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第140节

“要这么说,我也不能接受。”钱清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霍崇答道:“我担心的就是这个。至少你不会觉得我是看不起你。”

钱清继续表达着自己的反对,“先生,我大概知道你的心思。可当下大家伙都知道自己能当,却定然不会让先生满意。这种时候难道不该是先生给足大家面子么。只要不让大伙丢了面子,大家伙以后调动了,也不会真的生气。”

霍崇当时就觉得有所感悟,“你这么讲,可是很对。”

钱清立刻高兴起来,“当然。我对先生从来都说真心话。”

有贴心的弟子提供的建议,霍崇也觉得很高兴。与钱清聊了一阵,霍崇已经有了思路。很快,大汉政权召开了秋收之后的会议。

霍崇直接在黑板上贴上了准备好的工作责任,与会的上百名当下的核心成员们也都拿到了同样的印刷文件。

先不讲任命官位的事情,霍崇各个县,各个州,各个府要承担的工作详细讲述给众人听。刚讲到不足三分之一,已经有人开始忍不住打起了哈欠。而另外一些明显有意争取职务的人员脸上都有些畏难的神色。

果然得给大家面子,见到众人的表现,霍崇心中镇定下来。之前有些钻牛角尖,只想着如何进行人事调动。如果从尊重大伙的角度来看,让众人明白职责所在,自然就能让一部分认清事实了。

先停下讲述,霍崇问道:“大伙知道咱们必须把山东的职务承担起来么?”

大伙纷纷点头,“咱们都是吃苦的人,知道被那些狗官和士绅欺负是什么滋味。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以前山里有恶龙,每年吃人。终于,众人合力为一位英雄准备盔甲,打造兵器。由英雄去杀了恶龙……”

霍崇讲述起勇者杀了恶龙,最后自己却因为过着恶龙的生活,最后自己变恶龙的故事。

讲完之后,这帮平日里就很喜欢听故事的家伙们都沉默下来。看得出,这个故事给他们不小冲击。

便是知道大伙其实不爱听这样的寓言,霍崇还是得讲清楚,“俺知道,很多人恨地主和士绅,是因为吃过他们的苦头。但是这不等于大伙就不羡慕地主坐拥大量土地,靠着土地剥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咱们革命,不是让咱们自己对地主取而代之,而是要打破这个循环,让大家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道理人人都听过,现在俺再问一次,大伙到了现在,可否还愿意跟着这个道理走?”

雷虎眼见钱清要先呼应霍崇,抢在前头喊道:“都督,俺愿意跟着道理走。让人人都过好日子。”

钱清瞪了雷虎一眼,跟着喊道:“先生,俺一辈子都追随先生。先生指到哪里,俺就打到哪里!”

然而立刻表示追随的人远没有之前打仗时候那种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时候多,立刻表示坚决支持霍崇的竟然只有三人之一多些。经过思考之后,表示完全服从霍崇的也不过三分之二。

还有三分之一竟然迟疑着不吭声,可见他们是有自己想法的。

胡悦已经对旁边的人喊道:“王维昌,你现在就不听都督的话了么?”

王维昌一惊,立刻喊道:“胡说,你胡说什么!”

“我胡说什么?都督已经下令,你为何不听!”胡悦喝道。

霍崇立刻打断了胡悦的质问,虽然心里面更认同胡悦的忠诚。不过霍崇还是希望能够让会议遵从集体会议的模式。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霍崇既然不准备搞满清那套,就必须让大伙有个发言的保障。否则就成了满清朝廷那种上头皇帝一声令下,下面各种口头上叫好,实际上按照自己的私利各种折腾。

王维昌见霍崇出来主持局面,当即说道:“都督,俺是你的人。当然跟你走。只是俺一回家,村里人就说,俺都是个营长了,没挣到钱,也没分到地。很多人都说俺是不是瞎吹的,其实俺没有当上营长。如果俺当上了营长,总是得不一样吧。”

霍崇心中大大不快,虽然也知道这帮部下们追求个人利益,却没想到这么早就有人开始出现如此淳朴的要求。王维昌还真是个典型。

可王维昌的要求并不算错,在这个时代,在任何时代,如果好人没有收益,好人没有好报,那谁还肯出来当好人。

正想着怎么收拾王维昌,却见钱清已经有发言的意思。霍崇心念一动,想起了钱清之前说过“要给足大伙面子”的话。刚听到的时候,霍崇只是觉得这关于大伙对于职务的追求,现在看,还未必如此。

“钱司令,你是不是想说点啥?”霍崇点将了。

钱清立刻起身说道:“先生,这些兄弟们的确错了,当下咱们还不能松劲。山东虽然不小,和满清相比不过是一省之地。都督说过,咱们得杀了三百万敌人,才能打下天下。到现在满打满算,咱们就算是杀了三十万吧。才十分之一。只是咱们毕竟拿下了山东,总得让兄弟们的功劳被人知道。人活名,树活影。就算是没有东西,总得先有个名声。现在不少兄弟,觉得自己在乡里都没能活出个名来。”

听钱清这么讲,那些没有立刻表示支持霍崇的人员立刻表示赞同,王维昌大声说道:“都督,俺最气的不是落到了啥,只是不想被那些人看不起。”

霍崇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讲。如果自己手下所图的“面子”就是这个,那霍崇只怕还真的给不起呢。

如果只是图点土地,只能说这帮家伙期待过上地主的生活。然而这帮人图的是名声,那就是追求地方上话事豪强的地位。地方豪强就是地头蛇。这样的要求已经甚至远超地主们的地位了。

该怎么应对这帮人的要求呢?霍崇心中盘算起来。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丰厚的收获(二)

在长信道长面前坐下,霍崇说道:“我有些事情弄不明白。”

“你上次请我喝的花草茶不孬。”长信道长驴头不对马嘴的提出了他的看法。

霍崇一愣,怎么长信道长这次提出如此直白的要求了呢。稍稍混乱几瞬,霍崇思路一阵跳跃,登时觉得拓展开来。

让警卫员回去取来两份过去的花草茶与最新的花草茶,霍崇再整理自己的思路。

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回报的,霍崇看似没啥要求,只是因为他所期待的成果已经超出了他部下所有人的需要。创立一个国家。

也就是说,霍崇的追随者们所期待的回报来自国家产生的利益。霍崇所期待的回报则是产生这些利益的国家。或许这就是霍崇看不惯一些事情的原因吧。

有了这个思路,霍崇只觉得很疲惫。也不再多想,直接坐着发呆。没想到长信道长主动问道:“你上次拿来的望远镜,能做的更大么?”

霍崇本想说这个得看技术,突然思路跳脱,打趣的笑道:“道长,你若是学了天体物理学,对于世界的看法就会不同了。硬生生改变你的认知体系,只会让现在的体系崩塌。”

“是俺徒弟对这个感兴趣。”

“哦。”霍崇觉得这回答就正常了。随即听道长继续说道:“俺上次试过把你的天体物理学融合到俺当下的认知里,的确发现了崩塌。俺已经想出了所以然。要不要听听。”

霍崇揉了揉鼻梁,从震惊中缓过劲来后只觉得来了兴致,赶紧请教。

长信道长的描述并不玄妙,他告诉霍崇,新的观测工具只是显现出更多现实。就如某人被杀,或者很多人就被杀。就说冥冥之中有天意。

假如真的存在天意,天意之上又有什么呢?或者说,天意又是基于什么道而存在的呢?

将观测手段的提升纳入到认知体系之后,长信道长重新整理思路之后,获得了内心的再次圆融。

“妙啊!”霍崇大赞。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霍先生就是太渴望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若世间已经被一切充满,那就寸步难行。”

霍崇觉得这话真是太好了,然而和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却有种奇妙的隔阂。索性把自己关心的事情讲给长信道长,道长没回答,让道童把一名穿着道袍的青年叫进来。向霍崇介绍道:“这是俺的师侄,明玉。是他想学着造更好的望远镜。”

明玉立刻行礼,“无量天尊,贫道见过霍先生。”

霍崇打量了明玉道长一下,他长相没啥格外过人之处,只是双目明亮的令人喜欢。如果这样的一双眼睛,或许真的能造出不得了的望远镜吧。

“明玉道长,现在俺们的力气都花在造普通的望远镜上,那种望远镜用来装备让部队。若是明玉道长想造出更好的望远镜,就得自己学了制造技术,自行制造。不知道长觉得可以么?”

“中!”明玉道长爽快的答应下来,倒是让霍崇有些讶异。

说到这里,警卫已经取来花草茶。霍崇也没有说啥,把两包都给长信道长留下,就起身告辞。

长信道长送到门口,分别前开口说道:“霍先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既然乡下已经容不下那些人,何不让他们进城。在霍先生身边,空间大得很。”

霍崇稍稍一愣,已经明白了道长给的建议。谢过之后就赶回了衙门。

道长给的方案是真的好,然而霍崇并没有激动。高人未必能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高人本来研究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并非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

霍崇只觉得心情安定,立刻召开了高层会议。听完霍崇要开始建设城市的说法,包括钱清在内的众人都跟听天书一样。只有高庞尽力尝试理解发生了什么,“都督是想建城?”

见到又是高庞提出像样的问题,霍崇是真的有些失望。如果可以的话,霍崇是真期待自己的其他部下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

此时却不是启发的时候,霍崇直接讲述起结果,“不是建城,而是建设城市。城市是一种生活,而不是找个安身之处……”

霍崇没有费事,只是简单的讲述完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与农村的分别,随后告诉众人,“今年开始准备,最晚明年就要开始动工。”

看了看困惑的众人,霍崇选择了众人能理解的话题,“以后大伙都要把家迁移到城市来住,既然我已经把城市描绘的这么好,若是自己人都不来住,岂不是在诓骗大伙么。”

听到这话,一众高层总算是建起了直觉的感受,会场里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高庞并没有很轻松,他当然知道城市可以居住,可以生活。然而这种生活绝非是霍崇描述的“城市是一种生活”。

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既然霍崇都这么讲了,高庞倒是颇为期待。

一时间,高庞想起了江南的城市,想起了自己曾经前往参加科举的京城。那都是巨大的城市,人口众多,生活其实并不容易。如果不是老师在那些城市,高庞并不觉得城市生活有什么好的。

高庞回想起老师,他的老师却不想回想起高庞。然而坤隆元年八月,江南的桂花已经开始了,香气萦绕在陈铭泰的宅子里,一众前来拜访的家伙们都有子弟前去参加京城的科举。

与去年主要招收满人进士的恩科不同,今年是正经科举,各路人等都期待自己的子弟能够考上进士,光宗耀祖。

看陈铭泰不说话,大伙忍不住,有人说出了大伙期待的问题,“陈公,不知此次会考什么题目,陈公又中意哪一位学生?”

陈铭泰还是不吭声,这货明显是关心则乱。若是陈铭泰知道要考什么题目,那就是科举舞弊,要杀头的。至于哪一位学生有希望,陈铭泰更没兴趣评价。

高庞这厮已经是陈铭泰的一块心病,然而比较起来,这一批学生的文章还不如高庞呢。

虽然试图建立起一个孔孟之道的秩序,本身就属于造反的范畴。然而这个巨大到几乎可以说是造反的错误乃是一个极高境界的错误。

高庞只是错在他身为一个考生,却想让主持科举的朝廷按照高庞的理念去营运,甚至希望朝廷能够听高庞的。如此傲慢的心境没有不出事的。一旦出事,就是抄家灭门,株连亲友。

除此之外,无论是学识还是思路,高庞的确远超普通读书人。至少高庞通过奇遇,已经能将其心思完全掩盖,能够采用科举者要求的思路去应对科举。

见陈铭泰还是不吭声,众人真的憋不住,只能更直白的问:“陈公,难道这次去应试的就没能如陈公法眼的么?”

陈铭泰没办法,只能应付道:“诸位,能考上进士,看学问,也看命。出题就是命,科举到现在几百年,能考的东西都已经被读烂了,只能各种别出心裁来出题。稍微正规些,就会被视为故意跑题。这得看考官,咱们瞎猜也没用。”

“陈公,高世兄英年早逝,可他是怎么能考得上状元呢?”

“不是他考上状元!是他被点了状元!”陈铭泰不快的解释道。说完,陈铭泰心中更怒,如果把高庞这厮归于可恶的行列,眼前这帮家伙们就得归于可耻的范畴。

连最基本的科举都不管不顾,只是想着如何考上。这样的家伙们便是考上了也不可能真的有什么成就。

众人看到陈铭泰生气,却不知道陈铭泰为什么生气。只能换了个话题,“陈公,若是山东霍崇能消停就好了。”

说这话的那位或许是没话找话,听到这话的可被吓到,赶紧让这厮闭嘴。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话其实没错。如果京城里头的皇帝都被杀了,那么京城里的其他人又有哪一个是安全的呢。

更何况现在京城的消息已经再清楚不过,遭殃的并非只有雍正一个人。霍崇不仅杀进京城后火烧圆明园,屠尽了圆明园内的人等。他的部下在京城大杀特杀,棋盘街上的六部官员遭到了惨烈的杀戮。

有个传说,是霍崇的人将户部与吏部的官员都赶紧两部的库房,随即放起火来。几百位官员连同两部的库房同时付之一炬,化作焦炭。

如果霍崇再来这么一次,天知道那些参加科举的举子们会不会遭到屠戮。

陈铭泰本就不想和这帮货们瞎扯淡,立刻宣布散了。

然而所谓怕什么,来什么。霍崇并没有想让满清舒舒服服举行科举的打算。

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考试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闱指考场)。其正副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

乡试有正式的考场,叫做贡院。贡院内建有一排排的号房,为考生住宿,答题之所。乡试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所以又称“桂榜”。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乡试中举称乙榜。考中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考试,就是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的二三月,故此会试又称“礼闱”,“春闱”。

此时进行的正好就是乡试。除了乡试之外,那些已经决定考进士的举子们已经前往京城,在各处的旅馆或者民宿住着。

由于京城也是乡试的重要所在,霍崇这边就询问哪一位愿意对京城发动佯攻。

胡悦一听,立刻站起身,“都督,俺想去。”

“你是想当师长吧?”被胡悦怼过的王维昌低声嘲讽道。

胡悦并没有反驳,反倒大声对王维昌说道:“没错,俺就是想当师长。都督,让俺令三个团佯攻,一定能把满清吓死。”

三个团就是一个师的编制,见胡悦这么大大咧咧的顺杆爬,众人哄堂大笑。

霍崇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却也没说话。其他的团长和营长竟然没人吭声,让霍崇有些意外。胡悦也注意到这点,继续请命道:“都督,都没别人想去,让俺去吧。”

参谋长雷虎忍不住开口了,“都督,胡悦别一路打进京城去了。”

霍崇被逗乐了。不过以胡悦的性子,保不准他还真敢呢。汉军一个营500人,上次杀进京城还不到三个营的兵力。胡悦统领三个团,九个营。若是说胡悦只会把自己的人马用于小规模的胜利,说出来也没人信。

“都督,让俺去吧。”胡悦继续请求。

霍崇看其他人都不吭声,也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当下军中都希望能够歼灭在济宁的满清重兵集团,而且大家都知道满清的漕运靠运河。秋收前的济宁之战没有出现战果,也没造成太多影响。

但是现在可就不一样了。秋收之后,满清的漕运全靠运河,这时候切断运河,会让满清这边日子非常难过。再有一支人马向京城进发,满清可是得吓死呢。

还在迟疑间,钱清终于开口了,“先生,除了打仗,难道你还有别的想法么?”

不愧是钱清,已经明白了霍崇的贪婪。霍崇笑道:“想法当然有,还很有意思。一旦打起仗来,影响会非常大。我可是秉持着吃干抹净的心思……”

坤隆元年8月15,京城得到了消息,一支汉军突然越过大清河,开始向北方进发。看他们的行动方向,明显是直奔京城这边。

得到如此消息,京城立刻震动起来。雍正被杀之后,京城已经调集重兵,北直隶等地的清军本就在拱卫京城的位置,此时全部调动起来,向京城进发。

京城也是各门落锁,军队严加防守。便是没有受到攻击,光是看这紧张的局面,参加乡试的秀才们很快就知道事情不对。而消息更是在京城疯狂传播,把这帮参加乡试的秀才吓的不轻。京城更是家家闭户,人人自危。

首节上一节140/2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