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208节

这些都是国家构成的必要。

可若只有这些,也是不行。

道德、家国情怀、仁义,这些也都是为君者具备。

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就是再完美的制度、再完美的法令,再强大的军队,也管不住人心。

更何况,军队、制度、法令,这些都脱胎于天下百姓,自然无法战胜天下百姓。

一味只知好勇斗狠,心中只有利害,而忘却仁义道德,失了人心,便是失了天下。

将国家权力这一公器以作私欲之用,早晚会出问题。

这些,都是他爹教给他的道理。

同时,他爹也用自己的一生在给他讲好这个道理。

大明再强,明军再厉害,火器大炮超越时代,可如果军心一乱,满盘皆输。

军心,何尝不是天下人心的表现。

北征漠北,乃蒙古部族袭扰边境所致。

天下归心。

此乃正道。

可若是在如今大明朝在连年的大战之下,百姓食不果腹下,还要在北征之后再因为朱家自己打一场内战,天下人心皆失。

这话,他爹朱高炽曾经反复说过好几遍。

战,不可轻起。

可备,而不可战。

阴谋诡计,成不了大事,要当皇上,就得以天下百姓为重。若非如此,那龙椅上坐的是蒙古人、瓦剌人、还是咱们老朱家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对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凡事,要先谈,谈不妥,再谈!

反复的谈,反复的让步,直到最后非打不可了,再出兵。

权力,是公器。

什么是公器?

那不是一家一人的东西。

做任何事情,要让天下人都看到,你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诚心,这才是正道!

国家不循正道,没有人支持你。

不向百姓施恩,没有人爱戴你。

耍威风,好勇斗狠,这很容易,学会受气,学会宽恕,学会容忍,这才是最难的!

当初在听自己老爹做这一番话时,朱瞻基便联想到了后世种种,后世世界,岂不如自己老爹口中所说,要让天下,让世界看到你有解决问题的诚心。

有担当,有责任。

若不受气、若不吃亏,若不容忍,这是担当吗?

若不再关键的时候节制,只是责任吗?

若无此二者,与旁人何异。

与那些烧杀掳夺的贼人何异。

若只想当个偏安一地的君主,这自然容易。

贼人敢犯,杀贼人。

谁人敢欺,虽远必诛。

可要坐到那个位置上,这二者便绝不可失。

况且后世还远不如敌寇。

就好像今日,五十万大明朝精锐,如果他朱瞻基这个太孙与外边的两位没有任何不同,都是只计较利害关系,却不心怀仁慈,不以天下百姓为重。

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外边的五十万大军势大,外人,天下人,何不助他们而覆灭他这位太孙?

岂不更好,更妥当?

就好像当初靖难,若不是那建文不怀仁义,一味强势削藩,若不是老爷子朱棣素来有贤名。

那靖难之役若能胜了才有鬼。

若老爷子和那建文一样,好好皇帝的臭脚不去捧,去捧一个装疯卖傻了多年的燕王?

再看今日之局势,若无他朱瞻基的老爹,太子朱高炽的仁义之名。

这朝廷的命令到了那山海关,有用吗?

五十万大军,谁不知道这仗谁打谁输?

若天下之计较其利害关系,只要他那二叔三叔一声令下,所过之处可谓无人敢战。

那些官员将领们或许还能混个从龙之功。

可他们明白,为将,为臣者,以忠为先。

所以才会如此。

可是他这位太孙,日后的皇帝都不遵从这些没有写在法令中的规则,天下谁会遵从。

想着那些老爹生前讲过的话,站在原地的朱瞻基,心中也渐渐有了计较。

尽管这一场仗还没有开始。

也没有开打,但他心中却已经有了计较。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想到自己老爹生前的话后,便心中明了。

这一仗,看似打的是军队,实则完全不同。

若一支五十万的大军便可以将大明朝这么大的地界打下来,那历史上就不会出现打了十几,几十,甚至上百年的仗了。

春秋战国,打了五百年。

若真这么容易,这些历史也就不会存在了。

后世阿德,也早已统一世界了。

还谈什么精神,谈什么主义,谈什么信仰。

“起来吧。”

随着他面前的那名传令兵起身后,朱瞻基又说道:“这一路辛苦了,下去领赏休息吧。”

闻言,传令兵当即喊道:“多谢太孙殿下!”

说完,便走了出去。

而在那人离开之后,一旁的那些大臣们也都顿时露出了笑容,说道:“皇上的这封遗诏来的太是时候了,有了这封遗诏,朝廷便可在大义上站住脚了。”

“是啊....”

“还是皇上圣明,有......”

“.......”

听着身边众人的话,朱瞻基却没有丝毫的高兴。

在想明白自己老爹曾经给他讲的那些道理后,朱瞻基明白这一场仗绝不能这么打。

想到这里,朱瞻基也不耽搁,当即对着众人一招手,在来到那书桌后坐下后,一边伸手去拿那毛笔,一边说道:“杨士奇!”

闻言,杨士奇赶忙来到近前,回道:“臣在。”

“我命你即刻从顺天府筹措好酒一万坛,牛羊各一千头,赏银三百万两,上好大米两百万斤,命人即刻送往关外,传话三军,这是太子爷犒赏三军的,让他们吃好,喝好!”

“另外,根据此前所有战报战功,你们兵部连夜拟定封赏将领名单,交由户部过审。”

听到这话,那杨士奇还在发愣,不明白太孙殿下这是突然之间怎么了。

刚刚还在说那关外的将士们补给粮草不多了,如果将他们困在关外,终有一日可以破敌。

可如今太孙殿下却突然又要大行封赏。

这不是资敌吗?

然而,朱瞻基显然并不会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直接皱眉问道:“听到没有!”

那杨士奇虽然对太孙殿下的这个办法觉得不妥,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忤逆太孙殿下他一样不敢,加上现在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只能是赶忙躬身回话道:“微臣领命!”

在那杨士奇回话的同时,朱瞻基也是再次对着那吏部尚书说道:“王直!”

“臣在!”

“命你吏部连夜按照兵部准备好的封赏名单,提前预备好东西,我只给你们一日的时间,明日天黑之前,朝廷的人马必须上路。”

“是!”

最后,朱瞻基将目光看向了那礼部尚书,说道:“吕震!”

“臣在!”

“皇上的丧葬事宜,即刻开办,传旨天下藩王,命他们收到旨意后即刻进京祭拜!”

随着朱瞻基此话说出,在场的那些官员们顿时有些犹豫的说道:“殿下,皇上驾崩的事情非同小可,若是如此轻率昭告天下,恐生异端啊!”

然而,面对那些内阁大学士们的话,朱瞻基却丝毫不在乎,说道:“皇上驾崩,此等大事岂是能瞒过去的?身为皇孙,我要是连皇爷爷驾崩的事情都瞒着天下人,瞒着那些各地的藩王,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怎么认为?难不成,我们是要关起门,自己当皇帝?连自家人都不告诉?”

这件事不管是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所以朱瞻基压根不给他们任何反驳的机会。

“行了,这件事不用再议,你们遵照行事就是。”

见此,看到朱瞻基态度坚决,在场众人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他们眼前的这位太孙可不是那些寻常的皇孙,他们这位太孙,心智坚定,一旦决定的事情,别人是劝说不了的。

这一点,从以往在监国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那时不过一个长孙,才刚刚领了监国之责,他可是敢将皇上亲自任命的内阁首辅扒了官服扔回去醒酒的人物。

尽管与刚愎自用沾不到任何关系,也听得进旁人劝说,可一旦决定好的事情,别人是劝说不了的。

那礼部尚书吕震,当即喊道:“臣,领命!”

听到这话后,朱瞻基也是又补充道:“传给各地藩王的旨意,我会自己拟定,你只需去准备其它的事情就好。”

“是!”

在交代完这些后,朱瞻基又仔细的想了想,最后对那户部尚书夏元吉说道:“夏元吉。”

“臣在。”

“传旨天下各州府县,即日起,朝廷将为天下各州府县官员一体缴纳五险一金,按照官员品阶制定相应的俸禄补贴。除了官员外,入了朝廷编制的工匠、将士、郎中、差役等,全部一体缴纳。”

首节上一节208/3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