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34节

只不过,瞧着面前这大孙子故弄玄虚、半天不说话卖关子的模样,朱棣顿时有些恼了,到此刻他还真迫不及待的想要听听这小子能说出什么实质性的革新方法来。

“停什么,快说!”

见老爷子急了,神情也没有了之前那副指点江山的模样,朱瞻基顿时轻笑一声,继续说道:“就很简单啊,直接取消了人头税不就行了。”

闻言朱棣大怒:“小王八蛋,别给爷爷卖关子兜圈子,人头税要是都取消了,百姓肯定是没有纳税压力,税都没有了哪来的压力,可边疆谁来守,将士吃什么,朝廷官员吃什么,天降灾祸,朝廷拿什么赈灾,你小子册封大典花什么?你干脆让你爷爷我退位算了,咱这大明朝也不干了。”

瞧着老爷子这激烈的反应,朱瞻基忍不住的大笑起来,不过瞧着老爷子越来越难看的脸色,朱瞻基还是见好就收,忙憋着笑说道:“好了好了,孙儿不笑了,也不开玩笑了。”

在冷静了一下情绪后,朱瞻基还是主动的继续说起来:“其实刚刚孙儿说的办法也不全是开玩笑,想要达到孙儿说的效果,就必须彻底摒弃这种所有人都需要缴纳的人头税。”

说到这里,朱瞻基瞧着老爷子的脸色又开始了变化,赶忙便在他开口之前匆匆说道:“但是!”

随着这俩字出口,老爷子的脸色缓解了一些。

“但是.....”

朱瞻基一边重复着‘但是’来阻止老爷子拔剑的冲动,一边组织着语言:“就像爷爷说的,什么官员要吃喝了,朝廷要维持了,边疆将士要吃喝了等等.....这些也不能不去顾虑,所以,朝廷每年收到的赋税总量,绝不可减少。”

“我朝从太爷爷开始,税收就一直很低,甚至达到了三十税一的程度,这样虽然老百姓的日子要好过了些,可朝廷就难了,官员们的俸禄也是历朝历代最低,几乎都满足不了官员们日常的用度。加上我朝从建立开始就很少铸币发行,以及各种抑制商人的策令,少了很多商税的征收,都导致了朝廷本身财政就很少的情况。”

“可以说朝廷已经很难了,若是再减少了人头税这部分的税收,朝廷可就真的无银可用了。”

听着朱瞻基后来的这番话,老爷子的脸色彻底好转了很多:“算你小子还有点良心,知道你太爷爷跟你爷爷我给了百姓多大的实惠,若是你刚刚还敢说什么不收税的话,爷爷今天非把你这个小王八蛋砍了不可。”

闻言,瞧着老爷子到如今还有些不忿的模样,朱瞻基只能是陪着笑脸安抚好老爷子。

随后继续说道:“那既然完全放弃这部分税收行不通,继续收税也行不通,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那就是...在取消人头税的同时,将这部分被取消的人头税的亏空转移到别的地方!”

随着朱瞻基这话说完,一旁正静静听着的朱棣顿时眼前精光一闪!

将人头税的压力转移到别的地方.....

这样的思路在过往的历朝历代都从未有过,虽然可行性尚且不知,但朱棣多年来的经验却让他敏锐的觉察到这个思路绝不简单!

不过朱棣并没有出声打断,而是继续听着朱瞻基的讲述。

“这样一来,那些毫无收入的穷苦百姓就没有了任何必须要缴纳的税收压力,而朝廷的税收总量也不会减少,不会影响到朝廷的正常维持。”

第58章 老爷子真的生气了。

说到这里,朱瞻基终于给出了自己革新税收制度的方向。

也确实给到了朱棣一个可行的革新方向思路,可是,在朱棣仔细思虑分析之后,却还是皱着眉头问道:“话虽如此没有错,可你小子光说要转移税收的压力到别处,可转移到什么地方?这么多的银子,无论转移到什么地方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啊。”

老爷子很明白,既然说是要转移,那肯定是要有人接盘的,这部分亏空可不会因为谁的一两句话而消失。

听到老爷子这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朱瞻基顿时又笑了起来:“爷爷,看来您说您有处置那些政务的能力,并不是在开玩笑啊。”

见朱瞻基这小子到如今还在跟他扯淡,朱棣这次是真急眼了:“臭小子,从现在开始你要再多废话一句,便罚你小子待在这乾清宫里三个月,一步不能出!”

瞧着老爷子那前所未有的认真模样,朱瞻基是真怕了。

眨眼的功夫,那脸上的玩笑模样便立刻消失不见,然后一本正经的快速说道:“要说转移到什么地方,就得先想想,应该转移到什么地方,又有什么地方可以承受这些赋税的压力而不会被逼急了造反!”

顺着朱瞻基的思路,朱棣还真仔细的想了想,可想来想去也没个头绪,什么人群会甘愿的接下这么大个亏空?

纵观整个大明朝,百姓阶层肯定是不可能承受这部分亏空的,因为如今本就是他们在承受。

那还有什么人呢?

皇室?

不行。

也承担不起。

大臣?

如今大明朝实行的是低薪制度,如果没有外快,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都达不到,如果这么做不是逼他们辞官或者贪污吗?

那还有什么人呢?

若是放在唐宋,还能杀几个代表世家的大臣,通过抄家来获得一些短暂的收益,可大明朝沿自元朝,所谓真正有世家底蕴的都跑回了草原上。

加上他爹朱元璋在执政的时候重农抑商,通过这种极端的政策让大明朝的所有劳动力集中在了农业食物的生产上,短时间内便解决了粮食不足的现状。

可是,弊端也很明显,商业的发展极其萎靡。

哪怕是在元朝,商税也是朝廷很大的一部分收入来源,可到了他大明朝,商税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等同于平白少了一大部分的税收。

同时,也让大明朝的商人群体极少。

如今想要转嫁这些税收的压力,一时半会还真挑不出什么合适的人群来。

就当朱棣皱眉思考的同时,一旁的朱瞻基也继续开口了:“其实想要找到来承担这部分亏空的人群,方法很简单,首先就要找到大明朝什么人最有钱?”

说到这里,朱瞻基还笑着看向了老爷子,引导性的问道:“爷爷,您觉得大明朝有钱吗?”

听到朱瞻基的问题,朱棣不明白他这么问的意图,但还是如实说道:“自然是没钱,若是有钱,你爹在监国的时候也不会对爷爷出征北境的决定各种反对了。”

可朱瞻基却摇了摇头,道:“孙儿倒是觉得大明朝很有钱。”

眼瞅着朱棣那不解的目光,朱瞻基笑着解释道:“其实衡量一个国家有没有钱,不能简单的仅靠户部收缴上来的那些赋税来看,要看这个国家内部生产制造的产品,也就是粮食啊,布料啊等等,综合汇算得出。”

“虽然大明朝建立的时间还很短,至今不过两三朝,加上爷爷这一朝喜欢办大事,消耗了不少的银钱,但是,自从我大明建立以来,太爷爷便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整个大明朝在太爷爷治理的几十年里,可以说已经完全从元末的战乱当中走了出来。”

“民间百姓所出产的粮食等等物资,完完全全足够我朝的用度,加上这些年在爷爷您和我爹的治理下,大明朝的综合国力其实一直是在上升的,国内的各种物资也在不断的积累,可这些银钱去哪了呢?”

“若是放在历代王朝,朝廷会通过赋税、服徭役、铸币等等方式,将这些国力一点点的拿到朝廷的手中,汇聚天下百姓的力量来做大事。可是我朝呢,铸币不说了,几乎跟没有差不多,赋税也收的不是太多。这就好像百姓家里种地要积蓄地力是一个道理,涨一茬韭菜,就割一茬。”

“可是我朝在太爷爷和爷爷您的爱民心切下,割韭菜的速度显然是跟不上浓郁地力所生长的韭菜速度。”

“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藏富于民。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原本该属于百姓的财富,并没有落到百姓的手中,就好像我们家种的韭菜,自己舍不得割,却压根没有积攒下什么地力,这些生长出来的韭菜,也就是财富去哪了呢?”

“士绅!”

“这同样是我朝税收制度的一个弊端,虽然免除那些士绅的赋税也确确实实促进了读书人的增长,可弊端却太过大,大到整个大明朝都承受不住了。”

“爷爷您想,百姓种地要缴纳赋税,不光要缴纳人头税,还要缴纳地税,也就是你有一亩土地,就要缴纳一亩土地的税收。而那些士绅呢,他们不用缴纳土地税,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收购原本在百姓手中的土地。可百姓呢,仔细的算了算账后发现,一年在缴纳了土地税和人头税后,自己一年耕耘下来的粮食竟还留不下多少。”

“还不如将这些土地卖给那些士绅,然后自己再给那些士绅种粮,这样一来,他们劳作的收益足以缴纳人头税,还不用缴纳土地税,更能多一笔卖土地的钱,最关键每天做的事情跟原来并没有区别,都是种地。”

“换做爷爷您,您还要种自己的地吗?肯定不种啊!”

“可放在朝廷这里,本该收的税收成了那些士绅的赚头,舍不得用的地力,也成了那些士绅们的赚头。”

“所以孙儿说,大明朝其实不穷,甚至强过历朝七成的朝代,只不过穷的是朝廷,富的也不是真正的百姓,而是士绅!”

第59章 一老一小两只狐狸

这一次,朱瞻基并没有再卖关子,而是一口气的将这些话说完。

借着给老爷子解释大明富不富裕的问题,也将转移亏空的目标说了出来。

而在朱瞻基停下后,老爷子朱棣却是久久未能回神,怔在了原地。

没有人能感受到此时朱棣心中有多震惊。

如果没有今天朱瞻基的这番话,他竟对这些一无所知!

当然,他不知道的不是刚刚大孙子那一番富不富裕的问题,也不是不知道所谓的藏富于民等等道理,这些让他解释起来可能解释不清楚,但这么多年来的统治经验可不是白干的。

道理他是明白的!

而真正让他震惊,让他感觉到不可思议的反倒是这大孙子刚刚举的几个真实例子。

他几十年的皇帝生涯,一直以为治下的百姓在自己低税的制度下是整个古代历史中生活的最好的一朝。

包括他爹朱元璋,几十年的爱民之心,竟错付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养了一辈子的孩子被狼给叼去了一般。

关键自己还以为那些孩子会感谢他,感谢对他们的好。岂不知,此时的百姓怕是恨不得扒他的皮,啃他的骨!

这种被人戏耍,被人糊弄,被人愚昧的感觉,让此刻朱棣满腔的怒火在疯狂的升腾。

身为皇帝,他很清楚如今的朝廷正在实行什么政策,那对士绅的免税,对勋贵们的免税,对皇亲国戚的免税,一是为了表彰这些人对大明朝做出的贡献。

二是为了促进这些有才能的人为国效力。

三,还是那句话,利益分配,那些跟着老爷子打天下,跟着自己靖难的人,赏赐的这些都是分配下的利益。

其实这些策令本身而言并没有任何的问题,朝廷也是在清楚会减少一部分税收的基础上颁发的策令,因为这种事情不仅仅是他们明朝如此,这种策令自古有之。

可是,他却从没有听人说起过,在这样的策令下,会有如此严重的影响!

甚至从未在任何一个大臣的口中听到过任何一句。

如果仅仅只是被分配出去的那些利益,无所谓的,那都是朝廷给他们的奖赏,是在朝廷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的。

可是,这种免赋税的权力,却被他们无限的放大了。

利用这种政策上的漏洞,疯狂的窃取着朝廷的利益,掠夺着百姓的生计。

这些人的贪婪和人性趋利的特性,朱棣不用调查也能想到这背后已经产生多么深重的影响。

又有多少的利益被他们给搜刮走。

顿时,一股杀意也在这看似寻常老头的身上蔓延而出。

瞧着老爷子此刻的状态,朱瞻基的心中也在感叹。

说到底,自己这位爷爷依旧还是那个在马背上纵横沙场了一辈子的帝王,当他真正生气的时候,光那一股子的气势便足以震慑天下。

虽然朱瞻基很不想看到老爷子生气的样子,可没有办法,这些就是现实。

不仅如此,朱瞻基还继续说道:“其实若只是这些,也就罢了,顶多也就是被一些人拿走了本该属于朝廷和百姓的利益罢了。就好像爷爷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毕竟趋利是人的天性。”

“可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当这些财富全部聚集在了那些士绅的手里后,当朝廷要做个什么大事,需要增加税收的时候,这些增加的还是得由百姓来承担。除此外,人头税更是如此,每年收入本就不错的百姓,家里面多个孩子,在孩子没有长大前无法给家庭实质性的带来任何的收益。”

“可孩子的爹娘却还需要为这个孩子的成长消耗更多的粮食,加上孩子娘怀孩子无法进行任何劳动时的损耗,根本不是一般百姓家里可以承担的起的,也就导致了很多百姓连孩子都不敢生了。甚至为了生孩子,不得不将手中的土地卖给那些士绅。”

“一来二去,大明朝出生的人口数量减少,死去的人口不会减少,就会导致我朝的人口总量出现偏差,同时土地兼并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而之所以到如今我朝人口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缺口,是因为那些士绅家里在解决了食物的危机后,在疯狂的增加家里子嗣。”

“也就导致了一个状况的出现,人口虽然不会出现明显的减少,但实际的劳动力却在不断减少,干活的少了,坐享其成的多了,当这个比例达到一个极端的程度时,那些不堪压迫的百姓就会造反,就好像元朝末年各地的起义一般,只是一个两河泛滥的起因,便导致了天下大乱,乾坤颠覆。”

“想想史书中过往王朝的颠覆,何尝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放在爷爷的利益分配论中,这何尝不是利益分配不均所导致的祸乱。”

朱瞻基的话,彻彻底底的将朱棣心中的怒火点燃。

若那些所谓的士绅只是几个人,只怕此时的朱棣便已经是忍耐不住的提刀去砍了。

可是这士绅不是一个人,更不是几个人,而是整整一个阶层。

最关键的是,即便他朱棣此时满腔的怒火,可仔细想想却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任何处置他们的办法!

土地是人家按照正常办法买卖的,免税也是朝廷给他们的权力,就算他们的存在和做法很可能导致整个大明朝倾覆,可自己身为皇帝却对他们毫无办法。

一时间,朱棣心中的憋闷可想而知。

左看右看找不到出气的办法,朱棣只能是盯上了朱瞻基,憋着劲说道:“你的意思是将取消人头税的亏空转移到这些士绅的身上?”

朱瞻基点点头:“正是,整个大明朝就他们有钱,就他们最富裕,不找他们找谁。”

得到朱瞻基的认可后,朱棣也是再不抑制心中的恼怒。

首节上一节34/309下一节尾节目录