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第90节

当部队终于抵达了济宁之时,雷虎询问起旁边的参谋,“咱们走了几天?”

参谋一时没明白雷虎在问什么,想了一阵理解了问题。参谋拿出了一个小本本,开头的行军记录第一部分用“正”字记录着行军的日期。从临淄抵达了济宁,部队走了二十天。

这就走了二十天么?雷虎觉得好像经历的远比二十天要久很多,好像走了一辈子的感觉。再想想,又觉得好像没那么久。反正每天都是忙碌,回忆起一路上的经历,最初遇到的问题都有深刻的记忆。各种记忆的叠加下,就这么突然完成了行军。

济宁是州城,下面直辖好几个县。雷虎等人一路前来,济宁知州已经提前三天就知道了。

如果是以前,知州当然会调动附近兵力直接进攻雷虎所在的这支部队。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山东兵力在前两次讨伐战中被抽调一空,也消耗一空。重建绿营的行动一直在进行,然而绿营乃是世袭的,朝廷得先确定某人已经死了,才能从那人家里抽调人手。

虽然也可以不管一切的直接抽丁,可绿营之前出现过在济南城暴动的事情,朝廷对山东绿营非常不满,这件事也就没这么做。济宁知州只能干等着七百多霍崇的人马抵达城外。

济宁守备坚持让霍崇的人马攻城。然而济宁知州看法却不一样,“若不敢出城,岂不是让这些贼人小觑了朝廷。”

守备听到这么勇敢的看法,脸都要绿了,赶紧劝阻,“大人,官军在济南城外尚且败给霍崇,我等何不等待援军?”

“援军?哪里来的援军?”知州反问。

守备一听也觉得有道理。登州镇总兵都被杀了,登州镇大营被骚然一空,连营地都被拆了,现在的援军只能期待朝廷发兵。想到这里,守备更是不解,“大人,若是如此,我等更该守城才对。”

“上次出兵之前,大炮都被带走,全部交代在济南城外。这么大的济宁城,咱们这点人马怎么守?”知州提醒守备。

“这……”

“出战,还有一战之力。若是贼人攻入济宁,那时候我等施展不开。想战做不到。”知州做了决定,“若是出战不利,守城也不迟。再说……”知州指着城外的雷虎部队,“贼人远道而来,精疲力竭。我等此时出城杀敌,以逸待劳,胜算很大。”

守备是个武进士,听守备说的文绉绉的,却也不是没有道理。最后把心一横,下令部下出战。

没多久,两边排好阵列。站在城头,知州与守备看到了霍崇军队中的火炮。与满清那种巨大的炮车相比,霍崇的火炮看着架在纤细的奇怪铁架上,看上去就更加纤细了。

知州叹道:“万幸,霍崇那贼没能运来红衣大炮。唉……可惜了。上次在济南城外,咱们的红衣大炮都失去了。不然,光是在城头架起红衣大炮就能让这些贼人有来无回。”

守备很认同知州的看法。火炮火力越猛,就会越厚重。所以满清的炮车都是四轮车辆,好几匹马拉,或者得使用十几个拉车的拖拽。使用的时候,要把火炮抬下来。不然一炮下去,炮车就散架了。

城下的火炮直接架在车轮的车轴上,那么细的杆子才能承受多大点力量。所以霍崇的火炮定然没什么威力。

不等守备赞同,就见霍崇那边的火炮开火了。烟雾比官军红衣大炮喷出的烟雾要少很多,火舌也短很多。

心中安定的守备就见到自己这边清军拍着整齐的队列,其中一列突然就飞散了。

一时间完全没看明白发生了什么,守备揉了揉眼睛。再看整齐的队列,中间出现了一道空缺,仿佛是被什么直接切掉一样。

对面的炮声轰鸣,依旧没有红衣大炮那种惊天动地的气势。在炮声中,守备又看到了一列官军飞散开来,随即又是一列。官军化作了很多非人形态,前排的是被什么穿透,中间的是身体断裂,靠后的官军甚至是直接炸裂开。

仿佛表演哑剧般,又像是表演魔术,反正在很短时间里,一列官军就这么从阵列中消失了。

不等守备把事情搞明白,官军阵列突然就崩溃了。不管是军官还是官兵不约而同的四散逃开。

也就在同时,城下霍崇的人马直接追杀过来,只是一个冲锋就把城下没死的官兵杀了一半。此时为了安全,官军出战之后关上了城门。这帮出城官兵们没处可逃,绕着城墙就逃命。霍崇的人马竟然停下脚步装起了弹药,之后再次追近逃散的官兵,从背后开枪射击。

在那古怪的射击方式下,官兵们一个个倒下。最终竟然只有不到一成人才勉强逃出条命。

战斗进行的极为迅猛,看的瞠目结舌的知州一直到战斗基本结束之时才明白过来。他的眼睛瞪得溜圆,突然对守备喝道:“你……看你带的好兵!”

守备此时也处于震惊状态,被骂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就听知州大声喊道:“你要守住城墙,一定要守住!”接着知州几乎是跌跌撞撞的转身就走,他的亲随连忙上前扶住知州,几乎是把知州架起来抬下城去的。

很快,城头只剩下守备一人。眼见城下的霍崇人马快速收拢,竟然根本没有去被杀的官军身上搜索财务。守备就觉得背上冒凉气。对方摆明了是要继续攻城。

本能的,守备喝道:“开炮!开炮!”

从出生开始,守备就没真的打过炮战。从来都是官军单方面使用火炮,从来没有说官军被迫用火炮还击的事情。至于炮战,这等事也就是听说过而已。

如果守备还听说过炮战,知州就连听说过都没听说过真正的炮战。此时这位大人已经两腿哆嗦,站立不稳。被抬回到衙门后,炮战又开始了。外面接连不断的炮声让这位大人的腿哆嗦的更加厉害。

该怎么办?知州六神无主。

逃走是可以的,然而大清律法中各地官员守土有责,逃走的话就是死罪。更何况现在摊上的又是雍正这样的皇帝,以雍正的残忍嗜杀,知州若是逃走,只有死路一条。

想到这里,知州万念俱灰。突然命道:“去,给我去后面拿酒来。”

知州的随从也不知道大人怎么来了酒兴,只能奉命而去。等酒来了,知州自斟自饮,慢慢感觉自己又能正常行动了。

没多久,炮声停下来。知州端着酒碗,眼中都是期待。

再过一会儿,亲随已经连滚带爬的冲入府内,惨叫着:“大人,贼人打进城了!”

知州也没开门,只是喊道:“那你们赶紧逃命去吧!”

随后也不管亲随怎么惊恐的叫门,知州把酒一饮而尽,趁着酒劲爬上已经拴好的上吊绳,把脑袋探进去,将绳套收好,随即蹬翻了脚下的凳子。

满清济宁知州,城破时悬梁自尽。

第一百八十二章 山东税银大劫案(八)

济宁城并非雷虎第一次进入的州城,身为河北人,雷虎去过京城。京城的宏伟与热闹,绝非济宁城能比。不过雷虎此时的志得意满可比进京城厉害多了,这毕竟是第一座在雷虎的暴力下而不得不为雷虎打开城门的城池。

走在济宁城内的大街上,闻着空气中残存的硝烟味,看到因为恐惧而家家关门闭户的街景。自己决定别人命运的认知让雷虎感受到巨大的欢乐。

济宁城守军在城外与城头和大汉军队硬扛,最终落得几乎全灭的结果。大汉军队随即在几乎没有反抗的基础上进入济宁城。

七百多人虽然并不算少,但是在济宁城内也不显眼。这座州城内的人口远超七百。

很快,那些要地都被控制,各种消息接连不断传了回来。雷虎边走边听到知州自尽,官员逃散之类的消息。当大门被炸药直接炸开的时候,雷虎还在继续听着消息。

硝烟散尽。雷虎等人进入了大门。看着里面被爆炸震得东倒西歪的架子,雷虎脸色阴沉下来。嘴里低声的嘟囔着咒骂的话。没想到济宁城的库房竟然真的不剩太多银子了。

然而苍蝇小了也是肉,雷虎下令将库房的银子都运走。既然库房里面没了银子,那些官员的宅子就得进去搜一搜。否则此次出动岂不是亏了么。

心中恼怒,雷虎喊道:“那些贪官们搜刮民脂民膏,是让这些家伙们偿还的时候啦!”

虽然鼓动的时候很给力,实际上雷虎心里面并没有特别存在对于官员搜刮百姓的愤怒。满清官员么,这么干才是正常。

这边雷虎赶紧要人到库房里面将纸张、档案、文件什么的都给运走。尤其是鱼鳞册之类的东西。若是这些东西被弄丢了,以后再济宁这一代就没办法良好收税。

虽然不久之后就会离开,然而雷虎并不认为这次离开就是永远。自己能征服济宁第一次,就一定能征服第二次,直到这座城市完全向雷虎屈服,并且被雷虎占有为止。

这边,参谋们注意到街上竟然出现了不少看热闹的闲汉。也许是因为大汉军队军纪严明吧,进入济宁城之后对于民众秋毫无犯。所以竟然有人敢远远看热闹了呢。

只是参谋想去询问这帮闲汉是否愿意当挑夫的时候,闲汉们一哄而散。这让大伙很是失望。这次要运的东西当中许多都是纸张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可是相当沉重。必须得有负责运输的人。

雷虎这边则继续自己的工作,本以为事情大概就这么结束,所以赶紧派人回去蒙阴县,请求蒙阴县那边赶紧派遣挑夫。

人刚走,这边就禀报,在几个主要的官员家里发现了大量白银,数量都是以万计。尤其是知州家,甚至发现了七万两银子。

雷虎心念一动,觉得这或许就是被劫走的山东税银吧。一名官员并不可能带了几万两银子去上任。但是雷虎这边又觉得有些不确定,据说山东巡抚一年光是各种孝敬就能获得百万两银子。

霍崇这边抓过两名山东巡抚,现在李树德还在大汉政权的监狱里待着。关于收受孝敬方面,李树德所说的内容真让一种年轻干部们大开眼界。

也许这位知州也是如此呢?

把这边工作暂时交给别人,雷虎连忙前往知州家去看。这一瞅那些银子,雷虎就在银子上发现了端倪。若是别人的孝敬,自有规矩。

这是李树德以及被俘军官们都讲述过的。

所以最终收上来的应该是散碎银子为多数,那种标准的几十两一锭的官银为少数。

在已经自尽的济宁知州家里搜出来的银子,则是官银具大多数,那些银子整齐排列,上面不少还有记号文字。

这下雷虎马上下令将知州以及主要的几名官员的家属抓起来审问,原本只是想借着所谓“霍崇派人来抢劫官银”为借口,发兵到济宁城来。理由很简单,都被人诬陷了,何不亲自来一趟呢。

然而事情并不复杂,果然如霍崇所料,这样牵扯到满清官府的事情定然有官府内部的人进行的大量勾结。现在看,这帮人已经不仅是勾结,在这么一个混乱的山东,太多人想从这混乱的局面里捞一笔了。

雷虎没想到,就在他为搬运的人力为难之时,霍崇这边已经派人前来通知,已经有两千多人的搬运队伍从蒙阴县出发。雷虎要赶紧做好准备,要组织好搬运队伍。

看到这个,雷虎再次发了消息,“两千人不够,派一万人吧。”

雍正五年三月初九,霍崇在临淄这座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城市,临淄城内叫来了江松。

有过上次的叫到,山东本地人江松已经不在乎当下有些奇妙的关系。霍崇作为山东造反的大反贼,是要被官府剿灭的优先对象。

江松自己就是官府的人,还是官府这边与“霍崇抢掠官府饷银”案件有深刻关系的人。

这样敌对的双方,却能颇有互信的坐在一起说话,本就是一件很不正常,确也没啥不正常的事情。

听完霍崇简单介绍了事情经过,以及审问经过。江松的脸色已经阴沉很多。

“霍爷……”

“叫俺霍先生吧。俺觉得被人喊霍爷,听着就跟俺要打家劫舍一样。”霍崇稍微纠正了一下。

如果可以的话,霍崇是希望能够完全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称呼。满清时代从上到下都充满了森严的登记制度,这种制度又充满了野蛮的部落气息,体现在文化上,就是称呼的野蛮化。

四爷、八爷、十三爷、十四爷。这些称呼在满清时代的人看起来,根本没啥问题。但是放到整个中国文明史里面,就是特么野蛮到相当程度的称呼。

皇室成员被这么称呼,可以说是毫无体面的瞎扯淡了。

体面呢?体面何在啊!

江松一时不习惯用“霍先生”来称呼霍崇。毕竟称呼别人先生,在满清时代是一个又体面又文雅又尊重的称呼。而霍崇拥有的力量,以及霍崇这反贼身份,让江松觉得霍先生三个字真的不太好出口。

不过眼下局面就是如此。霍崇本人不仅在此时拥有对江松的优势,还给了江松帮助。迟疑片刻,江松说道:“霍先生,可否让俺去审问一下俘虏。”

“请自便。”霍崇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江松在济南府就以办案著名,抓盗是他的长处。只是霍崇从来不干非法的事情,所以江松虽然知道霍崇的名头,却没机会对霍崇下手。

此时与霍崇合作,霍崇根本对于到底抓谁毫无顾忌。江松就能充分审问,各种刑讯拷打。那些手段看的旁边负责监视的大汉政权年轻干部们瞠目结舌。完全想不到竟然有这么多折磨人的手段。

经过一天多几乎没日没夜的审问与拷问,江松得到了结论,就请求霍崇能否将一部分“从济宁逃难出来的人”送到济南府的地界上。

霍崇很欣赏江松的态度。如果不提立场的话,这时代的官员里头也有那么少数颇值得结交的人。譬如江松就是其中之一。甚至不少官员出于强大的压力,甚至被逼出了气节。

从霍崇起兵到现在,攻占的所有城池里,那帮官员们无一弃城而走。哪怕是因为不敢作战,不上城头防御。但是官员也没跑,而是选择自杀,或者等着被抓。

在这方面,以前霍崇嘲笑那两广总督清朝叶名琛,这家伙无力对抗英国,却也不走。硬是被英国人虏回了殖民地印度,关在动物园的笼子里面,卖门票供人观看。

以前觉得那帮人可笑,此时自己就成了杀戮满清官员的人,霍崇却觉得满清官员在这方面倒是真的有点意思。至少比国民党那帮官员在抗日战争里头的表现好不少。

之后霍崇开会总结。先表演的却是这一路上,尤其是蒙阴县这边的负责人李中泰。李中泰能够动员民众向部队提供运力,这就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李中泰是动员而并非是强迫,这是更好的表现。

两万多人分段提供运力,加上从其他地方调集的人力,让几十万两银子与百十万斤的物资得到了良好运输。

看着雷虎有点不愉快的神色,霍崇转头对雷虎说道:“大家都觉得,俺才是最辛苦的那个。尤其是打仗的更觉得如此。若是别人,我就会讲点道理。至于雷虎你么,汉朝讨伐匈奴,史书上可是写清楚了,汉朝到底沿途死了多少马匹。你觉得那些马匹是死在战斗之中,还是死在搬运物资的路途上?”

雷虎听了这些,算还有些不快,却表示了对霍崇的赞同,“先生说的是,后勤对于战争影响很大。”

“对。现在的战争不再是拎根棍子就能上的地步。雷虎,现在的战争比拼的乃是内劲。谁能动员起民众,搞好内部的生产,谁就更有内劲。你用过火炮,应当知道这东西到底多有用。我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给你派遣更多运力,就是想让你有机会做个比较。”

雷虎听完,脸色完全凝重起来。甚至有点不高兴的样子。

第一百八十三章 第三次围剿(一)

“我听说你敢给先生脸色看?”钱清坐到雷虎对面,好奇的问道。

雷虎看着钱清的美貌,心中立刻就开心起来。便是这样曾经让他非常不开心的事情也变得能接受了呢,更不说雷虎其实已经明白了自己没有不开心的理由。

“钱司令,俺可没有不开心。俺那时候只是不高兴。”雷虎解释道。

钱清可没有放过雷虎的意思,“先生心胸大得很,当然不会计较你。不过我不能当看不到。雷虎,你当时咋想的?”

雷虎摇摇头,“主要是路上死了人,伤了不少。俺听先生说是有意不派人帮着运东西,当时就恼了。现在俺才明白,俺生气的其实是俺自己没用,所以没脸见那些死伤兄弟的家人。其实和先生没啥关系。”

钱清听到这里,稍稍垂下目光,然后又抬起视线,盯着雷虎说道:“雷虎,俺们这些跟着先生的人,都是把先生当主心骨。先生下了令,俺们有做不到,可没有恼过先生。你要是再恼先生,俺就不知道该说啥了。”

雷虎是第一次感受到钱清身上的巨大压力,这简直是一头吃人老虎才有的感觉,既美丽又危险。一时间,雷虎被这感觉弄到有些混乱。

钱清没有多说,起身离开了雷虎这里,去见霍崇了。“先生,这次又召集了一万多人,加上长信道长送来的两千多人,咱们能用的人有两万四千多。”

“不,我宁肯认为,是两万战斗部队以及起码二十万的运输人员。”霍崇倒是非常高兴。

钱清也已经知道了蒙阴县这边搞出来的壮举,第一次能有目的的动员百姓提供运输服务。这可真的是让部队行军如同肋生双翅。

首节上一节90/2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