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剥夺朱允炆气运 第268节

“现在我们私下聚会,让藩王们知道会怎么想?”

“他会觉得我和你走得太近,威胁到他们的安全,这个事情你想过吗?”

蓝玉噤若寒蝉,只是一颗心有点七上八下,因为他知道朱雄英说得没错。

朱雄英一路不再说话,暗中观察他的表情,终于将他送出午门。

“好了,不用送了……”蓝玉忙不迭的挥了挥手。“告辞。”

看着他逃也似的背影。

朱雄英也终于可以松口气,活动了一下筋骨。

这一路按照皇家标准的走法,就连自己也感到无比压抑。

很快,负责盯梢的锦衣卫就带回了值得庆幸的消息。

蓝玉出皇城之后,并没在外有任何逗留。

而他在京都中的义子们,也都收敛了不少。

朱雄英进一步安排锦衣卫加强对蓝玉的监视,正如此前计划的那样。

至于行动的时机,则是要耐心等待机会再说。

……

一连几日,朱雄英都在皇城度过。

值得一提的是,他并没有闲着,几日来帮助朱元璋批阅奏章,政务经验和能力都有了不小的长进。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疲惫的精神可以得到足够的休息,身体也随之越来越好。

俗语道:山雨欲来风满楼。

文武百官们,多就此时的局面互相通气,私底下已经为站队做好了工作。

毫无疑问,朝中目前公开支持朱雄英的人越来越多。

剩下的,大多都是墙头草。

现在他们并不公开表态,而若是情况有变,他们便会立刻见机行事。

在当前局面下,当个墙头草是很稳妥的选择,明哲保身,最起码不会输。

平日里拥护朱雄英的朝臣们,皆为蓝玉马首是瞻。

而其他人,倒基本属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

奉天殿。

“宣。”朱元璋一声令下。

一旁的黄太监高喊:“上朝”

文武百官分左右有序进入奉天殿内。

这并不是一次日常的早朝,平日在野的官员也被朱元璋招了回来。

为了避嫌,朱雄英并没有参与。

朱元璋扫视了在场的官员一圈,从容地问道:

“咱欲立新的储君,今天让你们来,就是要你们说说,谁是合适的人选?”

金銮殿下,武将之首蓝玉带头启奏道:

“陛下,皇长孙朱雄英,年少睿智,德比圣人,当为最佳人选。”

此话一出,群臣中立刻便接连官员道:“附议!”

“附议!”

……

“附议!”

朱元璋胸怀大悦,暗暗夸奖这些官员识相。

他挥了挥手,群臣禁声。

现在只需要最后的环节就可以结束早朝。

“嗯,再说说其他人选吧,有什么理由……都说说!”

若是正常流程,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然而却在这时……

“禀陛下,皇长孙殿下虽好……但遵照古训,还是要立嫡长子最为稳妥!”

第256章 凉国公的气量

朱元璋虽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还是不禁脸色一黑。

难道要你们群臣全部乖乖听话,就这么难吗?

见他脸黑了下来,说话的那位官员却并没有退缩的意思。

这是一个小人物,朱元璋甚至不记得他是谁。

显然,他不过是被推出来的马前卒罢了,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把水搅浑,从而令其他藩王还有成为储君的机会。

“敢用古训压我……看来还是要用雄英提出的法子。”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平复了怒火与杀意。

接着说道:

“既然是古训说的,那么咱也不得不听,这样吧……”

“考较诸位皇子和皇长孙的文治武功。”

“二月会试之后,诸王与皇长孙再一同前往凤阳进行演武比试,考察他们的率军之能。”

“到时候文武比试的优胜者,咱必当优先考虑,可有异议?”

这个比试,对藩王而言自然是极占便宜的。

若是还有异议,则是这帮官员不知进退了。

这时。

蓝玉又上前道:“陛下,不知文武会试是考什么?”

朱元璋看向他,道:

“帝王之业,在于选才。”

“一国之君,自己的文才不需多惊人,只要会用人,有识人之明即可。”

“文试,咱要考核未来储君识人的本领。”

蓝玉站出道:

“臣请陛下明示……文试好说,武试又是如何考法?”

朱元璋听了这个问题,“呵呵”一笑道:

“武试?自然是亲自带兵实战,不然你以为是过家家呢?”

“只有武德充沛之人,才可堪我大明储君!”

蓝玉愣了一下,随即拱手道:

“陛下,诸王在外领兵已久……此举对皇长孙而言太不公平?还请三思……”

朱元璋冷哼一声,起身怒道:

“够了!我意已决,你有什么好不服的?”

顿时,洪武大帝的威压与气场显露出来,一对杀气腾腾的眼睛瞪着蓝玉。

这下,便再也没有多余的声音了。

朱元璋也懒得再浪费时间,冷冷对身旁太监说道:“退朝吧。”

“退朝!”

满朝文武退去。

蓝玉刚出了奉天殿,便露出咬牙切齿之状,心中怒道:

“朱重八,当着满朝文武,你也太不给我脸面了吧!”

“我可是为了你孙子说话,当着那么多朝臣的面,你居然这样训斥我?”

“这老头到底怎么想的……莫不是看太子走了,想要对我卸磨杀驴吧……”

他心中一个可怕的萌芽,借此契机萌发了。

“算了,多想无益。换个便服,先喝酒去!”

……

集贤楼。

这家酒楼乃是朱元璋下旨兴建的,多有达官贵人往来。

眼下会试近了,许多进京赶考的学子也会来这里碰碰运气。

在酒楼施展才华,若是被达官贵人看中了,今后也多一分保障。

蓝玉便是到了这集贤楼,接着很快便被安排了雅座、美酒,不在话下。

他心中憋着一口闷气,再怎么喝,也还是闷酒。

不知不觉,他便喝了快一斤……

便在此时,集贤楼外传来一些喧闹。

蓝玉眉头一皱。

“吵死了!”

他扫头望去。

有些酒意的眼睛眨了眨,人也清醒了不少。

原来导致这喧闹的人,乃是燕王和晋王。

只听两人在这公开场合,众目睽睽之下,颇有些火药味。

燕王朱棣道:

“老三,咱们许久才见上一面,就算不能把酒言欢,也该井水不犯河水……可你手下的人,为何总对我阴魂不散?”

话说晋王自从入京以来,便总想着查出些燕王谋反的蛛丝马迹。

然而晋王的监视得久了,燕王怎么能一点也不知道呢?

首节上一节268/3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