。

“清儿,你有地方比高庞聪明得多。聪明人分两种,一种是能聪明到自己身上,一种是聪明不到自己身上。这高庞能不能聪明到自己身上,我还不能确定。”

“先生,你教给他那么多。都不教给我。”钱清突然就和霍崇撒起娇来。

“给你讲过,你当时听了二十分钟,就说,继续听课和挨打,你宁肯……”

“啊~~~~”钱清一声大叫,打断了霍崇对过去描述。

霍崇还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这么为难,只能哈哈笑几声,不再刺激钱清了。

笑闹片刻,霍崇收起玩笑的心情,“清儿,未来咱们要坐天下。望富这么做,对咱们的事业有害,对他成长也有害。若是你见到他,不要训他,要教育他。我是想,以后每个人不能比我差!他干过的事情,我也干过。我干的可比他溜。我不干了,是因为我觉得这对谁都没啥好处。你要是训他,那就把这段话先讲给他听。”

这边霍崇开始内部教育,那边满清朝廷里头开始了攻讦。河南巡抚田文镜本就是众矢之的,此时守梁山的清军里头,起码有三成都是南阳镇的人马。

眼见打不过大汉军队,这帮清军果断的撤退。满清朝廷里头立刻开始对田文镜的新一轮猛攻。李绂虽然没死,却是罪人。弘昼上台之后,李绂与谢济世在内的一众没有特别恶性,只是因为弹劾了田文镜,就被雍正下狱的官员们再次起复。

李绂毫不犹豫的再次对田文镜实施了弹劾,弹劾理由很简单,“当次之时,田文镜不去安抚军心,以令其再战。反倒将罪责推到官军,令军心浮动。若是官军哗变,全是田文镜之责……”

弘昼虽然理论上没有亲政,老十三其实已经开始全面培训。希望让弘昼尽快能担当起重任。弘昼看完了李绂的奏折,眉头已经皱起。然而老十三已经因为身体不行,实在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去打搅,不得以,弘昼就请教了老十四。

老十四看完李绂的折子,一脸不高兴的想了想,“不如就让李绂做河南巡抚。”

“为何?”弘昼觉得这不是自己的感觉。

“回禀皇上,既然李绂觉得田文镜不行,想来他大概就能应对这局面。让李绂做河南巡抚,那些攻讦田文镜的官员也能消停些。”

弘昼忍不住说道:“十四叔,此时不该是找能应对局面之人么?”

老十四苦笑一下,“皇上,若是年羹尧还在,臣觉得就有能应对局面之人。此时臣以为,鄂尔泰或许能当重任。不过鄂尔泰却是公认能用在北边的人。再说,若是鄂尔泰不幸败了,朝廷再让鄂尔泰去对付霍崇,他再败了,朝廷怎么办?”

这些日子以来,弘昼听过不少人都说年羹尧能对付霍崇,早就听的心中恼怒。此时实在是忍不住,就说道:“十四叔,很多人这么讲,是不是想说先帝用人不慎么!”

老十四楞住了,第一时间,他觉得弘昼竟然有点雍正的意思,不光要杀人,还要诛心呢!

可再想想,老十四也有些迟疑。他发觉自己内心真的在嘲讽雍正。大用年羹尧是雍正的错,毫不留情的杀了年羹尧还是雍正的错。

弘昼理解到了这点,不生气才怪。

“皇上,臣……有错。”老十四叹道。

弘昼果断答道:“十四叔能这么说,就是咱们满人的好汉。朕不以为十四叔这么想有什么奇怪。”

老十四听弘昼这么讲,觉得心里挺舒坦,多年来淤积的闷气也消散一点。

就听弘昼继续说道:“只是当下要对付的是霍崇,总得拿出个办法。霍崇乃是坐寇,最怕的是给坐寇时日,任由其扩张。李绂参田文镜,朕以为只有一事说的或许有理。就是田文镜只是斥责惩处官军,如此做,只会让官军更是离心离德。朝廷要的不是这些,朝廷要的是能打胜仗的人马。”

既然弘昼说的都是正经,老十四就把自己最近所想的一个思路拿了出来,“霍崇如此善战,乃是他甲坚炮利。这些都得朝廷赶紧铸造火炮。最近一年,朝廷已经督造了几千火炮,不少已经基本造成,此时当与霍崇一战。只是这战还得有个先后次序。”

“十四叔肯帅兵北上?”弘昼直接问了核心问题。

老十四听到这里,嘿然不语。他心里头对老八十分不满,在老八逃出京城之后好些天,老十四都觉得是老十三害死了老八。

等消息传来,老十四才知道自己竟然被老八给耍了。这份恼怒让之前对老八的所有好意全部化作乌有。

但是让老十四率军去杀老八,老十四还是没办法接受。

第二百三十四章 变天了(一)

高老爷家大门紧闭。除了高老爷家之外,这一代家家户户都没有关门,越是穷人家反倒忙活些。

董阳家就是穷人的典型。场院的篱笆稀疏的能让一头猪随意进出。由于他家没有猪,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低矮的土坯墙斑驳破旧,房上的茅草十分稀薄。瓦片更不到一半。

在这样的局面下,董阳不仅建议家里人盖新瓦房,还开始着手准备,令村里都十分讶异。

首节上一节117/2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