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第209节

又是一番讨论,礼部成员中起码有三成已经恍然大悟了些东西。剩下的七成,也陷入了某种恍惚。虽然疼痛对于军人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然而军人们并没有去真正的思考过疼痛本身是怎么回事。

毕竟么,对于习以为常的事情,大家就习以为常了。

于浅把这个课程分了三天。第一天已经完成,第二天与第三天,于浅把所学都拿了出来,好说歹说,总算是让众人明白了疼痛只是一种反馈,使得身体能够得到信息,得到提醒。最终完成了经验积累,下次遇到同样的局面,肉体记忆就会使得大伙不再重来一遍。

相对的,所谓错误也是如此。只要礼部并不把大伙的错误当做伤害大伙的工具,而是根据所谓的错误来理解大伙对事情的看法,那么提出了所谓的错误看法又能如何?

再说,人的本能就是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提议。正常人努力提出正确的提议,尚且觉得力不能及。大家想通过了解霍崇的判断,进而提出正确的提案,不就是基于正常的人类反应么?

兜了这么一大圈,竟然只是解释了一件只要于浅一个命令就能解决的问题。

有些人觉得这做法太浪费时间,有些人觉得真真正正学到了东西。不管是哪一方,最终都决定老老实实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应对礼部章程。

看到这帮人总算是消停下来,于浅当即回去睡了一觉。

只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于浅就觉得虽然高兴,却疲惫到仿佛自己所有都被掏空。

想着自己的老师和大师姐那种信手拈来的从容,于浅睡着前着实羡慕了好一阵。

其他各个支部有些能如于浅这般,有些则是做不到。从他们的表现中,霍崇能够感受到这帮人有没如同礼部章程里面要众人对礼部“说实话,办实事”。

日子已经进入了四月,天也热了。霍崇看各个支部都明白了礼部会议的决定,就下令各个支部都选出自己的支部代表,参加礼部更高级别会议。

各个支部选举结果出来了。钱清看的直皱眉,看到最后忍不住问霍崇,“先生,这都选出了什么妖魔鬼怪啊!不少人都没听说过。”

“选举么,就这样。”霍崇安慰道。虽然嘴上安慰着钱清,实际上霍崇心里面也很是嘀咕。虽然霍崇并无操纵选举的打算,却也是希望能够看到派出的那帮人能够被选上来。

不成想,这选出来的人中,倒是有一半根本没听说过。或者是名字好像听说过,却不敢简单的和那些听说过的家伙对上。

然而选举本就是这么一回事。霍崇对此倒是很清楚。他甚至努力让自己宽慰些。当年TG搞选举,不也是选出来很多非常那个的人。那些人执行的政策,也的确让革命事业遭到了沉重打击。

等选举稳定下来,也是太祖当选为领导核心,执掌了权柄之后的事情。

霍崇拼命的自己告诉自己,或许这些不知名的礼部成员里面,就是有许多可取的人才呢?

到了五月,礼部第一次总支部会议在许州召开。包括于浅在内的五十七名礼部代表到了霍崇面前。

霍崇命道:“诸位同志是先学习几天,还是抓紧时间把吏部尚书选出来。”

当即就有人问道:“陛下何不兼任吏部尚书。”

“我以为自己当然可以兼任。然而之后呢?”霍崇问。

“以后是什么?”

“等我死了,礼部尚书又该如何。若是皇帝能力不足,兼任礼部尚书,岂不是将礼部毁了。所以皇帝不能兼任。”

听霍崇这么说,众人只是觉得霍崇说得对。至于对在哪里,大伙也不在意。

最后按照霍崇所说,礼部尚书由选举选出来。霍崇则命这五十七名礼部选出来的代表各自提出对于礼部发展的看法。

毕竟么,作为礼部尚书,职务之一就是要将礼部搞的更好。尤其是让礼部能够有效发展,让礼部成员进入礼部之后能够获得个人的更多解放。

不少礼部成员的目的只是为了开会,前来近距离亲近一下皇帝霍崇。他们既不认为自己能当上礼部尚书,也不没心思争夺礼部尚书的地位。

剩下来有意愿参选礼部尚书的不剩下几人。譬如罗义仁,譬如龚宇。

于浅并无参选的意向,然而钱清却找到了于浅,“你何不去参选?”

“有大师姐在,哪里轮到我?”于浅赶紧答道。

“我啊,不参选。”钱清叹道。然而说完之后,脸颊上却突然飞上一抹红霞。让钱清看上去容光焕发。可于浅觉得这样的大师姐却不是那个习惯的大师姐了,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隔阂感。

以前大师姐钱清虽然严厉,却是把大伙的事情放到心头。此时的钱清给于浅的感觉就是,钱清心中所想的和大家无关。

既然大师姐下令,于浅也没有拒绝。既然大师姐都说话了,于浅觉得轮不到自己拒绝。就与其他几名选举人一起做起了准备。

选举流程是霍崇定下的,于浅按部就班的执行。这边罗义仁与龚宇先做了竞选宣布。

龚宇是中规中矩,讲述的都是霍崇对礼部曾经讲过的期待。

罗义仁更直率,从礼部当下任务入手,所讲的是如何从制度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礼部人人先从鬼变成人的机制。

其他年长者们口灿莲花般的讲述让于浅格外羡慕。至于和这些人之间的差距,于浅倒是非常明白,这些人自幼读书,可比自己强多了。自己幼年时代没读过书,直到被老师霍崇买下之后才开始读书认字。

正回想着过去,就轮到了于浅。于浅上台之后看了看台下,便是只有五十几人,于浅也感觉到大家注意力非常不集中。

在军中的时候,于浅见过不少这样的局面。就按照自己的习惯开始讲起来,“请问大伙知道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什么?大伙可否都知道?”

只是这么一个问题,就让不少人都惊讶起来。于浅本以为大伙都知道的,可看不少人的模样,竟然是不知道。

于浅不得以,就翻了翻自己的笔记本,找出了那条,“今年二月初二,由礼部引发的第00205号文件,上面专门讲述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如果大伙学习过……学习过就知道了。”

之所以顿了一下,是因为于浅有些讶异的发现,不少人是真的不知道。可不知道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就来参加选举。这个也有点搞笑。

实在是忍不住,于浅就把这部分内容稍微讲述给大家听。

在礼部之中,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礼部成员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

什么人有选举权,什么人没有选举权,由礼部规章规定。基本上凡年满18周岁的礼部成员,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

但不满18周岁的礼部成员只有选举权,而没有被选举权。

法律意义上的被选举权,是指人民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政权机关组成人员的权利。它也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均有被选举权。对于礼部,就不是国法,而是礼部规定。只要具备了礼部三个三个基本条件,并履行了相应的礼部手续,就可以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说到这里,于浅突然发现事情不对头。这么这就和国家挂钩了。最初的时候于浅只是死记硬背,并且做了笔记。此时再读起来,才发现里面的含义可远比最初学习时候的要深刻许多。内在信息含量也着实有些吓人了。

譬如,在笔记本上很是敷衍的记录着内容。

凡具有华夏朝国籍的人都是华夏朝公民。华夏朝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华夏朝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看的于浅真心害怕。可此时不是去仔细研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内容。于浅捡了自己能做的将。

如果于浅当选的话,他要做的就是强化学习。先帮助众人将自己改学习的内容先给学了。

譬如,于浅就举了自己与部队统治讨论疼痛是否正确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不少同志的看法就变了。

以前那些同志都吆喝着“忍住疼”,“压住疼痛”,“不要去想疼痛”。现在起码有一些同志开始能正确对待疼痛。从科学的角度将疼痛视为身体的反馈,并且根据反馈调整训练在内的许多军事技战术。甚至有人讨论起战场心理内容。

虽然于浅觉得这些研究是很初级的,甚至会在初期提出各种瞎扯淡的看法,以及瞎扯淡的结论。然而于浅认为这个方向没错。

所以于浅认为他要是当了礼部尚书,最重要的是要组织更有效的学习,使得大伙能够尽快成为更专业的人士,获得更强的能力与认知水平。

和于浅想的不同,同志们的掌声非常热烈,并不亚于前面几位。等讲述完毕,之后就是提问环节。

于浅很快就发现,在罗义仁的回答里,罗义仁已经巧妙的加上了逻辑学培训的内容。之前罗义仁可是强调要将社会制度对农民的系统剥削放在最前面,现在他就开始谈及如何通过逻辑学的工具,让更多人明白这里面的内在关系。

于浅倒是不在意自己所做的东西被人借用。因为于浅也没想过自己有可能被选上。

第三百六十四章 礼部尚书(二十二)

韦伯虽然板着脸,却还是没办法掩盖住韦伯身为财政部尚书带来的欢乐。虽然龚宇对自己竞选礼部尚书的结果非常在意,还是不得不来参加韦伯摆下的酒席。看着韦伯的欢乐,看着已经身为江苏巡抚的孔不更,还有正在准备成为湖南布政使的曾静。龚宇一时间心灰意冷,着实没想到自己竟然混得还不如这几个人。

此时韦伯却端起酒杯来,“此次我被任命尚书,全是陛下抬爱。自此,我要考虑的只剩下何时卸任而已。就为这必然的卸任,喝一杯。”

“说得好!干杯!”孔不更大赞,随即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曾静一脸的疑惑,他先把酒喝了,这才问道:“两位兄弟,何必说这样的丧气话。”

龚宇已经把酒喝下,叹道:“曾兄,这不是丧气话。难道韦兄弟还当一辈子财政部的尚书不成?既然上位,定然会下来。韦兄弟看的如此透彻,乃是他的聪明!”

曾静眨巴了几下眼睛,却不再多说什么。很明显,韦伯的看法已经超出了曾静的认知范围,着实无法评价。

韦伯又倒了杯了酒,“龚兄,你那边如何了。我等可都很在意。三个人里面,你觉得谁能当选。”

龚宇有些怄气,不快的答道:“最后选出的人还得由陛下定夺。这又不是等额选举,我怎么知道谁能当选!”

“等额选举是怎么回事?龚兄何不给我说说。”曾静有些不解的问。他只是知道礼部正在选举礼部尚书,但是具体怎么做的,曾静却还是不知道。

龚宇不想搭理曾静。孔不更明显不想冷场,就把选举里面的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这样的新名词讲给曾静听。

所谓等额选举,指候选人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如果以当下礼部选举为例,等额选举就是只有一个礼部尚书的位置,而被选举人只有龚宇一个人。

曾静听到这么说,有些讶异,“如此的话,岂不是就能选上了么!”

孔不更摇摇头,“曾兄,等额选举要投票人中的赞成票过半。未过半数就要重选,不过大家都要脸的人,怎么会真的重选。这等额选举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尤其是能给大家一个交代。”

曾静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就问起差额选举来。

差额选举更简单,几个候选人争夺一个职位。谁得票高,谁就能拿到这个职位。若是头两名得票相同,那就重新就这两个人来一次。

曾静这次听得明明白白,不禁叹道:“这个岂不是很容易么?”

听曾静说的轻巧,孔不更与韦伯对视一眼,忍不住嘿嘿笑出声。龚宇当然知道曾静的能耐,倒也不在意曾静的看法。不过心中既然有了嘲讽之意,停了片刻,龚宇忍不住嘿嘿笑了几声。

曾静也是要脸面的,这反应种嘲讽的味道太重,曾静也变了脸色。

然而龚宇却有些一发不可收拾。笑了几声,却大笑起来。三人本来都有些不快,可看龚宇这反应,也知道龚宇是有些灰心。不禁好言相劝。

龚宇发泄一番,这才平静了不少。他结果酒,一饮而尽。这才叹道:“我自视甚高,最初看不上陛下。若是当时我能与三位一起前来,这次礼部尚书应当能拿下。”

三人都比龚宇早来了快一年,当然认同龚宇的看法。于是都有一言不发。

龚宇继续说道:“若是我见到陛下之后,并没有这般傲慢,以为陛下定然会采取我等早就商议好的谋略。而是好好跟着陛下做事,此次也不会如此艰难。那罗义仁拼着全家土地被抄,也投奔陛下,尽力服务。这也要混个与国同休的出身。我虽然没有小看罗义仁,却觉得陛下的部下都是山东平民出身,成不了气候。此时却见到于浅这么一个小孩子,就明白如何学习。连我听了都觉得很对。唉……谦受益,满招损。此言不虚。”

韦伯给龚宇倒上酒,这才劝道:“既然有三人,龚兄还有机会。于浅虽然说得诚恳,却还是太小孩子气。再说,最后谁当选,自然是陛下决定。龚兄何必气馁。”

孔不更也跟着劝道:“韦伯尚且明白当上尚书,面对的就只剩下从尚书的位置上下来。龚兄又何必烦恼。更何况龚兄所说的那些本就是正理,打天下,非得对满清贵人用些手段。陛下当下是没心思弄这些,等礼部的事情决定,龚兄当然有施展的空间。”

龚宇心中也着实郁闷。可此时郁闷也没用,只能谢了几人,就转而恭喜韦伯。

众人都不敢多喝,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便散了。第二天,选举继续进行。经过询问之后,一众选出来的礼部代表先后提问。三人一一回答。

龚宇知道自己动了胜负心,看事情已经不能心平气和。可心中着实在意此时,最后还是没能完全平复心情。

等一众人问完,霍崇开口了,“我已经听了同志们的问题,我很满意。本来是想着要先选出礼部尚书,却觉得可以不急。先把礼部内的几个委员选出来。之后再选礼部尚书。”

所谓委员,就是礼部内的分工。礼部尚书大概等于是班长,学习委员则是管礼部生活会中的学习内容。生活委员则是各种细节。

龚宇心中着急,就闭嘴不言。这帮选出来的代表们都经历过这些,军中就有这些干部以及相关的职权与工作。

于浅自然是管学习这块,罗义仁则是成为了负责最新方向的代表,龚宇却成为了负责人事的代表。

龚宇不是很清楚这个能做啥,却见韦伯听到这个结果,眉头微微皱了皱。

趁着休息时候,龚宇索性如钱清等老兄弟那般,直接找到了霍崇,“陛下,却不知道大伙推举的这个职务,是做什么的?”

“礼部内的人事管理。负责人员考核与晋升,你可以认为是礼部中的吏部。”

听霍崇说的这么明白,龚宇也有些呆住了。吏部位列六部之首,号称掌握着朝中官员的“生杀大权”。

如果霍崇没说错,就意味着龚宇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权力。虽然与礼部尚书比较,的确不够大。但是在礼部当中已经算是极为强大的权力。

正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听霍崇叹道:“吏部的差事,需要的是一个能公允,又能看透各种阴谋诡计的人才才能担当。龚宇,你才干不差,就看你想不想做。或许,你觉得礼部尚书更适合你。”

被霍崇说到脸上,龚宇已经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再争夺,赶紧答道:“陛下,臣只愿意为陛下效力。”

“两码事。你自己当然想做些自己想做的。然而很多事情哪里能那么舒服。尤其是礼部,和你想的那种文人混进来就能有出身,那是绝不会那般。”

龚宇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这段时间可也不短了。龚宇只是见到霍崇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礼部建设,虽然不会小看霍崇,却是真的感觉霍崇或许没有想太多,或者是不够多。

此时眼见礼部已经要完成,霍崇可就把接下来的话讲给龚宇听。必须得说,龚宇虽然也想着能拉拢几个亲信进礼部,然而龚宇完全没有要把礼部搞成他小天地的想法。

……毕竟么,还不到考虑这个的时候。

霍崇一句话就让龚宇再没了这个心思,龚宇担心起来自己该怎么才能让霍崇放过。

左想右想,突然想起自己被选出来担当的职务。东汉时期,改革尚书常侍曹,组建了一个新的职权部门,称之为吏曹,这也就是吏部的雏形,之后一直沿用。魏晋以后,又将吏曹改成为吏部,至此,吏部算是彻底定型。

吏部这一职权部门定型了,但其所管理的事务,其部门职责还是没有完全确定下来,总的来说,就是负责管理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的。要说吏部的职权大不大,确实挺大的,都负责管理其他各部门官员的任免、调动了,这还不是掌握了其他官员的生杀大权么!所以,隋唐时期,就将吏部直接列为六部之首了。

首节上一节209/2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