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284节

  不造反不知道,造反之后,朱宸豪终于知道钱财的重要性。

  先前做藩王的时候,他可以说是不差钱的主,贿赂朝廷那些官员也不眨眼下,几千两银子对他来说,承担起来并不是甚么问题。

  可如今要养数十万大军,那些人要吃饭,还要俸禄奖赏,还要买铠甲、武器,一个弗朗吉的价格都不菲,弄个几十上白发,那银子花得跟哗哗流水一般。

  朱宸豪现在终于知道当家油盐贵,原来皇上也是如此不好当。

  想想自己藏在南昌府的大量银子,朱宸豪肉疼得厉害。

  “皇上,南昌府已经落入他们手中,如今也是于事无补,我们必须迅速攻下芜湖,到时候奔袭南京,有了陪都,我们起事就更方便了!”

  李士实在一旁劝道。

  李士实,南昌府人,成化二年进士,曾官至刑部尚书郎、右都御史。

  他擅于写文章、打官司,书法尤为精湛,曾得到李东阳、杨一清喜欢。

  只是这两人致仕归家后,李士实在刑部受人排挤,加上对京城干燥天气不是很适应,干脆以病辞职归家。

  只是他很不幸的是跟宁王朱宸豪做了邻居。

  朱宸豪在谋士的鼓动下有异心,一直想着招兵买马、笼络人才,曾经的刑部尚书郎、右都御史在自己家隔壁,怎么会不笼络呢?

  且李士实在京城工作多年,混得再不济,也有一定的人脉,且这人还得到过李东阳和杨一清的提点,更不用说了!

  朱宸豪想在京城活动,看中目标送礼笼络,总要有个中间人。

  国人送礼这事情是很微妙的。

  如果你要送礼办事,那人跟你八竿子没有关系,你就是送再多金银细软过去,人家也不会理你,甚至直接赶你出门,严重者说不定还给你个举报。

  原因不言而明:我都不认识你,也不了解你,你来送礼,会不会是为我挖坑呢?

  所以,送礼就得有个中间人。

  这中间人跟对方联系引荐,觥筹交错间,只要你愿意送,对方看得上,这事就成了。

  原因是有了中间人,对方觉得是跟有了担保一样,中间人既然愿意做中人,定然是了解双方彼此,他也承担一定的风险,收礼者也降低了收礼的风险。

  三人互相牵制,形成的固定的三角!

  在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早期盖房子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房子屋顶形成三角,也有固定的原理。

  朱宸豪想送礼结交贵人,自然要笼络中间人。

  李士实在南昌府,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这样的人不拿捏住,他还怎么做事?

  当然李士实也不是傻子,他早就看出这朱宸豪不是个省事的主,野心勃勃。

  他只想一心山水诗画,好好享受生活,不想参与杂七杂八的活动。

  名,他有,进士出身,做过京官,纵然退下来,每日拜访他之人络绎不绝。

  地方官都也给他三分薄面。

  还有他家底颇丰,原先就是富裕自家,他做官多年置办了不少土地,家里的财产虽然比不上宁王朱宸豪,但也算是财富自由。

  宁王朱宸豪让人邀请李士实的时候,李士实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一来二去,好几次朱宸豪邀请他到府中饮酒作乐,都被拒绝,朱宸豪有些不高兴了。

  虽然只是藩王,但他是老朱家的子孙,且他是宁王的后代。

  宁王是谁?

  那可是跟朱棣一起打拼准备分大明的藩王。

  如果不是朱棣那小子阴狠耍招数,这大明江山可是有他们宁王府一半的。

  朱宸豪是看不惯朱棣的,那小子如果不是靠自己祖辈,他那一支怎么会当上皇上?

  不过也是报应,朱棣的后代没几个身体好的,且男人那活也不行,生个儿子难得跟什么似的!

  如今的朱厚照三十出头了,连个毛孩子都没见,一看就是绝后的主!

  占着茅坑不拉屎,就应该由他们宁王一系做这大明江山。

  且相师跟自己看过了,他朱宸豪就是帝王之相!

  如今一个小小的刑部侍郎,还是罢官归家的,竟然不给自己面子,他朱宸豪有的是方法治理这老小子。

  先是李士实家里仆人上街的时候被人打。

  然后是李士实的马车的马匹突然被扎了一刀,闹事狂奔,差点压死人。

  再然后是李士实妻子和女儿去寺庙上香的时候,突然就遇到了一些地痞无赖,报官了,那些人却作鸟兽散。

  李士实去找地方官严查此事,那些地方官原本对他很恭敬,后来听说事情跟宁王府有关,就遮遮掩掩不想管事。

  后来,更是有一个跟李士实有些矫情的官员来劝李士实: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如今南昌府就是宁王的天下,朝中就有不少官员支持他。

  皇上没有子嗣,不少朝臣已经站在宁王这一边。

  你如果这样固执坚持,害了自己不说,还会害了自家人。

  李士实听了,直接将吐沫唾在此人脸上,将人赶了出去。

  他就不信了,一个有异心的藩王,如此明目张胆练军,朝廷会不管。

  李士实听说有两家富户被宁王抢占了土地,已经写了举报信给朝廷。

  且有一个地方官也一起上书举报宁王有异心。

  那人听说了李士实的事情,也拉他一起举报。

  李士实看了他们草拟的书信,给了自己建议,鼓励他们一起揭发宁王之恶行,他本人也签字画押!

  有理有证据,本想着这事能成!

  毕竟关系着谋反之事,上面定当会派人来调查的。

  不想结果不了了之不说,那些信件竟然到了朱宸豪手中。

  朱宸豪拿着那些信甩到李士实面前,并在他面前亲手杀了那两个富户。

  至于那地方官则以莫须有的理由被发配的琼州,估计以后很难再回来。

  李士实扬天长叹:

  朝廷要亡我一片忠心!逼我就反!

  李士实劝朱宸豪不管南昌府,快速拿下南京。

  “养正,你怎么看?”

  朱宸豪看了李士实一眼,看向一旁的刘养正。

第328章 倒霉蛋李士实

  李士实劝朱宸豪放弃南昌府,尽快进击南京。

  朱宸豪却转身看向刘养正。

  李士实看了二人交汇的眼神,脸色有些暗。

  刘养正,江西庐陵人。

  少年时期在庐陵就以聪慧出名,且喜武和兵法,小小年纪就被当地誉为神童。

  刘养自小就有凌云之志,觉得自己是大才之人,奔的目标就是封侯拜相!

  只是其考上举人之后,就屡试不第。

  连考四次均落榜之后,就变得更加愤世嫉俗,觉得主考官不识人材,都是一帮愚蠢之人。

  后来甚至纠结一帮落榜之人前去闹事,结果被抓,因为闹事取消了会试科考资格。

  此事之后,刘养正渐渐消沉回到故里。

  后来被人引荐给朱宸豪,因其谈起国事和兵士慷慨激昂,很得朱宸豪青睐。

  相师说朱宸豪有帝王之相之事,其实刘养正也参与了撺掇和鼓吹。

  尽管李士实有才能,且做过京官,如今也为朱宸豪所用,但对于朱宸豪来说,刘养正才是最初最贴心的班底,要比李士实更得信任。

  诸葛亮雄才伟略,是刘备三顾茅庐请的军事,也算得刘备尊敬信任。

  但与张飞和关羽相比来说,诸葛亮要靠后,关张那是兄弟,真正的原生班底、自己人,诸葛亮再用力过猛,也比不过人家。

  李士实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他虽然算是被朱宸豪逼上梁山的,但是后来也是因为对朝廷失望,自愿跟随,更是真心谏言。

  原本朱宸豪的礼遇相待,他想着此人如果能多方谋划,说不定能成其大事。

  李士实做过京官,了解朝堂,名义上皇上朱厚照是君王,其实大全还是掌握在内阁和朝堂那帮掌握势力的人手中。

  那些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伙,就好比他们的江南,看着是在朝廷的掌握之中,其实是江南地主掌握着这方土地的话语权。

  那些朝堂的官员包括他自己,当年进京科考的时候,也收过地方势力的利益,当然自己也变成了江南地主中的一员。

  在他辞官回乡后,更是也支持不少地方学子科举,那些人如果以后得势也会成为他们话语权的一部分。

  京城各省会馆更是他们在上京的办事处!

  李士实受其害,比如自己有能力,但因为交际不到位,运气不好,久久不能升官,还受排挤,最终回乡。

  作为既得小利益的,他内心是希望打破这种局面的,这也是他并没有从内心真正反对朱宸豪的原因。

  他想着有一个强硬有能力之人,做了君王,自己也就能实现自己封王拜相之梦!

  只是越于这朱宸豪接触,越发现此人虽然有些主见,却见识浅薄。

  一人有主见有见识只要天时地利与人和,自然能成其大事!

  但一人有主见却无见识,成就的只是刚愎自用!

  刘养正虽然熟读兵法,说到底只是一个落地举子,并未真正参与战斗。

  第一次参与,就是这种惊险造反的场面,说实话他有些懵逼。

  他们这一路来,先后夺下九江府、南康府和安庆府,有些顺利,且那三个府都是他们的线头不对土匪头子们干的!

  朱宸豪和刘养正觉得这事并不难,自然有些得意忘形。

  攻打芜湖的时候朱宸豪亲自上,为了的就是留一手,树立威信。

  只是芜湖守军倒是硬气,打一下就跑回城内,打不过就骂,谩骂嘲弄朱宸豪是乱臣贼子、朱氏不肖子孙!

  朱宸豪纵然觉得自己是真龙天子,只是内心也毕竟还是有些心虚,那些骂人的脏话犹如七寸扎在他的心中,他就跟芜湖守军较劲起来。

  亲自带领士兵担土要填平护城壕沟!

  这样纠缠耗费了不少时间。

  等他们准备一举再次攻城的时候,老巢南昌府却被人端了!

  自己在外面赚钱,老家房子田地以及老婆被人霸占,孩子被虐,朱宸豪怎能不心慌?

首节上一节284/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