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213节

不久后,另外一边。

山海关内不远处一座县城内的一个农院中。

一名老头正躺在那躺椅之上乐呵的大笑着。

“哈哈哈哈,老大啊老大,你家这小子是真损啊,别人都是威胁将其从宗谱中抹去,这小子倒好,竟然威胁那老二老三要他们流芳百世,名传万古,哈哈哈哈哈~”

老头子朱棣躺在那椅子上,简直是笑的停不住了。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看着还算乖乖巧巧的大孙子,竟然还有这么一面。

威胁起人来,是真不含糊。

别说是那老二老三了,就是他老头子当年要听了建文这么说,他造不造这反还真得思量思量。

平日里看史书,有些意图造反的皇家之人,最多也就是一笔带过其造反之事。

平日里看起来自然是连名字都记不住,可要是真在那史书和宗谱之中将造反和不孝的故事给好好的编撰一遍,这后世儿孙,岂不是还要将他们的这些事迹给背下来?

这不就像那民间流传的岳飞和秦桧的故事吗?

这要是后世人,口口相传如此故事。

自家没有后人也就罢了,要是有,这得多恶心人,自家的后世儿孙,还不得把老祖宗给骂死了。

想到这些都是那小子想出的阴损招数,那朱棣就又笑不活了。

一旁那老大朱高炽,对此也是颇感好笑。

不过在笑这件事的同时,那老大朱高炽对自家那小子这次所做出的抉择,也是十分的满意。

想到往日这小子的种种行为和性情,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还真是让他刮目相看。

因为单从他这一次的举动,便能看出其在对待和思考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其脑海中的思路也就清晰了。

而那老头子朱棣在笑过之后,也是瞧着身边的老大,说道:“怎么样,对你家那小子这次的应对还满意吗?”

听到老头子的话,朱高炽仔细想了想后说道:“单从对待关外军队来看,还算不错,自古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只要这些关外的将士心中是向着朝廷的,那这一场仗就输不了。”

对此,那老头子朱棣也是认可的点了点头,说道:“平日里只见这小子偷奸耍滑,卖弄聪明,不曾想还能使出这样的妙招,不错,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这小子想出来的。那京中的密报还没送过来,倒是让人等的着急。”

“不过,我猜这事八九不离十是那小子自己想出来的,跟老大你那满口仁义道德的德性是一模一样。”

对于自己老爹的话,朱高炽也很认同。

他也觉得这件事八九不离十就是那小子自己想出来的,毕竟这跟他当初教导那小子的一些道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不过,让他想不到的是,这小子的天赋悟性是真不错。

这么快就将这些道理给用到了这件事上。

这一招用在这里,用在这个时候,就是他朱高炽自己,也不一定就能想到。

就当这两个老头正思考着这些的时候,那门外的黄俨突然跑了进来,对着这院里的两位说道:“皇上,太子爷,京城里的消息传来了!”

听到这话,刚刚还在念叨着等消息的老头子朱棣,顿时便惊喜的说道:“快,拿过来!”

第139章 好小子,好小子啊!

瞧见身边自家老大那满脸期待的表情,老头子朱棣还是说道:“算了,你还是直接念吧。”

闻言,那黄俨瞧了眼皇上身边的太子爷后,也就明白了甚么,赶忙便拆开那京城中送来的情报,对着皇上说道:“是。”

随后缓缓念道:“太孙殿下自回到京城之中后,先是见了太子的棺木和太子妃,其后在了解了当时的局势,并且反复询问了太子死因后,当场便对在场的六部尚书以及内阁大学士们下达了命令。”

“命杨士奇即刻从顺天府筹措好酒一万坛,牛羊各一千头,赏银三百万两,上好大米两百万斤,即刻送往关外,传话三军,这是太子爷犒赏三军的,让他们吃好,喝好!”

“另外,根据此前所有战报战功,命兵部连夜拟定封赏将领名单,交由户部过审。”

“同时,命吏部尚书王直连夜按照兵部准备好的封赏名单,提前预备好东西,只给一日的时间,到第二日天黑之前要求朝廷的人马必须上路。”

随着那黄俨说到这里,这院子中的老头子朱棣和那太子朱高炽,便对之前的猜想有了一个答案。

果然。

在对待明军时采取的办法和思路,都是朱瞻基这小子自己想出来的。

只不过。

如今在听到这黄俨口中传回来的情报后,这二人相比于对这个办法本身的惊讶,更惊讶的是,朱瞻基这小子,竟然是在知晓了他爹身亡后,第一时间便想出了这个主意和办法。

这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返京的路上刚刚得知当朝的皇上,他的亲爷爷驾崩,紧接着在回到京城后,便又收到了自己亲生父亲病故的消息。

且不谈这个打击对他而言有多大。

只是这消息就是告诉一名跟这件事没有关系的普通百姓,只怕也会震惊半天,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吧?

最起码,他朱棣和朱高炽二人都自认做不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想出这样一个妥当的办法来应对。

而那小子,在说出这个办法来的时候,就好像已经为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预谋了不知道多少年一般。

不由的,那皇上朱棣便立马对着那黄俨问道:“那小子就没有慌乱那么一阵?”

听着皇上朱棣的话,那黄俨的脸色也是有些尴尬,但还是说道:“从那传信之人的口中,只听说太孙殿下处置妥当,先是命三皇孙和太孙妃将太子妃给送到后院休息,并且安慰了两句后,便第一时间来到了太子府的大堂中与朝中的大人们商议局势。”

“这个过程中,似乎并未听说有什么慌乱失措的情况......”

听到这话,那老头子朱棣和朱高炽虽然对这小子的表现纠不出什么错来,表面应对的也很好,可就是因为表现的太好了。

太过于冷静了。

反而让他们这两位朱瞻基的至亲之人感觉受到了侮辱。

亏他们之前还担心那小子能不能扛住呢。

可人家倒好,压根没有半点反应,当场便开始对如今大明朝的局势开始了应对。

一时间,那皇上朱棣的脸色自然是有些不太好看的,不由的,那语气也是出了些变化,道:“继续说!”

闻言,瞧着皇上那一副不高兴的模样,黄俨也是非常的无奈,但也不好劝说什么,只好继续说道:“此后太孙殿下便立马将那礼部尚书吕震叫到了跟前,交代说:皇上的丧葬事宜,即刻开办,传旨天下藩王,命他们收到旨意后即刻进京祭拜!”

刚刚还因为朱瞻基那小子太过冷静的表现而有些不高兴的朱棣,在听到这话后,却是眉头一皱。

一旁的太子朱高炽也同样是不约而同的皱了下眉头。

在听黄俨这些话时,二人可都是将自己代入进了自家那小子朱瞻基的处境。

如果是他们,皇上驾崩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这么轻易的便公之于众,还一点不隐藏的开办丧葬事宜,还传旨天下藩王入京祭拜。

这是生怕天下人不知道皇上驾崩,生怕天下那些有心人不作乱吗?

不过,这二人都还是有些城府之人。

尽管心中带着这些疑虑,但他们也清楚这件事如今传到这里已经是过去很久了,现在说什么也没有作用,就看那小子到底是如何处置的了。

而那东厂的厂督黄俨也是继续说道:“在太孙殿下将这个命令说出来后,那在场的所有大臣们便纷纷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说这件事非同小可,若是如此轻率昭告天下,恐生异端。”

“可太孙殿下的态度却极为坚决,说:皇上驾崩,此等大事岂是能瞒过去的?身为皇孙,我要是连皇爷爷驾崩的事情都瞒着天下人,瞒着那些各地的藩王,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怎么认为?难不成,我们是要关起门,自己当皇帝?连自家人都不告诉?”

在听到朱瞻基那小子说的这番话后,老头子朱棣顿时皱着眉头,对身边的太子朱高炽说道:“老大,这就是你教导出来的儿子?话虽然说的没有错,但是不是太傻了?这小子以往挺机灵的,怎么让你教导了半年后,就这么死板了呢?”

听着自己老爹的话,那朱高炽顿时憋了一肚子的气。

机灵就是你之前教得好,死板就是我后来教的差。

想到这些,朱高炽也不去理这老头子。

反正对他这么说话也习惯了。

便催促着那黄俨说道:“继续念。”

面对眼前这两位,他黄俨是哪个都不敢得罪,在听到太子爷的催促后,也赶忙继续念了起来:“在太孙殿下决意如此后,在场的那些大人们也是不敢再说什么。但太孙殿下还是嘱咐了一句话:传给各地藩王的旨意,太孙殿下会亲自拟定,命那礼部尚书吕震只需去准备其它的事情就好。”

听到这话的二人,都是问道:“可有那旨意内容?”

黄俨点了点头,随即便从怀中又掏出了一份,随后在二人面前念了起来。

“皇太孙朱瞻基谒见。”

“侄儿朱瞻基奉太子之命,前往迎接皇上圣驾,于途中得京中急报,皇上驾崩于返京途中,急回,刚入京城府内,却又闻父亲太子病逝。”

“侄儿惶恐。”

“回想少时陪伴于皇上太子身前之日,离玩闹喜乐近,离正道远。行事只问心中欢喜,不问是非天下,为君之道实则一无所知,如今皇上太子接连逝世,侄儿坐卧不安,于此深悟往日种种是非,不由汗流浃背,深自后悔。”

“皇上亲率大军北征得胜,为大明开不世之功,然得胜途中驾崩,实乃大明之哀,不详之兆。”

“且不提北方戎敌正伺机反扑,天下各州府县,也有不臣之人蠢蠢欲动。”

“欲分我大明疆土,毁我朱家根基。”

“此前新政推行,侄儿虽得皇上恩准,言明此乃大明百年之根基所在,但年少行事未免武断,天下士绅,无不对侄儿恨之入骨。”

“此番皇上驾崩,太子逝世,侄儿心甚惶恐,可左右环视,却见天下皆野心勃勃之辈,竟无一可倚之人。”

“思来想去,唯念诸位叔叔可为侄儿助阵。”

“欲请叔叔回京,祭奠皇上太子的同时,以安天下。”

“天若假我十年为君,必效法太子,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以百姓之念为己念,与民休养,施恩天下。叔叔之恩,侄儿定当深记。”

“书不尽言,不能亲至,望叔叔勿要见怪。”

“侄儿,皇太孙朱瞻基。”

随着那黄俨将信中的内容读了一遍后,面前各自坐在椅子和躺椅上的二人,都直直的坐了起来。

从面色上看,二人皆是心中五味杂陈。

这信中内容虽无太多家人感情表达,可却将朱瞻基那小子当时的心情给描述的清清楚楚。

那些藩王叔叔们到底是如何想,他们不知道。

可在听到这信中内容后,他们二人却是心情复杂。

想想那小子当时的处境,兴冲冲的去接自己皇爷爷回京,前头还在长辈面前耍着宝,转头回来,长辈却已不在。

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连失两座靠山。

爷爷死了,亲爹也死了。

整个大明朝的万斤重担忽然之间便压在了他的身上。

还要面对那关外大军的危险,境内四处隐藏的危机。

尤其是那一句“回想少时陪伴于皇上太子身前之日,离玩闹喜乐近,离正道远。行事只问心中欢喜,不问是非天下,为君之道实则一无所知,如今皇上太子接连逝世,侄儿坐卧不安,于此深悟往日种种是非,不由汗流浃背,深自后悔”。

直击二人的心坎儿。

他们这两个老头是老谋深算。

可也是人啊。

如今面对的,还是自己最疼爱的大孙子、亲儿子。

想到那小子,小小年纪便遭此大难,‘心甚惶恐,可左右环视,却见天下皆野心勃勃之辈,竟无一可倚之人’,身为人父、爷爷的二人,真恨不得即刻便出山为大孙子排去万难,站在大孙子的身后,看看这天下到底谁人敢欺。

若是可以,他们愿意给这儿孙打下万世的太平。

首节上一节213/3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